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九百八九十二章 袁世凯来包头

钢铁时代 第九百八九十二章 袁世凯来包头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2:59 来源:笔趣阁

PS: 11月16日夜11时30分,十年嫂为十年生了一个女儿,本命年的十年,36岁终于有了孩子,这是上天赐予的精灵,本来是值得庆祝的,应该爆发,可惜没有存稿。虽然早在准备存稿,可实际上没有多少,只有17号的两章而已,16号整晚没睡,看着女儿和妻子,刨宫产妻子输了一夜水,女儿也整晚不安生。17日白天睡了2小时,起来写了一章,晚上会继续守夜,看女儿给不给面子了,争取不请假,真的没办法,也会提前写好请假条的,希望大家见谅。

北京,袁宅,来自西北的收音机,照例放在八仙桌上,此时,袁世凯没有调到戏剧频道,听那些西北请到的大师表演,而是按照徐世昌的建议,全程听了的西北阅兵的全过程,这个看起来机械,只是一步步的介绍每一个方阵来历,参与人员和行进的姿态,简单的东西,却让袁世凯听到是津津有味的。

作为一代枭雄,袁世凯对于危险的嗅觉几乎是很敏锐的,过去几十年时间之中,能够从普通士兵开始,逐步的走到了北洋的总统,整个中国最具权势者这一,就多亏了这种预见性,这一次也不例外,西北藏住了爪子,可是隐隐带来的威压,却让袁世凯非常的警惕,这也是他放着日本人的好条件不接受的真正原因,

一个个的介绍,看起来有些平铺直叙,看起来杂乱无章,可是袁世凯却能够从这些平铺直叙和杂乱无章之中,感受到某种力量。之前接到徐世昌的电文,袁世凯的心中,还有那么一点点的疑惑,可是现在,那种疑惑再也没有了,西北已经开始展露出爪牙了,可是北洋。革命党,没有多少人体味到,多亏了他多个心眼,在最后的关头。把握住了这么唯一的机会。

说实在的,从西北崛起之后,他就对西北的缔造者杨元钊,充满了好奇,这么一个当时不过二十五岁的年轻人。即便是到现在,也不过是30岁,他所取得的成就,远比他一个老头子取得的多,自问对一生的功业非常自豪的袁世凯,真的要跟西北的杨元钊比起来,也多有不如。

西北是什么地方,贫穷落后,陕西,或许在汉唐以前。还可以称之为不世霸业之基,可有宋以后,已经彻底的沦为了边塞,除了战争和贫瘠,就没有别的了,这样的地方,却建立起一个超级工业基地。张家口一战,打醒了北洋,也打醒了袁世凯,后面跟西北的接触。也让他感觉到了西北藏在火山之下的巨大力量,对于他来说,占据无上的地位是第一选择,可是在无法占据。或者说有危险的情况之下,躲避危险,保持一定的安全,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西北既然敢于向世界,向革命党和北洋,展现这种力量。就代表着西北已经开始解决,统一中国的问题了,就连北洋和革命党都有谋夺中国的念头,更何况是实力更加强大,组织结构更加严密的西北,对于这个判断,袁世凯十分的肯定。 事不可为了,话匣子里面直播还在继续,一个个英武的名字,一个个的接连出现在收音机之中,或许这些名字,在未来可以被写入史册,拥有更大的辉煌,可是北洋这个在清末和现在,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团体,注定要被淘汰。

这几年,北洋在表面上看来,发展一直都不错,实力在扩张,地盘在扩大,收入也在增长,袁世凯一直都没有任何的安全感,老了,精力不济,既然年轻人有这个力量和实力,那他又何妨不做出态度,都到了这个年纪了,还有什么是不能放下的。

想到了这里,袁世凯按响的电铃。30分钟之后,北洋最主要几个军事主官和一批中间将领,最少7个统制,4个军长,控制着整个北洋几十个镇最少一半以上力量的军头,一个个的进入到了袁世凯的书房,闭门会议一直进行了一夜的,激烈的争吵和说服之后,最终勉强达成了共识。

大阅兵的第一个影响出现了,曾经作为整个清王朝做大的军事集团,一手托起整个清王朝命运,甚至集中了整个洋务运动的成果,中国最大的军事力量,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的,然后通过特殊的渠道,对西北传递了一个消息,袁世凯希望参观西北。

袁世凯要来了,这可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虽然杨元钊这些年的足迹,几乎是遍布在中华大地上面,可是北京城和南京城,他是一次都没有去过,当然了,1911年,西北正式站在政治舞台上之前的不算,那个时候,他只是一个商人的身份。

1911年之后,西北跟北洋对抗,正式独立,再加上对抗俄罗斯,西北的名头声名大振,而作为西北实际上的领导人,他着实不方便出现在对方势力的腹地,即便是乘坐火车,去九江和上海视察,也都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人心隔肚皮,政治上面,从来都不是清正廉明的,对于政治家来说,只要利益足够吸引人,他可以的抛开一切, 连已经签署的条约都可以撕毁,更何况在自己的一个地盘,干掉一个影响力巨大,甚至可以说是心腹大患的对手的。

故而无论正式非正式的情况之下,杨元钊都不会走到北洋和革命党实力集中的区域,更别说他们的首都北京和南京,无独有偶,袁世凯和孙中山也是同样,三个中国最强大的势力,几乎都主动的避开进入到对方的势力范围之中。

现在,这个平衡被打破了,袁世凯的这一个的举措,似乎是代表着某种态度,某种妥协和投向的态度。

袁世凯既然已经做出了这么艰难的决定,那么接下来,就再也没有犹豫了,中国的铁路已经非常的便捷了的,特别是北京这么一个大城市,这是连接整个华北和东北的重要节点,而从北京到包头,也是脱胎于中国自行研制,建设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这么多年了,通过一系列的改造,铁路那是哪个铁路,甚至连轨迹都没有很大的变化,可是内在的,就截然不同。

从北京到包头,铁路的总距离不过是700多公里,在平均时速达到120公里以上的情况之下,不过是五六个小时的车程,袁世凯也知道,他只是做通了手下的大将的工作的,底下的人员,还没有来的及沟通,仅仅是大将之中,也有认可的,有不认可的,这种时候,大张旗鼓,只能够说是打草惊蛇的,反而不利于接下来进程。

在袁世凯看来,在西北还没有明确反应,甚至面见到西北高层之前,事情做太早也不好,好在,整个北洋,被他经营的可以说是密不透风的,通过手下秘密安排,悄无声息之中,已经离开了北京,登上了前往包头的列车,而随着他一起出行,则包括了北洋绝大多数军方高层,段祺瑞,王士祯,段祺瑞,徐树铮,吴佩孚,孙传芳等,可以说整个北洋的精华力量,一大半,都跟随着袁世凯出行。

这么的动作,可以说是惊人的,这么一大批高级军官,离开的北京,短时间,或许按照袁世凯等的安排,不会泄露,一旦时间久了,必然会产生影响。

可袁世凯还是这么做了,多年担任北洋大臣,他有这个信心,管理好手下的部队,最关键的是,袁世凯对于西北有信心,就西北表现出来的实力,通过阅兵已经尽显无疑了,即便北洋发生一些变故,西北也可以在他的帮助下,把这些乱流给清理干净。

袁世凯有这样的自信,同样西北也有这个自信,西北方面,杨元钊得到了袁世凯来到包头的消息之后,诧异之中,带着高兴,袁世凯的到来,代表着某种态度,再结合一下他所携带的热暖,只要这部分人倒向了西北的话,加上西北暗中控制的力量,解决剩下的亲日派北洋军官,基本上不成问题,可以说,只要袁世凯行动,北洋那边大局已定的,只是在于付出的代价多少。只是西北就可以彻底的压倒北洋 ,更何况,还有占据着北洋大部分势力的袁世凯系的帮忙。

对于这个曾经在历史上,推翻了满清,成为中国第一个大总统的人物,杨元钊还是比较佩服,对于跟他的会面,既是充满了期待,充满了警惕的,这是一个枭雄,无论是在朝鲜,还是在李鸿章后的北洋,袁世凯都可以称之为一个人物,历史上对他评价不高,无论是朝鲜,还是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可是这样一个评价不高,甚至是负面评价的人物,却一步步的走到了中国的最高层,第一个大总统,甚至复辟成为了皇帝。

历史会评价袁世凯的功过得失,因为西北和杨元钊的出现,袁世凯没有走过后世历史上面的哪一步,到现在依然是中国的三大势力之一,北洋的实际领导和统率。在20世纪初,在中国恰逢3000年大变革的这个时代,袁世凯是任何人都绕不过去的存在,无论是朱而典,斐格,还是其他的一些外交使节,基本上谈中国问题的时候,只跟袁世凯一个人来谈,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他的力量。

袁世凯来包头,这中间的意味,不用多说就知道,加上杨度之前 叙述,不难把握到袁世凯的态度,西北经过2年的累积之后,在各方面已经做好准备,随时有可能统一整个中国,是时候结束所有的不稳定因素,把中国置于一个声音之下,可是目标是有的,要怎么做,怎么来入手,这是困扰西北的一个巨大的问题,而现在,一个契机和条件,突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袁世凯服软了,如何利用好这一点,才是最关键的。(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