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七百零七章 船只订单

钢铁时代 第七百零七章 船只订单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1:05 来源:笔趣阁

调停终于起到了效果,巴尔干局势稳定下来了,土耳其和巴尔干联盟,都重新回到了战争之前的实际控制线上面,接下来是复杂的外交过程,可能要在4.5月间,在伦敦,重新举行和谈,以条约的形势,把这种态势给稳定下来。

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难,谁都知道,强行的调停巴尔干战争,不过是让沸水简单的降温,会产生多大的效果,谁也不知道,土耳其跟巴尔干联盟之间的矛盾,不但没有最终的解决,反倒因为这样的降温,暂时压下去了,可是内部却不断的炙热了起来,和平不会持续太久的,欧洲火药桶的巴尔干,注定会被引爆。

欧洲局势平静了,西北达成了战略意图,让一部分神枪手走上实战,稳定了土耳其的局势,并且把生意做到土耳其这边,前后一共27个师武装,平均每一个师超过35万美元,加上部分的弹药补给,差不多就是1000多万美元,土耳其用十吨黄金和大量的外汇,这才完成了交易,不过效果是很强的,土耳其一下子恢复了原来的战斗力,甚至压着巴尔干联盟打。

强行的调停,让土耳其憋屈的要命,却也没办法,好在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支持,让土耳其缓过来,大量物资过境,加上本身的出产,慢慢的积蓄着力量。

欧洲平静了下来,军事观察员们,也都回到了巴士拉。一部分继续的驻扎,其中以王二牛为首的,则被紧急抽调回国。他们需要根据作战的实际,评估出巴尔干联盟和土耳其军的实力,从中间找出中国要发展的方向。

这一次突发状况,促进了情报部门在欧洲的发展,本身以亚洲,特别是中国发展为主的情报部门,开始强势的进入到欧洲。这一次战争,让杨元钊意识到了。他的蝴蝶翅膀,已经足够的猛烈了,不但在亚洲这边,把历史改的面目全非。欧洲也是如此,协约国和同盟国这两大势力,相互之间的对抗逐步的升级,随时都有可能擦枪走火,一战在未来的一年半之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从来到包头开始,杨元钊所做的一切,基本上,是放在一战爆发这个前提之下的。如果一战提前爆发,西北没有准备的话,不但经济上会受到损失。恐怕战略上也是一样。好在这一次没有打起来,估计巴尔干局势会稍稍稳定几个月,但是下一次,就不敢保证了。

上海,江南造船厂,进入到1913年的江南造船厂。已经不是原来那样的老旧船厂了,大量船坞的抵达。在西北施工队强大的施工之下,一座座船坞竣工并且交付使用的,聂云台的心中是充满了激动,特别是西北的大量基数工人的补充,让江南造船厂成为了永远船坞总量43.7万吨,年生产能力百万吨的庞大造船厂,短短的一年时间之中,完成了从一个末流的造船厂,向着世界一流的民用造船厂迈进。

并行工程,科学管理,出色的机床,焊接,一个接着一个的技术革新,让江南造船厂的技术储备是之前的数倍以上,最关键的是,成功的攻克了一系列的难关,获得了生产民用船舶的一切技术。

太古洋行得到的两艘4500吨级的货船,非常满意,哪怕付出巨大,却货有所值,东亚这边的洋行都把目光投向了这边,5000吨级左右的货轮订单一直都没有停下来,订单可以排到一年以后。

真正的造船高峰,却是当十几个万吨级的船坞建设成功,江南造船厂拥有了生产万吨级货轮的能力的时候出现的,在没有宣传的情况之下订单激增,在这个时代,世界航运之中,万吨级货轮才是主流,船主们也需要的是这个。

西北的一通扫货,把世界航运的大部分老旧船只都给网罗一空的情况之下,航运领域的缺口极大,船主们挥洒着钞票,得到不到什么船,船舶生产需要时间,更何况现在的大部分的船台之上,都被海军战舰所战局了,英国,法国,德国,俄国和美国,这些国家无一不是如此,只有部分的产能,可以提供给民用船舶。

顿时,这些船主着急了,英国和德国给杨元钊寻找旧船,给的价格不低,比不上新出厂的价格,也在接受的范围之中,按照他们的想法,两艘5000吨的,卖了之后,最多再加20%-30%左右,就可以更换一艘1万吨的,吨位不变的情况之下,还可以完成更新换代,性能指标和运营成本上面,都会出现变化的,对船主而言是好事情,故而纷纷把旧船淘汰,甚至一些还在营运范围之中,有不少的收益的船,也是如此。

这些船主们财大气粗,却没有国际视野,没想到,现在正是战争到来的时刻,英法德俄进行着军备竞赛,战舰,战列舰,巡洋舰,这些东西,充斥在船台之上,占据了民用的空间,也就是美国好一点,可是好的有限,为了追赶欧洲列强的脚步,他们也有大量的战舰建设计划,真正空下来船台不多。

钱在某些时候,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特别是在生产力紧张的时刻,商船制造的缺口是200万吨的时候,哪怕是正常的船台,也无法全部生产出来,蜂拥而上之下,无数的船主挥舞着钞票,却找不到可以生产船的船坞。

这一次,让世界航运业,真正认识到了时间等于效率的真谛的,从20世纪开始,特别是进入到了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世界航运业蓬勃发展,商船的吨位越来越大,却也追不上世界贸易的提升,运费在不停的上升,船只的安全却提升到了一个可以接受的方面,买船入海成为了最佳的投资方向,一个接一个的航运公司成立了。

看着眼前的钱,却赚不到,对任何一个船主而言的,都是无法接受的,他们想尽方法,寻找可以生产船的船坞,甚至为了提前获得生产,推高了商船的价格,价格的上涨,不是正常的规律,甚至对于一些小船东而言,当价格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提升对于大部分的船主而言,是无法接受的,他们只好另辟蹊径,看世界上,还有别的新建船坞没有。

这时候,中国的江南造船厂,增加百万吨生产规模,特别是十几座万吨级的船坞,立刻引起了船主们的主意,在咨询了价格和生产速度之后,这些船主们坐不住了,挥舞着钞票过来了。

得益于并行工程和一些新技术的使用,江南造船厂的生产速度,大概比最快的英国快三分之一,价格上略微高一点,差不多是英国造船价格的1.15倍,价格虽然高,可对比时间,在短时间拿到船的可能性上面,他们还是接受了,早一天拿到船,就可以早一天的赚钱,衡量时间效果,他们也没有多付出多好。

就这样,短短一个月的时间,47艘万吨级的货船,在江南造船厂下达了订单,平均的价格每吨170美元左右的价格,首付20%的定金,只是定金方面,就让江南造船厂一下子收获了数以千万计的资金,远洋货轮,特别是万吨级的,几乎是170万美元来计算。

红红火火的造船厂,在大量资金注入之下,运营顺利,一部分作为运营费用,大幅度的招募工人,把西北技工全部的消化掉,还招聘了大量的人手,另外一部分,放在了船坞上面,江南造船厂继续扩充船坞。

船坞只要被杨元钊的一体机复制,图纸什么的,就会出现在图纸区域,这些早已经发给研究所研究,加上实地考察上海,青岛的船坞,一些比较有西北特色的船坞设计,迅速的出现,相对于德国原装进口的船坞来说,性能上没有下降多少,可是价格上面,却下降了40%以上。工业品,本就有成本,德国的成本还稍稍的高了一点,毕竟船坞会占据钢铁,德国的钢产量,基本上都被军队和战舰所吞掉的,能够配比出来的很少,价格自然也高了。

西北别的什么都缺,唯独不缺港铁,2000万吨产量突破之后,最近没有做整体上面扩充,可是以武钢,唐钢为代表的一批钢铁项目,陆续开启,一个在北洋的区域之内,一个在革命党的区域内,几乎都是双方合股,各自战局一定的股份。

武钢的设计产能是年产350万,唐钢则是250万,加上外蒙那边,正在规划之中的,年产640万吨的钢铁基地,中国的钢铁总产量,估计要马上突破2500万,奔3000万去了。

少了运费,自主生产之下,船坞的价格比德国进口的少了一半,1000万美元之中的六成,变成了5座新的万吨级船坞,甚至江南造船厂还打算贷款,继续扩大船坞的规模。

一战之中,船永远都不会落伍,造船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价格翻着跟头的上涨,现在江南造船厂170美元的价格,比日常的价格涨了七分之一,可是接下来,会涨到190,甚至200,利润率大增。

相对于万吨级巨轮的生产,千吨以下船只,就不那么的引人注目了,可是江南造船厂一刻都没有停歇,哪怕是47艘的庞大订单压着,也没有放松对小船的生产,几乎每天都有船只下水。(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