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八百四十七章 英军战俘

钢铁时代 第八百四十七章 英军战俘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2:59 来源:笔趣阁

readx;杨元钊在默默谋划,为西北和中国增加底蕴的时候,一道电波,穿越茫茫距离,从南海传到了西北,早已经准备好的西北机器,开始缓缓的开启了起来。

战俘和劳务输出,这个杨元钊精心选择,一个平衡德国跟西北之间的运力差别,甚至平衡货币和资金差别的办法,已经到了执行的关头了。

首批9万人,全部都是英军的俘虏,他们跨越了万里海疆,从遥远的欧洲,抵达了中国,甚至因为保密的关系,越过马六甲海峡的时候,英国人还不知道,否则的话,英国人真的要闹起来,除非让舍尔的特别舰队行动起来,现在的西北还真的拿英国人没办法。

在首批战俘还没有抵达之前,大致的关于战俘的情况已经告知了西北这边,西北也对于这个数量进行了初步甄别和计划,战俘大部分还是要送到小型矿场的,当然了,西北不是黑心资本家,他必须要保持生产量,而不是无休无止的压迫,对于这些战俘来说,除了自由被控制,生产的情况有一定的危险性之外,劳动时间,生活水准,甚至本身的尊重等诸多方面,都是有保证。

除了这些矿场,西北甚至还花大力气,找出了一些不太适合西北人来工作地方,这些会派到这些战俘的头上。

社会的变迁,财富的积累,永远都是一个生产的过程,流动虽然会增加财富,可是基本的还是最基础的生产,这中间人的作用至关重要。

从德国手中获得了接近千万的劳力,并不代表德国人没有眼光,德国当然知道,如果能够把这千万的劳力,彻底的利用上来,在欧洲也能够生产出大量的东西,极大的支援德国的欧洲之战,可是不说法德之间是世仇。不说战争,就很少有法国人为德国效力,更别说现在,德国作为占领国。把法国的北部给占领了,他们都是俘虏,虽然无力去给德国倒个乱,发动什么武装起义之类的,可是非暴力不合作还是可以做到。

这一点。德国非常清楚,所以才这么大方的搜罗了这么多的人力,西北给他们开出来的工资不低,抽出部分之后,他们所创造的价格德国也能够分享一半,留在欧洲,不但增加不稳定因素,还能够获取部分收益,这样的账,任何人都会算。

西北现在已经足够庞大了。哪怕是千万人力可能过来,西北也不像几年前那样,大兴土木的调整,特别是包头特区,经过了几年的调整和去工业化,已经拥有了超级大城市的雏形了,从1908年的环城路开始,目前已经形成了6环通道和15个以上的卫星城市,覆盖区域超过1200平方公里,超过2000万人的庞大现代化都市。

无数的人员开始行动。电波传输到了四方,首批的战俘,在人还没有彻底的抵达的时候,就已经分配完毕了。他们会补充到西北的各个角落,一方面,增加西北原材料产出,另外一方面,则会补充西北的薄弱环节,只要这一次人力利用的好的话。西北会夯实根基,迎来一轮新的腾飞。

东海,一个庞大的船队,正在东海之上,缓慢的开行着,所有的船只的前方,都悬挂着鲜红的旗帜,这个在几年前,还每人知道的红色旗帜,却成为了西北的象征,这个船队,是西北旗下的一个远洋船队的一只,都是从西亚那边过来的船队,一共30艘,全部都是1.2万吨以上的货轮。

船是集装箱船,除了船甲板之上,放了十几个大大小小的集装箱之外,剩下的船舱部分,却如同蜂巢一样,密密麻麻布置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船舱,西北从杨元钊抵达开始,钢结构和临时性的结构,已经成为主流和常态,借助着各种隔板和加工工具,可以在一个宽大的空间之中,分割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小型隔间,增加容积率,本身就是标准化的集装箱船舱,以3米为一个高度的,几乎充满了整个空间,平均每一个15平方的房子里面,可以住下8-12个人,这样的房间,在整艘船上,差不多被隔绝了300个以上。

就这样,双层床密布在整个船舱之中,每一艘1.2万吨货船上面,装满了人。从德国方面,运输过来战俘,通过3b铁路,然后在巴士拉稍稍的集结,通过万吨级的货船运过来,一艘万吨巨轮,足以容纳3000人以上,货轮毕竟不是客轮,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舒适度,船舱都需要相对比较大的,这些人,就在宽大的货轮船舱之中,简单的隔开了一些小房间,密集的布置,让这里充斥和一种特殊的臭味。这已经比曾近列强们贩运黑奴的船只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最少清洁没问你,食物和干净的水都是有,这也算是不幸之中的大幸。

现在的西北已经跟以前完全不同了,海运一向是西北比较重视的,在欧洲战争开启之后,更是如此,从江南造船厂第一艘5000吨级的货船入水之后,江南造船厂在西北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下,不停的扩张,目前已经拥有超过30个万吨以上的船坞,各种货船,几乎铺满了整个船台,甚至还收到了美国,甚至英国的一些订单。

更多的订单,还是西北本身的,从西北开始成为世界工厂开始,西北所需要的原材料就面对着世界各地,加上大量产出的产品,之前是因为西北没有足够的商船,所以不得已而为之的,现在,当中国拥有了远洋货轮的生产能力的时候,当然选择购买下来,只是每一次海运省下的,就足以让中国的产品,更加具有竞争力。

从欧洲诸国购买到旧船,加上江南造船厂新下水的,西北商船规模,就以每年100万吨的规模提升,到现在位置,差不多300多万吨规模的,而从上海到中东巴士拉的航线,是西北跟德国之间的重要商道,一般也是新锐商船,不但速度快,运输成本也低。

本来,运输还是相对比较平均的,可是从欧洲作战开始,向欧洲运输的货物开始远远超过从欧洲运回来的,这种情况之下,很多船只回去的时候是空载,跟铁路差不多,不过现在,有了人员输入,算是基本平衡了,虽然麻烦一点,需要进行改装,可是这样的改装不过是耽误一两天的时间,可是运费上面,却要比货物更高。

3000人,又没有什么行李,战俘们都被要求,只拿上最基本随身物品,甚至有的连冬衣都是破烂的,加上一部分食物之类,万吨级货轮,基本上都是空载的状态之下,可是西北为了一个人提供了10元的船票的,3000人,就是3万,在西北元坚挺的今日,比不上满载货物运费,却也相当于七八成的,这样货船的盈利程度就平衡许多了,如果不是西北硬性规定一些快速货船和万吨级以上的货船,才有资格,说不定很多船都会蜂拥而上,这已经是不错的利益了。

冬天中国海,不是那么平静,来自于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吹起阵阵的海风,可是特别制作万吨级货轮,却平稳的在海上行进,速度很快,却不是那么的颠簸,从巴士拉到中国的万里海疆,即将到达重点了,无论是这些战俘们,还是德国负责看守的军人们,都已经疲惫到了极点了,好在按照路程来算,可能一两天之中就登陆了,这一个从欧洲起始,横跨了欧亚大陆,到达亚洲的最东端,长达数万公里,这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航程,好在快要抵达重点了,一路上的辛苦差不多结束了。

战俘们,在船上的管理相对比较松,船舱不是密闭的,可是几个重要出口处,都有德国陆军把手,这里是经过特别的设计的,用5寸厚的钢板构成的永固防御体,最少有5挺机枪,封闭了这里面,正是因为这些,船的内部,并不把战俘们禁绝在船厂之中,这些战俘们相互之间还是可以交流的,众多的英军,在地域,出身,朋友等诸多方面,组成了一个个的小团体,其中又以军官为首。

能够被送上货船,多是一些底层军官,一般而言,3000人之中,有个中尉就不错了,大部分都是少尉,至于校级军官,德国送来的也少,西北也比较重视,暂时都放在巴士拉,准备一次性的通过邮轮送过来,对于这些比较高级一点的军官,西北暂时没有想到他们的用处,暂时而言是放在西北军校作为外教,虽然英国的陆军不怎么样,但是军官方面的传统不错,西北扩张速度太快了,博采天下所长,提升自身的速度,却是最重要。

所有的战俘,无论是军官,还是普通士兵,都恨迷茫,从上船之后,他们就知道自己要去何方,中国,这个曾经比较辉煌的大国,却在1840年被扒开了大国的衣服,成为了人人喊打的对象,现在,已经成为了愚昧和落后的代名词。

这些军人们都相对的比较的沮丧,一想到到了中国之后,可能会出现的遭遇的时候,所有人都心气不高,命运叵测啊。(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