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改变战斗机化

钢铁时代 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改变战斗机化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2:59 来源:笔趣阁

舍尔需要整理行装,离开的东南亚,回归计划来的非常突然,哪怕现在特混舰队已经开始准备出发,可攻击菲律宾的准备,跟前往欧洲的准备,着既然不同,回归不可能走捷径,两国交战的状态之下,别说是军舰,就算是商船,也别想在这里通过,那么就必须绕行好望角,一来一去,最少多走几千海里,这是一个漫长的旅途。

只是漫长也倒罢了,9艘主力舰回归欧洲,只要被发现,肯定会被协约国阻截,毕竟,他们不会白白的让9艘战舰回归,各个击破,在海战之中,也是常用的招数的,他们必须要做好准备,这是一条很艰险的道路,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肖剑锋在舍尔在舍尔离开的第一时间,就把特混舰队的9艘主力舰离开的消息报到了西北,西北也是诧异,特别是程璧光,这不是在这里好好的,为什么要走呢,肯定在欧洲发生了什么事情。

提交了参谋部之后,在参谋部调查了一系列的情报的前提之下,最终得到了原因,英法美把战舰集中到一起,从北海外围,双方缓冲区开始向内侵袭,不但占据了整个北海,还不停的进入波罗的海,逼迫德国决战,目的性非常明确。

可是此时此刻,在欧洲的德国主力舰,比起来协约国来说,差的不是一般的大,这种情况之下,德国不可能决战的。既然不能决战,那么眼前亏是肯定要吃下的,英法美的优势会逐步的进入到波罗的海,这是德国所无法忍受的,不但波罗的海的活动会受到限制,北欧三国归属也存在悬念。

非德国的领土,面对着主力舰的随时攻击,都会牵制住德国相当的精力,如果北欧三国加入到协约国的阵营,那就更加的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之下,德国别无选择,决定决战也是在所难免。

双方的差距巨大,以德国现有的实力。不亚于以卵击石,而决战之前,调集舍尔的9艘主力舰回去,争取平衡双方的主力舰之间的差距,最起码。保证的个位数的差距,让战争的悬念继续下去。

情报传给了杨元钊,杨元钊看到之后,并没有如西北其他高层那么的吃惊,这一战总有一种历史的即视感,这不是翻版的日德兰海战么,当然了,日德兰海战的时候,协约国和同盟国都有歼灭对方的意识,英国也没有那么的明显的咄咄逼人。双方都为战斗做出一定的试探的,最终在一系列的偶然中,产生了必然,最终爆发了这个无畏舰出现之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战。

真正的分析日德兰海战的话,还是可以轻松的得出,日德兰海战的规模很大,可是无论是战斗,还是最终击沉的吨位来说,都不算上一场高烈度的海战。双方发射的炮弹也不多,几千枚而已,在双方加起来的超过45艘主力舰,几百门主炮的前提下。每一门主炮也就是十几发的样子的,现在,规模更大了,德国的主力舰,从18艘,增加到了27艘。协约国方面,增加到了45艘,规模扩张的多了,而且这一场海军主力舰的战略决战,规模会更大。

英国方面,占据着的战舰数量的绝对优势,不会轻易后退,他们心中,肯定想着要歼灭德国公海舰队,而公海舰队方面,在而拥有质量上的优势,不但多了西北生产的9艘主力舰,原有战舰的毛病也进行了调整,最少,国王级的火炮口径,不是305毫米,而是14寸的火炮,仅此一点,战斗力就增强了许多,更别说在程璧光的大力推动之下,把瞄准指挥系统拿到了战舰之上,哪怕是一个不完善版,只能够操纵和控制9艘主力舰,可是因此而提升的攻击力,绝对会让德国满意的。

历史上的日德兰,说是战略大决战,在刚刚接触之后,就结束了,德国是处于绝对的下风,击沉的英国舰船稍稍占据优势,可是提尔皮茨很清楚,继续下去,德国不可能胜利,德国已经拼尽全力了,可是英国还有余力,果断的选择离开,也正因为如此,哪怕日德兰海战没有成为公海舰队的最后葬身之处,公海舰队还实力犹存,却再也没有出现在大洋之中,从此之后,公海舰队真的变成了一个存在的舰队,在未来一点力量都用不上,一直到最后,德国彻底战败之后的彩虹行动,才算是在悲壮的路上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现在,有了中国的帮助,拥有了超过这个时代的攻击,防御,速度,还有瞄准系统,在北海的环境之下,双方可能会爆发一场更大规模,甚至是决定性的主力舰大对决,说不定,会有超过10艘,甚至是更多战舰战沉,损失之大,可能会超乎想象,整个世界的最强大的战争兵器,集中到一起,互相的攻击,会是何等的波澜壮阔和悲壮。

杨元钊有些遗憾,中国注定不能参加到这一战之中,西北崛起的时间,还是太晚的,他的主力舰现在就要完成了,可是数量还是9艘,无法参与到这一场大战之中,但是有这九艘主力舰也就可以了,甚至,在杨元钊隐隐的感觉之中,即便在北海爆发协约国和同盟国之中的大战,恐怕也不是最大的海战,或许将来在中国和美国之间,会爆发更大的战争。

那只是如果,就算是杨元钊也只是猜测,或许美国没有二战时期爆发战舰海的能力,可是这个日德兰,如果这一场战争还是在日德兰爆发的话,已经被他改变了的,更大规模的战舰,更强大的德国海军,最终的战果肯定不会如日德兰那样虎头蛇尾,甚至在兰芳,还在兴建的8艘巴伐利亚级,还有德国国内还在兴建的巴伐利亚级,这些会成为德国的底牌,有了这些底牌,以德国的烈性,即便是全军覆没,也会让英国好看,这样的话,战争肯定会延长,即便德国略有不行,中国甚至直接加入到同盟国的阵营之中,也会延迟战争,这是中国最好的崛起机会。

吩咐了情报局,更加关注欧洲的事情之后,杨元钊就不再关心了的,这一战规模庞大,也非常的重要,应该说是决定整个一战海军走向的战斗,可中国注定是鞭长莫及的。

可中国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来做,进一步夯实根基的,在南方是菲律宾,可能会跟美国在亚洲对上,不过表面上看,跟中国没有太多关系,动手的是德国舰队和兰芳国,这一战即便少了舍尔舰队的9艘主力舰,也翻腾不到哪里去,拿下菲律宾只是时间问题。

北边就是进一步的增加赤塔的防御这都可以为明年的战争,奠定一个良好的机会,最少说海参崴一代,甚至是东西伯利亚这一边,会在明年彻底的拿下,而贝加尔湖的北水南调的工程,也会彻底的开工兴建。

赤塔距离贝加尔湖还有一段距离,即便买卖城,距离贝加尔湖的直线距离也不近,可跟之前相比,距离贝加尔湖已经大大的前进了一步,一些前期的工程已经可以兴建了,用整个世界六分之一的淡水资源,会对北方缺水的西北有巨大的促进。

在庞大的投入和巨大的人力之下,西北尽可能的改变了环境,现在无论是黄土高原,还是整个西北,环境上面,比历史上的中国都要好很多,可是缺水是一个地域性的问题,无法解决的话,北方还是会持续干旱的,从贝加尔湖和整个西伯利亚调集过来的水,可以极大的弥补这个不足,要知道,哪怕是在后世的俄罗斯时代,西伯利亚附近的水资源也没有利用,白白的,就这么的流入到了北冰洋之中,杨元钊不可能期待着把北方的干旱地区,彻底的改造成为江南,却可以局部和一定改进,哪怕一点点的提升,都会让北方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肖剑锋接到了总部的命令,会在15天之内,支援一批重巡和火力支援舰,对于后者,又专门的做了解释,那是一批近海型的,完全不考虑航行和速度,他们的最大时速不会超过15节,完全不是海上决战型主力舰,甚至连防护也是相当的微弱,唯一注重的,就只有威力了。

这也是在杨元钊的主导下,建成的,这种战舰,只能够起到近海火力支援,而且还是在对方没有多少防御力,没有足够多的机动舰船的情况之下,这样一个明显攻强守弱,应用范围相当的狭窄的近海重炮舰,之所以生产出来,一方面是必要,陆军登陆作战,必须要有足够多的炮火,另外一方面,他便宜,而且生产周期短,看起来拥有跟战列舰一样,双联装14寸以上的火炮,可是吨位上面,却控制在5500吨左右,这样船,吨位可能只有主力战舰的六到八分之一,造价就更便宜了,但是对于登陆作战的支持,绝对是主力舰级别的。

按照命令中所提到的,这样的战舰有8艘,都是确定了之后,用小船坞,在两三个月的时间之中生产出来的,虽然没有经历过实验,可是在攻击菲律宾,急需要重型火炮的前提下,这样的浅水重炮舰分外的重要。(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