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六百七十六章 渔民与海军

钢铁时代 第六百七十六章 渔民与海军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2:59 来源:笔趣阁

英国人在干掉了这些海盗之后,稍稍的清理了一下,主动的向媒体展示了照片和一些海盗的旗帜之类,继续的搜索,他们根据一些线报,知道了整个海盗组织之中,最大的一股东方力量早在2天之前就离开了,他们足足有500多艘船,几万人,这可不能放过。

可惜,除了线报之外,就没有别的消息了,这些海盗在安达曼海穿越之后,顺着印度尼西亚的一侧绕了过去,就消失在了茫茫的大海之中了,根本就没有一丁点的头绪和线索。

英国人无功而返,关于这件事情,明面上,算是告一个段落了,可是暗地里面,东亚舰队的司令官,情报官,还有外交部驻东亚的情报司,这些地方都受到了大清洗,这一战的余**及到了更多的人。

英国在东南亚的一些分支部分,出现了一定的波动,情报收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微微的出了一点偏差,一个有关东南亚华人的调查报告和发现,并没有引发注意,当一切尘埃落定,新的领导人和人员上岗之后,再重新梳理,可是这一份文件一直都摆放在档案室,一直到东南亚的烽火启动的时候,才被注意到,可惜为时已晚。

杨元钊也不知道,自己无意之中的一个动作,居然让婆罗洲的华人,免去了一次巨大的灾难。船团在东亚舰队回港之前,就离开了新加坡了。十几艘受创的,被拖回来的船只,放在新加坡港修理。没有修的价值的,也卖了废铁,剩余的大部分精华船只,继续的向北,过了马六甲,就是中国的南海了,虽然这一片不太安全。可是没有了海盗之下,这算的上是罪平静。也是最惬意的一段航程的。

差不多3天,越过了南海的诸多岛礁,后世的印象慢慢的模糊,哪怕是借助着地图。杨元钊清晰的知道,这一片海域,对于中国有多么的重要,如果控制了这一片海域的诸多节点,把南海作为中国的内海,进而威胁整个东南亚的。

这些都是后话,最起码,在中国海军有了眉目,拥有了强大的外海舰队之后再说。当大量的船舶,停靠在了香港补给的时候,杨元钊才算是彻底的松了一口气。香港到了,已经到了中国了,这一次冒险的万里海疆之行,终于告了一个段落了,马上就要结束了。

关于这一个船队,安排早就有了。不可能全部的船只都去到青岛,广东这边。会留下15万吨左右,一方面,是以广东和核心,发展物流和航运业,另外一方面,联络婆罗洲。

在这一次的欧洲之行之中,中国算是在德国的帮助下,拥有了海军的实力,接下来,必须扩大规模,三海必须要收入囊中,这三艘船虽然不是主力舰,又是10多年前的战舰,在现在并不落伍,速度和火力都较为平均,是不错舰队基础,加上从德国购买的一些老旧舰队作为训练舰,中国拥有了一定的海军实力,这种情况之下,不但南洋攻略可以加快进行,没有什么比一战时候更容易动手了,整个欧洲列强被拖到欧洲,对于东南亚这边的控制一定会下降,而选择的又是荷兰这么一个没落的列强,胜利是一定的,在此之前,必须要让总人口保持一定的程度,否则的话,未来即便打败了荷兰,整个印尼也是土著的天下,等于白白为他人做了嫁衣。

广东是航运和联络东南亚的重要节点,上海就更加的重要了,不但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入海口,也是世界级的重要港口和金融中心,特别是西北的崛起,西北货物遍布天下,上海就是最重要的节点。

未来的上海,会作为中国的民用船舶中心,这一次从德国拉过来的东西之中,绝大部分会放在江南造船厂,接下来,江南造船厂会拥有30多万吨的船坞总量,甚至在经过了海盗之后,杨元钊有了新的想法,大规模的训练渔民,让他们成为未来海军的一个重要兵员地。

一般的渔民是不行的,海军是一个技术兵种,更是一个合作的兵种,没有整艘舰船,数十上百,甚至是上千的官兵协作一致,哪怕是数万吨级的主力舰,也发挥不出来全部的威力,可是中国近海的渔民,大多数是一个破旧的渔船,一个人出海,或者两三个家族人员出海,他们力量小,船弱,根本就收获不了什么,渔民的生活一直很苦,吃饭都吃不饱,更别说的训练和协作了。

看起来是不可能,杨元钊还是想到了一个方法,那就是后世拖网式机帆船和远洋渔船,这两种船,一方面收获巨大,只要赶上渔汛或者鱼群,可能一网下来,是别的船十倍,甚至是百倍的收获,特别是远洋渔船,更是可以连续航行数十天,进行大量的捕捞,更关键的是,他们都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少则七八人,多则数十人,这不是最佳的预备海军的训练么,有了水性和团队性,剩下,很容易在强化训练之中训练完成。

中国已经有拖网式汽轮了,那是几年前,南通状元张謇从国外引进的,价高物不美,没有在中国发展起来,相对于普通渔民来说,这个价格太贵了,有能力购买的起他的人,又不可能受得了海上的辛苦,哪怕是在21世纪,近海打渔和远洋捕捞,也不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需要辛辛苦苦的劳作,这才能够获得收获,这对于养尊处优的地主或者富商来说,显然是没办法坚持下去的,西北的出现,他们有更多的机会。

按理说这是一个无解的命题,这个时代远洋捕捞,也一直到2战左右,才蓬勃的发展起来,可是杨元钊是普通人么,他是穿越者,穿越者最强的,不是什么金手指,是来自于未来的眼光。没错,在后世解决这里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银行一种比较常见的分期付款,为的就是争夺一些优质贷款,或者解放购买力,让一些人暂时无法购买的东西,可以提前获得。

渔船,特别是这个时代,根据后世的拖网式机帆船或者大型渔船的模样制作出一大批渔船的话,赚钱是肯定赚的,渔民们稍稍的适应之后,收获会是之前单独渔船时候十倍甚至是一百倍,特别是一些价值比较高的,比较贵的鱼,说不定一两年的捕捞,就可以还清贷款,接下来,就是大量的收益了,有了利益和收获,渔船队伍会越来越大,而参与到这个领域的渔民也会越来越多,这才是最好的良性循环。

当然了,任何事情都是有优点和缺点的,捕捞也是如此,大海无情,哪怕是泰坦尼克号,这种以天神命名,超过4万多吨的超级邮轮,都有沉没的危险,更何况是几十吨,甚至上百吨的渔船,万一在贷款没有还清之前,渔船沉没的话,那就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渔民们穷困潦倒,又没有什么固定资产,这个损失必须要银行来承担下来。

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按照后世的一种说法来说,杨元钊此时此刻,穷的就只剩下钱了,用一些金钱上的损失,推动近海渔业的发展,说小了,是解决这些渔民的生计问题,让他们生活的更好,说大了,是提升中国民众的蛋白质摄入量,虽然西北也尽量的推动养殖业的发展,可以这个时代的养殖业发展,特别是这个时代,很多的东西,比如基因,比如高标准的饲料,这些东西没办法解决的情况之下,只能够采用常规的方法,生态养殖,借助着生态链,以蚯蚓为节点,养鸡,养鸭养鹅,还有养猪,这些提升的有限,真正跟还没有大量捕捞造成海洋生态平衡破坏的大海相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海里面的鱼类,提供的更加充足的蛋白质和多样性的营养,会让中国人过的更好。

除了这一大一小,还有一个最最根源的,那就是为了中国海军扩充提供一个稳定的兵员,中国目前,在施行了农场制度之后,大量的农民从土地上面被解放出来,虽然西北和各大地主,兴建了大量的工厂,可是中国庞大的人口优势,在把农民从土地之中解放出来之后,依然剩余巨大,如何把这些人力资源用上,一直都是西北重点考虑的问题,现在,又多了一个方向,目前可能从事近海捕捞的渔民,差不多有几百万,可是真正适合成为海军,走上战舰的,或许只有万分之一,继续训练之下,或许会增加十倍。

可是一旦这几百万人转成海洋机械捕捞,甚至是远洋捕捞的,这个比例就会是十倍甚至百倍的提升,一个合格的远洋捕捞的水手,几乎可以无障碍的成为军舰上某一方面的水兵,甚至经过训练,这个比例更高。

杨元钊的目的非常明确,为三年,甚至五年之后成为中国海军的中坚,为此付出再多的代价都愿意,何况只是一两万艘的几十吨或者是百吨的渔船而已,最多就是千吨,如果全部外购的话,这是一笔庞大的数字,可是现在江南造船厂的制造能力,已经可以生产差不多5000吨级的轮船了,生产这些只是小菜一碟,这一次杨元钊也带来了大量小型船坞,这都是在德国方面购买的,用于生产最多200吨的船只,这样保证了未来渔船大幅度的扩充能力,可能第一年会稍稍低一点,一两千艘左右,未来伴随着大量投入和人员熟练,可能会爆到上万艘的产能,这对于目前拥有大量产业工人的中国来说,一点都没有难度。(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