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七百零八章 宁波船政

钢铁时代 第七百零八章 宁波船政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2:59 来源:笔趣阁

并行工程,从江南造船厂扩充开始,就已经融入到了江南造船厂的骨子里面,单独对一艘船来说,并行工程提升的并不多,可能一艘船建造所需要的时间,不但没少,反而还增加了,可是对于整个船厂的效率而言,却是极大的提升,8个万吨船坞,一年12-13艘船,这已经是大部分船厂的生产效率了,可是对于并行工程而言,却是可以生产27艘,几乎提升了一倍以上,在生产这些的同时,还生产了大量的小船,这也是江南造船厂效率惊人的根本原因。

差不多43.7万吨的船坞总额,年生产能力爆发到极限的话,效率几乎达到了船坞的4.5倍,也就是说,每年造船能力全开的话,几乎是200万吨,这样的商船生产能力,在全世界的船坞之中,也算是难得的佼佼者。

目前,就这些小型船坞,一方面是作为并行工程对于大型船坞的补充,另外一方面,就是实行渔民海军的战略,相对于江南造船厂的盈利能力,渔船的生产,更加被杨元钊看重。

从上海下船,确定渔船设计之后,杨元钊这已经知会技术人员,在并行设计之中,兼顾生产速度的同时,让渔船的生产效率提升到最佳的程度,故而在年产27艘万吨级货轮的可怕效率之下,小船坞的利用率更高,几乎达到了7倍,这还是船坞大部分生产小船的前提之下。没有最大效果使用的结果。

三龙渔船在之前就已经确定定型,这段时间,累计生产出2500吨和1000吨以上的远洋渔船。800吨近海脱网渔船,陆陆续续的在江南造船厂下水,这样小型的,不超过1000吨的渔船,全部采用焊接的技术,特别是300吨以下的,甚至可以不用。或者少用船坞,架起来就可以施工了。只要人员够,生产起来速度快多了。

从年前开始,江南造船厂累计生产,1000吨以上的渔船17艘。800吨拖网式渔船32艘,500吨125艘,300吨以下的343艘,生产速度极为惊人,几乎平均下来,一天都好几艘。

庞大的生产能力,在小渔船上面尽显无疑,可是生产出来的东西,迟迟不见有人领走。全部资料和加工费,都是由西北银行负责的,原料直接从西北运来。需要多少,就运来多少,工钱也是由西北银行拨付的,从来都不见减少,这么多船堆在这里,总不是一个办法。

在1913年的正月刚过。3月多的时候,西北银行终于有了动静。一直都静静的放在泊位之上的快600艘船,被一次性的提走了,甚至为了开走这些船,江南造船厂还临时的聘请了一部分的船老大帮忙,这其中还有部分的外国人。

拖网式渔船,基本上都是机帆船,依靠机器运作,经过了西北的改进,使用的都是燃油,要开行他,很简单,可也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上来就可以的,上海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是整个东方的大都会了,会开汽船的,还是少数。

跟随这些船只一起的,是西北银行的一个经理,名叫郑伯勤,百万渔民,十万渔船的计划,他是负责人之一,敏锐的感觉到,是应该培养一批的渔船司机,否则的话,空有渔船,却没有司机驾驶,渔船也是白给。

只是郑伯勤的一个突发奇想,却真的在接下来实行了,当这个报告报道了西北银行之后,被银行行长重视,接下来西北银行在全国进行选择的,从渔民之中,从一些十**岁的青年之中,培养人员的,造就了接下来渔民的辉煌,百万渔民,十万渔船的计划进展的顺利,不但完成了一期,还接下来,逐步完成了二期和三期。

600艘船,大部分只是小船,可是浩浩荡荡的,从江南造船厂出来,在上海引发了轰动,江南造船厂扩大之后,从原来一个小小的船厂,到可以生产千吨级,甚至是万吨级的巨轮,不过时间尚浅,陆续交货的,可能就十几艘吧,还是陆陆续续交工。

这个时代千吨级以上的船,对于任何的航运公司来说,都不是小船,一旦建成,都会立刻交货,不会放在船坞之中等待的,因为他们可以立刻创造效益,类似这样,几百艘大大小小的船一起交付,真的是上海开天辟地的头一遭,轰鸣的马达声音想起,一艘接着一艘,鱼贯的出了上海港,看热闹的人群一直都络绎不绝。

船队在出了上海之后,在崇明岛附近转向,一直都是沿着海边走,船队之中,有1000吨以上的远洋渔船,也有对风浪抵挡能力比较强的500吨到800吨的渔船,可是更多的,则是200吨以下的小型渔船,正值初春,海上的风浪不大,可是谁也不敢保证,进入到深海之中,风浪还不会很大。

这个船队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跟上海隔海相望的宁波,因为这些船,其中200艘左右,会进入到设立在宁波的宁波渔政公司,之前的日子里面,西北银行一直都没有闲着的,小型的渔船好说,可以用小额贷款的方法,推动渔民购买,可是大型渔船就不能按照这个方法来了,比如1000吨以上远洋渔船,要想成功的操作他,没有二三十个人,根本不行,更大2500吨的渔船,操纵人数更是提升到**十人,这不是一家一户能够推动的。

这就必须要成立渔政公司,来推动海洋捕捞,相对于1000吨以下的近海渔船,远洋渔船的船舱巨大,可以装载的渔获更多的,只要寻找到渔场的,捕鱼的数量非常的惊人,在这个时代,海洋捕捞还没有到后世那种枯竭的程度,海洋的污染还没有怎么开始的时候,远洋捕捞是一个不错投资。

不过这一项投资,西北没有打算抓在手里,他选择跟别人合作,特别是沿海的这些港口城市,西北可能只是占据一点点的股份,剩下的大部分让利给对方,这样保证足够的利润率,推动这个渔政公司逐步的发展。

本以为是一番好意,却没想到,这个公司的意向并没有得到追捧,打听一圈才知道,原来,在大部分人的眼里,渔民都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即便是渔民公司,也不是上台面的,再加上海上有危险,在这个没有天气预报的时代,没有雷达之类的监测海上的风浪的情况之下,去海里面打渔还是相对比较危险的。

杨元钊完全没有想到是这个结果,正在为难的时候,宁波的张謇出现了,张謇作为中国著名的学者,实业家,早在西北出现之前,就投资实业的,一手建立了纱厂,后来也算的上是南方最早的一批靠拢西北,到西北购买机器设备开办工厂的人,他在西北那里得到了甜头,知道西北的机器都是物美价廉。

这一次,西北成立渔政公司,规模比较大,动静比较大的,几乎沿海的通商口岸,大型一点的城市,都涉及到了,这让张謇看到了机会,拖网式渔船,本就是他最先引入到国内的,只不过生不逢时,当时的渔船的可靠性太低,价格又比较贵,现在,几年过去了,又是江南造船厂的新产品,应该值得信赖。

张謇的到来,让西北很高兴,银行直接给了较高的待遇,因为这个渔政公司,可以作为全国的样板,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这是人之常情,如果这个宁波渔政公司运作的好,赚到了钱,而且是大钱的话,对于渔政公司本身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宣传,不用多说什么,自然有人过来加入,中国从来都不缺这样后知后觉的聪明人,这比西北强行的推广强的多。

简单的介绍了远洋渔船之后,张謇就心里有数了,依靠着张家在宁波的影响力,牵头成立了这个渔政公司,并且找来了30家左右的豪强作为合作伙伴,这些豪强,实力在宁波这个地方算是比较强的,可跟张家比起来,就远远不如,更别说是西北和杨元钊了,不过地主豪强是本地土著,这些人又是张謇亲自挑选出来的,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历史悠久,最少的也在宁波200年以上的,长的几乎是600年。

600年,哪怕孤身一人,开枝散叶起来,也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姻亲之类的都众多的,张家找到他们也就是看中的了他们的人脉,果然,在筹备之中,西北银行没有怎么的出手,宁波的地方商人,从渔民和家丁之中,聚集了差不多3000人左右,进行的初步的培训,使用的居然是张家曾经从国外进口的那种拖网式渔船。

现在,远洋渔船都生产出来了,正好接着公司成立的档口,把船交付给他们,300吨以上的渔船,基本上都拨付给了宁波渔政公司,一共是200艘左右,还有一小部分的渔船,都是200吨以下的,数量不多,就是三四十艘的样子,主要是当地的地主,买给族里的,也算是一件善事。

宁波渔政公司就这么的就成立了,总股本大概是1500万元,购买了7.5万吨的渔船,共计200多艘,在成立之初,会在近海进行尝试,当熟悉了之后,会转向远洋,甚至是世界级渔场,进行远洋的捕捞作业。

船队在宁波稍作停留,200艘左右,被放在了哪里,剩下的都是一些较为小型的,300吨以下的,数量却不少,差不多要350艘了,第二天一大早,船队转道南下,他们的目标,正是千里之外福建。(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