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一百六十二章 山西新军

钢铁时代 第一百六十二章 山西新军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1:05 来源:笔趣阁

“不就是新军,很难么?”杨元钊歪着头看着王金铭,平静的说道:“山西现在有没有新军!”

王金铭仔细的想了一下,摇摇头,按照他所知道的新军部署,确实是没有,点头道:“没有!”

山西还真的就没有新军,山西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晋商又是中国少有的,掌控着庞大资金的一个势力,这样的势力,如果真的想的话,怎么可能没有新军,就算是最弱的中原等省,都接二连三的冒出来新军,更何况是山西,估计每个晋商家族拿出10万两,就轻松的建设期一个新军,关键在于,晋商们对于新军,并不感冒。所以,哪怕是后世历史上,辛亥的时候,山西新军只有一个营,作为营长的阎老西,这才成为了山西王,现在,阎老西还在日本上学,不知道到回来没有,这个空缺,杨元钊不愿放过,末世即将到来,混乱的民国即将拉开帷幕,哪怕他在不想,也必须要有自保的能力,军队是这个时代最好的保障能力。

包头拥有良好的基础,有包垦公司,包头公路公司,还有新近成立的棉纺织厂,杨元钊已经尽可能多的笼络起了一部分山西晋商,晋商关系网可以为他所用,再有个什么的推动一下,起码民团是没问题的,甚至可以获得自建一只新军。

别管他民团,还是新军,几十年前,太平天国的时候,曾国藩不同样是从民团开始的,创造了大名鼎鼎的湘军,极限时候,几十万,李鸿章的起家也是在那个时代,只要有了名头,有钱有枪,往里面赛多少人,拥有多少的实力,还不是随口说了算的。

就杨元钊的本心而言,民团,甚至比新军要好,可是从资格和官位上面,当然是后者比前者好,具体怎么看,就看机会。

看着王金铭若有所思,杨元钊笑道:“那不就结了,你觉得是没有新军更容易操作,还是已经有了再加更容易操作!”

王金铭愣住了,他发现,自己似乎走进了某种误区之中,在北洋严密控制的区域,新军真的很难,冯玉祥要想扩军,除非他能够更上一层楼,营管带,在北洋之中,只能够算是刚刚进入中级官员,向上的标统,协统,甚至是镇统制,那就不是一般的困难了,要么是北洋老人,从小站练兵期间,就一直在北洋的,要么,就是崭露头角,被袁世凯看重的,这两者冯玉祥都没有,估计在营管带这个职务上面,最少应该多呆几年。

这也是冯玉祥头疼的原因,或许,从高层入手,借助着杨元钊这边的支持,用金钱开道,说不定,就可以升一级,可是再往下,就非常困难,不说是北洋军的镇统领,就说是协统,那个不是从小站开始,就崭露头角,是袁世凯的嫡系之中的嫡系,冯玉祥这样,武卫军出身的,还是要稍稍差一点。

反倒是另起炉灶,先用士兵,给西北这边打下良好的根基,然后逐步的活动,如果西北这边,能够形成新军一个标,他说不定可以借助着西北的力量,在包头完成从营管带到标统,甚至是更高的转换,退一步海阔天空。

王金铭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之前只是局限于经历,没有看到更广阔的天地,现在有了杨元钊的提醒,就豁然开朗了,没有多说什么,可是心里已经下了决定了。

接下来,王金铭不再提新军的事情了,杨元钊也当然知趣的没有多说,不知道怎么的,就谈起了同盟会送过去的人员,杨元钊很是听到了一批名人,甚至其中的几个,还是黄花岗起义牺牲的那些,杨元钊心中感慨,这些优秀的**者,如果能够学到一些军事技能,会不会在黄花岗起义之中,就不会死,想了半天,杨元钊最终还是没有一个答案,这个时代的清廷,已经处于衰落的边缘,却也不是二把刀的**党人能够推翻的,如果不在新军之中,尽可能的扩大影响力,**只是依靠几个人,几十个人,根本就不会有大的改变。

中国**,在国外看来,有些像是一个笑话,没有一个可以鼓动的阶级,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只是一群热血青年和众多的野心家,依托着清末复杂的背景之下,这才勉强的达成了**成功,这样的**后果巨大,接下来将近20年的战乱,纷杂的主义和路线问题,让中国失去了最为关键的20年,到了二战时期,列强们基本上完成了第二次工业**,产能和科技水准,超越了中国太多太多,别人战舰大炮坦克,中国,甚至连步枪都生产的磕磕绊绊的,怎么能够不挨打。

感慨了几声,询问了这些进步青年的表现,王金铭似乎非常满意,这些青年人,有一股朝气,有一股锐气,更重要的是,拥有者信念,哪怕是身体素质,比不上普通的农民,却也迎头赶上,现在已经成为营内的核心。

有文化和没文化的,在旧式的军队之中,不明显,士兵就是炮灰而已,可是在新式陆军之中,文化决定着眼光,也决定着发展的层次,越是到了高级的程度,文化的重要作用,就凸现出来。

一番畅谈,王金铭说的多是东北方面的事情,除了军队上面的,还有政治,经济方面的,东北此时,经过了闯关东和东北民众们不懈的发展,已经有了一个根基了,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城市带,现在已经有了大城市的迹象,市民众多,甚至拥有简单的工业。

当然了,杨元钊也向着王金铭介绍包头的发展,王金铭是少数几个知道包头这边情况的人,可是那都是浮光掠影的,现在,杨元钊亲自介绍之下,王金铭这才知道,小老弟当年所说的,建设一个中国的鲁尔,是真的是踏踏实实的来做的,短短几个月时间,四个大规模的工厂已经开始生产成品了,还有一个投资巨大,可以说是中国,乃至整个亚洲最大的纺织集团,别的地方,可能要三年,甚至五年才能够发展到这一步。

在杨元钊看来,包头这个工业的种子,已经彻底的扎下来去了,未来,是否能够平稳的生根发芽,一定程度上面的还是取决于的实力。

在值之前,杨元钊没有能力建设军事力量,依托四大家是不行的,中国的宗族势力,一定程度上面,影响的很多,他挑选去东北的,也是家世清白,甚至是逃难到包头的人,很少去选择宗族势力,这样的人员,只要保证思想和待遇,就可以牢牢控制,此时的杨元钊根本就没有更大的目标,他唯一想的就是,建立一个属于包头,属于西北,甚至是属于中国的工业体系,为未来多灾多难的中国,保留一点的元气,不至于被战乱所毁掉。

王金铭急于回到东北,没有在这里过多的停留,匆匆的离去了,虽然没有肯定杨元钊的意见,杨元钊估摸着,春节前后,冯玉祥会把人给送来,或许现在,就可以提前的准备了,之前,刘澍说过,现在管理人手比较的缺乏,毕竟,多了几千名女工,宿舍也就是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彻底的建成,到时候,只是依靠四大家的力量,有些捉襟见肘,四大家的人员除了要在包头之外,还需要保护商队。

暂时先这样,进入到冬季,东北,西北,甚至蒙古,这边的商队,都慢慢的回归,真正要出去,要等到开春之后,正好,那边的人员过来,也接的上,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预先把军营给建好。

军队,可以说是包头的一个重点的方向,军营也不同于民宅,安全知识一个方面的,它在平时,可以成为普通居住的地方,战时,必须要成为堡垒,即便是被优势兵力包围,固守待援之下,也需要能够坚持相当长的时间,这一点,一直都是东方军队不重视的地方。

军用工程,无外乎钢筋混凝土,这个时代的钢筋混凝土,对于100毫米以下的重炮而言,简直是克星一样的存在,对于大部分的房间,甚至是明暗火力的布置,都会采用50厘米以上的混凝土浇筑的,钢筋直接由杨元钊出,水泥直接弄水泥厂的,听说李明生最近又研究出来一个新水泥,硬度上面,原来的水泥,要强不少,索性,就用到这个上面吧。

一两个月的功夫,时间还早,等这边的大建设告了一个段落之后,把包头的军营给布置出来,就放在工业区的旁边,那样便于管理和保护,一个营军营,最多就是100个房间,以三层小楼的模式,来上几十个人,就差不多了,只要棉纺厂的项目差不多完工了,就可以抽调人员过来。

一股股的冷空气接连的南下,让包头的气温急剧的下降了,进入到10月之后,这种情况尤为明显,棉花也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了,虽然说,再种几天,还可以,但是寒冷的气候,对于棉花的生长很不利,在经过了一系列的计算和测试之后,棉花采摘的日子,终于到了。rs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