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四百零三章 潜移默化

钢铁时代 第四百零三章 潜移默化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2:59 来源:笔趣阁

包头新军营地,确切的说,应该是陆军营地,现在的包头,已经组建了超过10万人的陆军部队,按照欧洲的军事理念,并没有以镇作为单位,而是以师作为单位,参考了后世的标准,一个师的人数,控制在15000人左右,加上后勤和一些其他的人员,也不会超过2万人,可以说极为精简。

完善而标准化的后勤,让军队的战斗力迅速的提升,200支awp11,相对于总量来说太少了,专门的适应性训练,只不过是让特等射手们,逐步的熟悉用瞄准镜的步枪,争取在演戏之中,发挥作用,而更加让冯玉祥看重的,还是包头量产的马克沁。

拿到的马克沁,数量不多,却在射手们不间断的72小时的射击之中,逐步的测试出了真正的水准,相对于原来的马克沁来说,现在的马克沁射速更快,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一条弹链会很快的设计完毕,设计独特的装弹器,可以一次性完成的30发左右的子弹的安装,熟练的装弹手,甚至可以保证,3分钟之内,完成一个1500发的弹链的安装,这对于对子弹需求很大,需要压制火力马克沁来说,极为重要。

就这一点,就足以让冯玉祥倾向于现在的马克沁,更何况其他方面的数据,新式的马克沁一点都不差,因为从的子弹,换装到了7.0,因为子弹的口径小了,装药量等方面也变小了,威力上稍稍的弱一点。可独特的设计,包括对于枪管上面的设计,尽可能的减少重量和体积,把多余的都给加强到增加威力上面,这一把机枪。穿透性良好,射程比之前的超出了20%左右,这对于压制火力的马克沁开说,也相当的重要。

权衡全面的威力,是超过了之前的马克沁,加上新式步枪等的服役。在一定程度之上,军队在子弹投射方面整体的实力,比别的更加的强横,一定程度上面,算的上提升了新军的整体实力。至于重火力上面,包头已经是世界标准了,即便是英美的军队,除了一些精锐部队,否则,不会全面的装备108和155重炮,还有几乎达到百门75炮,哪怕这个方面持平了。60、80、120毫米的迫击炮,成为了营以下的支援火力,算下来一个师居然会有500门炮。虽然大部分都是迫击炮,但是这样的火力配比,也足以让这个师武装到了牙齿了。

武器上面提升,让新军士气大振,甚至影响到了军官,先前跟着冯玉祥或者王金铭来到包头。基本上从最基层做起来的军官,都已经担任了团以上的职务。可是对于底层,营连排的军官需求。包头的缺口一直都很大,虽然他们也通过内部的调整,比如说,内部培训班,让一些高级的军官言传身教,提升是有,但是效果不高,毕竟真正的有留学,或者是实际能力的,也只有那么几个,都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职务,专业技能方面,提升的并不明显。

包头从新军建设起来的第一天开始,就开始不遗余力的招募各种的军事人才,从云南讲武学堂,天津讲武学堂和奉天讲武学堂之中,招募了大量的低级军官,当然了,这些远远不够,还有就是大量的归国留学生和受过西式教育的学生。

前者,受过专门的训练,可以迅速的走上岗位,带兵也好,管理也好,都可以做到不错的程度,后者更加的具有可塑性,因为自身的知识体系,可以如同一张白纸一样的吸收很多的军事理念,成长性更好。

大量人才的汇聚,不但让包头的部队不停的扩大,当然了,也带来了各种的主义之争,毕竟,在这个晚清的时代,各种的主义,都在中国传播,一些开眼看世界的人,都在考虑,到底什么才能够救中国,革命党,同盟会,甚至是一些领导阶级的资深,比如地主阶级和官僚阶级,也在考虑,混乱造就了整个中国混乱的思想,甚至到几十年后,都没有统一过来。

包头这么的兼容并包,着实吸引了不少的人过来,甚至同盟会的各个组织,都不同程度的派出了人员,渗透新军,本就是他们在做的事情,1911年的革命,其中首义和冲在前线的,都是渗透在新军之中的革命者,他们才是真正的基石。

不过,这个在历史上,起到很大的作用,甚至一手推动了整个中国各种变化的举措,在包头,却没有奏效,并不是杨元钊注意到,专门的去防止,也不是冯玉祥用什么高压政策,冯玉祥本身就是同盟会的成员,让他转变的,不是什么人的话,或者是什么主义,让他转变的是事实,正因为这一点,对于部队之中的各种主义之争,他从来都没有去干扰,只是让他们对比和学习,从包头的变化之中,找清楚原因,这种自己去对比,用实例来说明的,简直是起到了神奇的效果,这两年来,有不认可包头离开的,这些人只是极少数,他们离开,也并没有把包头的实力和情况给曝出去,剩下的,大部分都留下来了,成为了新军的中坚了,各种的主义,渐渐的在新军之中,失去了土壤,与其空谈,不如实实在在的,用自己的努力来做。

投身工业,制造世界上最强的产品,是报效国家;投身农业,用辛勤的劳动和科学的种植,让每一个中国人能够吃饱饭,这同样是报效国家;而身为军人,努力的练好军事技能,提升军队的实力,保护好这一份来之不易的净土,这同样是报效国家。

此时的新军军营之中,又一次低级军官考察团,300多名来到包头不超过2个月的军官,在同乡,故旧的带领下,进行一周一次参观考察,主要参观包头的市政建设,贴近民众,观察民众的生活情况,还有就是一些大规模的项目的建设,今天,是包头2环铁路线的建设,一环包括绥远,白云鄂博,等一些城市,二环直接扩张到了大同,太原,以包头为中心,完善的铁路系统已经基本就绪,太原和大同已经进入到了4小时区域,未来市民们的出行会更加的便捷,商业活动和货品运输,会更加的畅通。

一个标准的,整个人身上都透着军人气息军官,对一个还可以看得出是学生模样,带着一丝单薄的年轻人说道:“宗明,怎么样,我说的对吧,包头这边,才是中国的希望,孙先生很伟大,他提出了很多卓越的注解,但是他更多的是空谈,你看他从来都没有讲过,获得政权之后,要怎么建设中国,要怎么赶超世界一流,包头什么都没有去说,只是踏踏实实的去做,借助着实业,积累资金,借助着强悍的师资力量,开启民智,让人民动的,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之下,立足于国内的,人民富裕了,商人富裕了,整个城市富裕了,家国才能够真正的稳定安康。”

话语平实,张举(字宗明)看着同宗大哥张园,心中一阵阵的感慨,他来到包头的2个月,看到最多的和听到最多的就是这个,他是留日学生,在留日期间,加入了同盟会,感召与孙中山的号召,回到国内,伺机革命,2个月前,突然接到了张园的信,这才来到包头,本来是想在新军之中发展,顺便来感化大哥,却没想到,却是被大哥给感化了。

没来到包头之前,他或许会认为,包头同样是一片黑暗的地方,官商勾结,为富不仁,但是真正深入了解,却不禁为包头的强大而赞叹,杨元钊这个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几乎是以一手之力,在中国的西北边陲,建设了一个工业基地,无论是钢铁,还是机械制造,甚至是铁路和火车头,这些即便是日本都没有的东西,在他的手中一一的实现,这都是切切实实,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的,相反,他们的领袖,却在日本那边,对着革命指手画脚,提出的10万公里的铁路计划,根本就没有下文,只是一句口号,而包头,却真正在做,现在听说铁路的总里程已经超过了2万公里。

两相对比之下,孰强孰弱,简直是一目了然,最关键的是,包头吏治清明,民众生活幸福,本以为温饱已经是天皇盛世的局面,在包头这边,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小康,富裕,这一步步的目标,让人向往的同时,也忍不住的向它靠近,几乎毫不犹豫,张举的心中有了决断。

“大哥,我都知道,我会留下来,为包头的发展尽一股力量!”

类似的事情,在低级军官考察团之中,多次发生,以老带新,用最平实,最真正的视角,用堂堂大势来说服别人,总比洗脑和虚假来的强的多,包头的发展,也给了这些开眼见世界的人信心,除非是那种彻底洗脑的死忠,剩余的,都转变过来,成为了包头发展的基石,这一幕不但在军营之中,在研究院,在各种工厂,都是时有发生,包头正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无数的力量,向他汇聚,这些会逐步的从量变到质变转换,一旦转变完成,会轰动整个世界。(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