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后勤保障

钢铁时代 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后勤保障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2:59 来源:笔趣阁

坦克能否坚持这么远,才是真正的问题,这也是这一战略的核心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一切战略决策都是虚的,无法作用到战略的实质上面。

坦克的问题,说白了,就是机器的问题,这些东西,装甲军官或许能够说上一二三,现在使用的不是中国自己的坦克,而是日本缴获的美军坦克,这中间的不确定性更多,还是询问专家。这一次的研讨,规模非常的大,主持人提前做过沟通,把三位专家请到了这里。

有人会问,不是美军的坦克,为什么中国的专家会知道呢?在日本缴获了美军坦克之后,就第一时间,把一部分的配件和照片送到了中国国内,之所以不运送坦克,是因为坦克太大了,用飞机根本运不了,事实上,有10辆坦克的破损的残骸,正在通过海运向中国运来,但是要想到达,最少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可是前期送来备件,包括了最重要的动力系统,履带样本,还有一部分内部结构,这些跟照片一起,足以解读这个坦克的基本实力的,国内的一些装甲专家,正是凭着对于图片和一部分实物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之后,最终的出来的结论非常的简单,美军的坦克虽然进行了小幅度的调整,大体上,跟波尔多前线上,协约国使用的坦克跟美国的差别不大,非常细微的地方有些区别,这个区别不足以影响整体坦克的性能,最多是操纵性上面的调整。

中国因为动力上面的优势,比其他的国家都提前进入到装甲时代,在世界上其他国家都使用了简单坦克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了比较成熟的坦克军团,主战坦克已经越过了40吨这个关卡,向着50吨迈进。

虽然说,吨位不是衡量坦克唯一的标准,可是在更大的吨位之中,要实现攻防速的完美,就更加容易一点,就跟后世的坦克标准来说,当吨位差了10吨以上的时候,坦克已经不称之为一个数量级的,重型的坦克总是比轻型坦克更加的强大。

中国已经在装甲力量上面,取得了这么大的进展,甚至说跟世界上的主要对手,在战车领域,已经不是一个数量级上面了,可是对于整个世界的装甲发展,依然是极为的关注,特别是在发现,美国准备在北美战场上面使用坦克,而且同样是万辆,这个大规模应用的数量级上的时候,更是千方百计的了解,甚至专门派出了飞机,把照片和一部分备件给送回到了国内,第一时间送到了这些总工的手中。

哪怕这些坦克使用的动力都是中国的民用动力,哪怕这些坦克还很稚嫩,作为必要的情报收集和反向研究,中国不但是把这些坦克跟早期的中国坦克作为了对比,甚至从德国手中,弄来了几辆完整的残骸,进行了对比,几乎是一寸寸的研究的。

美国的坦克虽然进行了稍稍的修改,因为动力,总程,传动装置和履带没有太大的改变,还是可以看成一个系列,他们有丰富的经验在机械方面,甚至直接拿出数据,证明了这些坦克的大体上战斗力。3位坦克方面的专家,他们是新一代中国坦克的缔造者,每一个人对于装甲力量,都有着很深的研究。

王明路,陕西富平人,今年只有30岁,已经担任陕西坦克集团首席工程师3年的时间了,8年前的他甚至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在西北大规模发展工业的时候,进入到了当时刚刚成立的汽车厂,8年的时间,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了中国三大装甲工厂之一,陕西坦克厂的总工,可以说跃升了无数的级别。

30多岁的总工程师,这在世界上面也算是特例了,却是中国特色的特例,从西北时代就是这样,在当年中国整个一张白纸,除了拥有一批经过锻炼的工人之外,高层工程师为零的前提下,生生的把中国带入到了工业化的进程,超越了这个世界的,凭借的就是这些年轻人的拼劲,年轻的中国工人,中国工程师,在初期借助了部分的国外的力量,可是从一穷二白之中走出来,并且在三五年之后,取代了外国工程师,担当大任,这一点证明了外国人能够做到的,中国一样可以做到。

王明路缓缓的话语,平静且有条理,把坦克介绍了一遍,主要是介绍美军坦克的性能,并且特别提出了5000公里的总里程,在一批专业的人员和备件的前提下,不是不可以达到的,美军的坦克就不行了,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调整,首先,对于发动机和传动装置,进行全面的更换,换用中**用的装置,民用的装置性能不太稳定,比较娇嫩,在复杂的环境之下,可靠性不高,是必须要更换。

当然了,发动机的型号是小型化的,原来使用在轻型装甲车上面320马力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不是主战坦克上面的800马力左右,只是这个,就让日本的坦克在动力上面,提升的一倍,再也不是小牛拉破车,是真正的动力跟重量匹配,这样即便不按照规程的操作,这一款坦克也有较大的荣错率,这样机械的损伤和毛病,会大大的减少。

主要的问题解决了,就是细微方面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面,美国的坦克,也算是在这个动力之下,设计出来的最出色的坦克了,在性能上面,已经发挥到了最大的程度,不得不说,协约国在机械的领域之中,还是相当的有底蕴的,即便中国在这个发动机之下,也只能够调整到这个程度,在换装了更小,马力更加强劲的发动机之后,并不准备调整坦克的速度和档位。

增加可靠性就够了,更大的速度指挥带来更大故障率,他们更多的调整是放在坦克修理性能上面,这也是协约国的短板,他们只是刚刚接触装甲力量,对于装甲力量的调整,还没有到达比较深入的程度,在系统性上面,还不行,只是一个维护,就有许多问题。

要知道,中国的装甲军之中,更换一台发动机的最高速度是2分17秒,当然了,一个军团级别的修理,不能看最高速度,可是中国陆军的标准速度是5分20秒,几乎9成以上的主力部队,可以在更换发动机上面,达到这个速度。

可是放在美军,能够1个小时更换完毕就算是相当快的了,毕竟美军的发动机是在最核心的位置,没有开口,只能够拆掉一部分的履带的,才能够把发动机拆卸下来,这一点是必须更改的,如果未来日本进入到美国腹地的坦克,也是这样更换难度的话,一旦发动机出现问题,那么就不是更换发动机了,就是更换坦克了。

坦克的故障更多的出在的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上面,至于上层的炮塔和履带,都是钢铁构成的,又能够有多少问题,反倒是动力和传动装置,是精密元件,这部分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最大,这部分都是在坦克的内部,不容易更换,这也是装甲部队持久性的难点。

哪怕是中国的坦克,也不可能保证,可以在1500公里以上不出现任何的问题,但是就是因为工程部队和后勤部队的存在,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排除,各种动力系统,虽然是在内部,可是经过几个结构的打开,可以保证更换内部的零件,只要在备件齐备的前提下,小问题5到10分钟,大问题20-30分钟。

坦克的大范围突进,考验的也就是持续能力,在相当长的时间之中,不出现机械问题,或者少出现机械问题,这是衡量坦克部队的最重要的标准,只要解决了这些问题,就形成了坦克兵团的巨大的跃进能力,这一点,中国的装甲力量已经彻底的解决了,甚至还有工程兵团这样的师一级的维修力量,全程保证坦克的运转安全,更别说基本选修了机械学连排军官,他们成为了排除故障的尖兵。

在三位总工都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只要对日军的坦克进行一定的修改,在整体性能有不小提升的前提下,主要加强稳定性,安全性,并且有专业的队伍帮助的前提下,是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的。

总工的话语虽然简单,却掷地有声,这下子,制约着日本奔袭的技术指标,再也不是问题了,那么困扰日本计划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后勤和补给,后勤和补给的问题,这就更加不是问题了,现在,只有中国拥有天空的力量,可以派遣侦察机盘旋在坦克车队的上方,并且用运输机空投,相对于坦克这样的大型设备,油料,武器弹药,甚至是一部分的备件,这个空投的难度基本没有,耗费大了点,可相对于太平洋铁路这个大的目标来说的,是值得。

油料这样的后勤容易保障,空投的危险性几乎等于零,那么的维修人员,就必须要中国人上了,日本可没有那么多坦克的维修和保障人员,他们能够把坦克开动起来,就已经是不错了,也就是意味着,要想支持日本的大范围跃进,必须要派遣一只完全由中方组成的坦克维修团队,这是制约这个计划的最后一个难关了。(未完待续。)公告:APP安卓,苹果专用版,告别一切广告,请关注微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