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五百一十八章 矛盾的命令

钢铁时代 第五百一十八章 矛盾的命令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1:05 来源:笔趣阁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钢铁时代》更多支持!阿尔卡沙在考虑接下来怎么打的问题的时候,蔡锷也在考虑,重炮部队已经到了,只是了解了一下行程之后,他就不去关心了,包头军队有着固定的流程,炮兵只用把大炮安置到预设阵地就好了,这都是经过严格训练,有着规程的,别说是训练有素的第一师,就算是刚刚成立,年纪最小的10师,也轻松的可以完成。

蔡锷比重炮部队更早的一步到达的预设阵地,在高地的后方,简单的建起来的指挥部之中,更深刻的认识到了目前的战场局面,从某种意义上面说,西北在这一战之中,占据了绝对的上风,提前布置地下工事,买卖城的布局,这些都在初期的战斗之中,获得了巨大的优势,可以说,吴健带领600军力,直接打垮了173师和179师,也是因为这些。

接下来,当122师和156师赶到的时候,俄军正规军,甲等师的威力,在一瞬间展现出来,战斗力和坚韧性,比173师,和179师高出了一个档次,也让他警惕,哪怕是损失巨大的俄军,也拥有着相当的战斗力,特别是122师和156师过来之后的表现,买卖城建筑物被打的不少,可是地下工事还留着,还有一些低矮的永固掩体和火力点,就火力的投射能力没有比之前降低多少,可他们却无法如对付173师和179师那样。对它产生巨大的杀伤,真正郑重下来俄军,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也是难以想象的,最少不能小看了。

也就是不能小看而已。真正打起来,一师是有巨大的优势的,战术的应用问题,是俄军,或者说,这个时代军队所公认的问题。如何发挥出壕沟战的威力,必须要在一步步的阵痛之中,或者是损失之中思索,这一点,西北俨然已经站在了整个世界的前列。多重布局的战壕形式,连接式,多个批次,让第一线阵地失败之后,战士们不用跳出战壕,毫无遮挡的退向第二道工事,这让连环壕沟的出现,有了意义。甚至引发出了不少有趣的战术。

还有就是自动火力的布置,包头绝对站在了诸国之前,在这个时代。哪怕是列强们最精锐的部队,以师为单位,马克沁等类似的自动火器,还没有超过100挺,有些,甚至只有六七十挺。效能和本身重量较大,是马克沁的最大弱点。这个时代军事专家,还没有意识到。合理角度和位置分布的马克沁,会对冲锋的步兵产生多么大的威胁,只要是有坚固的,足以i抵挡住重炮轰击的阵地,加上部分马克沁的帮助,几乎是无法突破。

欧洲诸国,在几年后才发现,还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烈舞台之上,无奈的拿出来,当战壕构筑的两条战线,彻底的隔绝了东西的时候,马克沁这种壕沟战之中,显而易见的武器,开始越来越重要了起来,具杨元钊所知道的站史,一战之前和一战之后,以师为单位的列强,马克沁和轻机枪的数目从原来的不足100,增加到了1000左右,足足提升了10多倍。

包头,提前五六年普及了自动火器,师为单位的马克沁数量增加到了一千左右,现在更是全力以赴的在做轻机枪的研究,一旦研究出来之后,就会普及到班,一个班一到两的轻机枪,会让2.1万人的包头师的机枪数量,达到可怕2100到4000之间,这样的数量,足以跟后世相比了。

接近二战水准的战壕,一战后期水准的自动火器,还有世界一流的炮火,这些虽然是外物,却让包头的建军之路,从最开始就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更别说严格的训练和特种兵的帮助,恐怕连蔡锷在内,都没有想到,事实上,包头的军队,已经是世界一流的水准了,只要几场硬仗打下来,整个世界都会重视。

仗,蔡锷从来不怕,留学日本,到组建新军,骄傲的他,从来的目标都不是在国内,日本的时候想跟日本相比,组成新军,更是在简陋的条件之下,目标看齐的是北洋,每一次都选择更高的目标。

来到了包头只有,包头更新更强的军事思想,特别是一些外国留学回来的思想的交流,让天赋出众的蔡锷,迅速的从一个旧式的军人,成长为了新式的指挥官,这一次杨威之战,他更是首当其冲,想要跟俄军的王牌对一对,让西北军,真的在世界上扬名。

还没有等蔡锷发挥实力,来自包头的电报就来了,电报分成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整个战略,不要打的太狠,控制着战场的情况,争取能够跟俄军打成持久战,逐步的消耗的俄军的力量,展示西北军的实力。

这点他知道,其实在出发的时候,军方高层和情报方面会面的时候,就曾经说了这一次的大前提,那就是打疼了,不要往死里打,毕竟西北刚刚发展,每一天,每一个月,每一年都是宝贵的,这点蔡锷也是亲眼看到,作为高级军官,已经可以参加包头的大部分的会议了,在这些会议之中,他是亲身体味到了包头的强大。

各个工业产值,税收,工业发展特别是高新工业的发展,出口创汇,一条一条,清政府,新军,北洋集团,想得到都得不到的资金,在包头唾手可得的,一个工厂所产生的收益,甚至比曾经湖南省一年的收益都要高的多。

无数的人提到实业救国,可是这么多年了,没见到几个实业救国的,反倒是看到了这样那样的贪污,这样那样的伸手。只有包头,在切实可行的做到这一切,从最基础,最根本的地方开始做起,逐步的成就了包头这么一个庞然大物。

外界不了解的。包括曾经他的朋友,询问他包头这么疯狂的扩军,是不是得到了国外的支援,作为西北最核心的人员,他很清楚,是有国外的收益。但都是杨元钊和海外公司的努力的结果,西北银行,机器厂,军火公司,机动车公司。白云鄂博钢铁厂,西北化工集团,石油炼化集团,这些庞大的企业,每一个的收益,就是以亿来计算,在蔡锷看来,西北最大的投入。永远不是在军事上,而是在教育上,特别是纳入了3省。一亿人的规模之后,摸排的14岁以下少年的数量是2700万,以每人每年,西北补贴120元的教育经费来说,西北每年在教育上面所背负的包袱是120亿,远远高于20万人正规军。三倍的预备役和民兵部队的消耗,可即便如此。教育经费在整个政府收入的比重,从原来60%左右。下降到了1912年的35%,这代表着西北的财政驶入的大幅度提高,也代表着西北越发强大。

只有在西北,蔡锷才真正的意识到,只有国富才能民强,国家弱个人强是一个悲哀,而国家强,就很少有个人不强的,引申到军队之中,也是如此,足够兵员,严格的训练,充沛的军饷和军事投入,军队怎么可能不强,除非是有人贪污了。

第一天在路上,蔡锷就考虑了,有了一定的预案了,只要照着执行就好了,电报的第二点就让蔡锷费解了,电文之中提到,有一个德国驻中国武官带领的军事考察团一行十几个人,会在10天以后,抵达买卖城前线,买卖城的地下工事,因为种种原因,暂时不给他们看,要主动放俄军过来,最好在第一师的预设阵地上打一仗,可以随便打,打多狠都可以。

这一条,从某种意义上面说,跟之前的有些矛盾的,蔡锷很清楚,第一师的火力如果全开的话,会是怎么一个结果,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以目前的俄军,一两个师,不是对手,再加上火力配备的关系,训练的关系,防守比攻击更强,这样的情况下,放俄军过来,随便打,说不定一不小心,就吃掉一两个俄军师,这对于接下来的战略,天知道会有什么影响。

德国,蔡锷知道,蒋百里和张孝淮留学的地方,他们在德国也学到不少,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德国的陆军,特别是精锐部队,是世界一流,可是不能因为这个,因为包头跟德国的关系,就这么的毫无保留的给他们看吧。

思前想后,也想不明白,蔡锷不可能想到,杨元钊的目的,真的是想要跟德国结盟,或者说,有选择的提升德国的实力,让接下来的一战之中,德国表现的更好,观摩军事,让德国明白一些战壕的布置,机枪的配备,还有铁丝网的应用,这些对于德国来说,都是一点就透的东西,只要在作战初期灵活运用的话,德国在一战初期取得的优势会更大。

这些只是最基本的额东西,在杨元钊的心中,还是有别的野望的,那就是跟德国密切的合作,通过某种方式,给德国输血,这就需要真正的陆地上的联系,英国的海军,实在是太厉害了,最少德国狭窄的出海口,根本就无从支撑庞大的物资需求,这也是到1918年,即便是失去了东线的威胁之后,德国也打不下去的根本原因的。

这些,当然不能跟蔡锷讲,先知先觉的东西,藏在心中就可以了,只能够利用命令的方法,命令蔡锷。所以蔡锷才会接到,着看起来矛盾的命令。(我的小说《钢铁时代》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 ”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