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九百零三章 改造黄河

钢铁时代 第九百零三章 改造黄河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2:59 来源:笔趣阁

(); 短短15天时间之中,西北累积在世界各地,销售了青霉素25000组,这些加在一起,居然是12.5亿美元。拿钱购买青霉素的人们,根本就没有讨价还价,或者说降价打折之类的东西,他们生怕自己的钱买不到药,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梅毒的感染者,面对着一款可以治疗绝症的药物,什么钱不钱的,根本就不用在乎了,现在应该做的,就是买到药物,让药物治疗身体的病。

还有少部分的购买者,是一些没有得病,却要来预防的人,对于这些人,西北是尽量的劝说,可是效果不好,一款在某种情况之下,可能会救命的药品,谁都愿意放在身边,虽然西北也明确表示,青霉素的有效期只有三年,三年之后,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是毒性,可是有钱任性的富豪们,还是愿意大量的购买,能保三年再说,大不了3年之后,再买就好了。

这是一个矛盾,负责青霉素销售的主管,在了解了这个情况之后,果断的决定,卖给他们。为了保证安全,这些购买者都会严格作出皮试,只有皮试通过的,才可以实用这种药物,否则的话,任何出现的问题,都与西北无关。

这个要求比较的苛刻,但为了获得救命的药材,这些人还是同意了,公证书和意向书签订之后的,这一批富豪也成功的购买到了药物,富翁们购买力,永远是惊人的,在25000组的药物之中,有6成以上,是这些没有病的富豪们购买的,只有4成,也就是说1万份左右,是真正实用,但是这些,根本没问题。他直接的推高了青霉素的销售数据。

这样的销售数据,不但让销售人员惊呆了,也惊动了推动青霉素发展的杨元钊,他本来的目的。不过是利用这个东西,在世界上圈一笔钱,可是这个数量庞大到达到磺胺销量的三分之一的程度,这多多少少让人震惊,要知道。磺胺的价格并不算很低,每片5美元的价格,足以为西北赚取巨大的利润,每年的销量是数亿份累积起来的,这才有了快40亿美元的销售额,可是青霉素不过是25000组,这个利益极为的惊人。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钱不赚是王八蛋,杨元钊在迟疑了之后,迅速的改变了宣传政策。把青霉素作为针对梅毒,肺结核和一些磺胺效果不明或者是效果不好的病症的特效药,或者救命药的来宣传,只是在小范围之中,逐步的圈钱,倒是打消了大规模生产,或者大规模的推广的想法,争取借着这个,把西北的药品,打造成为一个高端。昂贵的救命药物,而不是廉价的普通药物。

当然了,这只是针对国外,在国内。西北绝对控制的地区,会普及这种药材,当然,会更换一个名字,对他的管制,也会更加的严格。不会进入药店销售,只会在西北绝对控制的中心医院之中,作为处方药销售,而名字,也用了后世名字抗生素,至此,青霉素就分成了两个名字,一个是西北作为福利的优秀药物,一种则是高价国外软黄金,足足10年的时间,没有多少人认识到,抗梅神药998跟抗生素是一样的药材的,原因很简单。西北出产的青霉素,不是原始的菌株,是经过人体病理学之后,跟人体反应后,有效果的东西,这部分,对于材料和生物学还没有进展到某种程度的世界各国来说,要解读青霉素到底有什么,这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也因此保证了的西北的利益,从1914年开始,每年西北都会销售大概40000份左右的青霉素,赚取19亿左右的资金。

不过高价注定不可能一直都维持下去,是10年之后,达到最高峰的时候,也不过是80000份左右,让人称奇的是,销量综合没有翻倍,而是只有27亿多一点,侃侃追上了磺胺的三分之二。

这件事情,在50年之后解密,被奉为经典,被称之为利益最大化的神奇案例,而这个时候,10年过去了,青霉素早就已经从作早期的产品,走过了10代以上,最终产量大大的增加了,生产成本也降低到了微不足道的程度,青霉素的单位,也越过了万,进展到了50万的程度,各种深化的研究几乎是百花盛开,甚至因为青霉素和磺胺两大利器的推动,西北在生物制药领域,一直都都占据了世界领先的位置,在世界各国才刚刚摸透了一点东西,进入到磺胺领域的时候,西北已经开始针对磺胺和青霉素的机理,对他们进行更加深入的开发,而单独针对不同病症,甚至进入到不同领域抗生素,也是五花八门的出现。

医学领域的巨大成就,吸引了整个世界的目光,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工作者,都为攻克了一个世界级的难题,几乎全世界患了这个病症的,只要有能力前往美国的,都在向美国集中的时候,遥远的地球另一端,也开启了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巨大工程。

西北用战俘来对沙漠进行治理,这是合理的利用战俘的劳力,可是德国把占领区的大部分民众,都打包的送往西北,数量非常的庞大,算下来,差不多超过了千万,如果加上家属,甚至会超过1500万,如此庞大的人力,除了一部分的专业人员,会通过工厂的招聘,进入到工厂之中,夯实西北的根基,增加工人和其他特别劳动者的数量,但是更大数量人员,是没有一技之长的。

这个时代欧洲诸国,已经因为科学的力量,走向了开明,可是城市化的程度依然不高的,英法德是比较高的,可是没有超过5成,比利时不过是二流国家,他的城市化水平甚至不超过一成半,这种情况之下,西北把他们弄过来干什么,难道还是种田么,别的不说,在种植水平上面,之前中国就在欧洲诸国之上,几千年耕种传统,让中国的种植业比较发达,如果不是清朝倒行逆施,早就可以更进一步。

杨元钊的出现之后,在杨悦的帮助下,在西北普及了科学种植的方法,借助着种种有利条件,西北的种植业已经脱出了这个时代的范畴,有些后世科学农业的范畴了,种子,化肥,先进的农业机具,这些东西,改善了西部的环境,也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西北的工业正是因为这样而腾飞的,在后世的舒缓和高工资的吸引之下,脱离了土地的农民开始进入到城市之中,经过了初步的培训, 进入到工厂之中,正是这个人力,让整个西北发生了蜕变,从一个农业为主的,变成了工业强国,因此产生的影响极为深远。现在整个西北,甚至是中国,绝大多数的土地,都控制在西北的手中,总人数超过千万的生产兵团,在中华大地上耕种着,更科学的管理方法,更加集约的农业设备,加上种子,让中国的农业成为了一个整体,不可能给这些外国工人岗位。

农业不行,工业就更不行了,虽然西北有培养工人的传统,可是那是针对中国工人,比利时人,法国人,英国人和俄国人,要把这些没有多少技能,几乎除了本语之外,不懂的别的农民,培养成一个工人,放在本国都很难,更何况西北这样的外国,你愿意教,对方还未必愿意学。

这些是大量工人抵达之后,逐步冒出来的问题,也引起了整个西北的关注,特别是杨元钊,他提出的方法,不过是想要利用整个外国的人力,而现实的情况之下,能够利用的可能只有三分之一,这些都西北花费了不小的投入的,甚至每个月,都会给德国人付出一部分钱,虽然带着支援德国,补强德国的意思,可是白白的付出,对于西北是一个伤害。

西北现在很有钱,各种工业上面的收益,每年净收入高达200亿美元以上,还有其他渠道的资金,几乎在每分每秒,都有海量的资金流入,每年几亿美元的投入,不算什么,可是这笔钱白白的给德国,还要养着上千万的人员,这怎么算怎么亏,有这个闲心,还不如把他投入到教育上面,进一步的让西北的教育更好。

为此整个西北政府非常重视,在结合了杨元钊部分理念之下,在人力富裕的时候,可以选择上大型的工程,而目前整个西北的大型工程就只有修建公路和铁路了,这些有建设兵团这样的熟练工来负责,倒是不用考虑这些外国工人,那就必须要拿出来一个对西北有巨大好处的项目。

经过了慎重的讨论,要消化1000万的劳力,这些人还不是战俘,再怎么说战俘也是壮年劳力,承受能力较强,而民众们有老的,有少的,在考虑到他们的能力的前提之下,不能过分的压榨,一个充满了想象力,且规模庞大的项目脱颖而出,这是一个政府官员提出的项目,在测评之中,过五关斩六将,成为了首选项目,黄河改造及黄土高原绿化工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