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深层原因

钢铁时代 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深层原因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1:05 来源:笔趣阁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对于德国方面的疑问,中国也没有隐瞒,利害关系这些东西,在派遣潜艇前往北大西洋的途中,就已经想的非常的清楚了,中国跟德国之间的关系,是过去几年之中,逐步的建立起来的,虽然有生意,可更多的则是中国对德国的支持。

中国不缺乏有大局眼光的人,只是深处迷局之中,没有挣脱出来而已,在历史上民国的那样的环境之中,就有人看清楚,中国的大敌必然是日本,可以向任何妥协,唯独不能是日本,中日之间的距离太近了,只要一方崛起,另外一方必然是踏脚石。

中国跟德国远隔千里,中间没有利害冲突,在远交近攻之中,是天然的盟友,特别是德国几乎以一己之力,挑战整个列强的时候,就算是有些迟钝的中国高层,也看出来了。

英国的强大在这个时代,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海洋和殖民地的强大,任何一个国家崛起,就必须要空间,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崛起的空间,要么依附于英国这样的列强之下,跟曾经的日本一样。

中国是大国,跟日本有着截然不同的背景,大国就必然要崛起,当年纵横整个欧洲的拿破仑就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头睡狮,虽然有夸张的说法,可是在睡狮这一词上面,就看出来拿破仑对中国的忌惮,这么一个庞大的,拥有无穷财富的国家,一旦走上工业化的道路,拥有了现代化的工业的时候,会迸发出怎么样的力量。

事实上,杨元钊在包头所做,只是一个引子,真正让中国崛起的还是大国的底蕴和庞大的人口,只要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之后,就会向着这个道路滚滚而去。

中国蒸蒸日上,中国快速发展,可是智者还是看出来了问题,在国内发展到极致的情况之下,中国要想获得足够的地位,必然要向外扩张,那么必然会对上老牌的列强。

白种人统治世界多年,如果是在世界和平的时候,中国人冒出头,必然会遭到整个世界的打击,哪怕中国拥有杨元钊,拥有一体机,面对着世界的打击的时候,恐怕也会相当的困难,取得胜利或许可能,但是其中付出的代价太多了。

当欧战爆发,德国开始挑战英国霸权的时候,智者的就看出来机会了,杨元钊支持德国的举措,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不然的话,庞大数额的支持根本无法到位的,舍尔舰队的九艘战列舰,连中国海军都没有装备,就给了,收购文物计划,人力计划,虽然这些切切实实的增加了中国的实力和底蕴,可是在这个时代,并不是必不可少,也只有让德国顶在前面,让德国对抗以英美为首的列强,中国的崛起就不那么突兀,即便有些过格的地方,也不容易产生问题。

事实上,中国在这个举措之中,得到了不少的好处,兰芳的成立的,整个东南亚的占据,甚至是西伯利亚,可以说,中国现在庞大的国土的,几乎跟这个举措有直接的关系,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功劳不能抹杀,可是如果不是有德国的话,在中国对抗整个世界的前提下,不可能这么快速的获得这么多的战果的。

也正因为这样,中国对于德国,几乎是有求必应的,在德国受到了声呐的打击,潜艇部队损失惨重的时候,派遣潜艇前往,必然会引起德国的关注,当时有两个想法,一个是中国就这么的过去,协约国怎么看好,总之会疑神疑鬼,很大可能会看成德国做的,另外一个想法,就是现在执行。

这是考虑到全局的,德国跟中国之间密切的关系,暂时是不适合动的,为了一个小小的潜艇,跟德国产生裂痕,是高层不愿意看到,不是说潜艇不重要,潜艇是一个可怕的武器,真的把潜艇的技术开发到极致的话的,比如把噪音降低到90分贝左右,恐怕是中国新一代声呐,都未必能够发现得了,那样的潜艇会成为大洋的黑洞,成为在海底最强悍的攻击武器,甚至会威胁到未来中国主力发展的航母作战群。

不过,海军方面的专家的论证,还是说服了高层,别看现在,潜艇的声音降低了,达到了110分贝,距离90分贝的海洋黑洞,只有一步之遥了,可是这一步,并不是那么容易迈开的,分贝的降低,在刚开始是比较容易,之前只是没有人想到这个问题,哪怕是没有任何累积的德国,都在短时间之中,从220分贝降低到了180分贝,可是到了120分贝以下,每降低一个分贝,需要的努力,就是之前的10倍以上。

机械造物,牵扯到水跟钢铁之间的碰撞,再怎么的考虑流体力学,在体型没有较大突破之前,降低每一分贝都很难,给德国方面110分贝版本的,在没有给他们系统理念和知识的情况下,他们要想降低,就真的是比登天还难。

最关键的是声呐已经不是中国发现潜艇的唯一工具了,中国已经开始后研究,拖拽声呐,甚至进入到了水下雷达的领域,用更高天线,更大的网络,来发现网络之中的一点,后世发现水下潜艇的一个关键东西的,投资巨大,却在别人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是天然的优势。

电报之中,能够解释的很少,可是简单的东西,比如整个潜艇之中吸引瓦的存在,可以把潜艇内部的噪音,尽可能的吸收掉,不增加潜艇声音,这一点,是一个大的项目,另外一项就是双系统,在目前德国的远洋潜艇,还是采用柴油机,不但需要大量的空气,水下的运行时间被压缩到很短的程度,每隔一段时间,必须要进行通气,这也是他经常被发现的根本原因。

中国秦级,设计了双系统,也就是说,潜艇之中的空气,只要能够保证潜艇人员的呼吸就可以了,大型的压缩空气钢瓶,就可以容纳巨量的空气,这也是秦级潜艇能够在长时间的水下航行的根本原因,水下不采用任何的动力系统,而是转向电池和电动机的推动,直接把噪音降低到了几个档次,再加上流体力学方面,对于螺旋桨的修改,在不降低,或者少降低动能的前提下,减少螺旋桨切割水线产生的声音,这些结合到一起,就是秦级的辉煌。

德国人看完了之后,才发现,自己错在了什么地方,双动力是一个方面,这般来就如同窗户纸一样,一捅就破了,只是德国没有想到,从这个上面,最少可以让分贝从180降低到150以下,水下的动力系统发出的声音,哪怕用吸声瓦,都无法完全去除,除了这个方面之外,另外一方面就是流体力学,用流体力学,可以解决到水的阻力问题的,特别是在一定的速率条件之下,不同的速度,产生了阻力是不一样的,用流体力学来改变船的结构,不用的船体结构,当然也包括了水下声音,用多面加工,减少对水力切割方法,这样极大的降低了声音的出现。

说实在,能够坐在这里的潜艇专家,都是德国潜艇,甚至舰艇方面的大拿,他们专业理念非常的深厚,在声呐出现之后,也潜心的来研究,如何降低潜艇的声音,以躲避声呐的探查,取得了一点的效果,可是跟这些相比起来,简直是差的太远了,他们费尽心思从220分贝降低到了180分贝,更多的是在隔音上面,还做的不是太好,接下来,每一步都是极为困难的,甚至有专家认为,从声音上面,降低潜艇被发现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可能的,声呐就是潜艇天然的敌人,潜艇或者走向装甲型,或者就跟鱼雷艇一样,加快速度,用鱼雷来决战。

却不曾想过,中国居然已经有了解决方案,不但把声音的幅度,降低到了110分贝,甚至向着最可怕的大洋黑洞90分贝迈进,中国在武器领域,已经不是原来那种,向着德国学习的状态了,他们从原来的状态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无数新鲜的知识,让德国人欲罢不能的,他们还想从中国方面获得更多,这些却不是简单的电报所能够解决,在短暂交流之后,德国方面基本上已经确定了秦级的强大程度,如果在这些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的话,制作出秦级是没有问题的,这就证明了这一艘潜艇的强大,下订单已经没有任何的问题了,德国方面在稳妥之中,提出了要登上秦级看看,并且要求中国潜艇给于一次简单的演习,让德国海军近距离的感受一下潜艇的性能。

对此,中国方面早就有出口秦级的打算,也就同意下来,双方都在等待,等待a舰队的回归,然后会就这个方面,进行一个简单的演习,演习之后,才会确定,到底进口多少潜艇,一份对整个欧洲大战有着巨大影响力的订单,就这样的,在几封电报之下,最终确定了,一个让协约国胆寒的武器,再一次的出现在了欧洲战场,未来他对两大集团的战争产生的影响,比起幻想级这样的完美战列舰更大。(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