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火箭炮车

钢铁时代 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火箭炮车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1:05 来源:笔趣阁

包头,经过了连续7年的水土保持和植树造林,包头的冬天变得潮湿了一些,特别是从贝加尔湖引入到包头的水,带着贝加尔湖的一丝清凉,在各种人造景观和水景的配合之下,把包头从一个北方城市,变成了有些像是水城的样子,让包头的居民更加享受休闲时候美景。

由于中国在电力上面的使用和发展,电力的深化运作之下,特别是一些临界,超临界的状态的机组,让中国的发电量已经激增到了千亿,甚至更多的程度,电力对于中国来说,也不再紧张了的,除了引水的造型之外,还有各种的景观灯,让整个中华大地,变得光明了起来,特别是夜航的飞机,在飞过城市上空的时候,辉煌的灯光之下,很容易分辨出城市和农村的区别。

处理了一天的工作,杨元钊略显有些疲劳,他坐在专车之上回去休息,透着车窗,看着外面热闹的街区,他的思绪似乎也回到了穿越之前,他甚至有些怀念,当时他开着摩托,在密集的车流之中川流不息,他还年轻,哪怕穿越8年,不知道是不是穿越时候改变,让他的身体丝毫都没有变老,还是8年前穿越时候的样子,甚至是精神和精力上面,也更加的出众,就每天处理的文件来说,他处理的数量却是刘澍的3倍以上,要知道,总理府的编制巨大,刘澍的秘书最少比杨元钊多出一倍,处理的工作也没有杨元钊多。

只有站在高度之上,才能够了解世界的实质,目前的欧洲大战,甚至即将开展的太平洋战争,说白了,是两种势力和体系之间的对决,甚至德国所处的地位有些尴尬,只不过开工没有回头箭而已。

太平洋战争,将会是中国崛起的最后一战,只要是中国能够在太平洋战争之中,打败美国,中国的崛起将无可抵挡,而协约国跟同盟国之间的战争,也就没有继续打下去的必要了。

哪怕为了太平洋战争做了充足的准备,甚至中国在20世纪初的时候,就拥有了超过这个时代40年的武器,可是武器永远不是决定一切的,否则的话,战争的双方,只要在战场上面,摆一摆武器,看谁的武器强,谁的武器弱就可以了。

中国在准备,武器,甚至是布局上面,都有优势,且占据了整个太平洋上面重点的区域,可是这些都不足以成为胜利的绝对筹码,战争要一点点的打,战争的优势,将会成为战争初期的优势,只有深化和强化这个优势,才能够保证最终的胜利。

滴滴滴,副驾驶上,秘书拿起了对讲机,中国暂时没有弄出来手机和对讲机,却把无线电比较深入的运用了,用一些简单的信号,代表这某种意义,就如同后世的bb机一样的,不过因为电子水平的不足,每一个价格较高,信号强度不大,也就是杨元钊等少数高层才会用到。

“是秘书室打来的,有急事!”秘书很快的从上面的几组编码上面,看到了答案,回头跟杨元钊说道。

杨元钊点点头,秘书很快给司机下达了命令,汽车加快了速度,向前快速的行驶,很快的进入到了一处政府厅局,看他的牌子,是包头市土地局,在亮出了证件之后,征用了机要室的保密电话,经过了简单的联系之后,秘书告诉杨元钊,是阴山基地传来消息,火箭系统获得了突破,成熟的火箭炮车已经制作出来了。

火箭系统,杨元钊眉头一挑,火箭作为的下一阶段导弹的前置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杨元钊所关注的,不过再向前迈进这一步之后,就很久没有发展,火箭筒下一步改进非常困难,一直都是停滞不前的,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之后,杨元钊提议,从单兵火箭筒延伸开来,放大他的体积,研究更强大的火箭。

火箭,出现的时间很早,最早应该是烟花上面,中国传统的烟花很早就把火箭给制造出来,甚至在封建社会,还有一定的军事用途,比如说,在箭杆上捆绑火箭,或者制作出大量火箭集成的突火箭,可是火箭制作简单,却有一个巨大的缺陷,无序性,精度无法控制,甚至一定程度上面,还会向后打,容易误伤,且保存不易。

科技发展到目前的阶段,特别是中国在材料学上面的进步,已经拥有了更进一步的肯能性,杨元钊的提点是放大火箭筒,为的就是制作出有战斗力的火箭,这不但对于飞机和直升飞机有重要的作用,在陆军战略压制武器上面,也有巨大的作用。

不过火箭制作的难度相对较大,在设立了研究组之后,刚开始有巨大的进展,可是成品拿出来,无一例外的都是可控性较差,哪怕使用了中国比较成熟的火药,也同样如此,理论方面没有进展之前,要制作出可控性强的火箭,这非常困难。

转折点是在1915年11月,也就是半个多月之前出现的,西北大学空气动力和流体力学研究院,经过了长时间的研究计算,特别是超大型计算机的连续不断运算,终于解读了一些基础的理论,提出了高超声速无粘流理论和气动力的工程计算方法,这个计算方法虽然不算完善,却解决了火箭的大部分的理论,并且让火箭弹的发展有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本身,中国在材料,在发动机,在火箭力学和流体力学上面,都有极大的根基,加上经过研究和实战出现的一系列的科学家,特别是在火箭领域,有相当研究的这些学者,被超过3亿美元的资金推动下,开启了新一代的火箭的研究,不考虑制导性,不考虑精确性,只考虑威力和射程,的终于完成了一个射程在70公里,作战部位的拥有30公斤的大杀器。

不过这玩意,命中率就很差了,哪怕经过了调整,最少也有500米的误差范围,比起过去的火箭来说,有了巨大的进步,却依然无法应用到的战争之中,远程压制,100米算是可以接受,500米就太大了,真的是齐射的话,也无法保证精度。

一个实物的出现,促进了理论的更进一步,一些理论上面的错误,被实物一步步的验证和推理,不得不说,这样的工程,不是小小的企业或者是研究室能够推动的,按照目前中国的加工成本,一个填装了火箭燃料,战斗部在30公斤,飞行距离在70公里的火箭,他的造价相当于一架战斗机四分之一,关键是火箭发动机价格昂贵,火箭跟炮弹一样,只是一次性,一旦发射出去,不管命中不命中,都会毁掉的。

作为最尖端的实验室,他们一次性就完成100发进行测试,然后在众多的偶然之中,寻找着必然,在庞大的资金和实验强度之下,最多根据不断的测试,未来可以减少到100米之间,也推动了中国的火箭理论从最基础的创立,逐步的走向成熟。

这是一个不错突破,却无法使用到实战上面,毕竟,武器在实战上面,需要的稳定性,在研究人员逐步减少,在100米之内的时候,遭遇到了问题,哪怕是减少1米的误差,需要的时间都要三四个月,甚至可能到70米的时候,就无法进行下去,这跟杨元钊提出的精确制导武器,有着巨大的差别。

杨元钊因为日理万机,只是偶尔提点一下,可是在固定的回访的时候,却发现火箭研究所居然把目标偏差到这种方向了,在芯片没有获得突破,甚至火箭技术进展到导弹技术之前,单纯依靠理论上对火箭进行控制,那难度非常的大,火箭装载的东西太多,燃烧也不可能匀速的进行,可控性非常差的。

可是对于火箭而言,从来都不是单个使用的,无论是后世的火箭炮车和反坦克火箭仓,都是以数量取胜,用的就是一定数量的优势采用的范围覆盖,别说是100米的误差,500米的误差也无所谓,毕竟火箭炮部队,需要的不是准确性,而是威力和射程,如果真的需要精确的话,12发,甚至是120发,就可以了,只要能够通过调整,让误差跟覆盖率笼罩一定的区域之中,这个武器,将会成为陆军和装甲部队,最大的敌人,甚至是噩梦。

这样的提点如同画龙点睛一般,哪怕是之前误差在150米的时候,根据火箭理论,也可以通过模糊瞄准,用多个火箭覆盖的方法,只要火箭数量超过10个,反而误差会缩小到最大误差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一的程度,这样下来,只要一个火箭炮车,拥有12个以上的炮仓的话,精确度会达到40米以内,这对于70公里的射程而言,已经基本拥有了实战的基础了。

在得到了指点之后,火箭研究所就投入到了紧张的研制之中,现有的材料,只是做了简单的调整,就拿出了第一台有实战意义的火箭炮车,这不,急匆匆的过来报喜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