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四百四十一章 汽车的出现

钢铁时代 第四百四十一章 汽车的出现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1:05 来源:笔趣阁

柴油机在一体机之中完成了设计,可要是拿出来,就有些困难了,杨元钊又一鼓作气的完成了汽油机的设计,相对于柴油机,汽油机就更加的容易了,也是他最强的方面,简单的了几天的时间,确定了一些设计的,尽可能的减少对一体机的依赖,即便必须要用到一体机,就用钢材代替,而不是直接的生产出成品,现在研究所的人员已经相当的多,只要杨元钊给出方向,就可以让下面的人开始制造,顺带的,把卡车和轿车的生产线给定型了,未来西北不停扩张的地盘,对于机动车辆的需求量,非常的大。

放下了机动车之后,杨元钊本人在考虑有关航空发动机的事情。杨元钊不是什么唯武器论,但是这个时代,快人一步,就是天上地下的差别,包头的新军,在训练上,恐怕要比北洋军要强,但是真正真刀真枪的打起来,未必就比得上北洋军了,原因就在于,北洋军是见过血,身经百战的部队,这样的部队,真的正面撞上,如果包头没有海量的75炮和108以上的大炮的话,败的说不定是新军。

对付北洋军,或许还能够用大炮的射程和口径,欺负一下对手,可是对付国外的列强呢,西北地理优势极好,不担心列强们杀过来,可是未来呢,西北又不是永远都不离开了,一旦扩展到海岸线,对上的,就是列强们庞大的海军和陆军的部队,仅仅依靠大炮,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飞机就是必须要发展的东西,一战时候。飞机还只是一个侦察的工具,虽然发生了空战,但是烈度不大,到了二战时期,空军就占据了军队实力的巨大部分。空中优势开始真正的影响战局。

相对于前面的两种发动机,杨元钊还算是比较了解,甚至借助着一体机可以制作出来,可航空发动机,是杨元钊最薄弱,甚至说了解最少的。连航空煤油是怎么回事,都了解的的不多。

煤油的特性,一定程度上,他知道,燃点低。功率不错,煤油机也基本上秉承了这一点,或许对裂解的石油进行一部分的研究,能够找出航空没有,这需要化学家的研究。

至于航空的发动机,杨元钊还是听说过一些的,在一定程度上面,都是星形发动机。全部都是奇数的缸体,杨元钊想了半天,暂且放在一边。星形发动机,这最起码都是30年之后,二战时期的技术,跟现在的技术断代,有些太远了,初期的飞机。大多数,都是使用的汽车发动机。瓦特兄弟发明的飞机,直接使用的。就是汽车的发动机,现在的飞机,距离真正的飞机,还有一段距离。

这个倒是可以作为一个项目研究下去,借助着宝马摩托的发动机,一定程度之上,可以重现7缸以上的星形发动机的功率,起码也可以保证在600马力之上,在这个飞机还是荒漠的时代,这样的发动机,能够产生的相当的能量,他的威力绝对是让人不可想象。

当然了,杨元钊甚至可以通过一体机,制作出真正可以应用的超轻铝合金,借助着铝合金对现有的发动机,甚至是宝马999发动机进行改装,这样的发动机,在推重比等方面,远比这个时代原始的发动机强大的多,飞行速度和载弹量也强大很多,恐怕会拥有初步的作战能力。

三个方面,完成了初步的研究,捋顺了其中的设计,要达到实质上,甚至是工业生产,还需要很多的研究,杨元钊来到了新成立的动力实验室,关于实验的任务,已经分配下去了,现在的实验室,一共有工程师的37名,其中的35个,是从欧美那边招聘过来的,对于此,杨元钊也很无奈的,中国在工程师和研究者方面,只有零星的人员,这是300多年的历史造成的,虽然他大力的投入,向国外留学,但是要派上用场,需要时间。

知识代表着力量,杨元钊很清楚未来科技的发展,会是多么的快速,没有一个庞大的基数的情况之下,才能够真不去的诞生各种尖端的人才,推动着整个科技,快速平稳的发展。

杨元钊很重视后备力量的培养,每一个研究员的身边,都跟着大量的助手和学徒,对于这些外国研究员,也没有之前的那种藏着掖着,藏着掖着不能解决问题,首先放开的,就是包头最强的这个发动机领域。现在研究所的这些技术,不是什么特别先进的,抛开了材料上面的领先,其他的设计方面,最多让现在的发动机技术提升一倍,比例虽然很可观,可跟包头新材料和后世的布局方面比起来,还是差了点,包头这边,还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37名工程师,还有6倍学徒,他们之中,或者是在西北的工科学校之中,经过了2-3年的培养,成长起来的技术学生,或者就是一些聪明懂得知识的技术工人,甚至还有12个从外国留学回来,学习工科的学生,这些,才是未来的,整个中国动力的翅膀的,暂时他们还排不上用场,只能够在外国的工程师的命令下,打打下手。

“杨先生,第一台发动机的样机已经生产出来了,现在,正在试验,你过来看看吧!”一个金色头发的欧洲人,大声的说道。

他是汽油机小组的负责人,他的发动机,也是最成熟的,杨元钊几乎把材料,每个地方所使用的东西,甚至连简单的工艺,也都告诉了他,这不,才3天的时间,就制作出第一个汽油机。

在整个动力实验室的一角,一个看起来很丑陋的发动机,而且是水冷的,正在轰鸣着,汽油在发动机之中爆燃,推动者发动机不停的转动的,看着计数器,杨元钊大声的问道:“马力多少了。”

“极限的马力超过了105马力,现在基本上稳定在97左右。

97,比设计的稍稍差了一点,却已经算是基本上完成了设计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中国诞生的第一款超过了世界一流水准的工业品,其中多多少少,借助了杨元钊的帮助,使用了不少更高端的材料,可是能够这样,已经算是不错了的。

“已经运转多长时间了?”

大鼻子很高兴的说道:“已经运转36个小时了!”

36个小时,而且是满负荷,满功率的耐压训练,这是欧美很高的数据了,初级的发动机,出问题是很正常的,过去,很多司机,本身也是一个合理的修理工,他们可以在汽车出现问题的时候,立刻的排除问题,修理汽车,连续运转36个小时,对于汽车发动机来说已经算不错了,最关键的是,这个发动机马力强劲,大鼻子有理由相信,把这个强劲的发动机,装在汽车之上,汽车的速度会飞起来。

飞起来到不至于,关键是现在的汽车,恐怕不会比马车好看多少,基本上都是木制的,不到10马力的发动机,就能够驱动多少,这种情况之下,接近80马力的发动机,一定程度上,已经拥有了现代发动机的雏形了,他的出现,必然会生产出更加出色的汽车。

最终,经过了接近20天的连续运转,终于发动机出现了一个小故障,这样的连续运转时间,超过了480小时,相对于后世而言,发动机的可靠性上面,还有很大的不足,对于20世纪初期的现在,已经够用了,基本上在间断的运输之中,要花费一两个月的时间,才会出现问题,最多培养一下司机,对于常见的毛病进行修改,真的大毛病,直接更换发动机就好了,这个在汽车出现的初期,这种很正常。

看起来很简陋,甚至有些丑陋的发动机,却成为了第三机器厂的第二款产品,杨元钊和工程师的共同努力之下,发动机定型了之后,最终的马力确定在了105马力,动力实验室,开始根据这个发动机进行微调和改进,这个被命名为东方一号的发动机,成为了一个很长的序列,在之后几年时间之中,一共诞生了十几个改进型,最终的马力,已经达到了185马力,那是很久之后的数字。

这个马力几乎已经接近宝马发动机了,再怎么说,宝马发动机,就只是一个摩托车的发动机,摩托车的发动机一个很大的固定在于,不可能制作的很大,每一个缸都很小,总排量也不过是999毫升而已,跟,甚至的发动机相比,差别非常的巨大,现在的动力实验室的目标,就是逐步的扩大,借助着先进的理念,还有比这个时代更近一筹的钢铁材料,制作出更大更强的发动机。

汽油机的研制完成,并且定型,很快就放在了工业化生产之中,一台台的汽油机,安装到了不同的汽车之上,机动车,第一次在包头出现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