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开发东西伯利亚

钢铁时代 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开发东西伯利亚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1:05 来源:笔趣阁

这样一条难得一见的空中航线,把俄罗斯人从新西伯利亚,直接运送到乌鲁木齐,再从新疆运送到了中国内地,未来的3-4个月之中,这样的运输一直都会继续,整个西西伯利亚和中西伯利亚,一共有超过1100万人口,哪怕是中国不把他们的全部都移民中国国内,最少也会移民9成,以上,补充中国的人力缺口的。

中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可是地盘也广大,原来近5亿的人口,因为一个兰芳,就划出去了数千万的人口,加上德国,德国目前的策略,是把占领区的人口搬空,然后把工厂和农业交给中国,虽然中国提升了机械化的水平,使用的人力不可能有之前那么多,可是陆陆续续,中国向德国输出的人口,也高达1700万,这些都是精锐的成年壮劳力,而不是德国送回来的鱼龙混杂的,除了15岁以下的儿童不算数之外,剩下的都算上了。

这样算来,双方的壮年劳力基本上差不多的,可是对于中国来说,哪怕是数量很少的中层,甚至是更少的高层人口,这才是重点,中国起步太晚,7年的时间,杨元钊只能给中国打了一个底子,中高级人才有,可是相对于总量来说太少了,甚至在某些程度之下,他不得不拔苗助长,用技工培训,培训了合格的技工来过度,要想大批合格的中高级人才出现,可能最少要5年,甚至是10年的时间,这些来自国外的劳工,就是合理的补充。

在成为战俘一无所有的前提下,甚至连自由都不受保护,在中国这个不得不待下来的城市,一份不错的工作跟苦力之间,谁都知道怎么选择,先不提薪水问题。只是一个地位问题,让一个大学教授去教书,跟让一个大学教授去板砖,在只有这么两个选择之下。用脚趾头都知道会怎么选。

俄罗斯西比利亚这边,移民的素质当然比不上欧洲复地的移民,可是战斗民族一般比较健壮,用来做苦力就是最好的。在俄罗斯,这一场移民大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在东西伯利亚,伴随着海参崴之战的落幕,一场基于东西伯利亚的大开发,正在进行着,本身,在铁路修建的时候,一大批农业机器,就已经运到了东西伯利亚,先在。再开垦荒地,对于中国来说,是不太可能完成的私情了,甚至已经是五六月份了,好在,在中国,一直以来,都没有放弃棉花的种植,在西伯利亚种棉花,虽然不太合适。在这个没有别的选择的时候,还算不错。

此时整个中国的棉花种植面积,已经相当的庞大了,整个西北。从内蒙,外蒙,到青海新疆,整个高纬度地区,都成为了棉花种植的地盘,在新疆青海这种常规的作物。产量相当的低。已经无法满足需要的地方,棉花甚至成为了主要的产物的。

拿下了东南亚这个富庶的粮仓之后,粮食问题再也不能成为困扰中国的最大的问题了,一些贫瘠的耕地,可以有选择退耕或者休耕,这中间,后世的棉花产地,就成为退而不休的存在,一年只种一季棉花,剩下的,可以用增加土壤肥力的植物或者牧草之类,最大限度的保持可持续性。

棉花是一种使用范围非常广泛的经济作物,也是工业化之后,各工业国家,向落后的,不发达国家,输送的商品之一,衣食住行,这是人的必需品,特别对于人口众多的国家,这是无法回避。

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口,甚至是更加发达,强大的购买力,让棉花的缺口仿佛是无底洞一样,越来越强大了,原来老百姓,只有几件衣服,现在富裕起来的民众,开始追求更多,更加丰富多彩的衣服,这个极大的刺激了中国的棉花,只是内需市场,就足以支撑庞大的种植。

东西伯利亚地区,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虽然地处高寒带,可是自然资源不错,在夏天,水浇地幅度不少,在经过了简单测绘和合并,把一批传统的农田给结合起来,形成了大规模的农场,种棉花有些浪费了,只不过此时此刻,又到哪里找合适的粮食,除非是再等几个月,种成秋粮,可西伯利亚相对寒冷的冬天,让秋粮的种植有些困难,种棉花虽然稍稍迟了一点,可是种植的不是种子,而是农业研究所大量培养的棉株的剩余的,都已经有了1-2个月的温室大棚的生长了,最多3个月就可以采摘了。

这部分连在一起的土地,是最适合机械化种植和农场管理的,剩下的,就只能够依靠人了,因为移民有限,原有西伯利亚的农田,基本上7成以上,完成了继续的种植工作,只能够是丢下种子,让他们自生自灭了,这其实也是原来俄罗斯人的种植方法,毕竟在之前的世界之中,懂得精耕细作,甚至使用节气和农业科技的,也唯独只有中国。

首先抵达西伯利亚的是21个师的生产建设兵团,120万人,他算的上第一批进入到西伯利亚的移民,在移民之初,还有这样和那样的风险,普通的民众,是不太可能先移民过来的,用生产建设兵团是最好的,不但半军事化管理,有一定的战斗力,甚至还保有一定数额的武器,谁都不希望这些武器使用上来,可是哪怕是上百万人的清理,谁敢保证,没有点漏网之鱼,况且说来,对于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来说,120万人,实在是太稀少了,平均每一平方公里,也不过是一个人,这个人口密度,绝对是冠绝整个中国。

大量的机械,让西伯利亚也传来机器的轰鸣声,一个个的棉苗,种下了,这些都是西北农业研究所,经过了数年的研究形成的优势品种,更加适合在高纬度的地区种植,在西伯利亚这是第一次,但是这里的夏季气候,跟新疆那边的差不多,日照的时间较长,只要后期在冬天加紧看护,应该没问题的,这些都是快速的品种,生长期也就在5个月左右,算下来,9,10月就可以收割,不似新疆那样,最长可以拖到11月。

10月之前的西伯利亚,天气虽然已经比温带要冷,却不是季度严寒,或许已经下了第一场雪,却不会形成积雪,棉花还可以生长,或许产量不如新疆那些地方,可总算是有收获,建设兵团专门抽调的,是一批种植棉花的部队,他们在棉花这个项目上面,最少已经有5年以上的经验了,各种的种植都是驾轻就熟的,甚至还有一些特有的装备,可以加快种植的速度。

庞大生产建设兵团,在西伯利亚开始种植,西伯利亚的计划徐徐铺开,有了之前在兰芳,甚至是在整个东南亚的经验,这些事情上面,中国做的相当的好,先是生产建设兵团,把农业捡起来,这是第一要务,中国目前在绝大多数的农产品项目之中,在世界上相当的有竞争力,可是对于没有工业化的西伯利亚来说,农业是根本,70%的农田被种了的棉花之后,接下来是完整的规划。

从城市,工业到农业,一系列的提前规划,西伯利亚被俄罗斯人开发的非常的简单,无论是城市,聚居区之类的,全都非常的简单,很随意,就历史上的,俄罗斯的扩展过来说,俄罗斯拿下西伯利亚还真的就是非常幸运,强大的游牧民族,被现代战争所打垮,本来,领先世界一步的中国,在情操,出现了大规模的后退,这都给了俄罗斯人巨大的机会,他们从叶卡捷琳堡开始,一步步的试探,用勉强够得上欧洲标准的陆军和强大的哥萨克,一步步的攻击,蚕食,并且最终获得了整个西伯利亚。

俄罗斯的幸运,就是中国的噩梦了,其实俄罗斯的脚步在清朝前期已经出现了,不过因为尼布楚条约的关系,被暂缓了,可是在发现清朝没有关注这个方向之后,就开始逐步的蚕食,最终跟中国接壤,成为了在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现在,历史在杨元钊的出现之后发生了改变,中国不但提前完成了统一,破坏了俄罗斯准备了好多年的蒙古计划,并且反攻西伯利亚,彻底的拿下了东西伯利亚,这个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国重新规划了,就不同了,原来西伯利亚铁路,肯定是要扩建的,本身,西伯利亚的铁轨,跟中国的就完全不一样,中国沿用的,跟他们是两回事,铁轨全部都要换过来,一方面是规格方面,另外一方面,还在于轨道的重量。

中国及早的进入到钢铁重工业,在材料上面,中国拥有着先天的优势特别是铁路重轨方面,中国的铁路之所以这么的容量大,72公斤的重轨起到了相当的作用,现在,更进一步,达到了84公斤左右,虽然说,铁轨的重量不能够代表一切,可是更重,更加坚硬的铁路,可以容纳的强度是不一样的,一体机独特的优势,可以让杨元钊选择到硬度大,耐磨性大,承载力大的铁轨,现在铁路,已经相当的强大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