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入夏出夷

钢铁时代 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入夏出夷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1:05 来源:笔趣阁

后世,中国受尽了人口的痛苦的,7%的土地,却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要知道,中国的土地,绝大部分都是不适合耕种的土地,比如占据着整个中国相当面积的,新疆,**,蒙古,这三大区域,几乎占据了中国土地的4成以上,可是在这么庞大和广糅的土地之上,耕地面积几乎是微乎其微的。

中国更多的是依靠着原来成熟的省份,种植粮食,养活全国的民众,甚至因为改革开放和工业化的关系,中粮省份一直都在变化,从原来两广,两湖,重新的回到了中原地带,原因就是中原地带的交通不太方便,他们只能够依靠种粮。

为了减轻中国的负担,特别是未来粮食安全和工作机会等方面的问题,不得不采用了计划生育的做法,计划生育让中国11亿,12亿,13亿到来时间向后推迟了很久,让生育率降低到了可以控制的程度,这样的作法对于整个中国是有利,可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后果,除了未来可能出现的老龄化的问题,还有**上面的,独生子女让很多的亲属关系断绝。毕竟独生子女,叔叔伯伯阿姨之类,基本上将会不复存在,长期下去,必然会动摇中国的根基。

当时的中国没有办法,只有减少人口,中国各方面的矛盾才不会那么的激化,甚至有余力把资金投入到更重要的领域之中,还如同改革开放之前,敞开了生的情况下,连养活这么多人都有些问题。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当时中国的落后,没有办法利用自己的劳动,获得高附加值的产品,还有就是和平是世界的主题,中国人口多的情况之下,除了深挖自己的潜力,用更少的耕地,养活更多的人,而不能采用扩张的态势,既然本土养活自己的土地已经是无法承载了,那就向外扩张,为中国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

这些在这个时代没有问题,西伯利亚,澳大利亚,东南亚,庞大的土地,足以供给更多人口粮食问题,本身东南亚就是传统的产粮区,中国的辛勤和农业科技,又支撑着这些区域有了更大的产出,在粮食安全得到保证的情况下,中国从来都没有考虑过限制人口,中国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人口代表着财富,代表着中国发展的速度,而庞大富饶的土地,足以让中国目前的人口扩张4倍的前提下,依然能够过上好日子。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整个世界目前才17亿的人口,还包括了庞大的非洲,愚昧和不开化的非洲抛开之后,中国占据了世界的一半以上,如果中国的人口,在这样的基础上面,再扩充四倍的话,中国的人口总量,会占据世界的一半多,即便中国停下来脚步,稳固目前的领土,中国只要理顺了内部的关系之后,没有任何人能够挑战中国。兼容并包,入则华夏出则夷,华夏文明一直都是以感化和融合来发展,甚至炎黄子孙也是炎帝和黄帝部落合流之后的结果,在历史上面,也有不少融合的例子,区别无非是主动融合和被动融合。

虽然说,这一次稍稍激进了一些,差不多占据中国15%以上的人口,如果加上侨民和一些土著,这样的比例更多,快要达到了25%的程度,这样的融合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现问题,未来的30年到50年的时间,对于中国是最关键,如果中国前途和稳定出现一定的变数,就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发展,说不定就会分崩离析。

对于这一点,杨元钊很清楚,可是中国就如同一个强大的战车,惯性向前发展,在未来30年的时间之中,杨元钊还可以掌控局势,在强大的中国这一个大前提之下,中国可以抵挡因为激进所产生的一切隐患,哪怕是杨元钊也很期待,这是从来都没有出现的,却是中国在20世纪初最大的机会,只要融合了这部分人员,中国的人口会实现一个巨大的跨越,数量会攀升到7亿以上,来自各个人种和国家的人口,一定程度上面,可以改良人口的素质。

遗传学上面,越是亲系关系相隔比较远的情况下,生出来后代的遗传学就比较高,也容易产生多样性,这是一个关系到整体的提升,不同人种生活在一起,不同的文化底蕴,甚至是基因方面的冲突,会让中国的发展更快。

这一举措成为了目前仅次于战争的一个基本国策,事实上,从大量的招收俘虏开始,民族融合的动作就没有放松,所有来到中国的人口,最少有9000万以上,中国给予他们工作的机会,给予他们应有的待遇,但是有一点,必须要说中国话,甚至一定程度上面,掌握一些基本的汉字,不但会说,也会简单的写和读,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岗位,拿到更高的工资。

历史发展不同,国情不同,一些态度和基本点上也不同,跟后世的中国不一样,那个时候,中国是有求于国外,外国人来到中国,是来支援中国的,最少表面上是这样,一些外国的专家,甚至外国的投资,确实提升了中国底蕴,让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可是代价则是外国人在中国的横行,甚至拥有一些超国民待遇。对于这些外国人,中国不可能硬性的要求语言,不少来到中国的外国人,就到离开中国的那一刻,都未必能够学好中文,他们在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都享受着中国人都不曾享受的待遇的。

可是在这一个时空,却不一样,中国依然经过了从1840年到1908年的屈辱,可是从西北崛起,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人面对外国人的态度就发生了明显的不同,中国站起来了,是世界上的强国,甚至正面的也打败了俄罗斯和美国,这些外国人是俘虏,是战利品。

既然是战利品,故而这些俘虏是依附于中国存在,中国不可能迁就他,虽然说在最初的时候,在集中各个俘虏的时候,按照国籍和语言的不同,给他们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翻译,可是当战俘细分,并且分配到各地做工的时候,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9000万战俘,哪怕是10个人一个翻译,就需要900万,中国懂得外语的不少,连年的出国留学,德语,英语都有一些,可是这些人不是用来干这个,他们有更加重要的工作,大部分的留学生都是在国外学知识的,他们不可能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翻译上面,他们需要再本职领域之中不停的研究,为中国的科技添砖加瓦。

既然翻译数量有限,大部分的情况之下,在工厂之中,在战俘营之中,都是以中文命令的。战俘们,要想过的好一点,必须要掌握中文,再加上从上到下的命令,就跟之前鼓动工人学习一样,对于战俘们,是同样待遇,甚至比曾经的工人更高。

比如说,学会300个汉字,工人的待遇提升一级,然后是450字,到1200个常用汉字的时候,最少是提升了8级工资,这可不是简单的数量,一个掌握了1200字汉字跟一个一文不识的,哪怕是同样水准,一个月的收入少个120元都很正常,多的工种甚至达到180-240员。

120元,可能在目前中国的工资体系之中,不算什么,可能一个普通的技术工人一个月的奖金,可放在之前他们的收入上面,60美元,对于大多数的民众来说,最少也是半年的收入的,甚至一定程度上面,120元直接代表着在中国的生活状态,差了两三个档次,能够卖肉吃的,却可以买到高档的牛排,来自深海的珍贵鱼类,甚至稍稍积累一下,可以购买一些奢侈品,或者汽车和房屋之类的。

中国的消费环境,多少钱都可以花出去,不同花费所享受的待遇和舒适程度,是截然不同的,有中国人的例子作为榜样,单纯是经济上面的刺激,就足以让这些人努力的学习中文了。虽然说,中文是世界上最为困难,可单纯从掌握中文汉字,这并不困难,一个智力健全的成年人,可能用上一两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掌握300汉字,1200汉字,也不过是三四个月的时间,然后就是在中文的环境之中,逐步的强化训练,这就要看个人的天赋了,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外国人都学的相当的不错,大部分的可以进行正常的日常交流,熟练的掌握标准汉字。

在中国的大力推动之下,这些战俘们孩子,不足7岁的儿童,可以不选择本族的学校,送入到了中文的学校,相对于本族的学校,他们都是战俘们自发的组成,这些教师不算专业,中国花费大力气投入到基础教育,中文教育更加专业,学到的知识更多,而这些孩子进入到这些学校,只用掌握初步的中文,然后就可以按照中文按部就班的学习,相对于成年人,他们接触中文的机会更好,更容易被中国同化。(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