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六百六十八章 新式装甲钢

钢铁时代 第六百六十八章 新式装甲钢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2:59 来源:笔趣阁

1912年9月27日,上海笼罩在一片云雾之中,刚刚下了一场雨,天还没有彻底的放晴,在江南造船厂的船坞之中,一艘轻便小巧的汽船,缓缓的驶入了黄浦江,然后顺着黄浦江开始上溯的,目的地正是南京,这是这个被简单命名为西111的全电焊加工汽船,进行了第一次长距离的航行的,可以改变整个造船业历史,代表着更加先进造船生产技术的电焊,在这一天,正式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的,西北和中国,通过方方面面,保留了这个技术长达3年的时间,累计了巨大的经验和技术,以此眼神出来的各种技术,让中国的造船业,从世界的末流,开始追赶先进的脚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汽船缓缓的下水,没有惊动到任何人,因为这个船坞是绝密的,周围有一个连的正规军来说,又因为杨元钊的重视,周围几乎500米内,不会有人靠近,又趁着夜色的,悄悄的下水,没有任何人发现,短途的海试,已经进行了3次,最高的一次达到了30公里,这是经过几次改进和修正之后的,第4次海试,会超过300公里,也算是尝试长途的能力。

在前面的3次海试之中,汽船的表现极为的出色,因为结构更加的平滑,同样航程的耗煤量,比预计的要少,加上包头出色的蒸汽机,即便不做任何的更改,这个汽船的性能也是千吨左右的汽船之中,性能最好的,一旦投放市场。是会引发大量的追逐的。

跟万吨级远洋货船不同,千吨级的竞争更加的激烈,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一丁点的性能的提升的,都可能引发巨大波动。虽然利润率不高,却是赢者通吃,输家通赔。

不过简单的海试,却让王本初看到了更多的改进方案,有些可以直接对汽船进行微调,有些却必须要在下一级的设计之中。进行修改的,基于电焊所产生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么多。

王本初从这一刻开始,潜心钻研,后来成为了电焊造船方面的大师。也算是机缘巧合和天赋配合的结果,现在这个没有任何的弦号的汽船,悄无声息的,就融入到了长江下游的货船之中,根本就不起眼,作为世界上第二长河,长江上面,不但有千吨级的汽船。还有大量其他的船舶,甚至在水量较大的夏季,万吨级的货船甚至可以上溯到武汉。

测试数据。都作为珍贵的实验资料,存了下来,而杨元钊却在忙乎着别的,在这一艘船建设的中后期,他已经很少亲自的,来到江南造船厂。他的目的是为了调整江南造船厂,让他步入正轨。实际上,这个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跟穆默约好的又是一个月之后,总不能闲着,杨元钊没有更多的事情处理的情况下,也不能一无事事的,他很自然的把心思,放在了一体机之中。

未来西北入手造船业的最大的三个优势,一方面是电焊,现在已经在逐步的利用上来,300吨的汽船,只是一个初步的开始,接下来需要逐步的摸索,弄出一个体系的,借助着江南造船厂开始进行摸索,未来当青岛造船厂完成以后,会转向那个地方。另外一个优势是动力,已经在西北建设了大型蒸汽机集团和蒸汽轮机的集团,借助一体机和杨元钊前瞻的眼光之下,可以让他们更顺利的发展,最后一个一方面是材料。

之前的船甲板,哪怕是他加强的,只能够算是超出这个时代的船甲板一线,要想获得更大的优势,更好的材料是必然的选择,而这一次,杨元钊把目光投到了特殊的微量材料上面。

钨等重要微量原料,中国储量不少,后世关于他的应用,一直都比世界上顶尖水平弱不少,可是基于这些材料的一些新材料,新项目,却成为21世纪,世界材料发展的主流的。

杨元钊不但是一个穿越者,还拥有一体机这样一个金手指,在材料上面,他拥有天然的优势,这点连列强们都是比不了的,从知道了一体机的材料方面的功能之后,杨元钊哪怕再忙碌,每天都会选择不同的组合方式,因为考虑到包头加工厂的能力,他没有选择稀土类的元素,这个虽然是中国储量最大,白云鄂博的铁矿之中,也伴生了大量的稀土材料。

可是杨元钊很清楚,现在的这个时代,用稀土有些太早了,虽然稀土添加的部分材料,性能和实现难度并不困难,可稀土的提纯这一点,一直到后世,也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在这个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别的效果不高,反倒是浪费了本就不多的稀土资源。

从无数种的材料配比之中,找到新的材料,这绝对不容易,每一点的改变,每一种退火和锻造方法的不同,都会引起材料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大部分都是废品,否则材料也不会成为困扰的不少国家的难题,以材料为主的基础学科,无不是投资巨大,收效缓慢的行业。

好在,一体机的帮助之下,杨元钊研究材料上面,有天然的优势,特别是现在,西北的材料学科一直都是重中之重,在提供了实物和全套的性能指标之后,一些新锐的科学家,开始在无数种不同的材料之中,找出了某种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反馈到了杨元钊这里,再用一体机沿着这个方向继续的努力,就形成了现在西北繁多的材料体系。

大部分超过这个时代,或者性能太过惊人的材料,杨元钊并没有拿出来,现在正好有十几天的时间,无论是汽船,还是江南造船厂的改装,都已经不用他来操心的时候,正好有功夫泡在材料的海洋之中。

目前,几个大项,比如钨,锂,钛、锆、铪、钒、铌、钽、钼,这些材料之中,有些是后世已经出现成果的,有些干脆是以一体机为基础,硬生生的开启,不过几年的研究,已经到达了一个瓶颈,每一个体系,每天选择1000个作为的累积,这是杨元钊常态化的做法,现在正好有一整天的时间,在没有别的突破口的情况之下,杨元钊很自然的选择了稀土。

各种稀土物质的添加到金属之中,形成合金,这是一种新材料的制作方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才逐步的发展起来的新兴科技,从某种意义上说,高分子,高性能的材料,无不跟稀土元素有关,可是在这个时代,稀土还只是一些新发现的元素,大家基本上都沉浸在提纯之中,甚至连稀土之中到底拥有多少种元素都未必能够说得出来,重稀土和轻稀土的概念也才刚刚形成。

杨元钊是从后世来的,对于稀土研究不多,也知道一些特别的稀土元素,对于合金的重要性的,特别是高质量的合金,有了一体机的帮助,在提纯上面,一体机可以完全的提纯,添加的元素,也都一一的注入到了各种的钢材质中,材料添加之王的美誉,可以说在稀土等材料之中,尽显无疑,其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不同的合金。

短时间能够形成这么多,也很是出乎了杨元钊的预料,看样子,稀土材料的潜力,还没有真正的发挥出来,悄悄的把所有的材料和配方给备案了之后,杨元钊详细的开始审视其中的一款材料。

这个被杨元钊命名为装甲钢17号的材料,通过一体机的扫描之下,获得了全部的信息,是一款极为适合作为装甲钢的合金材料。

杨元钊本来没打算把稀土材料添加的合金,实际的生产出来,可是这一个合金,却让他难以选择,参考了德国战舰,特别是大型万吨级的巡洋舰之后,一体机之中,关于钢甲板的配方多出了几种,性能上要超出世界上主流的装甲钢一成,这个提升已经相当明显了,对于大型战舰,特别是2万吨以上的战舰来说,没一吨都有相对的作用,节约的重量,会让战舰的性能获得一个较大的提升。

这个本来是准备作为秘密材料,未来大幅度的同德国合作,想来,西北在付出一定的资金,原料,还有动力设备,甲板钢和制造能力的情况下,会从德国那里获得相当多的舰船资料,形成西北自己的造舰能力。

可是这一个杨元钊随便添加了重稀土材料的钢材,以普通的钢铁为主,添加了部分钛,镍,铌和钒,却意外的形成了一个新的合金,这种合金的硬度,耐腐蚀,重量上面,都比原来的甲板钢有着巨大的优势,是一种天然的船用装甲钢,他的硬度相当于目前最强悍的装甲钢一倍以上,韧性和其他加工能力上,也相当的出色。

东西的性能太好,这反倒成了问题,杨元钊一时难以决断,到底要不要把它生产出来,作为西北的又一个拳头产品,这点极为的难以决断,杨元钊很清楚这种新材料获得的偶然性的,偶然到或许未来一两年的时间之中,都未必可以通过一体机的随机合成,获得这样出色的材料,不拿出来吧,多多少少有些不甘心,拿出吧,西北不可能获得最大的收益,万一配方泄露,得到最大好处的恐怕是现在的海军强国,西北,还刚上路呢。(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