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一百五十九章 女工思索

钢铁时代 第一百五十九章 女工思索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2:59 来源:笔趣阁

第二天一大早,不到5点起床,收拾东西,没有吃早饭,第一批工人,就顶着星光,前往上机了,现在的,已经不是之前测试时候,只有一台机器了,还是刚刚完成的,没有进行优化的,在过去一周多的时间之中,杨元钊全力以赴的通过一体机生产,木匠们按照要求,制作各种的部件,然后在安装工人的帮助下,安装成成品,从纺纱机,到织布机,已经初步的完成了100多台。

这100多台机器,改装的差不多了,暂时借用了5个大的实验室,这些机器,全部都放在了其中,200个人为一个小组,分别的进行空转和上机的实验,整个步骤,跟之前实验时候一样。

摆红缨是第一组,他进入到这个实验室之中,就再也挪不开眼睛,纺纱机和织布机,她一眼就能够看出来,这些机器的功能,可是眼前的这些机器,明显跟他之前操作的不一样,金属的棉锭,看起来更加的宽阔,更加有美感,一看就知道是高档货。

她作为这一组之中,唯二的两个技术能手,是最前面上机的,跟着他一起的还有另外一位能手赵凤,她们之前见过,也交流过,两人的实力,应该是相差无几的,负责教授他们的,正是庄敏,庄敏在众人的目光之中,首先上机操作,行云流水的操作一番,纺纱机轰鸣之中,把棉花都纺成纱了,高支纱,绝对质量极佳。

学习这个纺纱的,都是熟手,特别是摆红缨和赵凤两人,愕然的看着这个纺纱机的运转,速度明显比他们之前使用的机器快得多,他们不知道,这个速度,还只是普通的速度,跟之前德国二手机器的速度差不多,如果真的要是全部加快,会让她们惊呆的。

“好了,你们两个,先上来试一试!”在庄敏的点名之下,摆红缨和赵凤首先上前,她们是第一次摸到这个机器,可多年的纺纱经验,让她们在刚刚的观察之中,已经差不多的学会了,速度要比庄敏慢的多,却没有多少错误,每一个步骤都是按照规章来。

只有真正的使用一个纺纱机,才能够感受到纺纱机的功效,速度比她之前使用的,最少快一倍以上,还有接线等非常的舒服,线头就在哪里,随手就可以接上,摆红缨之前在纱厂的绝活,单手快速接头,在这里,似乎没有多少使用的地方,线头也好,棉锭也好,都是在最舒服的地方等着,他可以轻松的用手接上。

一次两次三次的实例,从易到难,一些水平比较好的女工,几乎都在前面出手,当100多台纺织机前面,都站着人员的时候,整个试机工作,也达到了一个**,挤满了200人房间里面,丝毫都看不到拥挤,两人一台机器,大家都分别在自己擅长的机器上面操作,人数分配也是如此,一般都照应着一次能够进入多少纺纱工人和织布工人。

从场面上看,织布工人比纺纱工人,更容易进入到状态,织布的速度虽然提升了,可是的梭子的改进,让织布机整体的速度,跟之前差不多,只不过宽幅宽了很多,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的效率的提升,纺纱机,纯粹就是转速的提升,哪怕用了不少自动的环节,可眼疾手快还是必要的,一些不太适应的,很快就错好几次。

庄敏在五个房间之中巡视,后来,逐步熟练的摆红缨和赵凤,也都做着同样的事情,她们作为资深的纺织工人,曾经操纵过不止一台的机器,这个陌生的机器,再怎么说,也是纺纱和织布机,他们也在几次之后,熟悉了纺纱的过程,庄敏认可了之后,让她们协助她,对其他人的纺纱,进行指导。

一边教,一边学,相得益彰,速度也很快,当下课的钟声敲起的时候,人人都感觉都到意犹未尽,如果这个时间,再延长一点就好了。

规矩就是规矩,如果随便更改,就能够叫做规矩么,再说了,接下来,还有12个组,还等着上机操作的,你这边延长了,另外一边,就要减少了。

庄敏不由分说的,就带领着人员走出了实验室,而在实验室的外侧,就遇到了另外一个教官,带着她手下的200多人,走进了实验室。

一天18个小时的连轴转的,让这些女工们,开始初步的接触包头的纺纱织布机器。

2000多名女工不愧是熟手,这个机器跟他们之前使用的,微微的有些不同,速度也更快,经过了一连串改装之后的包头二号,一定程度上面,各方面的情况,都比包头一号要强大的多,更多的参考了东方人的特点,特别是人体工学方面,这些人只是稍稍的适应了之后,开始明白这些东西的操作规程,顺利生产了起来,特别是50个技术精英,他们在初步的尝试之后,就掌握了纺纱机和织布机,很快的达到了3档,少数精英的甚至达到了4当。

摆红缨就是达到了4档的少数人之中,作为在纺织女工之中,少数几个的懂得写字,看得懂报纸的女工,摆红缨分明的看出来这个包头的不同。

包头这个城市,距离她之前所工作的武汉,几乎是相隔万里,在这么遥远的距离之中,她甚至来之前,都不知道,有包头这个城市,但是真正的看到这个城市,那些新建的房屋,还有不远处的高大锅炉,无不证明,包头,绝对不是一个可以轻描淡写的存在,最关键的是,包头居然在投资纺织业的,他所在的湖北织布局,曾经是整个中国的骄傲,拥有7万锭的纺纱能力,还有繁多的织布机,可是自从张中堂不在了之后,湖北织布局就每况愈下,就算是她这样的优秀工人,也拿不到全部的工资,想着儿子要上学,上面还有婆婆在,他咬着牙签订了意向,来到包头工作,为的就是40元的工资,这可是他再湖北工资的2倍啊,来到太原几个月时间,无所事事,如果不是受到儿子的信,他就担心,这会不会是个骗局,现在,事实证明,这不是一个骗局,甚至这个工厂,是比湖北织布局更加庞大的工厂。

最关键的是那些纺纱机器,作为一个老纺织工人,摆红缨非常清楚,机器的性能,在某种方面上,代表着产值和产量,湖北纺织局的时候,单锭的年产量,大概是七八分之一包,就纺纱机的最低速度,就是2倍了,后来见识过2倍,3倍,甚至是4倍的速度,摆红缨可以清晰的估计到,这个棉锭,当一个熟练的工人,操纵着它,进行满负荷的运转的话,一年起码在一包以上,六七倍的比例提升,这个棉纺厂,绝对不简单。

不简单归不简单,这个棉纺厂投资巨大,总投资绝对不会少,包头在这方面的魄力上面,似乎比武汉,比上海,甚至是天津,都要强大的多。

知道这个企业,不是随随便便,拉出来玩的企业,魄力和投入上,要高于湖北织布局,摆红缨就知道,她的工作是有持续性,仔细认真的思考一番之后,回忆一下几天来的收获,摆红缨把他的一些心得,还有一些意见,汇总成了一个报告,然后报上去了。

说实在的,当这个报告报上去之后,刘澍也没有想到,一个女工,在几天的观察之中,就会提到这么多的意见,他无法确定这个意见到底是否是正确的,可是能够提供这么多的东西,足见这个摆红缨的厉害了,这样的事情,他也无法处理,直接就转了。

刘澍把意见转道了杨元钊这里,杨元钊愣了一下,他没想过,在民国的工厂之中,会出现这么的一个女工,从某种意义上,中国的工厂,未来的包头工业区,需要的,就是如同摆红缨这样,实际经验丰富,又懂得思考,会从实际经验之中,给出建议的人。

这份薄薄的报告,杨元钊看的很认真,甚至每一个方面,他都专门的去尝试过,去试验过,在忙碌了一天,经过了约克和杨元钊的一致确定,基本上肯定了这个报告的价值,这个报告之中,已经把一些他们忽略的,在实际的工作和生产之中,会遇到的问题,都系统的提出了一遍,就这一点上,这个报告已经有价值了,

机器的调整,几乎是立刻进行,这些都是简单,又不是针对整体全局的大修改,只是一个局部,换上几个零件就好了,完成了设计的工作,然后又让德国女工进行规章上面的调整的,德国女工很是死板,不过杨元钊胸有成竹,当整个实验的效果,彻底的摆在了两个德国女工的面前的时候,这些德国女工也不说话了。

就这样,新的规章制度,开始运行了,大量调整,一一的进入到了体系之中,特别是对于那些不熟悉的,进行突击的演练,在杨元钊的一体机之下,在木工,还有大量的安装工人的帮助之下,估计5万锭的棉锭的安装,估计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只要厂房确定,会在一周之内,完成安装,而最多半个月的时间,整个纺织厂,就可以生产出合适的产品了。rs

s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