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三百四十一章 便携无线电

钢铁时代 第三百四十一章 便携无线电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2:59 来源:笔趣阁

广播里面传来清晰的播报声音,当然了,还有广播之中所带有的特定的电流的声音,这是目前无线电广播所无法避免的,长波电台,本就容易受到各种外界环境,甚至是天气的影响,不过却让整个包头的市民们,听得是津津有味的。

李强等人听着广播,专注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在技工学校上课的时候,老师们的讲述都要认真的多,播音员用稍稍平稳的语气,播送着新闻,前一部分的十几条新闻,都是包头本地的事情,包括了一些的市政建设和对于包头市民的福利,市政建设,会让城市变得更加的优美,出行也相对比较的方便,至于市民的福利,基本上是跟市民们密切相关的。

这其中,为了这个广播电台的播放,包头政府特别的通过了一项决议,对于城市之中,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还有年龄在7岁以下的孩童,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助,数额在5元左右,虽然不多,却是实打实的补助,对于这些城市低收入人群,或者弱势人群非常的有帮助。

民心,就在这么一点一滴的事情之中,逐步的凝聚,广播无疑是让人们有了一个交流的过程,一些在这个福利之中收益的,直接说出对包头溢美的词汇,毕竟多少年了,普通的屁民,都是被压迫的对象,任何的福利,都不会落到他们的身上,而一旦发生了动荡,狂征暴敛的对象正是他们。

其他人,没有收益的。也是感同身受,谁没有父母。谁没有子女,到他们老的时候。一样可以享受到这一切,前提是包头存在,广播和各种宣传,就这样的,把新生的包头,整合成一个整体,这是始作俑者杨元钊所没有想到的。

新闻还在继续,前面的大概占据了15分钟的时间,后面。则是国内外发生的各大事情,包括清廷,甚至国外发生的事情,跟其他的报馆不一样,包头拥有庞大的海外关系,德美公司,在众多的国家设有办事处,有些时候,直接用外国的一些重要的报纸。通过电报传输到了包头,然后摘选其中的一些东西,就通过广播报了出来。

“真是厉害,家中知道天下事!”一个穿着褂子的老人。摇头晃脑的说道,他应该是个文人,看年纪。应该是家人在包头工作,这才把他给接来了。在小区之中,这样的人真的不少。毕竟,目前的包头,最赚钱的,应该就是那些懂得西学,有一定基础的人,做工人可以做到五级以上的高级工,即便是做研究,收入也相当的不菲。

有了丰厚的收入,包头的生活条件和各项福利不错的情况之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在包头定居,这个时代的国民,真正故土难离的只是少数,几百年的压迫之下,普通的民众们过的太苦了,而相对之下,包头的生活,又太过富庶,两者相较之下,包头的人口也在迅速的早呢更加。

其他人也都是如此,即便是一些的老农民,一字不识的也一样的,北方官话,对于大部分的北方民众而言,听懂并不困难,播音员的语速又不快,是较慢速度的播音,保证大部分人都听得懂,包头的影响力大部分都在北方,南方也招募了一部分的工人,可是数量极少,在北方的环境之中,勉勉强强也能够听得懂。

广播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是一个乐子,整整1个小时的播报,包括后面的读报时间,成为了包头的节日,大部分民众,都是站在广场上面听着这些广播,有不少的家庭主妇,因为听广播,耽误了做菜,糊了不少的饭菜,不好家庭今天晚上吃到深夜,也算是包头的创举吧。

两个半小时之后,第一次的广播,结束了,比预定的时间要早,此时已经是深夜了,星光满天,杨元钊对着三个已经紧张的不能行的播音员,两个半小时的连续播音,让他们耗费了大部分的体力,虽然保持了身形,可是如果不是坐在椅子上面,根本就支撑不下去,他点点头,赞许的说道:“你们的表现很好,继续努力!”

三个播音员都满怀着激动,得到杨元钊的赞扬,这是多少人都求不到的东西,他们心中在暗暗的鼓劲,接下来,一定要做的更好,三个播音员没有想到,这作为世界播音第一次的尝试,是正规的广播电台,未来世界的广播史和无线电史,因此而发生了改变。

夜色已晚,虽然广播塔上,被灯光照的是灯火通明的,下山的道路并不好走,勉强开凿的一条山路,已经装上了灯光,对于播音员而言,他们需要在山上,目前包头,只有他们一组播音员,未来要第二组出现了之后,才会出现轮班,他们必须要在这里坚持,一直到另外一组培训出来。

花费了快40分钟的时间,这才下到了山下,这一侧相对比较的平缓,专门为上山开凿的盘山公路也在继续的进行之中,未来机动车和马车,可以直接的抵达广播他的位置之上。

“特拉斯先生!”杨元钊看了特拉斯一下,然后说道:“广播的事情已经告了一个段落了,关于无线电的传输,各方面的实验,也已经完成了,那么接下来,就是如何把无线电收发器进行小型化的努力了!”

特拉斯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的郑重,无线电收发器,完成这个理论和试验品,不算太难,甚至还没有无线电广播困难,只是一个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合并,曾经马可尼制作出来的第一台实验性无线电发射机,他的体积也不大,因为其中只是一个电信号的发射和接受,不考虑广播这样,模拟语音和电信号的转换问题,早在一个月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并且做出了超过20个实验产品。

通过这些试验产品,反复的进行无线电的各方面试验,以达到相对较好的效果,在这些实验产品之中,电子管使用量在不断的增加,也因此,减少了不小的体积和重量,可是现在,一定程度上,这个减少已经处于了瓶颈的状态,小规模的调整是可以的,特拉斯知道,他如果继续努力的话,重量和体积会进一步的减小,重量可能会达到30公斤,至于体积,可以缩小为现在的三分之二,可是这种情况之下,根本达不到杨元钊所说的要求,更何况,除了体积和重量之外,杨元钊还特别提到了可靠使用的范围,2公里,已经是相当可观了,毕竟要缩小体积,发射功率不可能太大,否则的话,电池就承受不了的。

电池,这是一个绕不过的问题,对于电池,杨元钊没有多大的研究,却也知道,电池对于无线电等便携装置的重要作用,拿后世来说,关于电力论述,几乎可以堆满一个大学的图书馆,关于无线电的论述,也最少可以堆满几间房子,可是对于电池,恐怕只有几页纸,甚至连一本书都写不满,电池作为一个对工业,对很多东西有着巨大影响的东西,他的发展并不快,一种电池会应用很长的时间,虽然本身在发展,可是跟其他类别发展,绝对差别巨大。

杨元钊不能,也不可能拿出后世的电池出来,跟随他穿越而来的有摩托用蓄电池,也有手机的锂电电池,这些东西,相对于这个时代太高了,或许未来,无线电方面的实力提升了,包头本身的力量也上升了之后,杨元钊会小批量的投入进来,现在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那就要用现有的方法,解决目前遇到的问题。

在广播电台开始的时候,杨元钊也详细的了解了有关广播电台的一切,可以说,对无线电手法装置有些了解,考虑了一下之后,说道:“有些问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解决!”

特拉斯看向杨元钊,眼神透着垂询,在特拉斯看来,杨元钊是跟他一样,都是对科学有着极深见解的人,在某些方面,杨元钊看问题的准确性和透彻性,还在他之上,从某种意义上面说,杨元钊是一个全才,整个研究院,超过50个不同的项目,都是在杨元钊的指导和直接干涉之下,才逐步的发展,杨元钊对于科学和发展的眼光,让他深深佩服。

杨元钊也是看到了广播塔,才眼前一亮的,无线电收发器,最大的问题,其实还在功率之上的,要保证足够的功率,不但需要更大的电池,也需要更大的发射机,至于接收机,比较小的,拥有了真空三极管之后,解决这个问题非常的容易。看到广播塔,不知道怎么,杨元钊突然想到了后世的手机,手机本身的功率其实很小,手机之所以能够在各地自由的活动,就是因为移动公司设立了不少的基站,基站的笼罩面积越大,能够覆盖的面积越大,信号就越好,这个似乎也可以用在无线电上,借助着无线电来解决这个问题,又不是模拟和数字讯号,只是一个特定的无线电发射波段,应该能够解决的。(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