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中南省的大项目

钢铁时代 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中南省的大项目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2:59 来源:笔趣阁

内参,听起来很耳熟,这也是杨元钊根据后世的经验,弄出来的,分了几个档次,比如说省部级一个档次,市县级,然后就是面对所有公务人员和一定级别的高级工人的参考消息了,根据不同的级别,保密度也不同的,虽然内参跟参考消息,都会刊登一些大型的计划,不过内参刊登的时间,远比参考消息早,就是放在省部级这个群里面,进行整体的讨论,这个事情不存在**********的,不会少数服从多数,一旦有明确的理由,说明这个工程的坏处比好处大的话,中央也就会停下这个工程。

对于省部级大员来说,这个内参,就是他们了解中央的时政方针,大型计划的窗口,代表着中央的意志的,当然了,有些人喜欢看,有些人不喜欢看,王荣民就是其中一个喜欢看的人。能够走上今天的地位,一方面,王荣民个人能力相当的出色,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获得更好的发展,他的不少计划,看起来在夹缝之中,却走的相当的到位,花费最少的力量,办成了最多的事情,这是王荣民最大的优点,也是他能够有今天地位的根本。

可是另外一方面,王荣民紧跟着的中央大政方针,很多时候在中央借力,并且获得了良好的收益。中国目前,拥有着世界最庞大的工业体系,加上国有化的进程加快,国家控制着大量的集团公司和赚钱行当,国库相当的有钱,如果地方的时政方针跟国家的相一致,最终得到国家资金的借力,发展就会快上一步,甚至插上翅膀。

之前中南半岛的铁路,虽然是大陆铁路体系的扫尾,可是早一两年和晚一两年,这中间的差别可就大了,毕竟中国百废待兴,到处都是在建设,铁路修建的时间表甚至排到了3年之后,中南半岛毕竟不是中国传统的疆域,在中央的观感之中,还是稍稍差了一点,大部分的国民认为,他是附属的土地,虽然中央已经尽可能的扭转这个想法,可惜效果不大,中国统一才多长时间,这些区域并入到中国才多长时间,没有长时间的潜移默化,民众们不可能认可的。

就拿美国为例,哪怕在19世纪拿下了阿拉斯加,在20世纪初的时候,拿下了夏威夷,可是这些地盘真正融入到美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阿拉斯加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成为美国第49个州,而夏威夷是第50个,中国借助着天时地利认可,完成了对西伯利亚和东南亚的吞并,不能说是蛇吞象,毕竟中国原来,也有超过1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是要融入其中更加漫长。

王荣民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果断的推动,说这里不是中国的传统疆域,却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藩属国,又跟中国相连,完成了铁路的规划,对于稳定新占地区有着深远的意义,并且对发展中南半岛的经济,有难以想象的作用,他不但在中央铁路会议上面,据理力争,很是得到了一批人的支持,毕竟,开疆扩土了,谁也不愿意,让这些地盘最终的失去,中国已经用实际情况证明了,更多的土地,对于整个国土的重要作用,更别说,东南亚,占据了整个中国45%的粮食产量,现在中国的粮食自给率很高,可是未来呢,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恐怕是全世界最快的那一批的吧,几年之后,说不定几亿人就生出来了,到时候怎么办,粮食问题大于天,哪怕从这个可能性上面,就必须要维护东南亚的控制权。

王荣民也不是只是谈着理想,谈着未来,在包头活动的时候,他掌握了一定的舆论,得到了一定数量的高层的支持,在中南省也没有闲着,在地方也是费劲千方百计的,配套了30%资金,这一笔钱,几乎是中南省能够拿出来的全部流动资金,甚至还挪用了省长专项建设经费,一旦不成功,或者配套太少,最少2年之内,王荣民即便再看好的项目,都不可能获得资金的,这几乎等于是破釜沉舟一样的决心了。

不过地方配套到位,并且做好前期的勘察,移民工作,这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这个基础加上高层的支持,双管齐下,正是凭借着这些得前提下,中南省最终获得了国家的大配套,还是最好的配套,中南省的铁路的规模有所提升,从普通的双向的两车道,提升到了3车道,标准和档次也有所提升,甚至原计划放缓的2条铁路,也都得到了修建,短短的几年时间之中,中南省就从一个铁路只有几百公里,还都是最轻型的铁路的前提下,变成了拥有铁路2000公里以上,几乎联络各主要地市的铁路网络,这一个铁路修建计划,可以说是神来之笔,正是因为这个才成为了中南省发展的根基,接下来,中南省的发展,一发不可收拾,直接超越了印尼省,并且远远的把他们甩在身后。

正是这种缜密的考虑,近乎于妖孽的大局观,王荣民敏锐的就掌握到了中国高层的动向,并且用强悍的魄力,最终推动了整个中南省的发展,现在为了更进一步,王荣民同样认为在中南省本身找不到突破口的前提下,就只能够在大政方针上面看一看了,说不定能够在其中发现灵感,最起码,也能够从中央的一些动静上面,看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只要稍稍的借力,就可以让中南省发展的更好。

内参,特别是省部级这一个层次的,都是在保险箱里面,原则上面,不允许其他人来看,可实际上,管理的并不是那么的严格,只是一个内部参考,一些绝密的,会用保密电话,或者是保密文书来送达,不必需要内参这样大规模发型的,可王荣民对于内参的重视程度相当的高,基本上都是他自己控制的。

在保密柜里面,用密码打开,里面整齐的摆放着从王荣民来到中南省担任省长之后,全部的内参,3年多,接近一百本,每一个都翻阅了很多次,微微的有些旧,几乎全部的内参王荣民都看过了,而且不止一遍,可以说,内参是王荣民掌握中央动向的重要的渠道之一。

这一次重温,也是浮光掠影,重点翻阅的是这几个月的内参,太久的其实没有多少指导作用,比如说5个月之前的内参的,讨论的一个投资计划,在上个月的时候,已经投入了,在参考消息,甚至是公开发行的报纸上面,都做了报告,这样的前提下隐藏和翻看,就没有意义了。

不过,王荣民看的非常认真,一页一页,看的非常的认真,其实在过去几个月之中,内参之中连篇累牍的是北水南调工程,这是一个规模庞大的投资计划,甚至在世界上,都稍有跟它的投资总量相比的,借助着从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中调水,满足整个中国的需求的,王荣民是太原人,却在学习西学的时候在南京,算的上了解长江,本以为长江才是水量最庞大的,湖泊什么的,跟长江相比,远远无法相比,可是贝加尔湖却是一个例外,他自身的水量是长江的很多倍,这么一个占据世界上表面径流六分之一的庞大湖泊,在最少一两百年之中,都不必担心北方缺水的问题了。

解决缺水只是一个方面,到了王荣民的高度,他知道的更多,水不过是附带的,最关键的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杨元钊从工业建设的最开始就注意环境,现在更是借助着水,彻底的解决环境问题,不但北方的大片防护林的灌溉再也不成问题,并且让中西部的荒漠区域,也因为水而重新的焕发了生机,当植被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自然环境很自然的得到的修复和提升。

黄土高原在10多年前,环境有多么的恶劣的,这一点,从小在太原长大的王荣民非常清楚,可是现在,却完全不一样了,去年他回过一次太原,去过一次包头,浮光掠影的几天时间,却真切感受到了不同,青山碧水蓝天,西北真的不一样了,那种舒服的感觉,跟呆在气候条件怡人的风景区的感觉差不多。

继续向下看,在新的一期内参上面,王荣民找到了感兴趣的东西,中国开始推动水利建设,并且是全国范围之内,如果单纯只有这么一个,王荣民可能只是认为,中央在推动水电和小水利建设,这对于中南省没有多少好处,中南省没有多少水力资源,即便有,也是不适合开发的,这里地处热带,水资源丰富,即便不兴建水利枢纽,也不影响灌溉,最多遇到洪水的时候,会头疼一点。

不过跟北水南调和全国范围的水利枢纽连接起来看的话,王荣民敏锐的把握到了,这似乎是中央的一种信号,似乎要大投入的项目,来拉动经济的,这似乎是一个机会,水利项目,或许中南半岛介入不了,因为中南半岛的环境和水利,没有直接的关系,可是中南半岛自己的项目呢,这或者是一个机会,一个让中南半岛腾飞的机会?(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