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五百六十九章 全民练兵

钢铁时代 第五百六十九章 全民练兵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1:05 来源:笔趣阁

征兵,在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脏活累活,只要给了足够的钱,是一定有人去干的,区别只在于多少,可是当兵,在任何国家都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军队是暴力机关,哪怕是强大的列强军队,在面对的敌人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的死亡率的,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坦然的面对死亡。

可是在西北,这完全不一样的,过去的百年时间之中,中国过的太苦了,本已经不堪重负的国民,又多了一个洋大爷,沉重的压力,让大部分的民众不堪重负,这也是太平天国可以席卷大半个中国的根本原因,中国实在太苦了。

如果没有列强的干涉和地主武装的崛起,太平天国已经可以改朝换代,可是最终,它失败了,也让中国的民众陷入到了绝望之中,接下来,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一系列的打击,沉重的压在了民众的身上,似乎活下去,成为了某种本能。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西北横空出世的,他们用更新的设备,生产出更好,更出色的产品的,善待工人,给每一个劳动者安居乐业的权利,剧烈的变化产生的化学作用,抵消了对死亡的恐惧。

这也是这段时间以来,西北的征兵工作一直都做的非常好的根本原因,当兵不是为了吃粮,是为了自己的坚持,为了自己的守护,在背后就是老婆孩子,是他们的幸福生活,西北说的对,还能够逃到哪里去。列强们不愿意中国崛起,不愿意中国国上更好的日子,所以来干涉,来占据中国的领土,奴役中国的人民。为了家人,为了西北,为了世世代代能够过这样一种幸福的日子,任何人都愿意挺身而出的。

这其中,西北的宣传和对待烈士们的态度,更是在这个天平上。添加了更加沉重的砝码,烈士进入到烈士陵园之中,享受着整个西北的祭奠,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中,会有专门的对烈士祭祀。最关键的是,即便是战死,所有的一切都有西北负责,从子女的教育,到遗孀的安置,再到配偶,本来西北的福利,就是世界一流的。对于烈士,更是极为的加重。

一亿多人的庞大基数,一部分还受到过初步教育或者扫盲。西北民众的文盲率,在大幅度的降低,不是愚昧不堪,被拉了壮丁的那种,每一个军人都明白他们当兵的目的,是真正的想要去守护。去保护的那种的,这种情况之下。征兵所的门前总是排起长龙。

对俄作战,特别是现阶段。60万俄军的沉重压力,让西北也不得不扩军,战斗总有意外,虽然说蒙古提供了超过千公里的巨大纵深,可是能够多一点,就多一点,在庞大报名人群,在其中优中选优,一方面,需要身体素质极好,另外一方面,一些高级技工,年轻的学生等等,是不被通过的,对于他们,西北有更重要的安排。

饶是如此,庞大人口基数和踊跃的报名,西北在短短的时间的,招募了差不多60万的军人,这已经是西北的极限了,差不多10万受过6个月的基础训练,其中的10万前往前线去作为补充兵,一方面,替换受伤无法康复,失去战斗能力或者死亡的士兵,另外一部分则是一些获得功勋的老兵。

这些基础的兵员,大幅度的填充到前线的部队之中,让前线的兵力增加到了25万左右,虽然还比对方俄军要少,却不是那么的悬殊。

前线之中,在对俄一战之中,涌现出来的苗子,暂时不会调集回来,他们会在接下来的时间之中,逐步的进入到军校之中培训,争取填充到各级的军官体系之中。

对俄一战,时间很短,可从头到尾都非常的激烈,在激烈的战场上面,运动战和防御战中,涌现了一大批的功勋老兵,哪怕是没有经过系统的科班培训,这些有天赋,有战斗力,真正的见过血和战场的老兵,只要简单的训练,就能够成为基层的骨干军官。

西北底蕴有些太薄弱了,哪怕是通过杨元钊的不断的加强,也不过是4年的时间,能够拉起20多万的大军,已经是在全国范围之中疯狂的挖角的结果,现在,再挖角已经不太容易,这些底层军官,至关重要。

哪怕是会损失战力,前线的蔡锷依然是抽调了8000名老兵,他们会回到西北,进入军校之中,进行短期,2月到12个月的培训,只要培训完成,他们就会走上军官的岗位上,至于那些伤残和被判定不适合从事军人这个职业的老兵,西北也没有把他们推向社会,对于西北来说,这大概有3000名的老兵,也同样是一笔财富。

20世纪的世界,是一个动荡的世界,传统的殖民模式被打破,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把整个世界都拖入到了战火,至于二战之后的民族解放,更是奠定了后世的世界根基,中国已经落后了300年了,要想重新崛起,困难重重,首要的任务就是强大军事。

穿越者的眼光,让杨元钊对于西北的不少事物,感觉有些不足,却没有办法,西北崛起的时间太少了,底蕴也太少了,哪怕他有三头六臂,也别想推动西北的全面发展,而这一次退伍老兵,却是一个基础,一个在基层建立起准军事化和常备民兵的基础。

严格训练合格军人,只是因为受伤,不适合服役,但是他们却是合格的地方教官,故而这些老兵,被西北广泛的安排在了西北的各地,基层民兵军官,警察部队,内卫部队,他们负责教这些二三线,甚至是民兵部队,正规化的训练和铁与火的纪律,帮助西北重树一种尚武精神,一种全民战争的海洋。

西北拥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也因此任何全民的举动的,都是耗资巨大,轰轰烈烈的大练兵,最少影响了800万到1200万的年轻青年,他们也是未来西北征兵的主要区域,就按照每周2次军事训练,准备足够的装备和枪支,这是一笔惊人的投入,仅仅是每月的子弹消耗,就在1.2亿发。

如果没有西北,别说是1912年的中国,即便到了1940年的中国,都无法支撑每月这么多的子弹消耗的,可是西北不同,西北强大的工业基础之下,大量的枪支弹药和军工产品会很快的生产出来,本身西北已经做好了准备,大量生产力向着战时调整,除了第一个月大练兵的武器装备不太齐备之外,第二个月开始,逐步的列装和深入的训练就开始了。

按照这个速度,对于西北而言的,只要给他们2年的时间,西北可以拥有150万左右的正规军,400万-500万左右的征调潜力,这还是普通士兵,而底层军官和高级军官,也可以通过现役军官之中挑选培训和西北军校双重培养提供,在杨元钊一手推动建设,庞大的投入和海量的师资,30%左右的外籍教官和大量国内教官,让他每年的招生人数都在增加,现在西北军校已经成立几年了,正在开始源源不断的造血。

蒋百里认为,要3-4年才能够成才,严格和完善的培养,体系化的教育,会让他们在完成了学业之后,就成为一个合格的军官,但是时间太久了,总不能到一战前夕才毕业吧。

在杨元钊的要求之下,在西北特有的局面之下,一些不必要的,或者是不重要的科目,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在调整之后,2年多的时间,成为了第二批学院正式毕业的时间,一般是28个月左右,就可以完成全部的培训,进入到军中,稍稍短的时间,让军官的实力略微的有些不足,不过应急已经够了,这个会逐步的延长,到5年后,调整到3年6个月到4年,这才是正常的时间。

就这样,看似庞大的调整,在西北的强大的协同能力和工业能力之下,调整完成了,超过10万人的调动,通过便捷的交通,快速的完成,而西北的工程队也开始了改造整个蒙古的大战役。

乌德到库伦的铁路,已经开始着手修建了,本已经提前做好的勘测,只是因为考虑到避免大幅度刺激俄罗斯而停止,现在当前线的公路高一个段落之后,铁路计划当然是顺理成章的,甚至还计划了从库伦到恰克图的铁路,前期的勘探和基础建设工作已经进行了,铁路的强大作用,才是把蒙古彻底的纳入到西北的体系之中的关键。

西北已经把握到了时代的脉搏,从20世纪开始,战争已经不是原来一两个名将就能够主导的事情了,他变成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考量的,而跟俄军不同的是,西北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甚至连陆军第一强国德国都不怕,更何况是日薄西山的俄国,强大的俄国人海战术,在杨元钊看来,是落后的,逆时代发展,用无防护的步兵去冲击对方重装集团,简直是疯子和侩子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