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七百零九章 带头的人

钢铁时代 第七百零九章 带头的人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1:05 来源:笔趣阁

从西北过来的128人,基本上是以陈三定和另外有个刘青浦为主,他们在知道船已经出了上海,目前在宁波,最多三五天之后,就会抵达之后,就开始了游说,类似的事情,银行放贷和拖网式渔船的事情,福建周围的渔民也知道,谁也没有把他当作一回事情,毕竟最低的也差不多2000多,远不是普通渔民能够承担的起,至于那个所说的银行贷款,逐步还贷的事情,渔民们只是选择性的遗忘了,白给钱,白给船可能么,别馅饼没吃到,反而倾家荡产。

现在陈三定旧事重提,又不是让他们来贷款,只是买了船,让他们帮忙打鱼,这很容易啊,这里本就是渔村,除了最近兴起的出外务工,剩下的世世代代都是渔民,都靠打鱼为生的,还有什么比打鱼更简单。

陈三定的出现,还吸引了一大批十五六岁的年轻人,他们可以说是听着陈三定的名字长大的,陈三定5年前去了包头,除了前年回来之外,很少回家,但是他的名头,却是在渔村越来越响,他就基本上成为了一个榜样一样,激励着每一个年轻人。

8艘船,4艘50吨级的普通渔船,2艘150吨的,还有2艘300吨的,这就是陈三定的渔船的全部了,加起来总额不过是1100吨左右,但是要想把他们全开起来,需要的人员可不少,50吨的渔船。8-10个人可以开起来,其中驾驶可能只需要2个人,剩下的就是船上的渔民。150吨的,就需要15个左右,300吨的,最少也需要25人,这样的话,只是陈三定渔船上面,就需要120个人。

小渔村一共127户。超过1000人,壮年的小伙子差不多有300人左右。按理说陈三定不难找到人,可是陈三定所在的村子,也是出外务工人员最多的,只是他所介绍出去的。就有30人之多,来的128人之中,整个村子几乎占据了快一半,就购买的船只来说,足足137艘,需要的人员,更是高达1800人,这远远超过了村子所能够找到的极限。

好在,陈三定的影响力不止在本村。在外村也有,最终一共找到了127人,这其中。还有37名壮年的妇女,没办法,总不能全部上壮小伙,这根本就不够,在渔村之中,妇女也是一把好手。他们都是有过出海经验的,甚至经常都跟着老公捕鱼。

本村一共找到了400多个人。其中只有270人是壮年小伙,在邻村加上刘青浦们那边,接近的3300人,不算太够,却也算是可以了,平均每艘船上10个人,不可能全部满足,却可以开启接近大部分的船。

商量好了工钱,陈三定这才认识到,家乡真的太苦了,一个壮年小伙,一天的工钱只有2角,即便每天上工,一个月都不超过6元,还不管伙食住宿,这在西北,可能只是最低生活标准的三分之一,西北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工资标准逐年的上升,被认证普通技工,起薪就是30,奖金等另算,城镇最低的标准则是18元,这保证了一些老弱生活。

可这样微薄的工资,已经让他们非常的满足了,男人们笑的合不拢嘴,女人们也很高兴,他们只是1.5角,是男人四分之三,却已经是她们能够挣到的最多的钱了,按照之前的标准,她们的工资,最多只有男人的一半。

因为不知道渔船具体盈利怎么样,银行介绍的很好,数据也很出色,没有亲身经历,陈三定也没办法贸然的涨工资,可都是乡里乡亲的,他心中暗暗的下了一个决定,只要效益可以,他第一时间,就会把工资涨起来,为了让他们一样改变命运。

约定的时间,船到了,浩浩荡荡的大船,从福州的外海而来,几乎占据了整个航道,等在渔村外面的陈三定等人,还有看热闹的渔民们,都满心激动,特别是那些船都明显的是汽船的,速度快不说,看着那一层层厚重的渔网,这放倒海里,会打多少鱼,本来还心有忐忑的渔民们,几乎都把心放入到了肚子里面。

西北银行的人和负责培训的人在这里停留了一周左右,渔船司机们也留下了,他们需要教会这些渔民,使用上面的东西,驾驶渔船不难,甚至是走航线都不难,都是老渔民了,甚至有些还有远赴南洋的经历,最开始他们也没有打算去深海,只是在闽江口,鱼儿密集的地方作业,最多到其他的一些入海口,这些地方都是鱼儿比较多的地方。

真正需要学习的,是拖网的使用方法,跟普通的撒下去的渔网微微的不同,需要先放置了之后,在利用船舶,拖网前行,在范围之中的鱼儿,都跑不掉,相对于普通的小渔网,效率和效果上面,都上一个台阶。

渔民们很聪明,不过是换一种方法打鱼而已,他们上手之后就很快的掌握了,至于冷库,考虑到渔民们实际情况,设置也比较简单,在码头这边统一开启,福州这边,也是有大型的冷库和加工厂,从冷库抽调一名工人,专门负责开启,让渔民们慢慢的接受,这样就可以运转起来。

一周之后,100吨以上的渔船,因为有些复杂,没能够开启之外,100吨以下240艘渔船,都已经成功的开启出来,虽然暂时只是在闽江口,可是每一次的收货,都让渔民们惊喜,以往一叶扁舟,可能一天的收货就是两三斤鱼,还都是那些最不值钱的,最不好吃的鱼,可是有了大船,他们甚至敢于进入到闽江口跟大海的交汇处,在涨潮的时候打鱼,巨大的拖网可以把几亩地的海域笼罩在其中,只要是比网眼大的,都逃不过这个拖网,一般情况之下,一天最少也有300斤的鱼获。

海鱼在这个时代,还是很有市场,一些比较珍贵的海鱼价格也是较高,哪怕不太珍贵,价格也差不多有猪肉4成,海边要稍稍低一点,一斤也有1.5角到2角之间。

这不是渔船的船主负责卖货,西北早已经把一切都给想清楚了,这些鱼获会分级,珍贵的,直接进入到冷库,然后用专门的冷藏车运输,进入到大城市,各大饭店和有钱人的餐桌上面,此一点的,会分批销售,进行利益分配,剩下的最普通的,也会储存在冷库之中,或者通过加工厂,加工成便于储存的罐头,成品食物,地大物博的中国不缺购买力。

这样整艘船大部分的鱼获,都可以直接的就地销售出去,一艘船的收入,差不多就是40元左右,这样的收获,绝对是让人惊喜,特别是冷库的存在,一些不容易储藏虾,螃蟹,还有比较珍贵的鱼,可以先存入到冷库之中,防止腐烂,这样下来,一天的收获就更多了。

不菲的收获,让陈三定彻底的定下心来,经过几天的测算,50吨的渔船,在闽江口这边,可以达到平均300斤左右,稍稍深入海洋,在一些岛屿附近,洋流汇聚的渔场那边,收获会更多,在江潮到来之时,也可以捕捞,50吨的渔船,足以抵挡住潮水侵袭,那个时候收获会更大。

有了这个作为根基,陈三定等人经过商议,大幅度的提升了工钱,男人的日薪提升到了6角,女人是5角,这样下来扣除掉燃油的消耗,人工成本,一天的收获还可以达到25元左右,这样一艘50吨的船,最多两三个月就可以回本,剩下的,都是净利润。

所有参与投资的都兴奋无比,之前只是坚信杨元钊不会坑他们这些百姓,可几年工资下去,谁也没底,但是现在,事实证明,杨元钊真的没有骗他们,只要买了船,只要有人下海,利润是巨大的。

渐渐的,船队开始向外扩张,不再局限于闽江口,而为了这一个渔船计划,西北银行也没有闲着,特别派出了12艘大船,其实就是特别定制2500吨的远洋渔船,他们花费了4个月的时间,调查了南海,东海,黄海附近重点渔场,各种类型和各种分布,并且标注了一些暗礁和不能靠近的地方,给出了多达千种线路和上万个大小不一的渔场,足以支撑的初期渔民需求了。

陈三定在家乡呆了一个月之后,就离开了,其他人也差不多,他们都算是工厂之中的核心中坚,现在是西北工业最重要的时刻,他们需要回去工作,渔船的事情交给了他们当地的亲戚。

西北银行在福建也没有闲着,大规模的宣传,顺着陈三定的家乡向外,陈三定他们的家乡这边,已经有了功效,不少在渔船上面工作的人,看到了希望,一艘50吨的,只要努力工作几个月,一家如果有四五个人上船的,凑一凑差不多了,接下来,以渔船的收益,还起来就快多了。

影响力和师范效果逐步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种拖网式渔船,打听的人越来越多,西北银行相信,星火燎原的日子不会太远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