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核心问题

钢铁时代 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核心问题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1:05 来源:笔趣阁

世的军事发展,大型高速飞机所拥有的快速投放能力,是传统的部队所不可能拥有的,在地面上,陆军很容易被有所准备的阻挡,很多围点打援之所以能够成功,阻击线很重要,哪怕是兵力悬殊,在特定的地点预设战场,也很容易的抵挡住别人的攻击,更别说意志和战斗力都很出色的部队。就如同现在的一战来说,壕沟战改变了战争的态势,防守比攻击更容易占到便宜,已经形成的均势,要想打破,除了不畏艰险的牺牲,恐怕就只有新式的装备能够解决。

坦克和装甲车的出现,可以解决壕沟战,却是在大规模使用和正面战场上,甚至到坦克普及,闪电战都出现的时代,壕沟战和阻击线,依然有生存的土壤,只不过这种的作用被削弱了很多,后世的二战时期,壕沟战有,可是重要程度上面,跟一战无法相比。

大型运输机集中出现,是在后世冷战时期,双方都需要一个打破常规战法的武器,它的出现,改变了陆战基本做法,战场不再是地面的平面,拥有了空中这个维度,变得立体了起来,在没有制空权的前提下,空军不但可以打击任何的地面目标,也可以灵活的把部队投射到战场上,只要飞机的航程达到,制空权拥有,甚至是局部制空权,就可以在任何的薄弱部分投入兵力,甚至伴随着运输机的吨位越来越大,连真正的主战坦克都可以投射。

这就彻底的改变了战争的进程,在任何的时候,正面战场的抵抗和防御,都是最为强大的,侧翼和后方都是最为薄弱的,一支跟普通的攻坚部队,甚至是主力部队都可以相比的强大部队,突然的出现在了一个战线的后方,带来的压力和破坏力,绝对是打破平衡。

中国一直都优先的发展空军,未来不出意外的话,空中优势明显,很容易取得战场上面的主动权,可是空军不是陆军,一直到20世纪的**十年代,在科索沃战争的时候,才出现了全部由空军主导的战争,在此之前,甚至连1990年的海湾战争,也是空军取得优势之后,陆军才进入的。

未来中国绝对是机械化军团行动,需要大功率的运输机,在短时间,可以以最大规模投放兵力,在时间不太重要的前提下,主要是依靠船舶,可是在关键的时刻,只有飞机才能够完成1000公里,甚至是2000公里的快速投放,这才是发挥出大型运输机功效的最根本的做法。

无论是战争需要,还是中国本身,都需要这种大型的远程运输机,原因很简单,未来中国的国土太庞大了,原来1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包头为中心的话,距离各个边境最远也不过是3500公里左右,可是加上了整个西伯利亚,东南亚,甚至是澳大利亚,这么庞大的领土,可能会出现一个3000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大帝国,那样的话,即便从中国本土核心区域,到任何地方的距离,都会超过3000公里,甚至是4000公里。

本土核心区域,甚至刚刚拿下西伯利亚,因为跟本土直接接壤,可以用铁路代替飞机,虽然铁路比起飞机慢了一点,只要铺设足够的铁路网络,180公里左右的速度,不惧怕任何的天气情况,可以全天候的投射,比起飞机慢一点,却可以接受,但是境外就不行了,中南半岛接壤,只要努力,把铁路铺设完成,也可以达到快速的投射能力,可是整个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就不行了,如果用船的话,哪怕是高速运输船,每天也不能保证500公里的速度,这跟铁路极限4000公里比起来,差的太远了,这种情况之下,要想保证领土完整和全面的抗打击能力,空中投放是必然的选择的。

空投和空中运输,这是无数次被证明的,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警察,就是因为全球的投放能力,从美国本土起飞的轰炸机,可以轰炸整个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而远程运输机,一天的时间,可以把几万全副武装,甚至拥有的足够战略战术武器的部队,送到地球上任何一个有争端的地方,也是多亏了这个,才可以让********,庞大无比的领土,不会被敌人找到薄弱环节攻击,也会让这个世界上从未有过的庞大帝国,真正的稳定下来。

正因为有后世的见识,杨元钊指导下的西北,乃至后来的中国,从一开始,就走到了正确的道路上,在国内普及的便捷的铁路,不断的扩充商船,拥有海上的航运路线,最关键的飞机,在所有核心之中,是最重要的,可以快速的达成兵力部署的任务,这对于国家的安全,甚至是未来,向外扩张非常有利。

原型机早在1913年的时候,就已经立项了,在杨元钊的干预下,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可是原型机连最核心的问题都没有完全解决,发动机的问题,4发大功率发动机,代表了整个的中国最高程度的技术水平,4000马力的发动机,4台加起来,甚至比不上后世一台发动机的功率,这也是这个大型运输机没办法增加运输吨位的根本原因,未来,伴随着航空发动机的进展,会逐步扩大到6000,甚至是10000的程度,这样的情况下,这个大型的远程运输机才能够最终的成型,起飞重量会超过100吨,成为真正的巨无霸。

此时,原型机正在进行第17轮测试,通过前面的测试,已经基本上解决了一些问题,可是控制系统,甚至是整体的布局都有问题,暂时没办法达到最佳的程度,正在快速的提升之中,预计2年左右,能够解决大部分基础的子项目,最终达到比较完美状态。

阴山基地,杨元钊已经停下了政务,在这里工作了15天了,大功率发动机的攻坚工作,已经进行了超过9个月的时间了,只差最后的一步,就能够完成发动机的马力从4000马力向5500马力的跳跃,增加的1500马力,在4发的发动机的面前,等于动力最少提升了三分之一以上,可是总的吨位没有提升多少,载重量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升一半,达到50吨的惊人数字,这个吨位,绝对可以产生阶段性的成果。

不过现在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发动机运行时间从3小时,提升到了36小时,但是跟初步1500小时,还有较大差距,更别说杨元钊的最终要求,9000到一万小时的极限了,这个极限,对于发动机非常关键,远程运输机不同于战斗机,他一旦飞起来,就是长期的飞行,10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天的连续,都是正常的,没有足够的寿命,他的功效无法发挥到极致。

正因为进展不畅,所以求到了杨元钊这里,杨元钊抵达之后,第一时间,就把一台最终定型的原型发动机收入到了一体机之中,这是最大的捷径,在现实之中,很多的东西,只能够通过一步步的测试,比如说发动机,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开机试机,甚至是破坏性的开机,看可靠性和持续时间,在一体机之中,只要扫描功能一扫,就可以知道具体的数据。

这一台发动机在扫描之下,极限的功率可以达到5780马力,平稳超过5500是没问题的,只不过主轴要差一点,硬度够了,韧度不够,耐热性也不够,应该是主轴材料选择不行,还有燃烧室,等诸多方面,甚至连涡扇也有些毛病。

这些毛病都不算太大,可是集合到一起,却形成了发动机无法持久的毛病,要解决需要一项项的来看完之后,杨元钊心中就有底了的,开始大刀阔斧的下达命令,很快的,一个个新的实验项目就此分割下来了。

负责大飞机发动机项目负责人,崇拜的看着杨元钊,虽然杨元钊目前日理万机,是目前庞大中国的掌控者,可是在动力领域,依然是整个中国最强大的,他这么努力都没有找到的毛病,杨元钊不过是过来看几眼,就找到了。

发动机领域,就是这样,有时候,无论怎么努力都找不到毛病在哪里,他已经来来回回的梳理了数十遍,没有任何头绪,地下的工作人员,也没有任何的收获的情况之下,才向杨元钊求救,本来不过是想要推卸责任,因为在他看来,杨元钊日理万机的,应该抽不出时间过来,没想到,杨元钊却来了,而且一来之后,就解决了他关键性的问题。

不但找到问题,而且给予了解决的方案,比如说,他现在正在做的实验,用rba435金属,代替原来的主轴,重新生产主轴的,这种金属虽然是刚刚列入了金属目录,却可以加工,最少说,实验室内少批量生产是没问题的,这也意味着解决问题的方法出现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