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动荡俄罗斯

钢铁时代 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动荡俄罗斯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2:59 来源:笔趣阁

中国借助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在夯实自己根基,作为主导者的杨元钊,他很清楚,现在的中国,已经能够应对整个西方的挑战,甚至把整个世界都摆在一起,都未必是中国的对手,中国太强大了,不但是工业总量,连动员能力上面都是一流,这么一个国家,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带来的影响必然是惊人,后世就是这样,哪怕再很薄弱,没有多少的资金的前提下,列强们对中国的封锁都不遗余力。

后世是这样,这个时代同样是这样,中国要想崛起,就必须冲破西方的阻拦,可是强行的正面来,需要的时间太过漫长了,杨元钊控制的西北,还有后来的中国为什么隐忍,就是因为如此,在欧洲大战这个难的的机会之下,中国将会获得一段时间的平稳时期,这个时期不好好利用的话,根本对不起中国所拥有的机会。

在美国还没有完全准备好,船坞之中的庞大战舰还没有完工的时刻,美国是不会主动的挑衅的,在澳大利亚的战局已经结束的1916年,中国最少有一年平稳发展的时间,甚至从某种意义上面说,即便美国的军舰完工,要想突破夏威夷一线,也非常的困难,最多消耗一些中国的军费,对于中国整体而言,没有影响,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

历史上,因为种种的原因,中国错过了这个发展的机会,这个时代,杨元钊的穿越,就是一个拨乱反正的机会,实际上,他做到的,而且做的极好,这就是中国所处地理环境和现状,距离东西方都非常远,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都没有办法在亚洲拥有较为强大的力量,无论是哪一个,跨海作战的话,能够动员的力量都不会是他们全部的力量,只要中国有稍稍的发展,哪怕只是达到俄罗斯的那种程度,就不可能出现近代中国的那种惨状。

为此,杨元钊在中国首先发展的就是工业,然后才是教育,用了种种努力,把穿越者的先知先觉和一体机的功效发挥到极致的情况下,创造了中国的奇迹,在世界上所有国家没有看到的领域之中,中国已经积累成了一个庞然大物,即便是英法美等过,在知道中国强大的同时,却不知道中国到底强大到什么程度,这也是中国能够如此安稳的根本原因,一个本就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人口的大国,在悄无声息之中,已经拿下了3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巨无霸了。

即便是跟中国联系最多的德国,也只是知道中**力不错,工业能力强大,可是在他们的认知之中,最多觉得中国跟美国差不多,甚至还没有美国强大,中国强大的时间太短了,只是在1910年之后的短短几年的时间之中,在他们的认知之中,时间恰恰是最重要的,他们德国从分散到崛起,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更别说基础更差的中国,在他们看来,中国或许军事上强大一点,可是实际上,还是过去中国的样子,庞大人口造成了生产力总量的强大,而在效率上,是比不了德国的。

当然了,就德国眼前知道,建设能力和农业生产能力,中国是比较强的,可是这没用,建设能力固然能够加快工业建设,可是那个是取决于的科技水准的,至于农业,说重要他也重要,因为少了粮食,一个国家就会减少实力,甚至是分崩离析,可是真的多了,也没有多大的作用,除了卖钱,就没有别的用途了。

德国要是知道,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上面已经超过了美国,而且最少是美国的7倍以上,发展的速度也是美国的数倍的话,恐怕他真的就会停下来欧洲大战的,英德之间的矛盾,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可是打败了英国,又冒出来了一个实力强大,人口近乎占据世界一半的中国,德国要能够打下去才怪了,他们会第一时间的跟协约国讲和,同为白人,在中国这么强大的压迫之下,他们成功的几率很大,在稍稍的整顿之后,他们一定会一起对中国出手的。

国与国之间,永远没有什么人情好讲,能够用上的人情,那是不重要的人情,是在不影响到自身的前提下用上,那是可以用的,可是这种人情一旦影响到了自身,又有几个人愿意去付出,这完全是两码事,正是清楚这一点,从一开始,知道了所处的时代之后,杨元钊就打算利用一战这个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作为跳板,正是灵活的控制,站在德国的身后,把实力隐藏在云山雾罩之中,让中国获得了平稳的发展机会,否则的话,中国的发展绝对不可能这么一帆风顺。

四五年前,中国可能跟美国是一个水准上的,军事科技上更进一步,比起世界上的列强强大,可是如果中国真的把自己的真实能力给暴露出来的话,对于中国而言,绝对不是好事,当整个西方世界围攻中国的时候,中国即便能够凭借着杨元钊这个穿越者,和自身的庞大人口,扛过这一切,站在世界之巅,可是耗费的牺牲恐怕会大道无法想象,最关键的是,错过了几年最关键的基础发展阶段,未来中国或许在诸多领域,永远无法攀升到最高的程度,杨元钊是为了让中国迈上巅峰,而不是弄一个强大的有隐患的帝国,强如苏联那样的,力压整个北约,不是因为体系和一些外部原因,最终分崩离析,多少年都没有恢复过来。

有更容易的方法,为什么要走一条更艰难的道路,甚至需要付出的代价并不大,隐瞒一些东西而已,白种人跟黄种人的不同,让中国刺探列强的情报非常的困难,相对而言,这些列强们刺探中国的情报同样很难,经济上同样如此,只要发展到一定程度,要想了解真实的数字,只能够从对方纰漏的开始看的,而且中国太广大了,只是百万人以上的城市就数十座之多,对于中国不了解的,可能只会觉得某一个,两个城市比较的发达,他们不会知道整体会怎么样。

除了被动的方面,主动的方面中国也做出了迷惑,隐忍,等待,等到合适的机会才露出獠牙,自身的强大和机缘巧合,中国拿下了西伯利亚,东南亚,澳大利亚,在领土上面,已经没有需求的前提下,接下来一到两年的时间,就是全力发展,让中国自身的实力变得更强。

刚刚占领的领地,并不稳定,只有一段时间发展,让他拥有足够的自我恢复和生长的能力,这才能够稳定下来,澳大利亚就是这样,此时此刻,一旦协约国进攻,恐怕很容易就上了澳大利亚,然后就是拉锯战了,中国虽然不怕,可是这毕竟是在国土的范围之上的战争,不管怎么打都亏。

中国这边一片平静,欧洲那边,也差不多少,英美在经历了失败之后的,正在****的自己的伤口,2万辆坦克这不算什么,不过是一些钱而已,可是人员的损失是大头,因为深知的坦克的作用,2万辆坦克在英美看来,足以冲破德国的防线,为了取得最大限度的战果,跟在2万坦克身后的,是120万的精锐部队,他们大部分都在坦克被损毁的同时,被歼灭掉了,虽然说在波尔多前线,每年损失的兵力比这个多的多,可是全部都是精锐部队,全军覆没的战损,还是让英美有些吃不消了,目前正在舔食着伤口,甚至连波尔多的战局都平静了很多。

德国虽然占据了优势,也消灭了协约国有生力量,可是那一战,不能够说是完胜,装甲力量在突破防线自后,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杀伤能力,还有对于固定阵地的伤害,让德国发现,他们之前的选择是错误的,哪怕有了火箭筒,装甲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德国总不能只是防守不进攻吧,火箭筒是中国给的,在目前,英美没有,最起码没有大规模的装备,如果当时他们能够深入的研究坦克,最少说制作出来一部分备用,那么趁着波尔多前线的歼灭战,德国说不定,就能够把协约国推平了。

这是后来,最让德国后悔的地方,机会错过了之后,就是错过了,德国此时此刻,除了发愤图强的发展装甲力量,为以后做好准备,就暂时无事可做了。至于强行的攻击波尔多的防线,这种念头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强行的攻击,即便德国也无法承受这样的损失,西方不能前行,那么很自然的,眼光都放在了东方,俄罗斯是一块巨大的肥肉,稍稍从他的身上咬下来几块肉,就足以让德国吃饱,参谋部最近也一直都在对着俄罗斯做计划,更加幸运的是,机会让俄罗斯自己给送上门来了,在1916年下半年,从开战开始,少数昙花一现之后,一直都没有多少表现能力的俄罗斯,突然发生了几起武装暴动,一些被压迫的受不了工人农民,加上少部分从前线偷跑回来的士兵,他们在俄罗斯发动了几次起义,让本就有些疲于奔命的俄罗斯,更加的动荡了起来,也给德国创造了机会。(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