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六百二十六章 没那么简单

钢铁时代 第六百二十六章 没那么简单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2:59 来源:笔趣阁

图纸区,杨元钊在叮当的帮助下,弄明白了评分系统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其实很简单,战舰的图纸分成了无数个部分,比如主动力部分,战舰的形状,使用的材料,武器系统,指挥系统,等等,在这些系统之中,可以根据评分系统,对于各个子系统,甚至是主图纸进行更改,最终得出一个新的图纸,当这个图纸最后提交之后,通过评分系统整合之后给出结果。

胡乱更改,随便的拼凑,甚至连新图纸都生不成,打个比方来说,万吨级的战舰,你弄个18寸,甚至是20寸,这个时代无法完成的火炮上去,肯定会被评价为失效的,这样图纸就无法生成,要生成最起码是可以运转,开动的战舰,这是一个基本的项目。

同样是一个类似电脑的东西,杨元钊可以在一组战舰图纸上面轻易的调取每一个部分,既可以自己上去修改,也可以用通用的设计,以此来交换,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评分系统甚至可以简单的修补,杨元钊就曾经尝试过动力系统,更改之后,动力系统未必一定切合在整个战舰的图纸上面,但是只要新的动力系统比原来的小,系统就会自动匹配,而不用杨元钊一一的来设计。

原来很简单么,经过了几次的尝试,修改了部分系统,让战舰的总体分数变动,当然了,没有几个提升的,绝大部分都是降低的,可杨元钊已经非常激动了,这等于是傻瓜一样的设计,减少了很多细节上面的东西。

杨元钊来到德国。是为了夯实西北的工业基础,顺带也为未来江南造船厂和青岛造船厂,招募一批高水平的设计师,现在欧洲,战云密布。协约国和同盟国,双双都是磨刀霍霍的,英国和德国的船台上,摆放的都是新式的战列舰,大部分知名的船舶设计师,都在设计军舰。另外一批民用方面有独到之处的,也在疯狂的设计货船,能够跟他们前往远东的,恐怕就是最一般的那一种。

之前,哪怕是最一般的。也可以弥补中国的缺憾,中国最大的问题,其实还是在有无的问题,解决了这个再说,但是现在,一体机的这个评分系统,等于是给了杨元钊做设计师的可能性,有什么人比杨元钊更可靠。他设计出来的话,或许会压制住中国未来的发展,可是一战马上就要到了。接下来,世界的历史可能会走入到难以预知的方向,这种情况之下,中国必须有海军,为此拔苗助长一下也算正常,来到包头之后。他做拔苗助长的事情还少么?

杨元钊是个雷厉风行的人,说干就干。直接选择的,就是最主流的万吨级货轮。在一路上的港口上面,他最少接触了12000艘以上的万吨货轮,复制了超过4000张各种各样的战舰,可以说是所有图纸之中最丰富的一批。

12000个,最早兴建的,甚至可以上溯到二三十年前,对于货船而言,没有军舰更新换代的快,偶尔必须要补强了,多是更换了发动机,整体大修一下,其他就很少改动。

如此多船舶,真的是让人挑花了眼,杨元钊考虑再三,通过一体机的筛选,从中间选出了30艘最出色的,评分最高的作为基础的蓝本。

电脑很快按照杨元钊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筛选,速度很快,差不多几秒钟的时间,30艘评分在107-127之间的船只出现在了屏幕之上,简单的扫了一眼,30艘船最早的是在3年前建成的,最新的一个是只有3个月船龄的新船,在主流的万吨级巨轮之中,最出色的这30个,其中的23艘是英国或者英联邦的造船厂设计制造的,2艘是美国造的,几乎是照搬了英国的设计,做了不大的改动,德国有3艘,法国,意大利各有一艘。

就从这个上面,就可以看出来英国是多么强大,不但评分最高的10个,全部是英国制造的,30艘之中,英国还占去了23席,这个数量是英国造船强大的真实写照,最关键的是,杨元钊基本上把绝大多数的德国船都复制了下来,英国的却不多,最多就是四分之一而已,天知道,英国还有美欧更加逆天的船只。

选择了这些模版之后,杨元钊继续筛选,万吨级货轮几个重要的方面为基础,又从其他的图纸之中,找出了各方面性能前10位的各种分系统图纸,除了整船之外,分系统则平均多了,英国并不是每每都进榜,完成了工业革命调整德国和美国,在机械制造和加工方面,超越了英国,在动力和机械为主的分系统上面,美国和德国的得分,屡屡超过英国。

这些,就更加的体现出英国的不凡,凭借着不是最顶尖的部分,却在总分得分上面,超越了分项目远远领先的美国和德国,这就是英国百年造船的强大,整合能力和系统能力,远在德国和美国之上。

这些分项目都弄出来,然后剩下的工作就简单的多了,把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排列组合,拼接在一起,就成了新的图纸,第一次,杨元钊把所有排名第一的部分,整合到一起,在他看来,都是最好的,应该不会比别差多少吧。

不过杨元钊的想法,真的是有些太天真的,哪怕是有一体机这样的逆天神物,也不可能随随便便的,就给你弄出一大堆的图纸出来,通过排列组合之后,哪怕是把最佳的部分都统合在一起,也未必能够组合出整体分数较高的,相互之间的影响,会拉低总体的分数。

事实也是如此的,当所有评分最高项目整合到一起,通过评分系统合成的时候,却出现了一排红字,无法通过整合生成图纸,这也就意味着,这些最的出色的部分,甚至连一艘能够开动的船都无法弄出来,更何况是得分了。

那个方面出现问题了,在杨元钊看来,似乎都没问题啊,都是系统之中评分最高的部分,顺理成章来说,应该会不错啊,想不明白的杨元钊,随意的排列组合,在短短的一个小时之中,排列组合的上千种不同的组合,但是最终通过一体机验证的寥寥无几,只有12种,评分更是惨不忍睹,达到60分及格线的,都少之又少。

没那么简单,这是杨元钊心中升起来的一个念头,如果真的这么简单的话,船舶设计就不是要给技术活了,美国和德国也就能够在这个体系之中,超过英国了的,事实上,哪怕是已经没落的英国,在二战时期,船舶的制造成本和设计能力,也在美国之上,美国的强大,在于他的工业实力,二战的设计战舰的能力,可能连日本都比不上,可是工业的强大,一艘船比不上,我就两艘,三艘,生生的用战舰海和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拖垮了日本。

想不明白原因,杨元钊最终只能够退而求其次,杨元钊想到了正在兴建的4500吨的图纸,说不定能够从上面得到一些创意,把万吨级的设计工作放在了一边,从一体机之中,调出了皮埃尔的设计。

拿下江南造船厂之后的,江南造船厂的一切都向着杨元钊开放了,皮埃尔的设计,不是一个,而是一个体系,从原型开始,逐步的根据加工能力和材料进行的改变,主要的更改过程有四次,第一个就是原型,然后就是皮埃尔根据江南造船厂的生产能力进行的改进,再然后就是从西北获得了船用钢之后,根据这些船用钢的性能进行的改变,最后一个,当然是蒸汽机抵达之后的改进。

哪怕这些改进都有些微乎其微,却出色的让这些系统都完美的整合到了整个船舶设计上面,从中可以看出一脉相连的体系,这才是一个设计师最厉害的地方。

不得不说,皮埃尔确实是一个合格的造船工程师,他的天赋相当的厉害,按照评分系统之中,他设计的部件,没有达到世界顶级,却是契合度最高,几乎比较完美的发挥了4500吨货船的实力,也因此更强大蒸汽机到来之后,可以简单的调整之后,融入到新的舰船之中,达到了一个比较平均的数值,性能极为的出色,这也是得到了订单最终结果,成功的说动了凯撒琳更改了价格。

杨元钊认真的看着这些细微的改变,再对比之前自己所做的,那简直是在胡闹,这些细微的改变,有些评分系统可以调整,但是更多的,是评分系统无法更改的,这也是最终无法通过的根本原因,杨元钊想了一下之后,决定参考4500吨的图纸,就最主要的动力上面进行修改,然后找出其中的规律,应用到造船上面,这需要大量的实验和摸索。

科学本身就是枯燥的,船舶设计也是一样,有了评分系统,可以说杨元钊设计船只难度已经降低到了最低,无数次在材料上面的排列组合,让杨元钊有足够的耐性,浑然忘却了一体机的时间流逝,全力以赴的投入到新的设计之中。(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