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龙渔船

钢铁时代 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龙渔船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1:05 来源:笔趣阁

很快的,杨元钊在绘图室里面,看到了皮埃尔弄出来的船,作为一个资深的设计师,在设计船之前,除了图纸意外,还会做一个同比例模型,这玩意几乎是跟真船差不多,甚至可以进入到水池之中实验。

模型很显然,采用了飞剪式的设计,这种设计速度很快,稳定性也不错,只不过载重量就没有很大的上升,反而相对于整个船身比例下降了。从这一点上面看,皮埃尔对渔船很是了解,造型不困难,又比较合乎渔船的需要,载重从来不是渔船所要做的。

听了皮埃尔简单的介绍,杨元钊就清楚,这个渔船已经可以确定下来了,超过2500吨的渔船,足以成为捕鲸船,当然了,杨元钊对于那种行当不了解,除了速度之外,似乎还会有别的要求,可能2500吨也有些太大了。

大型船是一个类型,小型船就是另外的一个类型了,甚至在高兴之余,随手设计了一个比较经典的渔船,这是集中的欧洲的几种渔船之后,最终设计出来的,其中加入了西北的大马力柴油发动机,不但减少了体积,速度更快,性能也相当好。

杨元钊最关心的,其实还是在小渔船上面,经济和性能,是最重要的两大方面,反倒是大船,不太在意,无论是800吨的,还是2500吨的,庞大的体积,更容易布置的,到时小船更显功力。

杨元钊的眼光有限。可是看皮埃尔介绍了功能之后,基本上放心了,最少捕捞的初步功效是满足了。接下来,就要看实际之中的应用发现的问题,任何一种成熟的船型,都需要漫长年代的修改,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一蹴而就的。

接下来,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价格。价格永远在渔船之中,是重要的。太贵了就没有意义了,这其中,皮埃尔也在设计之后,做了一定的预估的。

船体部分和龙骨。采用的是相对比较成熟的,以江南造船厂模具,稍稍修改以下就可以生产,这方面,不会比普通船舶制造提升多少,可是其他的部分就不少了,渔船上面的改装,冷冻室的修建,发电机组的安装。大功率拖网式的收网机,其他的一些必要的控制,这一艘船的造价。比货船高了不少,按照皮埃尔所说,基本上每吨都达到了320到380美元之间,以最下的50吨拖网式渔船来说,他的价格最高达到19000美元一艘。

快4万的银元,对于任何一个渔民。都是不可能达到的天文数字的,哪怕是有钱一些的富庶人家。也未必能够一次性的拿了出来。

价格的问题放在一边,杨元钊满意的是船的整体设计,不到4万的数字,如果在整个中国近海,普及10万艘,就以每一艘3天达到6吨的鱼类捕捞数字,每天平均的海产品数量,是20万吨,这么庞大的数量,可以降低海产品的价格,也会让更多人吃得到海鱼。中国庞大餐饮市场,足以消化掉这些天文数字的海鱼。

杨元钊盘算以下,才对河皮埃尔笑了一下,问道:“这个成本,是你按照货船的利润率来算的吧?”

“是的,怎么了?”皮埃尔有些不解的说道,小船也算是江南造船厂一个不错的补充,大船坞时间拉长,占用的时间较长,很多时候,设备的利用率不高,特别是一些金属加工的,哪怕是西北来的专家进行调整,在他们说来,效能也只是在的40-50%之间徘徊,他当时也询问了一下专家为什么,专家也说了,船只太少了,如果船只的数量扩张一倍的话,最少可以提升10%的设备利用率。

提升一倍的船只数量,皮埃尔连继续问下去的**了,这是在增加一些小船坞的情况之下,提升船只生产数量,大船坞如果生产小船,那样利用率会更低。至于普及大量的小船,这也太浪费了,现在的时代,船越造越大,越大的船,运输成本越低,性能越出众,小船除了江河还能够利用之外,远洋被全面的淘汰。

杨元钊提出来的渔船战略,却让皮埃尔看到了方向,渔船都是小船,却可以大量的生产小型船坞,他所知道的,中国的渔船还立足于木船,这样只是一个中国,就拥有少则100万吨,多则500万吨的庞大市场,这可是相当于船厂10年,甚至更多时间的总产量。

这也是皮埃尔的放下对于远洋货船的设计,投身到这里的根本原因,按照技术人员的测算,只是在不影响主要货船交工日期的情况下,合理的利用小船坞和附属加工工厂,可以生产出12万吨小型船舶,整个江南造船厂机器和船坞等的利用率会达到80%左右,这样利润率会进一步的增加,相对于小船坞低廉的成本,几乎当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我建议你用合理的利润,按照世界主流来算吧!”

皮埃尔一阵的愕然,世界上的主流,一般是在成本的基础上面,增加30%左右,这样的利润,既保证了船厂的必要利润比例和积累,也保证了船价不会太高,以前皮埃尔在江南造船厂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

西北入股江南造船厂之后,无论是机床的效率上面,原材料的性能和价格上面,甚至一些并行工程和技术改造,让成本相对于之前大大的降低了,皮埃尔精通世界主流造船的成本和价格,在把价格降低到了一定的成本区间之后,就不在降低了,到现在已经只有整体售价的三分之一左右,这让江南造船厂获得了巨额的收益,所以,在计算的时候,几乎是顺手的,把价格放在了比世界主流的要第一点的程度。

明白了皮埃尔的想法之后,杨元钊笑了,说道:“这个渔船关系到我们的一个政策,我保证原料什么的,都以最低的价格,你保持必要的利润就好了,别说是几倍的利润,就30%好了,这个足以让你获得足够的收益了!”

可是,皮埃尔还想说什么,现在船厂的订单很多,只要是生产,肯定会挤占部分的时间爱你的,这对于的船厂来说,是必要的损失。

杨元钊主意已定,作为大股东的他,在很多时候拥有着决定权,12万吨,总价格可能就在两三千万之间,这绝对不是目前江南造船厂的极限,这种情况之下,不必跟大股东争论,就算是提升生产效率,对江南造船厂的一个有效的补充吧。

皮埃尔只是迟疑了一下,还是按照杨元钊的命令,把浮起来的价格降低了,还是保持了货船的价格,美金170-200之间。

这样的数字,可以接受,比之前最少少了三分之一以上,甚至50吨左右的渔船,价格会保持在8500-10000之间,这个价格,几乎比之前,少了一半的。

图纸已经定型了下来,三个档次,2500吨以上,800吨的和200吨以下的,分别被命名为海龙级,玉龙级和鱼龙级,特别是鱼龙级,成为了中国生产做多,品种最全,时间最久的一个系列渔船,一直到几十年厚,都拥有巨大的生命力。

杨元钊也不会让江南造船厂吃亏,这一次从德国带来的小型船坞,2成左右,都放在了江南造船厂之中,200个,总吨位也达到了1万吨级,他们会丰富江南造船厂的生产线,不再是之前,只有单一的货船生产线。

皮埃尔完成了这个设计,在杨元钊认可他专利权的同时,让他把生产细化下来,保证每一个步骤都较为简单和标准化,只是一个江南造船厂生产渔船,这绝对不是杨元钊愿意看到的,他的目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让中国的渔民,完成更新换代的工作,只是依靠江南造船厂太慢了,必须把这个产能扩散出去,上海也好,江南这边的水乡,拥有生产这个小船的地方也不少,只要用合适的船坞和标准化管理,在西北的钢厂,直接的筑造标准件,这种情况下,每一个船坞之中,都是组装而已,大大的减少了技术要求的同时,也让皮埃尔的工作的,更加的繁重了起来。从最初的图纸,到的最后的改进型,一切的一切,都不能够有丝毫的问题的,必须要让梳理成章的完成。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江南造船厂,哪怕是现在扩充到了极强的状态之下,人员和船坞毕竟很少,还有无数的订单在背后等着,小船和渔船只是必要的补充,增加设备的利用率的,而不是增加产能的。

聂云台和皮埃尔不在意,特别是后者,杨元钊曾经答应,每生产一吨的船,给皮埃尔10美分的专利,并且给他一次性给付10万美元,为了这10万美元,他认真的完成了整合的工作,把生产这种小型渔船的难点都给标注了出来,保证图纸不用太专业的人也能够看懂,在解决了动力系统和船身材料之后,剩下的只是一个拼装而已。

皮埃尔在杨元钊提到的时候,并没有放在心上,可是之后,伴随着这些船只的不停生产,特别是到了3年之后,整个中国的大大小小的船长,生产的200吨以下的渔船数量惊人,每年的产量高达1500万吨,只是这个收入,每年就有150万美元,这倒让皮埃尔得到了一笔意外之财,并且在接下来的10年之中,一直都捆绑在江南造船厂之中,成为了中国民用造船业的最出色的设计师之一。(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