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伊犁机场

钢铁时代 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伊犁机场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1:05 来源:笔趣阁

位于伊犁的这个军事基地已经准备完毕,第一期足以容纳30万人的基地已经建设完毕,不但包括了30万人住宿的军营,宿舍,方为阵地和训练场,虽然训练场整体不大,却可以保证一次2万人次的训练,作为一个前进基地,这样的训练,足以保证每天1个小时的恢复性训练,毕竟这不是驻地,是为了战争而服务的地方,驻扎的都是经过了严格训练,甚至是上过战场的军队,他们只要不换装,不采用更新的战术,其他的情况下,1个小时的熟练是足够了。

作为一个最多可以满足200万人入住的基地,30万人只是一个基础,这是第一期工程,也是临时修建的极限,按照跟斯大林等人的约定,未来的部队会分成3个部分,最多也不会超过30万人,至于未来,扩建工程会在接下来陆续的进行,最终达到满足200万人的标准。

军事基地的工程已经告了一个段落了,在布尔什维克出兵开始,从先头部队到后续部队,当绝大部分的军队都进入到哈萨克斯坦之后,这个基地才会正式扩建,目前只是做最后的扫尾工作,在基地之中工作的人员只有几百人而已,全部的施工人员并没有撤出,而是分到了另外一个基地,这也是最近才临时决定的。

在这一个基地外侧,距离这个基地差不多12公里的地方,是一个新兴建基地,跟这边的基地不一样,那边的房间很少,大部分还是地下半潜式的,宽阔的空场上面,一个个笔直的跑道正在兴建,这是为了这一次任务刚刚修建的机场,足以满足大量战机停靠和作战的庞大前指机场。

由于补给基地要进驻布尔什维克军,机场这种保密性极高的单位,必须要分开,好在这里别的什么都不多,就是荒地多,在经过了寻找,最终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位置,周围开阔,不容易阻挡住飞机的起飞和降落。

机场的兴建,中国已经有了足够的经验,无论是在中国成立的初期,在全国范围之中,大规模的兴建野战机场,还是在1913年之后,伴随着运输机性能的提升,客机的项目也开始启用,本身中国的重型运输机,都是采用的涡轮螺旋桨的技术,这在后世**十年代,都是先进技术,客机只要做好噪音和平稳性这两点,改造成客机比较适合的,中国的复员辽阔,人口众多,再加上民众的收入水平较高,直接催生了一大批的飞机客源,机场成为了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也大规模的在整个中国建设了起来。

在大量机场的兴建之中,中国积累的众多的经验,也因此,机场的建设工作是相当的快的,这么一个在整个西部都能够称之为庞大的机场,最初的时候,只是平整,用了3000辆大型的机械,用了整整10天的时间才平整完毕,然后运来了整整9万米长的跑道,这些的总重量超过了数万吨,是依托着中国庞大的铁路网络,这才迅速运输过来的,毕竟时间紧急,如果全部高标准的跑道,最少需要3个月,斯大林根本就等不了这么长时间的,这些早就用特种钢制作好的临时跑道,只要组装完成,就可以使用,是空军建设临时跑道用,因为目前空军没有什么任务,被用到了这里,一定程度上面,这样的跑道造价高昂,维修不易,可是却是野战机场最佳的选择。

机场经过了快一个月的紧张施工,主要是大量房屋,油库,弹药库,飞行员公寓,食堂,这些东西都必须要有,好在大部分暂时采用钢构的方法,未来还需要进行改变的,会按照一等基地的方式修建,对于空袭有很强的抵御作用,也更加的隐蔽的。

一个月的修建,中国在建筑上面的强大可见一斑,整个机场已经初具规模了,最引人瞩目的,却是几条巨大的跑道,最长的跑道足足3500米跑道,最短的也超过了2000米。这些不是最终跑道,全部都是黑色的钢铁构成的,按照一定规则,组装起来之后,足以承担大型飞机的起降工作。

在这一条由特殊钢铁构筑的跑道的一边,才是真正的高标准跑道,他们距离这个机场的位置大概有7公里左右,毕竟,在兴建的机场容易耽误到飞机的起降,这个临时机场,将会成为未来机场的扩建工程,到时候跑道的数量会从现在的11条扩充到21条,从大型机场变成超大型机场,可以容纳最少2000架飞机作战。

从补给基地转过来3000台大型机械,还有现在又过来4000台机械,一共7000台机械,加上3000辆拉走土方的车辆,只是机动车就高达一万辆,司机加上施工人员,最少8万人在这一个工地上面忙碌着,不过机场的各方面的指标都很高,工程量也相当的大,最起码还会兴建3个月左右,未来这里将会成为整个新疆最大的军事机场,在重要性上面,会超越乌鲁木齐军用机场,算是中国在这一次布尔什维克进驻哈萨克斯坦最大的投入。

经过了短时间突击的施工,装备了钢构跑道和大量钢构房屋的机场,终于基本完工了,今天这一个机场启用的第一天,临时塔台已经开始运转了,刚刚从乌鲁木齐运来的雷达,已经安装上去了,雷达高高的天线竖起来之后,在无声之中,向周围发射雷达波,周围200公里以内的空中的动向,都可以在雷达的监控之中,这也是塔台引导飞机归航的主要方式,这也同样是临时的装备,未来真正指挥塔台,会集中最少6台雷达,天线也是相当巨大,最少可以探测周围400公里,400公里之内的所有飞机指示方向,提供一些预警和指挥。

此时的塔台之上,忙碌无比,因为今天,驻扎到这里飞机就要转场到这里了,为了保证这一次的情报和安全,会有4个团的飞机,进驻在这里,分别是2个团的侦察机,一个团的战斗机,还有一个团轰炸机,侦察机多是一些中型的侦察机,主要提供1500公里范围内精确的侦察,这也是中国方面提供情报的重点,有这个指导,布尔什维克军将不惧怕骑兵部队的偷袭。

按照目前空军的编制,飞行团是最基础指挥机构,飞行团下面为大队,大队下面为中队,一个中队6架飞机,一个大队三个众多18-20架飞机组成,一个飞行团大概是5-8个大队不等,一般是在100架到160架飞机之间,4个团最少有500多架飞机,他们都是隶属于西北军区,总部是在银川,他们是从银川直接飞过来,此时的机场跑道已经清理干净,按照这个机场11个跑道,最少有8个跑道可以接受飞机的降落,其中一些轻型侦察机甚至可以动用不足500米的临时跑道,最多可以达到11个跑道。

这也是大型机场的好处,在关键时刻,最多11个跑道,可以同时起飞19架飞机,因为11个临时跑道,是单向的,甚至只能够起飞战斗机,如果说,这个机场是后方的老机场,那么没问题,战斗机可以同时降落19架,运输机和轰炸机也可以同时降落16架左右,可惜这是新建机场的,机场的地勤是临时抽调过来,水平还没有磨合完毕,他们最多凑出来来15组人,不足以全面的照看所有的跑道,临时过来飞行团,对于机场还不熟悉,他们不可能如同训练有素的飞行员那样,快速和平稳的降落下来,连塔台的指挥,都远没有到磨合完毕的程度,除了少部分熟手之外,剩下的都是生手,故而为了安全起见,这一次降落,同时只会接收3架飞机,最大的三条,3500米跑道,3300米跑道和2800米跑道同时接受飞机,这样即便有些问题,也可以及时的进行调整,不至于因为繁忙或者地勤人员的疏忽,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空军上校伊利机场司令王迪武,正站在塔台之上亲自指挥,他是资深机场司令,是从王牌飞行员做起,中队长,大队长,团长,一路走到了机场司令这个位置上面,可以说经验极为的丰富,在他的命令下的,机场的塔台指挥在有序的进行,最少集中了100多人的塔台,此时每一个人的工作都分配到位,正在井然有序工作。

按照雷达显示,目前机群距离他们的位置在200公里以上,雷达上面没有任何的数据,不过中国可不只是根据雷达来判断,本土飞行转场,一路上都有雷达接力指导,在之前的那个雷达站传来消息的时间,已经是10分钟之前了,按照飞机的飞行速度,离开那个雷达站已经120公里左右,可能再过100多公里,就能够进入到机场雷达的笼罩范围之中,到时候就是机场忙碌的时刻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