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四百一十四章 初见

钢铁时代 第四百一十四章 初见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1:05 来源:笔趣阁

炮团的演习,会持续一个白天,任何的基础动作,都是枯燥无味的,看完了一些基本动作之后,对于包头炮兵的力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差不多就到了中午了,阎锡山热情的邀请蔡锷等人用餐,几个人来到了一个桌子,一碗碗的盘子摆上来了,蒋百里的脸色顿时的有些不好,略带气愤的道:“百川,我们来只是参观一下,用不着这么铺张。”

在蒋百里的眼里,一直以来,都着力于推行军队国家化,他相信的是职业军人,对于一些军队的不正之风和浪费,几乎是深恶痛绝,在他看来,这些铺张浪费,根本就无助于国家,中国相对于列强,太穷了,即便是列强,恐怕也不是时时刻刻这么大吃大喝的。

“铺张?”阎锡山愣了一下,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也没有因为三杰的到来而区别对待,纪律和习惯,是已经刻在了骨子里面,连忙解释道:“百里兄,你误会了,我们不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你看看,士兵们吃的都是这个。”

蒋百里扫了一眼,他们并不是在单独的隔间之中,是在大厅的一角,正好是吃饭的时间,此时在营地的士兵,完成了训练的都已经进来了,在每一个餐桌之上,都放着同样的菜,四个荤菜,四个素菜,还有两个汤,一共是10个,是大大的一碗,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是7个人一桌,而其他的,则是12个人一桌,按照之前的介绍。正好是一个班。

“士兵们每天训练强度非常的大,如果没有必要的补充的话,士兵们根本就坚持不下来,所以,我们在伙食上。对于士兵也是做到了尽善尽美的。”孙岳站起来解释道。

蒋百里看着桌上的饭菜,都很丰盛,既然不是特例,蒋百里也不会多说什么,他唯一有些诧异的是,这些食物是如何而来。要知道,在中国其他地方,肉食还是非常难得的,一家一户的,要弄点肉食。甚至是海鲜大餐之类的,并不难,可是10万人的庞大数目,要想弄到,这不是一般的困难了,往常的军队,拿几头猪过去,就算是改善生活了。

“现在包头不但在工业上面。发展的迅速,在畜牧业上也开始发展,包头这边亲自的指导牧民。还有农民,兴建大型的养殖场,把牧民们的牲口从放养,转化为集中的养殖,就是这么的一条来说,就可以让肉类大幅度的增长。之前,新军刚刚成立的时候。还只是以罐头为主,是从蒙古那边收购来的。但是现在,伴随着大型冷冻厂的兴建,包头这边,可以吃到新鲜的肉类,就好比我们现在这样的,四个荤菜,分别是牛肉,羊肉,鸡肉和猪肉,可以完美的补充士兵们的日常需求。”

蔡锷等三人,都不说话了,从细微之处,可以看到新军的强大之处,甚至几位军官,都说的是头头是道的,是初步的接触,但是新军已经用事实正面,毫无争议的中国第一强军,甚至如果新军想要扩张也很容易,有什么兵员比工人更好的,听说,包头这边的工人,在工作之余,每一周还进行3次军事训练,这已经是兵员的基础了,这10万人,说是士兵,在一定程度上,稍稍的培养一下,每一个士兵都是合格的士官,以这些士兵为基础的,新军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扩张十倍,要知道,北洋军的老底子,也不过是六个镇,这是战斗力最强的,包头这边,拥有着生产武器的能力,20天换装四分之三的师,也就意味着,最多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新军的换装。

然后10倍的扩张,也不过是一两年的时间,包头有足够的资源,有足够的资金,养起这么大量的军队,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中国的未来,在包头。而现在,包头的大势已成,未来,即便中国遭遇怎么样的变故,只要是包头不发生变化,这一股实力,隐隐的已经是整个中国最强的,最关键的是,拥有这么强横的实力,包头还非常的低调,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包括北洋军,甚至是南方的革命党,都不知道,在北国的边陲,还隐藏着这么一股强横到了极点的军事力量,足以改变中国的格局。

一顿饭之中,都没有说话,阎锡山等人在考虑,该怎么才能够挽留住他们,而三杰也在思索,到底应该怎么做,虽然没有说,但是包括最傲气的蔡锷在内,都认可了包头的军事力量,之所以没有说出口,心中还是存着一点的矜持的。

吃完了丰盛的一餐饭,冯玉祥正要安排众人休息,这时候,一个士兵,快步的跑到了他的身边,在他的耳边悄悄的说了一句话,阎锡山立刻正色的对着蔡锷等人说道:“三位学长,包头的缔造者,包头商会的会长,现在已经到了会客室,不知道诸位愿不愿意见他。”

阎锡山的意思非常的明显,蔡锷等人也很明白,说实话,对于这个一手造就了包头的存在,无论是蔡锷,还是蒋百里等人,都充满了好奇,到底是什么人,造就了这个神奇,如果只是用钱就可以堆积起来,中国早就成为世界第一了,走出国门的他们非常清楚,在1840年之前,甚至是1840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经济总量一直都是世界第一的,1840年英国人为什么打鸦片战争,原因就在于,根本无法在中国获得利益,唯独鸦片例外。

按照阎锡山等人的介绍,杨元钊是从1908年开始,在包头发展的,短短的两年多的时间之中,包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西北边陲,只是跟蒙古进行商贸往来的小小城镇,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甚至可以生产出适合东方人使用的步枪,机枪,让中国有了在世界丛林里面生活的底蕴,就这一点上面,就值得蔡锷等人的尊重。

三人对视了一眼,最终由蒋百里说道的:“既然来到了包头,那当然要去见一见。”

“太好了,请跟我们来!”阎锡山首先在前面引导,不多时,就到了会客室。

会客室中,杨元钊跟刘澍坐在那里,刘澍不以为然,通过新军的建立,他知道,流外的军官,确实比本土的要好一点,并不足以让他重视,毕竟军队的实力强一点和弱一点,在他看来,没多少的不同,作为一个举人出身,还秉承着知识分子的心态,军人永远不是一个势力的主流。

包头现在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统筹全局的他,每天的工作非常的繁重,几乎每一个领域,任何的变化,都需要直接汇总到他这里,几乎是千头万绪的,他不了解,为什么杨元钊,在知道了三个流外的军官来到之后,会这么的重视。

也难怪刘澍不太重视,毕竟,商业和军事,是两种不同的领域,包头现在的发展,让他们觉得,一切都欣欣向荣,却不知道,现在,整个中国,还是在清政府的制下,一切的发展,都是由上面的那个所谓宣统皇帝决定的,包头现在,已经逐步的在各方面,显示出了自己的力量,蝴蝶的效应越来越大,越来越高,一旦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当清政府和北洋,把目光投向了包头的时候,能够保护包头的,不是什么钱,而是刀剑和步枪,军队才能够保住胜利的果实,甚至把包头理念,继续的向外扩张。

民国时期,如果说有什么军事人才值得看中的话,陆士三杰绝对是占据着浓重的一笔,特别是蒋百里,几乎是学贯中西,日本留学,获得了陆士的第一名之后,紧接着留学德国,系统的学习了陆军的一切,他是一个天然的军校校长,在民国成立之后,哪怕是众多的掣肘,保定陆军学堂一定程度上面,成为了民国陆军的摇篮,对于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力的军官,其中的大部分,都有保定军校的背景。

当然了,对整个民国影响最大的,还是黄埔军校,现在,无论是保定军校,还是黄埔军校,都没有开办,包头这边,工业已经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只等发展到了一个正轨之后,杨元钊就准备离开包头,去欧洲和美国走一圈,因为现在,糟糕的交通状态,这个一圈,少则三四个月,多则**个月,对于大变革即将到来的时期,杨元钊暂时不能动,好在,有了一体机的帮助,一些真正需要万吨级水压机,自由锻压机,甚至是大型机械设备,暂时不太需要,可以用一体机来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包头的饿各方面发展,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强横的基础了。

会客室外,传来了一阵的脚步声,很快,三个人走了进来,三人之中,最引人注目,最锋芒毕露的,就是蔡锷,蔡锷是天生的将才,英俊异常,一身军装之下,特别的威武,他在民国时期,除了行军打仗之外,最出名的还是他的一些风流韵事,跟小凤仙的纠葛,几乎是人尽皆知的,风流将军大名流传。

相对于蔡锷,蒋百里就显得的平常了,可是忠厚的面容,眼神之中不时偷出来的坚定和锐利,他不但是中国最好的军事教育家,还是最好的战略大师,至于张孝淮,在蔡锷和蒋百里两人的锋芒之下,显得有些不动声色,能够跟其他的两人相提并论,甚至是实际上的陆士第三名,一定程度上面,张孝淮也是有极为杰出的才华。(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