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导弹雏形

钢铁时代 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导弹雏形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1:05 来源:笔趣阁

在这些研究员都认为,这一款武器,可能又是一个质高价高的产品,可能做出一定的技术积累之后,就只能够束之高阁。跟这些研究员不同的是,杨元钊却是惊喜万分的,这个研究结果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目前火箭的价格高昂,主要是电子元件和制导部,这也是后世导弹价格高昂的根本原因,无论是**,航空煤油,还是导弹壳体,价格都不高,导弹出色的性能,都是源自于芯片组,可以根据一些的外界的情况,或者是有线,或者是无线进行制导,更多的是处于半导体的计算和指引上面。

目前雏形状态的导弹,也是如此,因为半导体还处于雏形状态,甚至连很多技术都没有涉足,要达到初步控制的情况之下,需要半导体元件非常的庞大,这部分几乎占据到了整个导弹价格的6成以上,甚至未来,伴随着控制的加深和提升,半导体在所有元件之中所占据的比例还会大幅度的增加。

研究人员之所以失望,是因为因为控制的精度增加,需要的半导体的材料的疯狂攀升,甚至会达到难以承受的程度,这也会造成火箭价格的进一步激增,这种增长甚至有些永远没有止境一样,可是杨元钊知道,半导体的提升速度,远比这方面的增长强大的多

这部分可以通过半导体的加工和技术逐步的降低,没有人比杨元钊更清楚,半导体方面价格的降低幅度,半导体方面,因为原材料的成本几乎为零,只要加工和技术得到提升,这个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积累足够的情况之下,降低是非常明显,哪怕是在杨元钊拔苗助长,生生的把中国提升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程度,除了最开始的5年,中国需要消化吸收大规模集成电路带来进步成果,半导体行业发展缓慢,在1913年之后,中国基本消化吸收了之前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成果,这个发展速度就开始提升了,从1913年到1916年的3年之间,基本符合了后世的摩尔定律,每隔18个月,半导体的性能提升一倍,可是造价却降低一倍。

半导体行业发展迅速,也很让半导体方面的专家喜欢,可谁都不知道,这样的发展,到底能够持续多久,毕竟有些行业,在最初的时候,发展的速度会很快,让人看不到未来的尽头在哪里,可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很快就进入到了平台期,之后就会缓慢的发展,一直到突破这个平台期,他们很自然的人为,半导体也会是也会是这样,或许现在,甚至半年后不会出现平台期,可是一年后呢,两年后呢,耗费了巨大的投入,把资金和精力投入到一个不太确定的项目上面,这注定是不合算的。

可是杨元钊才真正清楚,后世从七八十年代兴起半导体革命,摩尔定律甚至到21世纪的,都可以产生作用,发展了的二三十年,从速度上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可是依然没有进入平台期,似乎发展永远没有尽头一样,以计算机和半导体作为基础,不但发展处了规模庞大,速度很快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并最终,改变了这个世界,让世界进入到了资讯时代。

以目前,整个中国进入到摩尔定律的发展速度,杨元钊估算,最多4年半,也就是按照摩尔定律,每18个月,半导体材料的密度增加一倍,可是相应的价格却下降一倍,当半导体的性能提升8倍,价格减少到现在的八分之一的程度,这个导弹的性能和价格,就基本上满足需要了,雏形期间的导弹,甚至可以达到后世50年代和60年代的技术水平,在某些性能上面,甚至有可能会超越。

这可是最值得让人欣喜的,目前的可控火箭,最多只能够通过远程无线电信号,进行大略上面的修改,不可能如同后世导弹那么的灵活,最多在误差较大的情况下,进行微调,这个过程是相当快的,好在,目前的自动化水平比较高,只要程序写出来,计算机可以根据程序,自动的反应,这个速度比人脑的操作和使用要快,这种情况下导弹的性能会进一步的提升。未来导弹大体的发展方向,就是在不断加强算法,加强反应速度,增大灵活性和防止摆脱上面,这需要半导体技术的快速进展,其他方面到时次要的。

导弹领域是远景,就如同中国在着重研究的核科技的来说,甚至一定意义上面,核武器跟导弹,才是标准的配置的,核武器代表这威力的,而导弹代表这射程,两者完全结合为一体的前提下,才是笼罩全球的核恐吓,真各个世界才在动荡不堪的前提下,最终达成了比较微妙的平衡。

导弹是价格昂贵的武器,特别是超过500公里之上的远程导弹,这样昂贵的价格,跟导弹本身的威力,已经不能够成为正比,常规导弹很少超过300公里的原因就是如此,要考虑到射程和威力,造价和威力的问题,好在,中国已经走上了正确的道路,4年半之后,有着导弹雏形的火箭,就即将问世,未来,中国的半导体会插上翅膀一样的快速发展,说不定20年的时间,就会追上后世21世纪的先进水平,毕竟中国的起点远比后世二战时候美军要高的多。

二战的美军,当时为了破解密码制作出来的电子计算机,他的运行速度只有每秒钟5000次,这已经足以被美军称之为大杀器了,可是中国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的计算机,每秒的速度最少在1000万以上,足足是二战美军的200倍以上,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系统,最少比美军节约了12年的时间,而计算机系统就是这样,基础越好,未来的高度就越大,真给中国20年的时间潜心发展,当所有项目都攀升到了后世21世纪的程度的时候,最终的结果是何等的可怕。

远景毕竟是远景,只能够想想而已,真正能够解决现在问题的,就是火箭炮的项目,这个将会取代一部分的战略炮火,成为真正的杀手锏,在单位时间之中,投放火力的强度,火箭炮跟重型火炮不相上下,甚至一定程度上面,短时间,用火箭炮最好,长时间密集型的,则用远程炮火最好,只要认识到他的特性,就能够的,未来会关注与导弹,可是现在,只能够把它放在一边,作为远景的技术储备,继续研究下去。

中国庞大的生产力,还有以此而累积下来的工业实力,很快的把火箭炮给分解了,最初级的45公里,战斗部位才30公斤,可是价格已经不低了,一次次的消耗,一次次的改进,在最少17个研究所,52个试验场的同时实验研究,很快的,密集的实验的前提下,最终经过了7万次的实验,耗费了大约4亿西北元的经费,初步的火箭炮已经定型了,

最终火箭炮分成不同的口径,最大的战斗部位统一55公斤,总重量达到500公斤左右,加上发射筒,不超过570公斤,毕竟火箭是持续加速武器,从火箭炮车上面飞出来的初速度,不用跟火炮那么的高,对于发射架的条件要求也不高,一般的材质就够了,只要能够顺利的发挥出他的作用。

有时候,甚至不是全封闭的,这样便于装填,而简化之后的火箭炮看起来非常简陋的,不过是普通合成钢的外壳,当底火发射之后,火箭发动机才会侧旋的启动,然后推动火箭弹快速的向前,这样炮管什么的,就没有多大的作用,又不需要定向,只要弄好位置的,火箭自身就能够定向。

成本是最大的问题,火箭炮使用的是惯性制导,不存在什么适量调整和无线电调整,这种情况下,火箭发动机成为了火箭炮弹之中,价格最高的一项,要想减少火箭炮弹的价格,除了外壳和气动力形态之外,对于成本节省最多的,就是火箭发动机了。

考虑到这个火箭发动机的直接用途,是为了防备和自用的,火箭弹发出去之后,除非是没有爆炸完好无损,否则不可能应用到其中的零件,尽可能的节约的情况之下,火箭发动机也采用最简陋的,只要坚持10分钟就可以了,这在中国的材料之中比比皆是,并且尽可能的改变了构筑方式,用构筑半成品和精加工的方法,减少了成本。最终的成本降低到了之前十五分之一的程度,并且精确度没有大幅度的降低。

毕竟,更优质的材料,主要体现在推力大,射程远,可是如果降低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他并没有根据价格的降低而降低,而是保持了一个平滑的曲线,最终降低到了同口径的火炮2倍的程度,可是火箭炮弹的威力,却比一般的同口径的火炮要大,如果不是最佳射程,甚至还会加入燃料的爆炸,最终的威力更大。(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