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四百三十九章 工业基础

钢铁时代 第四百三十九章 工业基础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1:05 来源:笔趣阁

国内外的影响力在继续的蔓延,关于包头的实力,每天都有新的看法,包头每天都会有意无意间,暴露出一点的能力,最高的实力,武器制造等方面,还藏着掖着,但是谁都知道,能够生产钢轨,拥有2000万吨钢铁产量,甚至可以生产火车机车和车厢的包头,生产不出来枪炮,或许质量差一点,但是数量上面,是非常可观的。

项城,袁宅,袁世凯和杨度坐在一起的,脸色有些难受,特别是袁世凯,此时郁闷的难以言表。包头,这个从来都不曾注意的边陲小镇,一下子,却成为了心腹大患的,现在,包头已经扩张到了山西,山西可以说是西北的一个重镇,连接着河南和陕西,一旦扩张,首当其冲的就是河南。

河南是他的老家,项城虽然不是在河南的北部,跟山西接壤,但是也不远,以包头所表现出来的突击能力,说不定一个兵锋指向,就对准他了。

袁世凯相信,包头不会直接针对他,他只是一个赋闲在家的人,即便来了,袁家也有能力脱身在外,可是家乡这边,不遭遇兵锋是最好的了,看包头现在的表现来说,包头没有表现出旺盛的攻击态势,在稳固了山西,一部分陕西河北和大部分的蒙古内侧自后,就没有继续下去,反而大兴土木的搞建设,这一点让袁世凯放心的同时,心中也不免疑问,包头到底是什么目的,一个自己全民公决的独立的政府,他到底想要达成什么样的诉求。这才是最重要。

不管怎么样,这一战之后,包头,已经成为了中国版图上面,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没有任何人,会忽视整个包头,在这个中国的地位,甚至,一些聪明的文人,开始觉得。这个包头,说不定,真的是了结清王朝人,是整个清王朝的掘墓人,一些报纸上面。开始出现了一些鼓吹包头的新闻,看落笔和笔名,袁世凯很清楚他们到底代表着什么人。

“消息回来了么?”袁世凯对着杨度问道。

已经是七月了,在张家口的对持,已经持续了几个月的时间,其中零星的交火,却没有大规模的对战,包头新军也不出来。只是偶尔骚扰一下,这让袁世凯非常的奇怪,一定程度上。在心中,把的包头的军队的战斗力放低了,他们虽然拥有强大的武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训练日子尚短,他们没有办法跟北洋军一样。拥有强大的野战能力,真的碰上野战的话。北洋军绝对是占据上风的,可是偏偏碰上了这种的阵地战。

北洋军在攻坚战上。因为大炮的原因,是比较薄弱的,即便有了20门108,却被射程更远的包头重炮给摧毁了,熟知大炮威力的袁世凯,非常的清楚,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重炮部队的保护,陆军去冲击对方经营了多年,有固定要塞,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堡垒的时候,伤亡有多大,特别对方还有近乎海量的马克沁。

在心中,袁世凯不免的对朱而典和英国有些埋怨,到底是什么原因,朱而典居然坐视包头拥有这么强大的工业能力,伴随着包头的一些消息的传来,有心人打听之下,包头背后的势力逐步的浮出水面,德美洋行,这个从1908年开始闻名上海滩,至今依然是磺胺这样的救命药物的持有人,在欧洲和美国拥有着巨大的资产,掌控着难以想象的财富的财团,是包头的直接后台。

哈比是一个德国人,还是一个犹太人,一定程度上面,造成了一些困扰,欧美等列强认为,这是德国在中国腹地的一次尝试,至于为什么不选择已经拥有相当根基的山东,而是选择在腹地的包头,或许这是基于资源上面的考虑罢了。

至于德国本身,他们很清楚,包头的一切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有的话,只是从德国进口了大量的机器设备,这些机器设备稍微先进一点,却没有超脱范畴,为什么这些二流,甚至是落后的设备,在包头会有如此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他们恐怕更多的把他归功于犹太人的身上。

犹太人,欧洲财富的管理者,在过去的几百年,欧洲的历次大战,都有犹太人的身影,一直到工业革命和英国的崛起,才逐步的摆脱了犹太人的控制,难不成,这是犹太人的又一次尝试。

如果杨元钊知道了列强的心思,他恐怕会笑的合不拢嘴,英德之间的矛盾,他非常清楚,在哈比的不少布局上,在金融的投资上面,都是站在德国一边的,尽可能的削弱英国,可是犹太人,却真的是没想到,后世的犹太人虽然也是在金融领域之中纵横,却已经无法影响整个国家和世界的大势,而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时间,正好是犹太人的势力被削弱,却又拥有无数传说的时代。

成功的转移了欧美列强,特别是德国的视线,包头和中国想要发展,总不能自己一个人把一切的事情都给做完,要想飞速的发展和完成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基于这个时代的科技,在包头崛起之后,从英法获得机器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是德国和美国却是一个方向,支撑国家最尖端的力量的是尖端科技,但是真正到了消耗战的时候,所需要的,只是二流水平就好了,但是数量,绝对要庞大的多。

后世就有学者总结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工业革命之后,第一次世界范围之中的大规模战争,其实他打的不是别的,是各国的技术工人,拿俄国和法国为例,哪怕法国的重点放在了金融领域,多年培育出来的技术工人,数量远远大于俄罗斯,也就造成了法军跟俄罗斯军队,完全是两个不同概念的军队的事实,庞大的技术工人,支撑了世界大战的持续和消耗。

至于到了二战,已经是工业革命进入到深化的阶段了,各国的技术工人都达到了一个巨大的高度,战争的消耗,在技术工人跟得上的情况之下,变成了钢铁的对局,钢铁产量的多寡,直接代表着不同的实力,对比一下各国钢铁产量和战场状态和情况,就可以的出来一个很有趣的结论,几乎差不多。

中国,起步太晚了,暂时在一战之中,没有多少作为,但是借助着一战,加上大投入和培训带来的技术工人暴涨,基于中国庞大人口,优中选优之下,训练出一批合格和成熟的技术工人,这对于赶上世界列强非常重要。

这其中,德国是一个很关键的一环,相互配合,增强德国的实力,让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德国打的更好,进一步的耗费列强的实力,才是中国崛起的希望,不用过多的解释,而跟德国交恶,这是一贯的想法。

既然德国不怀疑,杨元钊也没有节外生枝,只不过悄悄的把钨精粉的数量提升了一倍,并且通过哈比,跟德国签订了秘密的合约,白云鄂博钢铁集团的钢铁,从1912年开始,优先供给德国,总量达到了350万吨。

大宗钢铁的交易,总是关系到国际形势,350万吨,几乎相当于德国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虽然只是普通的螺纹钢,板材,钢筋和一些钢轨,包头对外名录上面,高级钢铁都没有上榜,已经有2000万吨的庞大产量,如果还能够生产世界上主流的高级钢材,这就不是亮肌肉了,那是引仇恨了。

包括英德在内的世界列强,也没想到,包头的钢铁技术这么的高,还是以以前的眼光,只要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包头钢铁价格优势就凸现出来了,比市场价格低一成五的价格,包括德国本身对于钢铁的无限需求,一些本国的低端钢铁厂,可以进行技术改造,更多的生产对于军工有着巨大意义,质量较高的钢材,350万吨低端钢铁,可以让德国累积更多的战备物资。

矿物和钢铁的交易,加上德美在其中牵线搭桥,在1911年的8月,一只由3名外交官,12名军官和其他随员在内,27人的团队,秘密的从德国出发,他们会乘船前往上海,顺着长江和中国的铁路,秘密的前往包头,他们是德国驻包头办事处的成员,拥有领事级的外交权限,当然了,包头的地位,还没有得到全世界的承认,他们也是秘密前往的,对外只是作为德美驻包头办事处,但是在权限上,一点都不比德国驻上海领事差多少,包头的外交,开始向前大大的迈进了一步,由德美的中转,变成了直接的联系,而德国的大部分大学,都对来自中国,特别是来自包头的留学生,报以欢迎的态势,从这一天开始,包头开始了大批外派留学生,从原来一年1500-2000,激增到了5000,一年一个台阶,到1913年底,包头在欧洲的留学生总数,达到了惊人的7万9000人,其中德国就拥有7.5万人,这些留学生,在未来的几年之中,成为了包头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速器和起动机。(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