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三百四十六章 艰苦选拔

钢铁时代 第三百四十六章 艰苦选拔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2:59 来源:笔趣阁

旁边冯玉祥看出来杨元钊的目的,找到杨元钊,简单的交流了一下,冯玉祥说道:“百川,你先别急,这个特种部队,还只是一个实验性的部队,人数也不会太多,顶天就是一个营级,你一个师长过去不合适!”

阎锡山还想坚持几句,说自己看好这个,却没有说出来,作为包头军方的实际统帅,冯玉祥拥有相当大的威信,最关键的是,他是从军事方面来说,部队虽然很厉害,也很新,但规模不大,他一个师长,还真的不太合适,降级,也没有降级的这么离谱的。

包头拥有超过5万的军力,从中间优中选优,特种部队作为一个强大的部队,合格的人员,恐怕只是少数,精挑细选的200人,能够坚持到最后的,恐怕只有一半不到,甚至只有3成。这样下来,特种部队,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之中,只会有四五十个编制左右,哪怕是破格的提升,让全部成为士官,提升编制,也最多是一个营级单位,如果人员太少,在一二十个的话,连级也有可能,因为各方面装备的不齐全,注定是一个小队伍。阎锡山的请求被拒绝,因为冯玉祥的关系没有多说什么,可是心中却翻腾了起来,后面,整个包头新军,对于特种部队,对于特种作战和小分队运作之中,最成熟也是最强的,就是阎锡山,他一直都关注着,甚至在自己的部队之中,进行了一些改良核试验,杨元钊的讲课。仿佛是种下了一粒种子,未来收获的,是真正军事创新的硕果。

特种部队的事情,只是一个插曲,也算是杨元钊对于包头军队的一种有益的提点。后面,就回归了主题,当天的晚上,主要讲述信息,第二天一天的时间,讲述了杨元钊对于无线电的理解。特别是后世对无线电的具体的作用,用这一个个的见解,启发众人对无线电的开发。

众多军官发挥想象力,开始讨论无线电的具体运用,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见解。比如,不用集结兵力,借助着无线电的指挥,把方圆10公里的力量,秘密集中到一起,这会让对手摸不到头脑,发挥出更强的战斗力,不过。众人讨论更多的,其实还是对手的,无线电有很多的好处。却也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加密的情况,哪怕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可是战场之上,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当电台下放到连一级。甚至是排一级的时候,一旦被对手获取了密码本。整个部队的秘密说不定就会被别人掌控,这必须要提前预防。对于这些预防的手段。杨元钊不算熟悉,也就没有加入进去,现代这个时代,就算是无线电信息都处于最初级的阶段,还没有应用到军事之中,更别说信息战,无线电屏蔽,战场间隔,不对称打击和调动敌军获得战机之类的,这些都是十几年之后,才会用到的东西,即便是他拥有一体机和后世不少先进的电子产品,也完全无法做到这一点。

很快,在众多军官的讨论之下,就形成了一系列的有关无线电的应用规则,然后通过整个部队学习了起来,无线电,还有后续的一些改进型的电台,就这么的加入了包头的军队,在悄无声息之中,改变着包头的一切。

有关特种部队的事情,从上到下,都非常的关注,冯玉祥亲自主导,在军队之中挑选,最开始杨元钊给出来的简单指标,居然挑选出来了700人,远高于之前杨元钊所说的200人的数字。

让谁下,让谁上,这有些困难,要知道,四个师长,冯玉祥也倒罢了,他没有太在意,其他施从云,王金铭和阎锡山,无不把这件事情当成重要的事情来办,甚至三个师之间,因为这方面,还产生了一些争夺,看谁最终入选的人多。

消息最终,报到了杨元钊哪里,杨元钊也很吃惊,这个条件,是他根据对特种部队的一些了解,确切的说,是看到电视上面的有关特种部队的电视剧,总结出来的,在他看来,那是后世的标准,这个时代,应该很少吧,没想到却很多。

仔细的看了一遍,特别是挑选的过程,杨元钊自己也忍不住赞叹了,中国人,特别是贫苦的中国百姓,绝对是韧性最大的一种人,被挑选出来的,全部都是精英,最起码也经过了2年以上的军事训练,设计技巧上面,全部都是百步穿杨,在包头注重伙食的情况下,夜盲症和其他的一些毛病,全部没有,专业化的训练,也都是顶呱呱的,特别是特种部队的最大的一项能力,意志力和韧性上面,甚至还要超出后世的那些挑选规格。

都是好苗子,只要加强训练,应该都是一个出色的特种部队,但是,这是一个实验性的部队,暂时,无法容纳那么多的人员,沉思了许久之下,杨元钊决定,继续提高标准,选择一些极限的方法,优中选优的,只有有独特绝活的,特别是对特种部队有着巨大作用的绝活的,才能够稍稍放宽标准,其他的必须严格。

可以称之为最严苛的特种部队选拔,就这么的开始了,几乎都是毫厘之差,就决定一个人的去留,最终,当名单达到300的时候,再也删不下去了,甚至连冯玉祥都看不下去了,说情之下,这才保留了300人,在5万人之中挑选出来的300人,个个都是精英,除了少部分没有训练过的项目,其他的,已经可以说是一个特种部队的标准了。

人是删下来了,也选择了一个个人战术水平极为强悍的营长,作为特种部队的指挥官,然后,按照杨元钊所指定的科目,从现有的情况下面挑选,进行训练,很多东西,杨元钊也是一知半解,最多就是跟军官们商量,最终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方法,这个几乎是漏洞百出的方法,成为了未来,世界特种部队经典教案,写进了特种部队的史册。

那些被淘汰的,回到各自的部队之中,也没有被解散,基本上每个师都会有几十个人,这些加上剩余的水平比较高的,有一些手段的,被各个师重视起来,组成了师一级的尖刀侦查连,没有特种部队那么的全面,却更加注重战术配合,比如说侦查,火力指引,抓舌头,获得情报,甚至是斩首行动,这些对于战斗和战局有些巨大作用的东西,被他们完好的集成和光大了起来。

甚至杨元钊也没想到,本来推动无线电的一次讲课,却莫名其妙的歪了楼,一定程度上面催发了包头特种部队的出现,也因为他,杨元钊开始尝试着开发出一些特战器材,其中有两款,直接的应用到了包头部队上面,一个是狙击枪,通过进口德国光学器材,整合在特殊的高精准独的步枪上面,形成了最初级的狙击枪,可以在600-800米的范围之中,精准的干掉敌人的,这超出了普通意义上神枪手的射程,在配发了特种部队之后,被军官们一致好评,甚至作为了包头新军的标配装置,最起码要求每一个班拥有一个狙击手,包头居然在一年的时间之中,配发了接近6000把。

另外一个是轻机枪,因为特种部队,都是小分队的行动,单纯依靠步枪,无法提供足够的火力支持,必须要开发出一种新的,自动火器,相对于狙击步枪,轻机枪的诞生,真的是非常困难,包头虽然有能力对火炮进行改造,可是那时基于材料上面的,马克沁作为一种成熟的火力,几十年都没有过多的变化,杨元钊虽然知道气冷轻机枪这个东西,可是具体到枪械上,如何实现气冷,他就不知道了,只能把这个作为一个议题,放在研究所,甚至用了快2年的时间,才由几个军事专家,最终研制出来,这是后话了。

因为火力的缺乏,最初的时候,特种部队的火力手,只能够在马克沁的基础上面,用一些轻型的金属材料,代替上面的钢铁,减轻了马克沁差不多一半的重量,并且把完整的他分成三个部分,以支持特种部队的火力。

无线电的应用和特种部队的成立,一定程度上面,增强了包头的军事实力,这还是在潜移默化之中,而时间上,缓慢的走过了1910年的4月,去年签订的大量订单,也都一一的交货,超过百万锭的纺织机械,从包头,发往全国各地,特别是江浙一带,传统的棉纺织省份,一个个的棉纺厂建立,越来越多的士绅和商人们开始投身在其中,而只看到眼前,而没有顾及整个世界的他们,不会发现,棉花的价格,悄无声息的上升了,目前世界期货棉花市场,成为了一个标准的多头,11月份现货棉花的价格,已经上升了15%,而且根本就买不到,超过3亿英镑的资金,在其中隐藏了下来,等待着几个月之后,图穷匕首见的时刻。

1910,这个看起来波澜不惊的年份,注定是要因为诸多变动,而载入史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