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一百六十五章 实验设备

钢铁时代 第一百六十五章 实验设备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2:59 来源:笔趣阁

拿过来杨悦手中的纸片,上面写着一连串的字符,有英文有中文,英文杨元钊很熟悉,大眼一扫之下,就明白了杨悦的意图了,在上面的,大部分都是列着的,是一些机器的名称的,都是跟农业,种子学,遗传学密切相关机器设备。

杨元钊拿起了一支笔,在纸片上不停的划着,每划掉一个,杨悦的心中,就颤抖了一下,那些都是比较昂贵的设备,难道杨元钊不赞同他的研究,可一直以来,对农业研究所的投入比较大啊。

马上进入冬天了,小麦就要种植了,棉花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在杨悦看来,说不定,接下来,就可以进入到棉花的优种培育之中,这种优种培育,需要投入的资金巨大,也需要进口一批美国的最先进的农业设备,根据现在包头这边的盈利程度,他设计出来了10万美元左右的设备,虽然会挤占一部分收益,可为了棉花种植能够更上一层楼,这样的投入,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终于,杨元钊画完了了,把纸片递给了杨悦,杨悦的心中一阵阵的抽紧,这么一番画下,上面的设备七零八落的,最重要的种子分析机,光谱仪,还有培养皿,培养液之类,最重要的项目都划去了,反倒剩下了少部分机器,差不多有一两万美元的样子的。

包头真的缺钱到了这个程度了,杨悦因为醉心于研究工作的关系,对于包头的现状不是特别的了解,可是几件大事也多多少少的了解。水泥厂,棉纺厂。还有包头到太原的公路计划,这都是巨大投入的。或许,杨元钊手中的资金,真的有限了,可是也不能把最重要的划掉,最多,他困难一点,挑选出一两万的项目,那些末节的设备,完全可以放在一边先。

“元钊。要不,先换下!”

“换什么换,换不了了,已经装船,估计马上就运到中国了!”

杨悦听得有些迷糊了,这似乎是牛头对不上马嘴的对话,什么已经装船了,他不是要更换机器么?

看着杨悦迷茫,杨元钊索性直白的说道:“这些我划掉的机器。已经通过哈比,在美国购置了,其中不少的先进程度,还在你写的之上。我就做主划掉他们了,换是没办法换了,先凑合用。你还需要的设备,列一个单子给我。我让德美在美国的分公司进行购买!”

杨元钊怎么可能会对农业掉以轻心,后世的农业。一直都是中国的国本,耕地这条红线,哪怕是在以房地产为支柱产业的时候,都没有动摇,保证一定的粮食产量,这关乎到国家的稳定。任何的工业,如果没有农业的支持,工人们都吃不饱饭的情况之下,会产生什么样的情况,他非常的清楚,再钢铁的汉子,也怕饿肚子,在饿肚子的情况之下,怎么可能会安心的工作,不造反就是好的了。

20世纪初,是什么革命主义最繁盛的时期,杨元钊是为了建立一个伟大的工业基地,为中华民族保证一点的东西,不是为了暴力革命打败这一切的,他的任何工业计划,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尽可能的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够吃饱饭,然后在考虑待遇和享受方面的问题。

所以别说是10万,哪怕是100万,1000万,只要对农业研究上面,有一定的益处,杨元钊绝对会不吝投入的,只是这一批设备,就高达100万美元,这只是第一批。

“啊,比这个都要先进!”杨悦愕然的看着杨元钊,试验机器可不同于普通的机器,精确度每提升一个层级,或许只是从一厘米提升到一毫米,或者从一毫米提升到一微米,价格的变化,绝对是翻着跟头的,他之前列的单子,最多就是10万美元左右,可是如果这些机器比那些好的话,仅仅是这些机器,价值就高达数十万美元,甚至是更多。

这一次棉花种植,确实是的收益丰厚,就拿现在快300斤的平均产量,毛利就在25元之间,扣除7元的成本,包垦公司最多能够提取7元左右,也就是十几万的样子,他设立的10万美元,也是基于这个,不但要动用包垦公司的资金,他们杨家的收益,也会动一部分,没想到杨元钊根本就没有多想,直接就给出一个更好的机器,他是高兴了,研究者只是担心机器不好,从来没有忧心机器好的,可是包垦公司能够支持下去么?

听了杨悦略带担心的话,杨元钊笑了,说道:“不必担心,季堂兄,农业实验室走的不是包垦公司的账,是我跟德美的帐,所以,不必担心!”

杨元钊的手头上,还真的是有钱,从中国赚到的,几乎都投入到了现有的项目之上,能够动用的,还是德美的军火款,还有在德国销售钨的收益。

目前,钨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每个月,会从江西直接运输一批钨,到包头,然后被他提纯之后,转化为纯净的钨粉,然后运到上海,装船运出去,大概4个月120吨,这已经是一个极限了,这对于公路还没有贯通的包头来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的,可是每隔四个月的时间,8000万德国马克的收入,虽然换算成美元,不到2000万,这对于这个时代而言,绝对是一笔庞大的巨款了。

这笔钱打底,这才是杨元钊有底气对科技加大投入的根本,他从美国和德国进口的实验器材,可不只是农业实验室一个,其他的12个实验室,也多多少少从国外购置了一批设备,总额高达1500万美元,这些设备,会装在邮轮之中,通过海路,跟那些工人一起,前往中国,甚至不用停下来休整,比他们更快的抵达太原。

知道设备会在半月之内抵达包头的消息,杨悦异常欣喜,距离种植棉花,最少还有大半年的时间,可在温室大棚之中,借助着各种农业设备的帮助,他可以完成2次育种和优育实验,哪怕一点成果没有,也会把棉种的培育到优良的水准,这比之前,他随便从美国进口的棉种,最起码会提高一个档次,明年的产量,一定可以再攀高峰。

同学们即将到达,机器也一样,几乎是双喜临门的情况之下,杨悦心中已经在盘算着美好的未来了,杨元钊离开他两步,省的打扰他的蓝图,另外一边,一群人正在田间安装设备。

这是临到下午时候提出,一天还没有过完,可是棉田已经采摘过了大半了,剩下的不到三分之一,大部分采棉工都提议,晚上也可以继续,棉花采摘,不同于收割庄稼,漏掉或者是被棉花割到,不是闹着玩的,所幸发电厂跟这里的距离不算太远,直接拿电线,给棉田固定上几十个弧光灯,目前采摘面积,零散的已经开始收尾了,估计天黑之前就可以采摘完毕,剩下的,不到5000亩,正好是集中在一起,几十个明亮的弧光灯,勉强可以照下来。

当夜幕降临下来,几十个巨大的弧光灯,被拉起来,把这一片土地照的通明,今天一万人的战果显著,有5%左右,采摘了两亩以上,剩下也都在一亩以上,现在所有人正在紧张的加班,争取在12点之前,完成全部棉花的采摘工作,2天的工作一天干完,很多人都争分夺秒,在昼夜温差极大的包头,10月中旬的夜晚是比较阴冷的,却抵挡不住他们的热情。

棉花的仓库是早就留出来的,脱棉也会在棉花采摘之后进行,使用了部分的机器,这样的效率远比人力高的多,预计,会在3天之内,把皮棉转换成棉花,而纺织厂的试生产,也会在这个时候。

纺织厂已经经过了半个多月的建设,主体工程基本竣工,第一个车间,3万锭的棉锭数量,可以容纳4000多名纺织工人分成三班倒,试生产没有夜班,也就分成两班,早班从早晨的8点到下午4点,晚班从下午四点到晚上12点,一共16个小时的时间,可以让机器满负荷的生产,只是在没有生产之前,机器的效率,谁也不知道。

9点多,只剩下少部分的棉田了,大部分看热闹的都已经回去了,一些比较劳累的工人,在没有新的棉田可以采摘之后,也都回去休息,只有几百个幸运儿,在剩余的棉田之中奋战,统计结果出来的,一共有27个人完成了四亩的采摘,最快的,还是那个第一个完成棉花采摘的黑瘦汉子,他手脚极快,也很有运气,目前还在几百个幸运儿之间,继续着最后一亩棉花,估计会在11点左右结束,其他人的速度也相差不大。

一天都站在地头,早已经有些疲惫不堪的杨元钊,告别了刘澍,他作为包垦公司的负责人,需要对入库的棉花进行简单的计量和分组,只有等到最后一个人采摘完毕了之后,才能够离开,到是杨元钊早就可以闲下来了,终于有机会进入到一体机之中了。(未完待续。。)u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