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我的农场在沙漠 > 第一百零六章 清韵阆苑(中)

我的农场在沙漠 第一百零六章 清韵阆苑(中)

作者:南州十一郎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02:29:28 来源:笔趣阁

对蔡鸿鸣而言,清韵阆苑真的很像道观。

除了那红墙金瓦以外,雕梁画栋,殿中各处还绘着各色神仙图案,有的地方还写着大大的“道”字,并刻着太极八卦图。

但说它是道观又不像,因为它没有供奉神像,没有添油箱,也没有香炉让人烧香拜拜。可不管如何,一个身着道袍的女人在前引路,让人不以为这里是道观都难。

不过,想想也就释然。

在闽南时候,他就曾看到有一家麦当劳把人家世代供奉先人牌位的祠堂改成店面,这道观变成饭店也就不那么奇怪了。只是,他一直有个问题,就是那家麦当劳在祠堂中卖东西,就不怕晚上人家祖先出来吃吗???

大殿后还有一重殿宇,清韵并没有在此逗留,而是从大殿后一个圆形拱门穿了过去。

后面是一片山麓,青草葱翠,绿树幽映,凉风习习,远远望去,只见一五角石亭掩藏在草木丛中。

一行人走到石亭,蔡鸿鸣抬眼看去,发现石亭全部用石头砌成,亭内顶部分别刻着五仙女飞天图案,古朴异常,不像是新建成的。

莘瑾柔将蔡鸿鸣一路来的神色看在眼里,此时看他还是满头满脑的疑惑,就笑着说道:“不用看了,这里真不是道观。不过以前这里倒真有个小道观,可惜被红.卫兵给推倒了,后来被清韵买了去盖成这样做生意。这里唯一没变的就是这石亭,以前就是这样,只不过后来稍微改造一下而已。但说起来,这里除了拜拜,和道观也没什么区别,因为它主打的就是道家天人合一的养生理念。所以也可以说是道观,修道的地方。”

蔡鸿鸣听了,了然的点了点头。

莘瑾柔说完,又对清韵说道:“清韵,你让人拿个茶具和一些泉水来,我今天让你尝尝我带来的好茶。你肯定没喝过。”

“嗬,我没喝过?难喽。”虽然这么说,她还是从口袋中拿出一个对讲机,让下面人送茶具和泉水上来。

亭里有电,等人把东西送上来,摆好茶具,用水壶煮开水。莘瑾柔就从口袋中拿出一个圆形小盒,然后从中取出一粒茶丸放入茶盏里。蔡鸿鸣一看她拿出的茶丸,眼睛顿时瞪得老大。这不是...

莘瑾柔看他这样,不由笑了笑。

“这茶丸味道挺好闻的嘛。”

如今人追求个性,硬是把茶叶弄成各种形状,如三角形、正方形、锥形、椭圆形、圆形等等,种种种种,不一而足。清韵什么没见过,但味道这么香的茶丸子,她还真的是第一次遇见。

莘瑾柔也没理她。放入茶丸,就冲泡起来。一股更加浓郁的香气从茶盏中飘散出来。

发酵茶无需像炒制的青茶那样需要诸般繁杂手续,只需飞快的洗去一遍,就可以饮用。

当她把茶倒进青瓷斗笠杯中,清韵就迫不及待的拿起来。轻轻一闻,茶香随之扑入鼻中,香气中好像不只有茶。好像还带着一丝别的东西,但揉杂在一起,却有如天作之合;轻啜一口,香舌轻扰,咽入腹中。宛如仙药一般,有遍体生香的感觉,整个人都舒服起来,也有了精神。

“好茶。”清韵忍不住赞道,不得不说,她还真的没喝过这种茶。

“水不错。”蔡鸿鸣喝过茶后说道。

茶丸就是小胖虫拉出来的虫茶,他当然喝过,不过这水就不一样了,甚至要比他那边的井水好一点。

他可不知道这水可不是普通的水。

古人煮茶,非常注重用水,更苛刻的要求水质要清、活、轻。

所谓的“清”,就是看起来明朗、清静、澄澈、无垢,挠之不浊。因为水质不洁净,茶汤就会混浊。只有水质清洁无杂质,透明无色,才能显出茶的本色;所谓的“活”,就是有源头流动的水,而不是静止水,如池水、潭水之流。静止水容易被外物污染,滋生细菌、病毒、虫害,因此不宜饮用,免得生病; 所谓的“轻”,就是质地轻,浮于上的好水;劣水则质地重,沉于下,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软水和硬水。

现代科学认为,每升水含八毫克以上的镁离子钙的称为硬水,反之则为软水。

自然界中仅雪水和雨水、露水为纯软水,古人素来喜用这种水煮茶,现在看来还真有那么一点科学道理。

经实践,采用软水泡茶,茶汤的色、香、味三者俱佳;而用硬水泡茶,则茶汤变色,茶的色、香、味大减。水的轻重还应包括水中含有的其它矿物质成分的多少。如铁盐溶液、碱性溶液等都能增加水的重量,用含铁、碱物质过多的水泡茶,茶汤还会漂起一层“锈油”。茶叶中因含茶多酚类物质,遇水中的铁盐溶液,茶汤还会变成黑褐色。

清朝的人还讲究以水的轻重辨别水质的优劣,并以轻重来评定水的品级。

据清朝人陆以湉写的《冷庐杂识》记述:乾隆为品通国之水,制一银斗精量泉水,以质之轻重分水之高下,结果“京师玉泉山之水,斗重一两,塞上伊逊之水亦如之,其余诸水:济南珍珠泉重逾二厘,扬子江金山下泠重逾三厘,惠山,虎跑各重逾四厘,平山重逾六厘,清凉山,白沙,虎丘及西山之碧云寺各重逾一分。遂定玉泉水为天下第一泉,作《玉泉水天下第一泉记》。又量雪水,较玉泉轻三厘,遇佳雪,必收取。但雪自空降,非从地出,故不列入品泉名次。盖水质不同,比重不一。

乾隆以水质轻重区别泉水优劣,是一种独创,同时也表明清王室对饮茶用水的讲究。

古人煮茶水质除了要求清、活、轻外,还要求水味甘、洌(清冷)。

水味的甘洌,也叫甘冷、甘香。

古人将泉水味美者称作甘泉,气芬芳者称作香泉,言泉惟甘香,故能养人。如不甘,则损茶味;水不寒,则味涩 。所以要求煎茶的水质清凉甜美。古人喜欢用雪水煎茶,就是取其甘甜、清冷之意。论及水的冷洌,古人首推“冰水”。晋代秦王嘉在《拾遗记》中说:“蓬莱山冰水,饮者千岁也。”

水除了“清、活、轻、甘、冽”外,可以依来源分为两类:一曰天泉,二曰地泉。

天泉,顾名思义,就是天上来的泉水,可分为雨水、雪水、露水。

明代文人就讲究用天泉,他们对于春、夏、秋、冬四季的天泉雨水,有不同的评价。这些人认为秋天的雨水烹茶最好,其次是梅雨季节的雨水,再次是春雨,而夏季多暴雨,水质最差,不主张用来烹茶。

他们还认为收集雨水时必须用干净的白布,在天井中央受雨水。至于从房檐流下的雨水,不能用。

而雪水,因有瑞雪丰年之说,是以古人认为雪水是五谷精华,用来烹茶最雅。唐朝诗人白居易就有诗云:“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

露水,又名“天酒”,是古代神仙的饮料。《山海经》写道:“仙丘降露,仙人常饮之”。现在人也时常用食云霞饮朝露来比喻不食烟火的神仙。中国历代皇帝中乾隆最讲究喝露水。他夏天常到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喜欢收集太平湖中荷叶上的露水烹茶,认为胜过天下第一泉的玉泉水。

虽然说雨水、雪水、露水有这般种种妙处,但到了现在空气污染的今天,除非是深山老林或者是远离城市工厂不见人烟的所在,要不然再喝这种水就不可取了。

天泉是天上水,地泉自然就是地下水了。

陆羽在《茶经》中记载,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单单为了这泡茶的水,清韵阆苑可是大费苦心,不仅请人从各地泉源取水化验,还专门请老师傅用水泡茶试品,看看用哪一种水泡茶最好,最后得出的结果竟然不是从各地著名泉眼中取出来的水,而是位于神农架一地底溶洞中的地下水和来自昆仑雪峰上的雪水。

这些水都是当日取,当日用专机载到这边供做菜泡茶煮饭之用。

别说,用这种水泡出来的茶、煮出来的东西味道确实更好,还带着一股难得的清甜。不只是水,清韵阆苑中做菜用的菜和肉、米都是自己找地方种的,没有添加任何的化肥、农药,都是纯天然的东西,所以价格自然也高。

在这边,一泡茶几百块是最最低档的消费。

所以,赖恒昌看到莘瑾柔来这边才会哭丧着脸,因为在这边吃饭十万百万根本不算什么事,你要吃到破产也可能。在外面难得一见的五十年佳酿、百年茅台、两百年黄酒,这边是应有尽有,不只这些,还有来自深山纯天然无污染的野菜、虾蟹、野生菌,深海捕捞的新鲜鱼虾。做菜的师傅就是当年给慈禧掌勺那一位的后人,生鲜料理的师傅也是世代相传的老手,里面还请了国内顶尖的中医国手来处理药膳给人调养身体,所用的药材无不是道地野生之物。

因为用料讲究,高人烹制,老师傅调理,所以卖的东西价钱自然也高,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