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中东问题

钢铁时代 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中东问题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2:59 来源:笔趣阁

对于杨元钊来说,澳大利亚太重要了,且是一个到嘴边的肥肉,中国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澳大利亚是必须要拿下来的。这是一个坐在矿车上面的国家,各种工业生产所必备的资源,几乎9成以上,都可以在澳大利亚找到,铁矿石,铜,贵金属,有色金属等等,他的储量,基本上都是在世界上面数得着的,特别是铁矿石,这个决定着目前国家实力的基础,在澳大利亚的远景储量是130多亿吨。

平均5成以上的含铁量,这代表着60亿以上的铁,以目前中国4亿吨以上产量来说,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可以单纯的供给中国生产15年以上,这是一个庞大的不可想象的数量,甚至拿目前英国,德国的产量做对比的话,可能够他们生产几百年了。

正是矿石,决定了中国出兵澳大利亚,当然了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它代表着庞大的产出,同时这是一片新占的土地,原住民,基本上被干掉的差不多了,占据则个土地上面的,也是一群外来者,只要是中国驱逐了这些白人,接下来,将会没有任何的问题,根本不会如同中东那样,那里都是民族聚居区,******的问题,在未来,会放大无数倍,甚至会波及到中国的西部,中国的西部本就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

庞大的中国,将会迎来比后世中国更加庞大的民族问题,为了稳妥,有了穿越前中国的经验,杨元钊不在设置少数民族聚居区之类的东西,那不是把民族问题放在一起,稍稍有些动荡,有人煽风点火,就会爆发出来,是跟融合外国人一样,把人员都分散,分布在东南沿海的人员密集区域,不会强行的改变信仰,却会在一定程度上面,打压他们传播和扩张的可能性。

中央从上而下的作用,相当的强大,有些只是潜移默化,就足以影响,最关键的其实很简单,让所有的民众都过上好日子,在人人安居乐业的时候,又有多少人会选择反抗,偶尔一点点的涟漪,也会在中央的强硬态度之下,消散的无影无踪了。

这些都是很简单的东西,再加上现在中国的发展在逐步向好,平均工资相对于1908年之前,已经上升好多倍,更多的工资,更好的生活条件,更加高品质的生活,还有什么人会反对,因为迁移而带来的不方便,很快被疯狂上涨的生活条件和品位所代替,民族融合和移民融合都在进行,目前的进度都相当的不错。

澳大利亚可以拿下来,剩下的,就不必了,世界这么大,总不能把五大洲全部都占据下来,成为中国的领土,统一全球吧,30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对于中国来说,绝对够用了,再大的话,还需要考虑,如何的应用这些土地的问题,这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一个处理不好的,就会有分崩离析的后果,未来杨元钊管不了,在他能够影响和控制的有生之年,一定会推动国家向着更加紧密的范围发展,只有一个稳定的中国,才能够快速的进步,无论是科技上面,还是经济上面,这一点是一个不可动摇的方向。

欧亚大铁路的计划,是一个好计划,甚至未来,在战争结束的和平年代,可以推动着修通,目前已经修建到新疆铁路,其实也是未来规划的欧亚大铁路的一部分,只不过中亚这边就被断开了,目前只是为中国服务。俄罗斯没办法跨越,中亚又不去占据,这个铁路不可能发挥出联络欧亚的重要作用,运送到德国的物资,还是只能从印度洋出海,是最佳的选择,跟中东联络,是要在海上进行。

中东巴士拉,这是中国最早获得的一片海外领土,在战争之前就被中国占据,形成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在实际上控制了整个中东的前提下,中东是作为第一优先级建设的地方,不但有大规模的移民,还有一系列的产业转移,目的当然是稳定住阿拉伯半岛的移民,毕竟上千万的移民,如果没有工业养育他们,他们自己就会出问题的,这里一定意义上面说,是一片飞地,远离中国国境。

巴士拉,本身就是一个不错的城市,在过去的几年之中发展不错,现在,在中央的干涉之下,更是迁移了一批的产能过来,未来以巴士拉和巴格达为核心的一个新的工业地带,会承接整个中国百分之一的工业各种轻工业,甚至是部分重工业,比如250万吨的钢铁项目,会在这里落伍,落后了几百年的阿拉伯,将会迎来一个新的的发展机遇,他们会成为中国对外经济的先头兵。

目前这个改变已经有了相当的效果了,一些简单的轻工业,比如说布匹,食品加工,基础铁制品加工,他们都是军事订单,本身这些东西,需要从中国生产出来之后,通过海上,漂洋过海一个月的过来,可是就地生产的话,只用送过来原料就可以了,甚至就地解决一些原料就可以生产。

除此之外,在巴格达和巴士拉,都兴建了小型化工品厂,因为身处海外的关系,规模不是很大,却很好的解决了问题,在1915年到1916年,在对中东的舰队规模增加20%的前提下,对德国的物资运输却增加了185%就是中东这边起到的作用。

总体而言,中东经济和条件还是恶劣,沙漠本身就是一个不适合的居住的地方的,即便后世,阿拉伯地区的石油都开启的前提下,中东地区也没有太多人,哪怕是有了净化海水的工厂,阿拉伯地区还是缺水,这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

不过在中东地区,另外一款大型的工程,也开始兴建了,巴库的开发,让他从年产千万吨左右的超巨型油田,变成了年产亿吨的,世界第一油田,他的产量,比这个四代,所有油田的基本上都开发出来的情况下,1亿吨,会把整个3b铁路的运量都给占据了的,按照每天100万吨来说,3b铁路一年的运量,也不过是3亿吨,当然了,这是理论上面的结果,有些不可抗力的,再说了的,按照每一列火车1000吨的运力,每天差不多1000列的火车,已经是3b铁路的极限了,不过相对于油田来说,还是有些不足。

未来的还有整个中东的油田,这才是大头,几倍于巴库的石油,这样的话,地下输油管道就成为了重点,虽然这个时代略微的有些早,可是地下的输油管道,在技术层面上,已经给你没有多少问题了,关键还是修建的难度上面的前期的工作已经在做了,所有新建设的油田,还有原来的改造过的油田,一些必要的管道已经铺设下去了,特别是日产在1000吨以上的,这些在这个时代,算的上是大油田了,通过地下的管道,运送到了火车站,然后才是装车,这已经节约了产油区的运输能力。

修建输油管道,不但不会占用3b铁路的运力的,还减少了装载的过程,只要在港口,直接通过管道进行装船,这样的速度比原来的不知道快了多少,在火车上,可以用油罐车,可是在船上,不可能把大型的储油罐,直接的送到船上,这样不安全,也不适合运输,只能够装入到油库之中,然后根据油库,再往船上进行装载,这种情况之下,浪费了不少的时间的。

中国已经下水了7万吨的邮轮,这是目前商船之中最高的,这种专门为了运输石油而生产的货轮,不考虑集装箱和散装件的问题,有最少几十个管道,可以注入和输出的石油,无论是装载和卸货都相当的方面,利用液体的流动性,最多加一些压力,可比起重机的来回搬运强大的多了。

一艘7万吨的油轮,可以运输7万吨的石油,每天的产量来说的,一年一亿吨,每天也不过是30多万,只要每天有六七艘船,就可以把东西运过去了。这极大的节约了运力,虽然说,中国的商船运输量,早已经的通过庞大的造船业,达到了世界第一的程度,中国需求的地方多,太平洋的岛屿,运输日本人到阿拉斯加,澳大利啊,再有对德国的支持,这些都是庞大的运力提供,可以毫不客气的说,真的是非常的庞大的,在这个意义上面,这边越少越好。

对于这个输油管道,德国方面是支持的,减少了花费,等于是提升了德国方面的利润,这一点上面,德国很支持,可是德国以没有钱,而没有人力,素有一切都要求中国,这中间,就存在着很大量的讨价还价了,必须要达成一个不错的基础,才能够让双方谈拢,目前的情况下,还不错的,只有一些末节的东西,这中间,中国人趁机把中东的权属拿出来作为讨论,这个提议是杨元钊做出来指示,外交人员一直在寻找机会,正好,趁着这个石油管道的计划,提了出来。(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