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一百九十一节 敬佩的人

大国崛起1900 第一百九十一节 敬佩的人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大头哥已经在各方势力之下,重新改组了内阁。

以唐绍仪为总理的内阁比过去看起来都更像样:

国务总理为唐绍仪,内务部总长为赵秉钧,外交部总长是陆征祥,财政部总长是熊希龄,陆军部总长是段祺瑞,海军部总长是刘冠雄,司法部总长是王宠惠,教育部总长是蔡元培,农林部总长是宋教仁,交通部总长为唐绍仪兼任。

甚至还给炮哥的兄弟留下了两个位置,陈其美是工商部总长,黄兴得到了参谋部总长,但这两人都没有到北京就任,而是跟老大炮哥一起跑去了日本。

这个内阁中,有大量同盟会和其他势力的要员,比如财政部长熊希龄有维新派、实业派背景,但却以在地方上办教育成名的,张謇一般的人物。

熊希龄少年成名,15岁就中了秀才,22岁举人,25岁进士,有湖南神童的美誉,很受张之洞等一干洋务派的欣赏。甲午战争爆发后,熊希龄年轻气盛,自感读书无用,要投笔从戎,想去朝鲜打仗,最后被刘坤一给拦回去了。

百日维新的时候,他站在维新派一边,积极奔走呼吁,是一个典型的维新派。但是维新很快失败,他受到了牵连,政治前途暗淡,幸好有张之洞一干大臣保护,他才得以在湖南乡下安身。

但是他不干寂寞,积极奔走,先后开办航运等实业,又自筹资金在湖南兴办新式教育,在民间名气很大,维新变法事件平息后,他又得到了重用,还跟端方等大臣出样考察过宪政。回国后担任东三省农工商局总办等官职,因为能给官府筹到钱,有理财能手的称呼。

由于在洋务派中有很大的人脉,而且一向跟袁世凯有联系,所以袁世凯选择熊希龄当财政部总长,其实也是培植他自己的势力。

剩下的段祺瑞更不用说了。这是袁世凯的心腹手下,即便袁世凯下野多年都没少了联系,更是发出通电威胁清帝退位,袁世凯一被起用,立刻就把他第一时间调了回来,这次被袁世凯推到陆军部总长的位置上,也是在培植势力。

赵秉钧也是袁世凯一手提拔起来的自己人。刘冠雄是北洋海军元老级人物,庚子年的时候,接受袁世凯的建议。带海军舰队南下到上海参与互保,不参加跟洋人的战争,显然跟袁世凯早有勾结。

司法部总长王宠惠,这是一个学者型官僚,十分精通业务,著名的伍廷芳对他都十分敬佩,一直屈居在他之下。这个王宠惠原本的历史上,还参加了联合国宪章的起草工作。对国际公法和西方法律十分熟悉。他还是北洋大学第一个大学生,在美国耶鲁大学留过学。

虽然王宠惠不算是袁世凯的‘自己人’。但是这样一个专业人士,其实对袁世凯的权力并不构成威胁。

剩下的教育总长蔡元培,这是光复会的人,显然是处于拉拢才给了一个不威胁自己权力的教育总长职位。宋教仁是农林部总长,此人是黄兴华兴会的副会长,黄兴跟炮哥并列。都是同盟会中的巨头。给一个跟炮哥和黄兴这样的人物有密切联系的人一个部长,显然还是处于政治拉拢手段,而给他一个农林部长,这简直就是用闲职来打发他。

可以看看大头哥的内阁,显然这是一个北洋掌控大局的内阁。

利用这个内阁。大头哥不但稳定了国内局势,而且还完全掌控了权力。

掌权之后,大头哥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对待对俄战争的态度问题。

“当然,我们将继续战斗下去!我们会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维护自己的权利和民族尊严的问题上,是不会有任何妥协的!”

在袁大总统用力挥舞的手臂间,一声雄浑有力的声音,从他那粗短的脖子里喷射出来。

大头哥显得那么意气风发,显得那么激情昂扬,在他四周仿佛有一道强大的气场一般,让采访他的记者崇拜不已。

不过大头哥是不会自己去打的,甚至都不会派他自己人去送死,打还只能是杨潮去打。

大头哥跟杨潮商量过,杨潮表示俄国人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后,大头哥就决定要打了,如果他刚刚上台,就能有一场辉煌的面对洋人的胜利,显然对他的政绩大有好处。

不过杨潮也不白给大头哥卖命,管大头哥要了五亿两白银。

张之洞死前,一共发了五匹国债,前两次各一亿两,后来次各两亿两,第五次四亿两,总计十亿两。也许是感觉到自己身体不行了,最后一次发债券的时候,张之洞发了远多于实际需要的数量,而且全都直接存进了杨子银行,让杨潮可以随时取用。

现在这十亿两银子,还没有完全花完呢,一百万人两年时间发出去的军饷不过三亿两,武器弹药消耗了五亿两,其他各种物资消耗一亿两,到现在还剩下将近一亿两,还能支持一阵子。

但是对于即将发动的下一波春夏攻势,这点钱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杨潮才要了五亿两,但大头哥的钱可不是那么好要的,大头哥是铁公鸡一毛不拔,借款可以,但是关税差不多都抵押出去了,大头哥要用山东境内工厂的出厂税作为抵押来贷这笔款。

杨潮也同意了,这笔钱将在上海筹措,由杨子银行联合三十家大型钱庄承销,虽然会在未来十年用山东工厂的出厂税还款,却也相当于买断了山东工厂要上交中央的税款。

五亿两足够杨潮发动一次反攻了。

“反攻,一旦时机合适,我们就会反攻。将战争推进到敌人的国土上去,直到俄国人认输为止!”

大头哥继续回答着记者的提问。

“我军的作战目的?我军作战目的一直对十分明确,那就是收回东北权利,废除不平等的条约,将咸丰以来俄国人从中国割占去的领土都收复回来。”

大头哥明确的表态,向外界公布新政府的政治追求。

不用说,大头哥这样的表示,会让刚刚平静下来的中国百姓再次热烈起来。

此时在直隶南皮一个小地方,一座不算太豪华的大坟前。

杨潮拿着一瓶酒,一束鲜花,还有一叠火纸。

一边烧纸,一边念念碎,好似在跟一个老朋友说话一般。

“张相啊,不要怪下官冒犯,您死的可真不是时候啊,还真是让下官难做。”

这是张之洞的坟墓,坟上的新土还没有干透。

张之洞昏迷十天后就去世了,都没有来得及交代一下遗言。

张之洞在世的时候,不贪财、不恋权,一心洋务,建了大量的新式学校,选派出了三万多留学生。

当李鸿章紧抓海军,这种能提高他政治权力的洋务的时候,张之洞却老老实实将练好的新军在朝廷的命令下转交给两江;在李鸿章开办开滦煤矿这种赚钱的洋务的时候,张之洞却吃力不讨好的而要修建卢汉铁路,为此还建立了一个以汉阳铁厂为核心的大型重工业集团;当李鸿章死后给儿孙留下了两千多万两银子的时候,张之洞留下的,是湖广大大小小的新式学堂,是一个覆盖全国的初级教育体系。

“老大人,以前下官以为,这时代的人物,我只佩服三个半,李鸿章、袁世凯、张謇,您老人家只是半个,但是现在我觉得,我又多敬佩了您半个。而且是敬佩!”

张之洞死的时候,没有人关心,袁世凯刚到北京,代替张之洞成了新任内阁总理大臣,手握重权所有人都巴结着往袁门赶,却不知道一个老人刚刚去世。

是张家的人,给他悄悄收敛了尸体,并且是求到杨潮哪里,才给安排了一列专车,护送到了老家南皮,接着悄然下葬,除了三五好友之外,都没有人来参加葬礼。

甚至杨潮都因为在东北,没有赶回来,这次是他第一次来张之洞的坟前。

杨潮是来跟张之洞告别的。

“老大人,下官就要出征了,此次北去定给您带回来一个好消息。如果有九泉的话,我相信您一定会笑起来的。”

火纸慢慢烧成了灰烬,杨潮拨弄了一下,确认烧干净了,然后站起来,默默的朝着墓碑鞠了一躬,然后大踏步走了。

原本的历史上,在五十年后,就有一波年轻的学生,以革命的名义,挖开这座坟墓,开馆倾尸、曝于野外数时日。

对张之洞的死杨潮并不伤心,人终有一死,但死后落到一个不该落得的下场,才是最让人伤心的,尤其是那些学生的领袖,还是张之洞办的教育系统中培养出来的人才,尤为让人感到伤心。

杨潮不知道这个时代这样的悲剧还会不会发生,杨潮不知道他能不能扭转一些错误的历史,能不能让国家民族平稳的转身,但是他希望不会,他希望能,他希望能。

直鲁地区已经是春暖花开,但是北方的春风却丝毫没有暖意,依然凛冽如冬。

但杨潮也即将起身了,在出发之前,他召开了第一次富强党大会,要将一些重要的事情统统安排下去。(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