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三百一十章 钢轨车间

钢铁时代 第三百一十章 钢轨车间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1:05 来源:笔趣阁

从白云鄂博到包头,这一条水泥路不但宽且厚实,虽然没有达到后世高速公路的标准,却也相当不差,超过35公分的水泥路面,两倍以上的厚实路基,再加上超越了这个时代的高标号水泥,让这一条目前白云鄂博最重要的通行道路,哪怕是现在,运载能力都收到了极为的严峻的考验,从白云鄂博下来的铁矿石,可以用钢轨和小车来运输,可是从不远处的煤矿过来的煤炭,却需要通行这一条路。

四轮马车2吨的运力,相对于钢铁厂旺盛的需求,有些不成正比,越是接近厂区,运输着煤炭的马车就越多,甚至还出现一种,由10几批马共同拉着的,类似于火车车厢那样的马车。

“詹先生,看到了么?包头需要铁路!”杨元钊无奈的看着缓慢行进的马车列车,道路只是解决了一部分的问题,可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就是运输量,铁路相对于公路,有着天然的优势,除非,杨元钊把他一直都在做研究,甚至连一体机都没有拿出来的大马力柴油机拿出来,虽然没有达到后世的程度,却也可以相当于21世纪的农用车。

作为一个发动机工程师,不提倡超载,可是在这个时代,要提升运力超载是必然的,后世农用车的稳当和简单的构造,却可以达到10吨以上的运力,对于这一条公路的发掘,绝对是惊人的。

詹天佑点点头,却没有说话,可是眼神一直都盯着远处的厂区,汽车逐步的接近。白云鄂博钢厂的一切,这么的展现在詹天佑的眼前,一个庞大的,正在兴建之中的工地,这仿佛是一个奇迹。展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到处都是密集的人群和机械,人力在内地所能够达到的最强大的制造能力在这里尽显无疑,一个正在开发之中的庞大的矿山,出现在了这个天才的铁路专家的的眼里,这才是真正的铁矿。真正的重工业。

之前,杨元钊随口的一说,让他明白了,这是一个庞大的钢铁厂,汉阳铁厂。花费了20年的时间,都没有获得的突破,这么轻而易举的,就被包头这个边陲小镇突破了,这有虚幻,天方夜谭的感觉,可是事实摆在眼前,如果说那些没有冒烟的烟囱。可以说是一个摆设的话,那么正在冒着黑烟,周围还有密集的工厂和工人厂区。那就骗不了人的,詹天佑早有准备,看到如此雄壮的场景,也忍不住咋舌,他有些迟疑的问道:“不知道杨会长,你们到底投入了多少!”

3000万!一个简单的数字。就这么的在杨元钊的嘴里吐了出来,似乎一点都不起眼。可是这个数字,却一下子把詹天佑压下来了。要知道,京张铁路的出现,简直是一波三折,借助着通往东北的铁路的大幅度的盈利,让清政府决定推动京张铁路,连续的出现波折,很多时候,他就不是一个铁路的工程师,变成了一个筹集铁路款项的催款员,在漫长的扯皮和拉扯之后,这些资金,艰难的到位,可是最终,也没有超过700万,还是依托着4年的时间,一点点的到位的,不然京张铁路肯定能够提前竣工,甚至可以减少投入,有时候庞大的工地上面,一天的耽搁,带来的损失,都是惊人的,这一个庞大的钢厂,投入量就是他所有投入量的4倍,从这点上面说的,这个西北,无论是实力,还是魄力都非同凡响。

可是下一刻,杨元钊的单位,更是让他所有的话,都没办法说出来,美元,原来3000万的单位,并不是詹天佑所以为的银元,而是美元,银元跟美元之间的对比,长期的保持1比2的态势,甚至美元比银元还要值钱一点,3000万银元,已经让詹天佑有些无法呼吸,而美元,更是如同一座山,沉重的压在了詹天佑的心头,整个中国,能够一次性拿出来百万元的,已经是超级大商家了,不但在各自的领域之中,久负盛名,在很多方面,比如渠道和市场之中,甚至是官场权贵之中,也拥有这极大的影响力,可是在西北边陲,在谁都没有注意到的角落,这个看起来有些瘦弱的年轻人,居然一下子,投入了这么庞大的产业,这是为了什么,为什么他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西北呢?

也正是如此有魄力的巨大投入,才能够让西北边陲的这一片荒地,变成了投资的热土,杨元钊看着眼睛之中,几乎冒着星星的詹天佑,把一些话吞了回去,先不说投入,最新的科技,有钱都买不到,如果全部从国外洋行购买,不但买到的都是落后的旧设备,甚至质量都不能得到保证,汉阳铁厂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设计的时候,汉阳铁厂可不是年产铁8万吨,钢4万吨,张之洞可是野心勃勃,要建设亚洲第一流的钢铁厂,甚至一切都要求是好的,可惜,他空有满腔热血和资金,却没有国际的关系和眼光,弄过来的不全是二手的,却是不太适合的,也让汉阳铁厂的钢材质量饱受诟病。

对于白云鄂博钢厂,倾注了杨元钊太多的心血,如果不是一体机,如果不是氧气吹顶的突破,这个炼钢厂,即便是16座高炉全部都成功,每天的产量,也不会超过8000吨,年产量撑死了2000多万吨,正是因为在一体机的帮助之下,在威廉姆斯实验室的基础支持之下,大量更新的,更强大的技术应用到了炼钢的生产之中,这个炼钢高炉的极限产能,惊人的达到了1000万吨,这即便是在世界上都数的着的钢铁厂,是之前技术的四倍左右的。

这就是技术领先的优势,当然了,如果杨元钊能够继续突破,用转炉替代平炉,不但炼钢的质量会大幅度的提升,而且速度上面,更是再翻一翻,一炉钢从进入到出来,最多只会用去40多分钟,一天满负荷运行下来的效率更高,可惜那是超越了这个时代的技术,即便是众多发达国家也在几十年后才能够顺利的掌握,或许瞄着这个方向,不停的努力,几十年之后,会有结果,但是之前,不太可能。

汽车缓缓的驶入了包头钢铁厂,早已经得到了杨元钊通知的张召忠,等在了厂区门口,在稍稍介绍之后,特别是给张召忠引荐,让他跟詹天佑认识之后,张召忠看待詹天佑的目光,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原来平静的目光,一下子变得热切了,詹天佑在张召忠的眼里,已经不是一个铁路工程师,而是一个浑身散发着金光的金人。

两个多月了,以钢铁厂旺盛的生产能力来说,钢铁厂的产能极为惊人,每天的一半产能,都会生产出大量的钢轨,而这些钢轨只有变成了铁路之后,才会发挥作用,现在,解决这个问题的人,终于出现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杨元钊把詹天佑领入到了炼钢厂的钢轨车间,确切的说,是目前5个钢轨车间之中最大的一个。

一个炼钢厂,其实不单单是一个炼钢车间,虽然炼钢车间是最大的,可是配套的炼铁车间,粉碎车间,焦炭车间在内的众多的厂子,结合在一起,提供了炼钢所需要的原料,现在的平炉炼钢,可以用很多的材料为原料,连废旧钢铁都可以,可是为了控制质量,杨元钊不是只是炼制出大量低阶的钢就可以了,整个世界上面,流行的钢,大多数都是低级的,是最好炼制的钢材,可是拥有这一体机,加上自己前瞻性的眼光,还不能够炼制出这个世界,上比较高端的刚钢材,就对不起他的穿越。

基本上,都是精挑细选的矿石,然后有专门的流程,不但速度快,而且生产出来的钢,含硫等杂质也非常的少,再加上一些微量元素的添加,他们在强度上面,远超过普通的刚才,也因此,形成了一系列的钢材分厂,螺纹钢,钢板,钢筋,板材,普通钢,还有就是最重要的轨道钢。

因为杨元钊的重视,在所有钢厂的投入之中,钢轨钢的产量,几乎占据了整个钢材的一半以上,差不多现在每年的产量超过50万吨,这么庞大的数量,需要键多少的铁路。

这个最大的钢轨车间,当然是依托着第一座高炉,白云鄂博钢铁厂的第一个炼钢高炉,当然是最重视,也是技术水平最高的,不停的加强之下,特别是经过磨合培养之后的人员,早在一个多月之前,就达到了2班,现在,更是达到了3班,也就是说,可以勉强的进行极限的运转,每天的班次,从原来2个提升到了三个,两个白班都达到了8小时,而晚班是4个小时,每隔一周会轮换一次,这样每天产出的钢的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0炉,也就是1500吨。

这个数字,对于单炉来说,极为的惊人,也因为产量巨大,这个炼钢高炉的附属设施,越来越多,钢轨车间也是最大的。(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