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4亿订单

钢铁时代 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4亿订单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1:05 来源:笔趣阁

军火采购之中的意向,并不是一次性就能够定下来的,哪怕各大军区和小毛奇都拥有着极强的兴趣,他们也必须要回去研究,在演习结束之后,小毛奇立刻在陆军方面召开了一个小会,在统一了想法之后,这才去面见德皇。

德王宫,舍尔和提尔皮茨经过通知,最后一批的进来,看到陆军的高层之后,他们两个心中有数,距离上一次的波尔多袭击,已经过去不短的时间了,显然,陆军应该是有些要求了,要海军配合,较为保守的他们,并不愿意在这个时间段,进入到英吉利海峡,不可能有任何的战果,换他们是弱势的时候,也不会轻易的挑起主力舰的对决。

在明知道没有什么战果,却要进入到交战区域,那就只能够是对地支援,成功那是肯定的,没有他们多少的功劳,可是一旦失败,主力舰或者是主要舰船,有一丁点的损失,板子就打在了他们的身上。

不过这件事情上面,海军别无选择,这是必须要支持的,帝国建造了庞大的战舰,是为了取得战争的优势,在海战还遥遥无期的时候,陆战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目前德国方面的陆战,取得了相当的优势,只要在波尔多附近,重创了协约国的军队的话,即便是协约国补充了海军,跟德国差不多,甚至超出,又能够怎样,把法国赶下大海,把整个西欧大陆整合到一起,德国就站在了不败之地了。

会议很快就开始了,顺着会议的进行,这个议题跟他们想象的,微微有些偏差,陆军是在寻求海军的帮助,却不是战舰上的,而是一款被命名为陆地巡洋舰的项目。

杨元钊没有直接把装甲力量命名为坦克,而是用他最初的名称,陆地巡洋舰,这个名字直接误导了小毛奇和德**方,他们很自然的把海军拉过来寻求帮助。

几乎不约而同的,两个对立的国家,都把这个本应该是陆军的东西,归咎于了海军,杨元钊给出的图纸,经过了德**事专家的紧急研究以后,已经把他的各个体系都弄明白了,一款类似于拖拉机的履带式底盘,全钢铁的结构,浑身披着装甲,使用大功率的柴油发动机,可以乘坐3-5名的成员,拥有3挺以上机关枪,或许,可以拥有一定口径的火炮。

这么独创性的创造,让深入了解海军体系提尔皮茨很感兴趣的,因为是陆地巡洋舰,这一款坦克也考虑到了巡洋舰的特性,防护,火力和速度,甚至在几个中间,速度还是最重要的问题,这些几乎跟军舰一样,只不过需要考虑的东西更多。

这一次的研究,基本上就是基于这个开启,装甲力量独特的魅力,在这里尽显无疑,在根据图纸,把这么一款划时代的陆军武器研究清楚之后,所有人都明白,一旦这个东西大规模的普及,几乎可以肯定,壕沟战将会退出历史舞台,最起码,大型对持型的壕沟战,将不会出现,在战术模式下的遭遇战,战壕,还是比完全不做强的多。

几乎很自然的,第一次接触到坦克这种东西的,第一时间提出了如何反制,这个图纸的来源是英国,甚至是陆地巡洋舰这个项目,在情报部门也可以找到,是隶属于海军的项目,只不过太微小了,没有人重视他,真的反过来看的时候,很多的东西充满了蛛丝马迹,这就侧面证明了这个东西的真实性,最起码,这个项目,英国已经开始好几年了。

按照中国的说法,英国在这个项目之中,取得了相当的突破,已经开始从图纸往整车上面发展了,甚至还有一个3000辆的基数,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话,德国首当其冲要面临着这一款武器的挑战,如何反制才是关键,他甚至还大于了的制造出这么一款武器。

小毛奇的目的就是这样,利用坦克引出火箭炮,而不是生硬的自己提出,虽然作为陆军参谋长,一款总采购金额不高的东西,他一个人拍板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小心的他还是这么做了

很快的,关于火箭筒的技术参数,实验结果,还有年轻参谋们作出来的战场预期,这么一款武器,只要密度大道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是可以对坦克产生遏制作用,甚至就算不反坦克,就算是固定地堡防御,或者是机枪阵地,这个火箭筒都有出色的效果,价格却不贵,只是比50迫击炮贵上少许,50迫击炮的标准价格是550美元,反坦克火箭筒的价格则是650,炮弹的价格是180美元。

有了这样铺垫,再加上一款并不算太昂贵的武器,即便是10万个也不过是6500万美元,30万套加上足量的备弹,也不会超过3亿美元,这并不是一件大数字。

经过战争的进程,现在的德国已经跟之前明显的不同了,中国对于德国的输血相当的到位,无论是大量的劳动力的引进,还是各种的原材料,机器设备,甚至是古董,这些都给德国巨大的支持。最关键的是,中国还不是盲目的,无偿的支持,占据了对德支持的最大的项目,劳动力引进之上,这些在德国看来,只能够作为俘虏,白白浪费粮食的人,其中的三分之一,成为了为中国添砖加瓦的基础。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甚至受到过高等教育,或者成为教师,或者成为某一行业的合格工程师,这些都是中国紧缺的,至于其他的,妇女可以做一些第三产业,儿童可以进入学校,培养对于中国的归属感,至于老人,不说老人的数量,在俘虏之中相对较少,就算是较多,为了稳定住他们,也必须要优待,这样算下来,虽然每年给德国付出了巨额的资金,可是这些人劳动创造的更大,直接给中国提供了稀缺的中档人才。

有些交易就是这样,如果设计的好,达到一个双方都满意的基点的话,就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德国缺乏人口,却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要想把这些人口发挥作用,必须要投入更多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偿失,还危险,中国远在万里之外,庞大的人口足以承担这些人力的增加,在极度绝望的情况下,没有人能够单身一个人,穿过数万公里的陆地,甚至大部分时间都要行走于敌占区,然后回归到祖国,既然没有办法跑,欧洲又没有杀生成仁的这样先例,为了吃饭的前提下,为敌人劳动,也算是可以接受的,最起码,中国不是德国那样,直接在战斗之中的敌人。

其他,或许有亏的,比如古董,在盛世之中,古董是一件很值钱的东西,也代表了历史和品位,可是在这个战争的年代,一个价值连城的古董,还真的不如一个师的武器这么的重要,用宝贵的军火和物资,来兑换这个东西,多多少少有些不值。

可杨元钊却清楚,这恐怕是收集这个最好的时候了,因为战争结束之后,将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这个世界暂时还没有社会主义的存在,还是私有制的社会,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哪怕中国处于美国那个地位,可以用方方面面的逼迫,对方如果不愿意卖的话,还真的没办法强买强卖。

中国在近代的落后,让无数灿烂的文物被掠夺,流失海外,现在花费不算太大的代价回来,其中有相当部分,还是杨元钊本人通过基金提供,这一点,因为杨元钊的决定,义无反顾的执行了下来,法国德国,欧洲大陆的大量中国文物,还有全世界范围回购,不能说全部回来,起码保证了大多数,未来,在中国博物馆里,将会有更加灿烂的文物出现。

总体而言,中国支持了德国,自身却没有付出较大的代价,大部分都是用高附加值的军火和军用物资来给的,其中甚至包括了相当庞大的药品,特别是后者,造价相当低廉,这些成为了中国的底气所在。

德皇通过御前会议通过的,基本上是板上钉钉,35件火箭筒,数量比之前预想的还要稍稍多一点,这就是超过2亿美元的订单,每一件火箭筒除了本身标配备弹之外,还另外增加10枚,整个订单高达4亿美元,不过德国不会直接的付款,这部分将从劳工工资,石油款项之中冲抵,以现在巴库接近亿吨的产能,每年最少可以创造数十亿的收入,这一点跟之前完全不同,中国欣然的同意了这个订单,并且开始约定时间,第一批10万套,会在一个月之内,启程运过来,后续的速度还会增加。

德国除了催促中国尽快的给付之外,还询问了英国大概在什么时候会准备好,中国方面也是考虑到这一点,首先,送往英国的发动机,会用一定的方法拖延,另外一方面,也会加强火箭筒的生产,35万件,几乎可以成为大批量生产的基础了,甚至国内得到装备也会推迟一点,毕竟,中国有更多的替代产品,没有像德国方面,那么迫切的需求反坦克火箭筒。(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