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开工兴建

钢铁时代 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开工兴建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1:05 来源:笔趣阁

克拉地峡,这个在原来泰国来说,是一片狭隘和潮湿之地,处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界地区,因为两大洋的影响,再加上相对比较的狭窄,最窄处只有50多公里,这里跟中南半岛其他地方不太一样,没有多少人烟的,处于一片荒芜的景象,到处都是野草和树林,甚至还有一些沼泽区域,野生动物到不少的,前期抵达甚至在闲暇之余,还打猎打牙祭。

不过从王荣民把目光放在了这里之后,特别是从上到下的支持,现在,这里开始有了的忙碌的人流,重赏之下必有勇夫,3000万资金的一次到位,中央和杨元钊明确的支持信号,这一切都如同助推器一样,得到了实际的资金,又有了中央的支持,这些设计师进行的就更快了,王荣民送来的资料相当的详实,一些前期的工作已经做了一些,比如说适合的环境,基本的水文和地理数据这些,接下来就是确认这个。

以前,或许这些相互竞争关系的设计院,会自己**设计,这样几乎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浪费,很正常,同样的数据,每个人测试一边,最终选定的只有一个方案,其他的都做了无用功。

克拉运河计划就不一样了,从王荣民,到中央,都有一个认识,那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这个运河的兴建,这种情况之下,这些设计公司们,当然会很自然的领悟这个计划,在前来之前,就有了合作的念头,王荣民也顺势推出了联合,虽然每一家的设计费,不会很高,可是加在一起,整个运河的设计费用比世界惯例,最少增加了5倍,这样下来一共8个公司,每家完成的量只有八分之一,却可以获得三成的收获,比不了吃独食,却可以接受。

8倍的人员,分成了不同的部分,在工程兵团的帮助下,开始了地毯式的搜索,最初的方案,当然是最狭窄处的,可惜那里被否决,无论是海拔,还是施工,都不太适合的,综合了各种的方案,落实到了基础的设计数据,一个密密麻麻,遍布在克拉附近的数据运河逐步的成型。

其实对于运河的设计来说,基础难度不大,说白了,这只是一个挖掘贯通东西的运河,早在隋朝的时候,中国那样落后的科技和人工的情况之下,就可以开凿京杭大运河,那可是比这个运河大的多的运河,虽然通行大型的海轮跟普通的木船,这是两回事,可是道理是想通的。不过是根据地质和水文情况,还有海拔的高度,做出最正确的选择,这个不难,苏伊士运河快一百年前的科技已经开挖出来了,这个对于擅长大规模施工的中国来说不难。

8个首席设计师,这些在国内国际上都享有相当的地位的设计师,开始针对这一个个的方案进行了讨论,讨论的重点分成了几个方面,第一施工的难度,施工难度代表着修建的速度,东南亚地处热带,台风和雨季的影响,是必须要考虑的,卡拉地区,最高的山脉才70多米的海拔,可是如果在山上开凿的话,就目前的技术水准,哪怕是最近的,也会拖慢选择,反倒是其他的几个地方,有天然的可以借助的东西,甚至是进行爆破辅助,后者将会极大的加快运河建造的速度。

时间很紧,这不同于其他的工程,对于完工的时间限制不大,正因为杨元钊考虑到了1918年的大流感,战争结束的脚步也在加快,越早的贯通运河,就可以越早的创造价值的,时间性是第一个需要认真的考虑的,接下来就是运输量的问题,基尔运河的先例在前,中国不可能如同德国那样做出无用功,那么保证在20年,甚至是30年之内,不会扩充,成为了关键。

这两者同样重要,可是在选择上面,就有了一个先后的顺序,来的专家足够多,在落实了基础的数据,最终确立了之后,专家们的倾向性上面,比较倾向用3期工程完工,铁路和公路都有双线和复线,运河怎么不可以,先贯通一个庞大的单线,可以对万吨级的商船作为复线来用的,目前足够使用了,然后将下来,继续贯通第二期的工程,而不是在这个运河上面做调整,这样一条可以对向通行的运河,就变成了一个单线,只要深度足够的前提下,通行更大规模的商船都没有问题,毕竟商船吨位扩张一倍,并不代表着所有的数据都扩张一倍,这既节约了时间,又达到了效果,在非航道上面大规模的扩建工程,不会影响到航道的运行,这中间的,运河的通行能力,会逐级的放大。

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的,保证了两个极为苛刻的条件,却会让运河的造价提升,第一期的工程造价就高达3亿,第二期5亿,因为将工程量最大,而第三期的工程更是高达8亿,这还没有考虑到未来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不过三期完成之后,这个运河的通行能力会高达20亿,基本上满足了现在和未来的全部需求,是比较合适的方案。

当这个计划放在了王荣民那里的时候,王荣民是非常满意,这个计划,在最初贯通的运河,就比他之前计划的要大,可以说保持船只密集的情况之下,每年通行能力会达到5万艘万吨以上的商船,未来,当二期和三期工程贯通之后的,这个通行能力会扩张到20万艘以上。

即便是放在100年之后,一条运河也不可能在一年时间之中通行20万艘,原则上,一二期工程之后,三期工程就会看情况开通,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面的,第三期会延缓,转而针对一期二期进行扩张,这都是可行的,具体分析要看时间,在设计师的眼里,一期二期足以支持30年的时间,这还是商船的吨位不停的上升的前提下。

设计师在拿出了最终的选定稿之后,还提出了一个建议,、一期工程完成之后,当大量商船到来,达到一定的程度的话,对于铁路的压力就会非常的大的,中南省必须要做好准备,毕竟5万艘的商船规模,每年途径克拉运河商船吨位高达7亿吨以上,哪怕其中三分之一会在泰国弯附近卸货,就是5万吨以上,这是一个极端的数据,如果加上从西北出来的,就更多了,泰国弯必须要拥有5亿吨,甚至是10亿吨的吞吐和运输能力。

听到了专家的这个建议,王荣民很庆幸,他获得了中央的拨款之后,第一个加强的就是港口和铁路,港口不用说了,曼谷本身就是一个不错的港口,在经过了相当程度的加强之后,在克拉运河贯通之后,达到年均5亿吨的吞吐,这没有什么问题,在初期,已经基本满足需要了,整个泰国湾,最少还有4个大小不一的港口,总吞吐量会高达5亿吨,这不但可以满足石油钢铁等运输的需要,也会满足中西部地区物流需求,这是综合20年,甚至是40年远景评估。

在中南省的几条铁路,其他的三条都在扩建,复线上面增加了一条,不但可以保证中南省的通行和货运情况,也足以支撑他们跟大陆连接的运输情况,未来中南省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铁路,就是中央的这一条,连接曼谷,万象和河内的铁路,几乎是必然要扩张,4条线路起码,估计在货运量上来之后,5条也不是不可能,主要根据年吞吐量和物资情况进行的设计。

人多好办事,再加上事情也不是那么难,在王荣民确认了之后,这一个计划就送到了中央,特事特办,由于杨元钊亲自关注,这个计划早就由空军航空兵负责,计划在曼谷通过了之后,就由空军最快的飞机执行任务,把这一份东西直接专机送往了包头,然后稍稍停留,在几个部委转了一圈之后,就批复下来了。

去的都是资深专家,专业性肯定没有问题,杨元钊和部委更看重的是时间和效率,在满足了这两个条件之后,剩下的就没问题了,越早定下来越好,其实在设计的这几天,参加过的基尔运河扩充工程和北水南调的中线工程的功勋施工队,铁路第五工程局的全体人员7万9000人已经乘船出发,8000套各种大型机器,也已经装船了,他们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了曼谷,并且兼程赶往克拉地区。

电报把批示告知了曼谷方面,然后一个简单的开工仪式,王荣民过来饶了一圈,这个中南省历史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工程,终于开始了,第一天,就使用了100吨的**,克拉地区可以说是**声响个不停,无数的土方被炸开,一个个的航道开始出现,然后就是深度挖掘,转运,工程有条不紊的铺开,在后世被称为克拉速度的奇迹,就此诞生,这个创造了奇迹的运河,全长127公里,却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贯通,可以说惊掉了一堆洋人的眼珠子。(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