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斯大林的野心

钢铁时代 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斯大林的野心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1:05 来源:笔趣阁

170名战士,已经够用了,这些不同于稍稍受过一点枪械知识的普通布尔?12??维克,也不同于从士兵之中转换,俄罗斯军队训练相当的糟糕,除非是之前职业士兵,否则,战争爆发之后,被征召入伍的士兵,他们的战斗力都很有限,即便是职业士兵,也比不过在中国受训了超过2年,在上百万的人员之中挑选出来的精锐。在统一服装,并且拿起武器之后,这种彪悍之气扑面而来,就连列宁看过之后,都感觉到非常满意。

现在整个圣彼得堡乱成一团,包括列宁在内,党内的高级人员,都需要上街演讲,武装人员再多也安排的下,在当天列宁在火车站的讲演之中,这些保安成功的制服了一个武装分子之后,记下来,只要是高层在公开场合的活动,就用上了这些保安。

保安扎根下来,护卫着整个布尔什维克的高层,有任何的讯息,都会汇总起来,由比奇韦弗等人判断,然后跟斯大林的联络,虽然这个联络很不顺利,一次联络需要8个小时以上的等待,可是每天交换一次信息,还是比以前方便了无数倍,这样简单的联系之下,斯大林还是把意志给传达下去。

扎根到圣彼得堡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接下来,把属于他们一方的人员给安插进去,不用太高的位置,只要比较广就可以了,在安插的同时,还需要向布尔什维克高层建议,尽可能的向中亚和哈萨克斯坦方面转移人员,无论是党员,积极者,甚至是普通的民众都可以,这部分可以由哈萨克斯坦的方面负责接待,甚至给予一部分的启动资金,并且当人抵达哈萨克斯坦了,给予良好的待遇和工作的机会。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提议,比奇韦弗在衡量了之后,试着跟布尔什维克的高层讲了一下,虽然说,目前布尔什维克在圣彼得堡非常的艰难,哪怕是得到了斯大林的帮助,有了20吨的物资,也只是让布尔什维克在圣彼得堡稍稍好过一点,毕竟,之前的那一次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没有准备,连汤都没有捞着。

布尔什维克在高层这边的影响力不足,可是在底层还是有支持者的,鼓动一批人前往中亚,甚至跟中亚联络的地方,这并不困难,又不是让他们去穷乡僻壤,那里靠近欧洲较近,跟西伯利亚那些流放之地,完全是两码事。

再加上,目前的俄罗斯,一片混乱和动荡,不单单是圣彼得堡,整个俄罗斯都是动荡一片的,到处都在打仗,到处都是混乱,在混乱之中,普通的民众几乎是民不聊生了,如果不是没有任何办法,这些民众早就离开了。

现在有人付出启动资金,并且还有工作的机会,听说生活的也相当不错,布尔什维克几乎用这么多年的信用来说服了,当然效果非常好,这也是斯大林有实力的原因,钢铁战士这就是斯大林在党内的地位,他或许在某些方面,有不足的地方,可是斯大林不会轻易的说大话,他说的能做就是能做。

俄罗斯欧洲部分,因为混乱的关系,已经不足以让民众生活了,把一些对革命有倾向,值得转换的,向中亚转移,也是一个方向,最少,哈萨克斯坦这么庞大的土地,可以作为后盾。

得到这个消息,斯大林几乎笑醒了,作为党内的高层,斯大林很清楚,布尔什维克在底层民众之中的影响力,可以毫不客气的说,非常强大的,以目前整个欧洲部分,超过一亿的人口,只要有五分之一前往哈萨克斯坦,就是2000万,这2000万如果愿意接受斯大林的话,可以留在哈萨克斯坦,在中国为哈萨克斯坦改造的庞大的工业之中作为工人,如果不愿意,送到中国,还可以每年转到50美元以上,这样的生意,怎么做都没问题。

虽然,要迁移这么多人,需要动用大量的资金和粮食,从中国获得了大量的资金,这部分资金本身就要砸在哈萨克斯坦的,但是砸在工业上面,跟砸在人口上面,有什么区别么,只要哈萨克斯坦的人口增长到3000万以上,再加上中部地区的几千万,斯大林控制之下的俄罗斯人口就快要过半了,到时候,即便他的影响力没有达到列宁之下第二的位置,他的位置也稳定了。

以斯大林对于列宁的了解,他并不是一个权力欲很强大的人,对于下面的掌控也不强,他只是希望布尔什维克,希望**能够实现,从这一点上面说,是一个理想主义,即便斯大林的野心被他看出来,只要斯大林的举动,对于整个布尔什维克,对于整个**事业有利的话,他也会捏着鼻子认下来的。

果然几个月之后,在布尔什维克的鼓动下,在斯大林的努力下,前往中亚的人员超过了1500万,沙皇之前的作为,彻底的让民众们处于水生火热之中,这其实也是布尔什维克在莫斯科成功之后,迅速的扑向全国的根本原因,斯大林在在这里应用起来,并且为自己捞到了好处,革命虽然开启,可是压迫还在,因为混乱无心种植之下,粮食产量会更低,要解决问题,就必须要分配,底层永远是无法倾斜的,这部分人员,被斯大林迅速的吸收。

当然了,花费也巨大,按照一个人20美元的费用,还有最少200公斤的粮食,斯大林付出了3亿美元的资金和300万吨的粮食,这部分粮食哈萨克斯坦没办法生产,全部都是从中国进口来的,当然价格不高,斯大林在中国待了几年,很清楚认识到中国的强大,这笔钱与其用到军火上面,还不如用到移民上面,只有有更多的民众,军队的数量才会增加,统治能力才会增加。

从一百多万到一千多万,再到3000多万,斯大林的实力迅速扩张,这中间,斯大林也积极的跟中国联系,以物资和部分财政收入为抵押,从中国进口了大量的机械的,短时间,重工业没有办法开启,可是轻工业却可以了,农业只能够解决温饱问题,真正让经济腾飞的,永远只有工业的,工业革命造就了英国的霸权,俄罗斯只是做了一些曾经英德走过的道路,他们必须要建立工业,哪怕是最初级的也一样。

既然有需求,当然就有市场,从中国那边获得的资金,转了一圈,变成了机器,又转回到了中国这里,对于俄罗斯,中国也是稍稍倾斜,大批的机器设备,运到了中俄边境,其中一大半都是棉纺织的机器。

本身哈萨克斯坦这边,也是盛产棉花的,棉纺织业就开启了,在拥有了大批劳动力的前提下,中国方面也派出了一部分农业技术人员,对于棉花种植进行指导,中亚高纬度地区,本就是后世传统的种棉区域,特别是死海周围,有了灌溉之下,棉花涨势喜人。

除了棉花之外,哈萨克斯坦最重要的就是矿产资源,杨元钊很清楚哈萨克斯坦的矿产资源的丰富,只不过这么庞大的地方,要跟中国国内的发达地区一起开发出来的话,耗费精力和金钱太多了,并且中国也没有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来兼顾这些地方,这才是没有占据哈萨克斯坦的根本原因。

可是不占据,并不代表不开发矿产,送斯大林前往哈萨克斯坦,也抱着这样的目的,矿产资源原材料的价格虽然很贵,可是在全产业链之中,并没有占据着最主导的作用,真正昂贵的,还是矿产资源最终产生的成品,比如说,硅的价格,跟硅晶圆的价格,再到成品级别的硅晶体,内存和cpu,这种价格都是几何一样的增长,控制矿产,然后用购买的方法实际占有着矿产,比起直接占领这一片领地,更加的方便,毕竟,别人的领地,只要把最好的部分,花费一定代价拿走就好了,不必开发,更不必去管这些人的最低生活保证。

哈萨克斯坦这边,矿产相当的丰富,在中国的勘探人员的帮助下,一大批的矿产被发现,其中包括了铁矿石,铜等比较有价值的,还有一些铅、锌、钨、钼、铝土矿,这些矿产,中国未必会缺乏,但是有的就是好的。

对于斯大林来说,养活千万人,还有百万的军队,只要能够还钱的,还有什么不答应的,就跟后世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一样,他们不知道石油重要,不知道各种的矿产重要,没办法,为了外汇,为了让中国获得发展,甚至追上世界上的水平,就必须做到这一切。

斯大林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即便他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完全不会反抗,除了黄金,其他的矿产都无法直接变成财富,铁矿石铜矿石,没有足够的工业实力,就不会变成成品,同时,没有中国投入建设道路,这些矿产都埋藏在深山之中,那就是普通的石头,既不能填饱肚子,又不能创造财富,用未来去换取现在的发展,这对于斯大林来说,完全可以做到,他的野心不是在哈萨克斯坦,而是整个俄罗斯,相对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只是一个小小的地方。(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