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德国的短板

钢铁时代 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德国的短板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1:05 来源:笔趣阁

历史不会重演,特别是杨元钊这个穿越者主导的情况下,中国在协约国跟同盟国两大集团之中,选择了属于弱者同盟国,本身就做好了准备,他不是为了全面支持德国称霸,而是为了,让欧洲战争打的更久,打的更加惨烈。中国的出现,让德国的劳力危机得到了缓解,从德国国内的工业,到农业,然后到被占领土的农业,连法国的部分没有战争的领土,都由中国的机械化设备在施工,机器比人来说,不知道快了多少,在一个壮年劳力,最多能够耕种十几亩,可是使用了机械装备之后,一个人可以掌管的土地,成10倍,甚至百倍的提升,所带来危害不过是,中国使用了机械化的方法进行种植的情况下的,各方面只能够算是普通,不算特别的出众,不可能跟单独的精耕细作相比。

从一定程度上面,这些种植的方法的,还是保证了足够的产量,北纬40度左右到60度地区,冬小麦是适合的,在去年的如东之前种植下来,到今年的6月份之后,准备收割的,使用了中国多方面衡量的强大种子,庞大的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面,种植的密度不小,现在距离收获还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可是就目前掌握数据来说,大规模的丰收,已经可以期望了。

这可是天大的好处,民以食为天,一天不吃饭饿得慌,在没有足够的粮食的时候,什么士气,什么战斗力,都是虚无。欧洲就是以小麦为主,对于吃面包的德国人来说,这代表着解彻底的解决粮食问题,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哪怕单位亩产还追不上德国平均的水准,却也是相差无几,以往德国的总领土也不到70万平方公里,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再怎么的生产,哪怕只有一季,也足以让粮食产量增加相当的比例,德国的粮食第一次达到了自给自足,从85%左右的自给率,提升到了125%,,快提升了一半左右,甚至在冬小麦收割了之后,再种植一季的秋粮,还可以让这个比例再一次的提升相当的幅度。

粮食的自给率,不但可以的保证德国全部吃饱,还可以进行一部分的储备,毕竟,战争时候,有多点东西,就代表着增加一部分的底气,谁也不会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把准备做好,一旦遇到灾害的时候,就会更有余地的,这一点对于德国更加的关键,直接避免了因为粮食而崩溃的最大后果的。

新占领土,主要是粮食上,给予德国巨大的补充,在工业上面也不错,比不上德国地区的发达,也是一个不小的提升,白俄罗斯地区,波兰地区,本来就是属于俄罗斯工业比较发达的地方,特别是波兰,这一片肥沃的土地,加上波兰在科技上面的基础的,提供了为数不少的工厂,在中国的人力之下,德国稍稍整合,就让这一步反而工厂达到了峰值的8成以上工业产值,不算是最好的,可是架不住数量庞大,德国在工业总量上面,相对于1915年,又提升了2成,在世界上各主要国家,加入到了战争之中,都不同程度的被削弱的程度下,德国还能够得到增长,德国更加的有底气了起来。

除了粮食和工业生产之外,德国最大的好处还在巴库,这个世界级的油田,本身就被大大的低估了,在20世纪之前,世界的才有技术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俄罗斯更是落后于世界的主流,虽然说活儿了法国大量的贷款,可是法国在采油机械这一块,他就是世界二流的,各方面的产量都不大。

在石油资源越来越重要的前提下,俄罗斯手头上也有些钱,也想过改造,可是牵扯太大,且改造需要时间,也就不了了之了,在德国攻占了巴库的情况下,一方面,保证原有的油田,正常的生产,另外一方面,对于现有油田进行深化开发,集中勘探开发了大量的油田。

采油的关键,其实就是看钻探的深度,而钻探则是需要材料,在技术标准之下,更好的情况下,同等材质之下,可以钻探更深的地方,可材料的限制,永远都有一个极限,中国的材料学发展世界第一,各方面的质量都相当的出色,可以钻探2000米,甚至更深深度的油井,这些方面,集中到一起,让巴库的石油产量节节攀升。

在1916年3月左右,巴库的石油产量就已经超过了俄罗斯最高2倍左右,之后,中国的技术水准,开始疯狂迸发力量,从原来的几百万吨的产量,激增到了数千万吨,仅仅是1916年第一个季度的,就达到了880万吨,第二季度预计会增加到了1700万吨,接下来的第三季度,第四季度,都会有巨大的提升,预计全年的产量会在9000万吨以上,甚至上升到一亿吨,这个即便在后世,也是一个恐怖产量的地步。

石油的价格,在这个时代,相当的低廉,一吨也不过是三四十美元,可架不住多啊,当一年的远景产量可能会达到1亿吨的时候,代表着仅仅依靠采油,德国的收入就有可能达到30亿-40亿美元,这笔钱即便在后世,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更别说在这个时代,就黄金兑换来说,这个时代的美元比后世的美元,最少贵30倍以上,接近千亿美元,一场现代化的战争都可以打,更别说一战时期,较低烈度的战争。

石油,从诞生到这个世界上面,就被号称是黑色的黄金的,特别是工业革命进入到了内燃机体系,机动车开始出现之后,更是世界上第一大消耗品,是世界上最不愁卖的东西,中国和德国,已经开始普及了机动车,无论是货车还是小型汽车,都有重要的作用,伴随着铁路网和公路网的普及,德国发现,自己国土面积之中的开始逐步的变小了,很多原来很难到达的物流和运输,可以轻松的解决,特别是新占领土,在中国的施工队的不停建设下,一条条的公路在眼神,一个个的新建城市在成型,德国借助着战争的关系,对于民众进行重新布局,按照这个来分的话,最多5年的时间,这一部分的领土,将成为德国最坚定的部分。

这可不是20世纪之前的战争,哪怕是普法战争时期占据的法国洛林,到现在,还有反抗的声音,一战之中,德国跟中国合伙,德国把人口给清理掉了,以一定的程度折价之后,送到了中国,为德国源源不断的提供劳力收益,而清空的村庄城市,进行合理的布局,或者重启工业,或者变成农业,把一部分密集的德国人口迁移到这里来,虽然政府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也算是预支了战争红利,可是德国社会稳定了,无论有心人怎么煽动,都不会出现动荡。

战争引发的不稳定,就是因为的战争影响到了普通民众的生产生活,他们甚至连站前的生活条件一半都没有办法达到,可是在目前德国的情况下,以民众的平均水平来说,德国的生活条件是在降低了,可是远景来说,却不一样,普通民众的耕地增加了一倍,还有未来战争远景,红利等诸多方面,哪怕有人扇动,也没有阴谋者的土壤。

德国领土扩张,从某种意义上面说,人口成为了制约稳定的最大因素的,德国已经尽可能的扩张人口了,甚至从中国弄过来的土人,也愿意接受的,可是这样的提升,是有一定的限定的,不可能让外来人口占据超过三分之一,这对于德国而言,是噩梦的,天知道未来发展下去,是会成为德国,还是其他的国家。

可是德语系,本身就是欧洲世界的一个大系,同样讲德语的国家很多,其实比利时国土之中,也有不少的民族都是德语系的,他们跟德国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不过,德国占据了比利时,一个**的,完整的国家,成为了监下囚徒的,失去了**和国土的稳定,这让比利时民众,对于德国有着很大的怨念,

这个怨念让德国执行的,让德语系加入到德国本土的计划破产,虽然说陆陆续续也有几万人,加入到了德国,可是跟德语系几十万,上百万的比起来,只是非常微小的一部分,在浪费了很多东西,最终没有任何收获之后,德国终于放下了对比利时的想法,直接把这些人送到中国去,让他们用更加辛勤的劳动,给德国创造利益。

跟德国没有怨念的国家就可以了,德国最看重的,就是奥匈帝国,本身奥匈帝国跟德国就是一脉同源,在普鲁士没有统一德国,威廉还只是普鲁士国王,而不是德国皇帝的时候,一定程度上面,普鲁士王国和整个德意志是在奥匈帝国的监管和统治之下,也因此,靠近德国跟奥匈帝国的边境,甚至是在奥匈帝国之内,有大量的讲德语的,倾向于德国的民族,这部分的数量相当的庞大。(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