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舰载机

钢铁时代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舰载机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2:59 来源:笔趣阁

动力实验室的运行顺利,直接汇报到了杨元钊这里,杨元钊很清楚,如果特拉斯能够解决目前的动力问题,航母的动力组的动力,可以达到32万马力,这已经超过了1961年服役的小鹰号的28万马力,这个时代只是20世纪初,有那么大的马力,未必能够发挥出那么大的效果,能量转换未必有小鹰号那么多,但是航母的吨位足以达到6万,甚至是7万吨,这是一个庞大的水上作战平台。∽↗∽↗,

航母,跟战列舰不一样,他的战斗力,来源于上面的飞机,在没有蒸汽弹射的时代,无法做到美国经典的常规动力航母小鹰号那样的效率,可是更大的排水量相当于更大的面积,起飞甲板跟降落甲板的分开放置情况下,这一艘航母的的各方面性能,远远超过二战时期的大部战舰,在辅助西北远比的普通更强大的飞机的话,效果就更加的。

航母在杨元钊的强行推进之下,再加上飞机的功效越来越强,威力越来越大的前提之下,开始走进了海军的序列,虽然现在还没有真正的完成任何一艘的航母,可是远景的期待还是有。

中国的海军,在程璧光为首的三海舰没有加入之前,只是一片空白,三海和原来北洋水师的军官加入,填充了中国海军,可是缺口依然非常的大,也就是在德国的帮助下,在青岛成立了海军学校,大量旧船的加入,作为训练舰,几乎是用金钱换取熟练的海军士兵。

依靠着这样多管齐下,中国的海军才出现了现在这样欣欣向荣的景象,正因为一切都是新的,中国海军之中的革新,压力和阻力就比较小,特别是海军之中,有战列舰的bb党。可是航母的推行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也就是程璧光这样的老资格,抱怨了几句,然后。就顺利的推动了。

航母战略的确定,整个舰队就由坚船大炮,向着防空转换,战斗机,哪怕是西北最先的战斗机。他们的作战半径都在400公里,甚至是500公里以上,这样的作战半径之下,除非是意外情况的偷袭,否则战列舰不可能威胁到航母。

这也是未来,航母取代战列舰的根本原因,或许跟战列舰相比,航母有种种的劣势,比如,夜间无法作战。防护薄弱,一旦被战列舰,甚至是重巡逼近到射程之内,输的一定是航空母舰。

但是航空母舰的攻击半径和射程这一点的优势,足以成为战列舰的掘墓人,二战时候的太平洋战争,就证明了这一点,主力正航航母成为了舰队的战略核心,战列舰却退回到了从属的地位,整个航母作战群是以航母为中心的。其他所有的舰船,都不承担作战任务,只是为航母作战提供必要的防护。

航母作战群,是一个专业的东西。很多的设计都需要重新的来,虽然说,现在的战列舰,重巡和轻巡等等,可以加入到航母作战群之中,也能够发挥出一定的效果。可是跟真正为航母准备的战舰相比,专业性有很大差别。

真正的航母作战群,能够威胁到航母的,唯独有航母,战列舰恐怕也只有在偷袭的时候,夜间接触航母的时候,才能够威胁到,在白天的时候,几乎不可能,航母300-500公里的作战半径,对飞机来说,一个小时左右的航程,可是对于战舰而言,可能是一个白天,找到找不到,更别说作战了。

目前特拉斯的动力实验室的动力指标,用这个为基础,开始设计正航航母,顺带的,再设置一批的放空护卫舰,在没有导弹的时代,只能够依靠高射机枪组成的密集阵系统,这样的防空设计起来,并不比主炮战舰来的容易,如何合理的考验战舰吨位的应用,成为了最大制约。

战舰的事情不用杨元钊多操心,西北师从于德国,但是在幻想级和猎户座改之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特的风格,设计理念逐步的成熟,对于吨位的控制有了明显的提升,当然了,这少不了计算机的出色效果,计算机和精准航模,甚至水池系统的帮助,可以让战舰的设计少走弯路,在这种程度之下,西北可以快速的抹平跟英国,跟德国之间的差距。

正航航母,在少了蒸汽弹射之后,设计起来并不麻烦,只要考虑舰体的结构,上方的飞行甲板都是一样,没有走单独飞行甲板的道路,直接走双甲板,等于是直接到位了。

航母已经进入到设计之中了,航母作战群的其他战舰也差不多在设计,可是制约着航母能力最大的因素飞机,也不容小视。

说起飞机制造厂,就不得不说西安飞机制造厂,这个从1910年才开始逐步的发展,成为了新兴的工业基地的地方,目前已经成为西北最重要的飞机制造厂,从西北一号到二号,在到海鹰,海鸟,海巨龙,飞机从路上走入到海上,成为整个西北越来越强大的支柱

西北的飞机,发动机最初的是活塞式螺旋桨发动机,从西北的研究之中,逐步发展出来了风冷和水冷两个体系,伴随着的越来越大发动机,向上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这其中是需要慢慢的累积,依靠着不断的研究,逐步的增加飞机的动力。可是杨元钊在动力领域,绝对是大师,他没有完善的学习过飞机发动机的全部,无法制造出先进的额飞机发动机,但是一些更先进的理论,他还是知道的。

在后世,大型的低速货运和客运飞机之中,多是实用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这一种发动机,是后世出现的时候,已经是20世纪刘七十年代之后了,它的不少性能上面,极为的出色,可是因为大型螺旋桨无法突破音障,故而无法使用到军事用途之中,军事方面,都是喷气式的超音速飞机。

可是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出色的性能和省油的特性,让它的民用的用途被发展起来了,军用方面的用途就少了许多,最多是作为运输机的。或者加油机,特别是后者,干脆只能够给直升飞机和一些低速的飞机加油,无法起到战略的作用。那个时代是喷气式飞机存在的时代,无论是一代,二代还是三代的飞机,喷气式对于涡轮螺旋桨有着巨大的优势的。

在这个时代,连普通的飞机都是用汽车发动机的时候。先进的飞机甚至还没有进入到活塞式的螺旋桨的时代,涡轮发动机简直是天上赐给的礼物。

制约涡轮发动机的理论,已经在杨元钊的提点之下,由众多的科学家逐步的完善,加工难度,也因为大量的技术工人和西北先进的机床之下解决,至于材料,这个制约着涡轮螺旋桨的最大拉路虎,对于西北来说,根本不是事。

一战和二战。是整个世界军事科技发展最快的时代,各种材料的突破和各种动力的发展,让人类制造出了一个个强大的武器,材料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之所以出现的晚,就是因为它的材料制约,需要能够抵挡住900度以上高温,硬度和耐酸碱性达到一定程度的出色材料,这样的材料,各国如果花费了大力气去的研究的化。不是弄不出来的,但是一个拦路虎永远盘横在前面,那就是加工工艺。

越是强悍的材料,加工的难度就越大的。很多东西造出来容易,可是要想加工他,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困难,这一点就拦住了很多人。可对于西北来说,这一切都不算什么,就西北的机床来说。已经达到了第三代机床的水准,除了没有数控之外,对于一些出色的师傅来说,或者是天赋异禀的机床工人来说,依靠着这些,可以加工出符合要求的工件,计算器可以计算的比较的深入,甚至现在,在阴山基地,在开始研究,数控在逐步的研究,只不过杨元钊的手中没有数控芯片,依靠着计算器这样的最初等的芯片,甚至把手机芯片业放上去,作用不大,这完全不是一个体系啊。

但是初步的研究成果还是有的。现在,在西安飞机制造厂之中,12台大型,单台马力达到了2500马力的大型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已经在一个月之前抵达了,理念的不同,带来了发动机跃升,从1500马力左右,足足提升了1000,最关键的是,这样的发动机,在动力的能耗和实用上,远远比之前的发动机强大的多。

制约飞机的,发动机是一个方面,能耗和性能比更是另外的一个方面,2500马力的大型发动机,他的能耗,只有活塞式发动机一半左右,也就是说,这样马力的发动机,比活塞式更加的省油。

马力大,还省油,这样的发动机,简直会让一个飞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直观的就是作战半径的提升,航母的战斗力来源于航母上面的飞机,飞机的作战半径有多大,航母的作战半径就有多大,更加省油的发动机,带来的功效相当的直观。

从战略轰炸机开始,西北已经完美的实现了双发发动机飞机的制造,目前正在攻克三发,甚至四发的,一旦四发完成,总功率差不多的情况之下,他会成为二战时期的超级b29,无论是起飞重量,还是作战半径,甚至是速度上面,都会 有巨大的提高,到时候,战略轰炸机这个名字,会彻底的出现在的世界的舞台上面。

二战时期,日本的崩溃的,是太平洋战争奠定的,可是能够起飞b29的基地的出现,才是日本真正无法继续打下去的最根本所在,没办法,战略轰炸的威力太大了,单独一架飞机载弹量,或许比如一艘飞艇,可是飞机比飞艇的速度快的多,很容易组成上百,甚至是千机编队,一次投射上万吨,这样地毯式轰炸对于一个国家的精神和实质上的打击,相当的巨大。

真正的战略轰炸机,只有到b29,2万公斤以上的载弹量,而且作战半径超过2250公里的战斗机,才足以起到战略的影响力。而如果这样的4发飞机,能够换装,2500马力涡轮螺旋桨 ,甚至未来8发研究完成之后,战略轰炸机的在载重量上,甚至能够超过飞艇,到时候,铺天盖地之下的战略轰炸,会让天地变色的。

事实上,二战时期,b29的战略轰炸作用,没有集中的彰显,制空权的理念还存在于航母对战之中,因为重型轰炸机无法登上航母,当时研究的还是以b17这样的双发普通轰炸机微粒子的。

只有来自于后世的杨元钊,才清楚制空权的可怕的,在涡轮螺旋桨另辟蹊径,有了初步的进展之后,立刻开始了针对性的研究;基于这个大型的发动机,生产出合适的飞机,首先是陆基,要保证战略轰炸机的数量,至于海军,航空母舰上面的制约性更大一点,相对于陆上,可以无限扩大的跑道,只要飞机理论上可以起飞,就可以利用更长的跑道来起飞,可是海军不一样,航空母舰的跑道都是有一定的标准的,不可能无休无止的扩大,想不说难度问题,就算是可以扩大到几千米,那对于战舰设计,就成问题了,几千米长的战舰,想想就醉了。

在无法无限扩展的情况之下,技术人员只能够在杨元钊给出了大体的创意之下,进行一番加工,最终给出了航母跑道的最大长度。

在设计的理念之下,有了尽可能最大的长度,然后设计师开始对未来的舰载机进行减重,争取开发出在规定的航母跑到的基础上面,就能够起飞的飞机,这种固定条件的设计方式,对于飞机设计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研,西安飞机制造厂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进度才慢慢快了起来,现在,已经制作出了2架样机,正在试飞场进行着紧张的实验和调试之中。(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