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四百六十九章 到底是什么

钢铁时代 第四百六十九章 到底是什么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2:59 来源:笔趣阁

中国土地太大了,落后的地方也太多了,可以说到处都是窟窿,杨元钊也不知道,到底五国在一起,到底商议的是什么,是再来一次八国联军,借助着庞大的军力和舰队,直接攻击西北,还是直接截断中国的出口,从经济上给予西北重大的打击,或者干脆直接支持北洋军和**党,搅乱整个中国,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这个时间段,其实是非常奇葩的,后世很多匪夷所思,感觉到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却很平常的在这个时间出现,比如1900年的慈禧太后向万国宣战,再比如说,布尔战争,一个弹丸之地,居然让英国人花费了数以亿计的财富,如果不是南非拥有庞大的黄金和钻石资源,说不定英国就不会继续打下去。

有这么奇葩的例子,没有足够的情报支持,即便有后世的眼光的杨元钊,也得不到更多的判断,可能性太多了,而且蝴蝶的翅膀已经扇起来了,现在的中国,现在的西北,跟曾经历史上面,是截然不同的。

既然是想不通,那就索性的不去想太多,把这个先放在一边,对于杨元钊来说,打铁还需要自身硬,当自身已经没有破绽,拥有足够的强大力量的前提下,必要的准备是必须的。

从跟北洋军对上之后,特别是占据了山西陕西和蒙古的大部分之后,包头从来都不曾停止扩军备战,跟之前只有包头一地,哪怕尽量的招揽,也只是几百万的人口,从中间聚集几万人不太容易,可现在的包头,跟之前完全不一样,坐拥3省之地,又拥有一亿的人口基数,青壮年的人口也是巨大,这些人是天然的兵种来源。

包头的技工学校,已经开遍了整个西北,山西陕西和蒙古,都有大量的技工学校,原来包头和西北这边教育的传统,也造就了大量的教师,虽然由后世的眼光来看,不太合格,杨元钊也没打算一举的把所有人都培养成才,只要他们拥有基本的技能就可以了,大部分的工人经过了三个月或者半年的培训,基本上掌握了初级的技术,就能够成为包头生产线上面的工人,至于未来,包头有完善的升级制度和培训体制,他们完全可以在之后学习继续提高。

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这么的培训下去,或者说,年轻的拥有着无处发泄的精力,会选择当兵,一亿的人口基数,这样的人不算多,却也有一两百万,足够包头筛选出适合的兵员了,当然了丰厚的薪水和立刻可以当兵,这是最大的诱惑。

包头拥有三大军火工厂,加上逐步扩建,每月的生产量,足够武装20万的军队,除了对外销售,赚取大量的资金以外,剩下的,都放在包头本身了,以包头为中心,形成了几个庞大的军营,紧张的训练正在进行,士兵的数量正在迅猛增加。士兵不等于部队,暂时来说,对包头而言,部队的数量不可能获得很大的扩张。

军官太少,没错,军官,就是军官的人数不足,这段时间,看因为南北开战,南北双方都对军队相当的重视,除了之前被挖走的军官之外,能够剩余下来的,不管实力怎么样,都得到了提升,对于这些刚刚被提拔的军官,包头的吸引力已经大大的减弱了,包头能够到手的极少,至于包头本地,因为连续的扩张,已经让西北军校几乎被挖空了,要想把新扩编的士兵都变成部队,需要的军官数量很多,军方的触角,开始触及到军校,哪怕只经过了不到一年的培养,却也比泥腿子强。

本来这是好事,在军方看来,放宽条件,让军校生可以提前就业,可这下子蒋百里愤怒了,直接叫停了军方的这个做法。

蒋百里是杨元钊任命的军校校长,得到了杨元钊的大力支持,几乎是不遗余力的建设了一个庞大的军校,他跟一些志同道合的军官,开始摸索中**事院校的发展,目的就是建设一个正规化的,服务于军国民计划军校。

这个目的很远,要传授的东西很多,哪怕是最基础的东西,最少也需要1-2年的时间,才会深入到他们的骨子之中,在他看来,之前仓促上马,补充到军队之中的军校生,从某种意义上面,只是半成品,甚至会有很大的危害。

可是在去年,这是没办法,过因为北洋军的逼近,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总不能看着西北灭亡吧,只好屈从了,这段时间,当战局平复下来之后,为了弥补之前的做法,还不断的进行短训班,把这一批军官,还有在战争之中涌现出来的一批军人,进行了的突击拔高,为的就是防止心血白白的流,让他尽可能的接受更加系统的培养。

上一批的后遗症,还没有彻底的弥补,现在,军方又要把手伸入到军校,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这些从去年开始,才刚刚入校的学生,满打满算,受过的教育都不到一年,跟之前的不同,这些学生大部分是没有军旅的经历的,一张白纸才好作画,之所以选择这些有一定的西学基础,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就是为了实现他的理想。

对于这些人,蒋百里是准备用2年,或者3年的时间,逐步培养的,只要培养成功,西北军校形成一个传统,未来会有源源不断的军官,补充到西北军的体系之中,西北在2年之后,再也不缺乏合格的军官,完善的机制有时候,比数量更重要。

蒋百里的这种理想,跟现阶段军方扩张形成了一定的矛盾,蒋百里的坚硬跟军方的诉求,双方不可调和,最终闹到了杨元钊这里,杨元钊没办法,双方说的都很有道理,想了一下,西北军事扩张不如之前的那么急切,也需要持续化进行,否则的话,一旦西北军校的学生出来,一下子增加了几千名合格的军官,也要有足够的部队去安置啊,折中了一下双方的想法,提议让蒋百里把层次分开,一些进度较快,天赋较好的,可以提前的毕业,只要他能够完成本身学分,就可以准许毕业,不用在军校一定呆足三年的时间。

修满学分,提前毕业,这是新颖的提法,蒋百里也知道,学生之中,是有天赋出众的,从数千万的基数之中,挑选的适合军事的人才,优中选优之下,一些千里挑一甚至是万里挑一的,这些人跟普通人是不一样的,这样的人提前毕业也是可以说的通的。

作为军校的常务副校长,也就是杨元钊之下,军校的直接负责人,按照他的了解,这样层次的人很少,学满一年毕业的,最多就是不到100个,一年半到两年的,可能有500个,剩下百分之七八十的,都是两年以后,甚至是三年左右才能够毕业的。

就这样,协调了之后,双方都比较满意,一两个月之内,就可以获得100个军官,虽然少却是军校之中最为顶尖的,这批人只要稍稍的训练,就能够走到岗位上,走多高不知道,但是正常发展,几个月,或者一两年之后,一个团长是跑不了的,再加上1年内的500人和2年左右四五千人,这些足够了,批次和持续性也有了,军队经过了大幅度的扩张之后,对于军事上面的需求没有那么的重要,新招募的士兵,除了一部分补充到军队之中,成为补充兵之外,其他的可以作为正轨士兵来训练,转为内卫或者警备部队。

军队的事情就这么的被杨元钊和稀泥一样的解决了,说实话,不怎么的出色,却解决了问题,接下来,杨元钊着力的放在对于包头的调整上面。

得益于包头政府的成立,包头有了一年多的时间,培养了大量的政务人才,这些人才成功的接替了满清官员的作用,把包头的模式复制到了各个地方,穷困的晚清民众,过的都是极为困苦的日子,否则,知道了包头的一丁点东西,都纷纷的前来投奔包头。

对于发展城市,杨元钊没有一个系统化的发展思路,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愿意投钱,只要愿意进行技术设施建设和工业投资,就能够从最切实的方面改善。

钱,有的是,无论是国外的收益,还是从金矿矿石之中的提取,500吨的黄金,足以支撑海量的投资,先从市政建设,城市规划,道路交通,铁路建设,这一下子就吸纳了数以千万人,加上农业和其他有眼光的投资者,根据包头模式建立的立足于本地区和城市的一些企业,整个三省的范围之中,开始欣欣向荣了。

军事方面保持稳定,其他方面疯狂投钱,雄厚的累积加上从后世而来的眼光,让西北的发展非常的稳健,从轻工业转向重工业,不但没有出现所谓的阵痛,反而扎根下来,借助着军火工业,钢铁工业和制造业等一系列的升级发展,逐步成为了包头的根基,依托着重工业,包头的各项发展更加的平稳,似乎各方面都非常顺利,没什么可以被利用的。你正在阅读,如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