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二百七十一章 硝酸工业

钢铁时代 第二百七十一章 硝酸工业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1:05 来源:笔趣阁

进入到7月,经过了接近8个多月的实验和建设,月产1200吨的硝酸工厂,终于建成了,这恐怕是包头研究室在过去接近一年时间之中,除了电力实验室之外,最大的一项工程,电力试验时之中,有特拉斯这样的出色的专家,他可以在杨元钊的指点之下,进行电力方面的研究,突破性的建设了大量的电厂,一举的解决了整个包头的电力问题,甚至未来包头新城区的建设,也以电力为主,电网建设密布到了整个新包头的每一个角落,交流电从实验室之中的东西,变成了现实之中,每一个人都会用到的东西。

化工实验室,从最开始,就先天不足,普通的硫酸,盐酸,还可以,这些虽然是重要的重化工原料,却不如硝酸这样的重要,硝酸的工业,直接决定了军火工业的规模,所以硝酸方面的专家,基本上要么是国宝级的人物,要么,干脆就是列强们盯防的焦点。

因为缺少了关键的专家,即便是有过硝酸工厂的经历的,也不是关键的部位和岗位,他们对于硝酸的生产是一知半解,最多只能够描述,国外的硝酸工厂,大体上面,是如何的生产硝酸的,可是硝石的生产,跟合成氨的生产,这完全是两码事,一知半解的专家,不把你带到沟里就不错了。

所以,从氨气到硝酸的转化,在实验室之中,很容易就达到,可真正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需要漫长的实验过程。各大列强。对于硝酸的控制非常的严密的,从热兵器开始流行开始。以硝酸为基础的**产业,几乎成为了各国严防死守的关键。黑huo药这种普通,可以随便流通,可到了黄se火yao等更高一级的**,无论是生产工艺还是别的,都是限制和隐藏的,更何况**的根源硝酸,更是严防死守,这玩意实验室工艺跟生产工艺,完全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哪怕氨气和化肥的产量,节节攀升,从之前的每天生产一两百吨,上升到现在,每天的产量几乎达到了700-1000吨,年产量超过40万吨,除了供给整个包头和包垦公司使用,而且开始向外销售,成为了包头的新的增长点。

化肥的价格不低。一般一亩地使用,最少要一个银元,这个价格,没有亲身经历和亲眼看到农民和地主。绝对不会轻易购买,可是包头的辐射能力,跟之前已经截然不同了。无数的商队走过这里,都通过包头。赚到了不菲的收益,他们亲眼看着包头的高产产量。或者对包头的信任,他们会选择一部分去实验。

化肥的使用方法不算困难,对于中国贫瘠的土地,只要不错误的使用,效果绝对是立竿见影的,无论是小麦,还是棉花,使用了化肥之后,各方面的指标都会有相当大的提升,小麦暂且不提,使用化肥还稍稍有些划不来,可是棉花上面,一亩地使用化肥之后,增加的非常可观。

去年包头对棉花的疯狂收购,一定程度上,让西北这一块的几个省,棉花的种植面积,相对于之前,提升了五六倍,他们从另外一个侧面,又促进了棉花的销售,现在每天的销售额从原来的几十吨,一下子增长到了上百吨,最近,又达到了500吨以上,包头每天生产的化肥,大多数销售出去了,以20元每吨的价格,每天的销量居然可以达到1万,年销售额更是超过300万。

谁都知道,化肥的生意,会非常的好,却没想到会这么的火爆,这还只是包头周边,蒙古的一大部分,山西的一小部分,如果化肥向着全国铺开的话,会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几次股东大会之中,与会的股东都强烈的推进化肥厂的扩建,从一期,一直建议到了五期,什么资金方面,都是优先的支持。

对于此,杨元钊当然是支持的,化肥的生产,对于整个中国而言,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挣钱的问题了,还是一个基本政策的问题,花费的产量,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粮食产量,中国的土地,因为几千年来的耕种,相对而言,肥沃的土地并不多,大部分都是贫瘠的,化肥对于土地的提升是立竿见影的,粮食的总产量,代表着养育国民的人数。

化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产量激增,甚至接下来,最少有三个化肥厂,都在紧张的兴建之中,当建成之后,化肥的产量,还会在现在的基础上面,提升一个档次,多出几倍。可相对而言,同样是以合成氨为原料的硝酸生产,却陷入了停滞,硝酸的生产一直都数量不大,最多是一个手工作坊类型,一个月还不到5吨的硝酸,制作起来,就是50吨的tn(t),这个数字对包头够了,目前54混编协12000人也差不多够了,可是对于一个军工生产来说,根本不够,更何况之前的一体机军工厂的任务勉强的完成之后,又刷出来的,可是有针对性的大型硝酸工厂的任务。

要求单厂的月生产能力达到2000吨,这个可要了老命了,从5吨到2000吨,别看只有400倍的差距,其中所耗费的功夫,可绝对是一个个的质和量之间的,硝酸,对于列强而言,不算是什么难事,可是几千吨级,也不是简单的数字了,合成氨的项目,让德国从1909年开始,一直到1913年左右,才多完成了3600吨的硝酸,德**火工业,不会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合成氨上面,可是3600吨的硝酸,还是相当于数万吨的tn(t)**的,这极大的夯实了德国的军火根基,也是德国敢于发起二战的基石所在,因为多了在协约国视线之外的硝酸。

2000吨硝酸的月产量,换成tn(t)就是2万吨,年生产能力24万吨的tn(t),即便放在世界上面,也是一个超级军火工厂,更何况在中国,二十多万吨的tn(t),恐怕要到几十年之后,才会可能出现,这个时代,绝对可以称之为巨无霸的军火工业,几乎可以满足一个国家,对于各种**的全部需求。

在实验室的支持之下,硝酸工厂开始了艰难起步了,最开始的步伐,总是非常快捷的,硝酸作坊从最开始的月产5吨,提升到了10吨,50吨,100吨,其实月产100吨,年产1200吨,已经可以称之为现代化的工厂了,可是跟产量超过10万吨的钢铁厂比美了。

从100吨之后,攀升的脚步开始慢了下来,合成氨的产量,越来越多,从原来几万吨,疯狂的攀升到了十几万吨甚至是接近百万吨,可是硝酸的产量一直不温不火,从去年的12月,到今年的5月,不过是达到了月产500吨,之后就很难提升。

不是杨元钊不愿意投资,是因为硝酸借助着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让整个工厂产生了混乱,如果不提升工艺和制造水平,500吨已经是原有技术能够达到的极限了。

这时候,无论是杨元钊,还是哈比,都有些着急了,大量的搜罗硝酸方面的人才的,甚至耗费巨资,终于,从美国的军工厂还有意大利的军工厂,分别找到了3名人才,特别是来自意大利德罗巴。

意大利,在这个时代,不能够被称之为弱者,特别是在10几年前,还是少数能够建设新锐战列舰的国家之一,战列舰的三联炮台,就是从意大利开始的,意大利的军火工业,也一直占据着世界军火工业的一席之地,只不过最近,意大利的情况,并不是非常的好,经济不景气,加上科技方面的落后,让意大利的经济动荡了许多,失业率在疯狂的攀升,哪怕是军火工程师也是同样,一定程度上面,从这里入手,比德国和美国更加的可以。

这也是哈比在连续失败之后,选择的方法。最终,成功从的意大利的海军硝酸工厂,招募到了两个核心工程师,特别是德罗巴,是硝酸工程师的同时,还是火药专家,亲自参与了意大利14英寸舰炮火药研究工作,只不过,得罪了当时的海军部长,才被雪藏了。

这样的收获,让哈比大为高兴,不但给他们许以1000英镑一个月的薪水,2000英镑的安家费,还有各方面的奖励,比如,开发完成一个项目,有奖金,奖金会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进行量化。1000英镑一个月,相当于5000美元左右,这样层次的工资,即便德罗巴在意大利,也拿不到,更何况还有高额的奖金。

疯狂的高新,加上完整实验室的承诺,最重要的是,德罗巴终于可以干自己最擅长,切最喜欢的事情了,在意大利,在海军部长的盯着,他只能够在家里自娱自乐,军火工业,从来都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工业,不是一个人能够玩得转。

德罗巴终于愿意离开了,甚至引荐了另外一个人,他们在哈比的安排之下,几乎是逃离了意大利,也因此,哈比甚至5年都不曾到过意大利,甚至放弃了德美在意大利的一些生意,不过,为了这么一个军火专家,这是值得的。(未完待续。。)

ps:今天有些太忙,耽误了,先发一章,后一章正在写,估计是9点左右写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