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对俄阳谋

钢铁时代 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对俄阳谋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2:59 来源:笔趣阁

斯大林最近略微有些焦急,在中国境内,12个巨大的俄罗斯城市,目前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了,每一个城市都拥有最少70万人,发达的城市建设,比较强大的工业,让从来都没有多少自由的俄罗斯人安居乐业,当然了,这些城市在边疆地带,受到了相当的监视,可是这里却是难得的沃土,只不过比起来中国内地的城市,还是要差很多。

目前800多万的民众,是在之前一千多万之中,剩下来的,那一部分大部分都进入到了中国的工业体系之中,在斯大林掌控的这些城市,虽然让俄罗斯人在这里过的比在国内更好,可是跟中国提供的工作条件相比差了很多。

对于这些俄罗斯城市,中国方面,除了监控之外,没有过多的征税,税负基本上都用于城市和家园的建设,短短的几年时间,他们在中国的帮组下,用自己的辛勤努力,构筑了一个完美的家园,吃得饱,穿得暖,甚至还有酒和奶酪,过去都是普通的农民甚至是农奴,何曾过这样的好日子,更关键的是,没有了从上到下的贵族欺压,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够获得收益,并且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这样的好日子那里去找。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这些和平的,没有欺压的城市,是一个好地方,可是的对于斯大林来说,却并非如此,因为他的目标是带国内,用武器和军队,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度,真正让革命党拥有主导自己命运,甚至一个国家命运的能力,,这种情况之下,他需要更多每民众,30多万的党员,甚至50万的军队,这并不足够。

50万的军队,以斯大林对于这些军队的了解,这些军队的战斗力,远在俄罗斯正规军之上,只要有足够的补给和人员,这些军队可以帮助斯大林在俄罗斯立足,可是没有足够的群众基础也不行,这些部队只要参加战斗,就必然会产生伤亡,甚至战斗消耗的弹药都要有来源,虽然他们收获了数目不小的资金,可是在武装训练,甚至保持着城市的运营,都必须要花掉一部分,能够保存下来,基本上也被换成了武器装备,目前只要进入到俄罗斯境内,130万大军就可以迅速的武装起来,并且可以提供一年左右战斗所需要的枪支弹药。

远离俄罗斯腹地,再加上中国的刻意隐瞒,斯大林不知道俄罗斯目前发生的什么,可是敏锐的他还是从公开的新闻之中,感觉到了一些什么,俄罗斯在东线沉积的时间已经太久了,如果不是出现了问题的话,那就是他在酝酿一次大规模的行动,无论是哪一个原因,他回归的时间已经很近了。

为了保证革命的持续性,斯大林派出了人员,在12座城市之中进行了一番的摸排,最终的结果让人没有想到,在这12个城市,斯大林已经把这些当做的自己的势力了,可是眼前的情况之下,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人基本上,不可能依附他们离开。

人都想过安逸的生活,特别是在中国国内,中国没有干涉过布尔什维克的宣传,也没有强行的命令民众不允许离开,甚至在战俘之中,有信仰布尔什维克的,强行的要求离开的话,付出一定的金钱,这笔钱不多,也就是10年雇佣费用,500美元而已,这跟人的价值来说,并不是很大的数字,可是越是深入到中国境内,了解到了中国的一切的话,离开的几率就越小,4年时间之中,就算是战俘,离开战俘管理,来到俄罗斯城市的,都不超过3万人,斯大林在某些石油是有钱都画不出去。

不同于被流放的时候,当时的斯大林还非常的年轻,没有多少工作的经验,可是现在,不但在各个党派的竞争之中,走到了目前的岗位,统帅着30万党员和50万的军队,甚至12座城市的世纪控制权,都是在斯大林的掌控之中,他的经验跟之前完全无法相比的,他很清楚少了足够的民众的支持,除非他能够的迅速的融入到俄罗斯人民之中,否则的话,手头上的这股力量,会越打越少。

不是斯大林不想用布尔什维克主义,吸引这些民众,可中国用的是阳谋,他用实打实的东西,证明了,只有在中国,才能够过得上更好的日子,回到俄罗斯,必然会遭遇到不幸的,中国已经以强大的实力,挡住了俄罗斯的攻击,他们过的很幸福,如果能够成功的融入到中国的生活之中,他们会过的更加的幸福。

越是接近包头的地方,民众的收入越高,工作机会越大,一些原来有一定手艺或者是职业技能的俄罗斯人,可以轻而易举的找到工作,薪水是在原来俄罗斯境内的10倍20倍。

欧洲人,本就对家乡的概念不是特别的清晰,没有说故土难离的做法,对于普通人来说,良好的收入,安逸的环境,是最正常的想法,这一点对于在中国呆了超过一年的外国人而言,这样的事情都是轻而易举的。

一直以来,天朝上国的名头,一直都挂在中国的身上,中国在强大的时候,拥有一切包容的品质的,虽然中国崛起的时间,不过是几年的时间,甚至对外作战才两三年,可是结果是极为辉煌的,从西伯利亚到东南亚,再到澳大利亚,转眼间,俄罗斯世界领土第一的名头,就被的中国所取代,中国控制的都是精华的土地,没有任何的后遗症,周围也没有比较强大的势力。

中国已经实质性的崛起了,既然已经崛起了,看待这些外国人的心态也平和了起来,特别是一些高级工作的外国人,杨元钊很清楚,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之中,这些高技术的外国人,会成为中国的基础,这些外国人在用自己的力量,为中国在添砖加瓦,这种情况下,如果周围的民众对他们的态度是恶劣的话,受到损失的就是中国。

杨元钊通过义务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他们目前还无法走上真正的一线,在杨元钊看来,必须要扩大教育,中国目前高校容纳的人数,相对于高校的规模来说,并没有满负荷的,所以为了让********的发展底蕴更加的坚实,为了让中国发展的更快,中国采用的是教育优先的方法。

可是总不能把所有的力量都放在教育上面,其他的一线行业,制造业和工业,需要的人才更多,如何掌握好这个平衡,中国选择是是从国外进口,德国的这些俘虏就应运而生了,目前在西北做苦力的,尚且不说,他们真的被排挤了,破坏力不大,可是高级工程师,专业人才,就是必须看中的,谁没有几个亲戚,特别是一些无法取代的高级人才,必须要给他们一个良好的环境。

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在清末的几十年时间之中,中国被打到了谷底,压制的相当的厉害,外国人几乎成了特权阶层,可是新中国的成立迅速的扭转了这个局面,在大量外国战俘进入中国之后,中国又加强了这些方面,以天朝上国,海纳百川的精神,接纳这些外国人,当宣传领域,很是进行了一番的宣传,最终的效果不错,历史的上面的记载,还是很能够拿住中国人的人心,或许在少数地方,还有歧视外国人的现象,可是整体的形式,对于外国人还是接纳的态度。

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不是任何人,都对家乡,充满了感情的,特别是外国人之中,他们也是如此,毕竟,美国这样的国家就是移民的后代,虽然他们是去了家园,可是他们的家庭,他们的亲属,在中国团聚了,就拿比利时和法国为例,基本上大部分的国民都被德国人送到中国来了,普通人还是劳动的待遇,可是大部分高级人员,他们都是得到保证的,进一步的借助着各种的条件,收拢他们的心,让他们逐步的向中国靠拢,甚至加入中国国籍。

在这些被送到中国的外国人来说,中国之前之于他们来说,是一片不毛之地,听说被送到中国,没有几个人能够保持清醒,一些极端的,甚至在船上都自杀,而不愿意来到这一片不毛之地,对于任何群体来说,极端的都是少数之中的少数,大部分人只要能够活着,他们总能够找到理由,左右都要活下去,或许这里真的不一样。

事实上,这些人来到之后,是真的庆幸,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传言不足信这句话,他们才真正的认识到,在欧洲的传言的不毛之地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的,中国不是不毛之地,甚至在某些情况之下,中国的发展甚至比欧洲更加的强大的,是一片繁华之地,人口众多,各方面的物质也相当的丰富,生活甚至比在欧洲过的更好,这是这些外国人没有想到,这个生活不但包括了硬件生活,还包括各种的软件,中国拥有提供这些东西的一切条件。(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