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宪法经国会正式表决通过,经秦时竹签署总统令后予以公布颁行,具体条文可参见作品相关。
宪法的正式出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经过记者绘声绘色的报道,人们对表决现场那一幕的情节也感觉震惊和好奇。惊的是总统居然下了如此重手,奇的是堂堂一个联邦党的党主席、本打算呼风唤雨一番,没想到居然栽在一个不起眼的秘书手中,有关于国安局的能干和出色再次被传得沸沸扬扬。
“阁下还在等什么呢?难道还在怀疑北京那个情报系统的效能或者手段么?”炎热的天气里,英国驻南京领事依旧衣冠楚楚,说话也依然娓娓道来。
“您的意思是?”
“王揖唐可靠不可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您上次给他的3万恐怕就……”
“哼,他们能拿我怎么样?不就是送点钱没报告么?”
“是的,从表面看起来确实如此。但我很遗憾地提醒将军阁下,秦时竹既不是白痴又不是笨蛋,他难道会看不出其中的奥秘?你,一个堂堂的长江巡阅使,居然和联邦党之间有联系……哦,不对,换用对方的话说,是勾结。”
“够了,我知道怎么办。”冯国璋愤怒地挥手,“别的我不用多说,这事完全是你们英国人弄出来的。”“是啊,都是我们英国人不对,那难道阁下收的10万圆也不对?”领事对于冯国璋的态度丝毫没有恼怒,反而一切都像在他掌控之中一般。
果然,一听见这句话,冯国璋如同泄气的皮球一样,自己也有把柄握在别人手中。英国方面分两次资助联邦党,一次直接给,另一次通过冯国璋赞助(当然少不了冯国璋的好处)。本意是通过这种方式巩固自己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同秦时竹一样拥有一个政党作为政治势力上的奥援。哪曾想?
“冯将军,现在的情形已经很明显了。这不是你要不要动手的考虑,而是人家什么时候对你下手的考虑。秦时竹执政以来,什么时候放松过反对派地压迫?前有倪嗣冲、陈其美,现有联邦党,将来……”领事耸耸肩。“他一步步地在巩固自己的权势,你想打破那种可怕的结局目前只有两个方案。第一,及早投降,表明归顺之意,放弃兵权,做一个有职无权的人;第二,联合各种民主势力,反对独裁政府,推翻秦时竹的统治。”
“你这是在威胁我么?”
“威胁?您应该比我更清楚。到底是谁威胁谁。”领事继续慢悠悠地说道。“如果您做出第一种选择。基于将军地声望、地位、实力。秦时竹恐怕不会放过你。即便你有意投降也难以取得对方地信任;第二种选择么?呵呵呵。就不用我说了。中国有句古话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想必冯将军也有体会。”
“谈何容易。谈何容易哦!”冯国璋所顾虑地正是这些。被他人说中了要害顿时有些气馁。
“我们大英帝国对阁下地一贯不遗余力。这次宪法表决事件更让我们意识到中国局势地险恶。通过多方接触。我们已和各个方面达成了共识。现在就看将军愿不愿意出来做各方面地领袖。只要您肯答应。资金、军火乃至今后地外交和政治帮助都不会少。怎么样?敢不敢?”
“这不是小事。你让我再想想。”
北京城一处幽静地小旅社里。有不少大人物模样打扮地人也在开会。
“诸位。这次地宪法表决让我们终于可以看清秦时竹地嘴脸。他今天这样对付联邦党。明天也能反过来对我们。”
“对,我们绝不能束手待毙。”
“现在秦时竹独裁的迹象日趋明显,可笑一些人还在那里大唱赞歌。我真不明白他们到底知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有长者模样地发言:“孙先生是什么意见?”
“他,他能有什么意见,他早已被秦时竹迷失了心窍,要么说绝不可能,要么动不动要辞职,情形如同袁世凯当初一模一样。我已和展堂沟通过了,他赞成我们的主张。”
“不过单凭我们这些人有什么作为呢?是不是请兆铭先生再商议商议?”
“不用,汪兆铭已吓破了胆,哪里敢放个屁字。听说秦时竹有意拉拢他。让他继任汤化龙空缺之后地众议院议长职位。估计这阵子正在哥俩好吧……”
“小人!”
“前两天英国朋友和我过来沟通,现在国际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故。德国势力已被法俄两国牢牢牵制在欧洲,已不可能为秦时竹提供实质上的援助,而英国方面愿意我们的正义行动,希望我们像推翻袁世凯一样推翻秦时竹这个独裁者,建立真正的中华民国。”
“英国人会不会给我们吃空心汤团?”
“难说,不过据说冯国璋已有意举事,南方不是秦时竹的范围,冯国璋、李纯手下都是精兵良将,况且有长江天险,从军事角度来说还是可以依靠的。再者,北京不是我们的久留之地,再呆下去只能束手待毙……”
“什么时候出发?”
“越快越好。我已订了今天晚上去上海的火车票,明着去上海调研工业企业,实际我们在南京下车,去和冯国璋汇合。”
“好注意,大家分头动身吧。京城地总理府内,张謇一脸颓丧的神情,眼睛布满血丝,丝毫让人感觉不到以往自信的神情。他怎么了?
“季老,你?”最近来拜访他的人少了不少,但在风口浪尖的时候还是有人会来打扰他,即便有了心理准备,但还是为张謇憔悴的面容而吃惊。
“我老了,今后的事情你们自己看着办吧。”张謇明白来人的意思,摆摆手道,“已经错了一次。就不要再错第二次了,认不清形势是要吃大苦头的。”
“爹……”儿子张孝若走了进来,口中直喊,“父亲何苦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你知道什么?”张謇地语气不像是在责备自己地孩子,“搞实业比搞政治简单啊。”
“现在人心惶惶,大家都等着季老您主持大局呢?可您都闭门谢客好几天了。”
“你回去转告大家。稳定秩序、拥护总统就是大局。至于我……”张謇惨然一笑,“我马上就不做这个总理了。”
“这不必吧?季老为国操劳许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人家心里早就对咱们有芥蒂了,这么大的事情,我事先连口风都没有听见,你以为联邦党有国安局人员,我们南方局里面就没有?唉……”
“听说……冯国璋……”
“胡闹……他这是犯罪!”听了来人隐隐约约的说词,张謇心里洞察的一清二楚,“你们不要跟着他胡闹。要死无葬身之地的。什么叫手段,我算是见识过了,别人比我们有本事。有能耐啊,政治这玩意,难得很啊。”
“是……我知道了,回去一定把您的意思转告给大家。
“那就好,那就好,大家要有心理准备,不过不会太惨,稍微收敛点吧,别让人看了笑话。”来人诺诺连声。随即便匆匆离去。
原本在表决现场,以张謇为首地部分人民党南方局议员商定,等国会表决宪法时,一旦联邦党发难,他们也以装作劝解的样子离开会场,以造成法定多数不足地局面。没成想联邦党还没有闹将起来,国安局已经下手了。这些人猝不及防,平素又唯张謇马首是瞻,故而如无头地苍蝇般乱转。张謇终究是个识时务的人。知道事不可为反而开始规劝起原本追随自己地一群地方精英。
1914年8月1日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上午,国务院副总理兼内务部长葛洪义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宪法表决当日的情况对外界做出说明。
“宪法表决前夕,众多媒体记者都在场,可以清楚地看见内务部是如何执法的。我们严格遵循有关规定,履行了正常地法律手段和秩序,对违法的议员做出处理,整个过程完全是履行职责的正常之举,没有不可告人地目的和阴谋。”葛洪义用炯炯有神地眼睛扫视了一下会场。“不过。由于此次事件牵涉面广、涉及群体众多,为了澄清一些被误解的事实。国务院特意召开此次新闻发布会,欢迎各位提问。”
“请问副总理阁下,贵国国安系统在宪法表决的前夕突然逮捕一部分议员是否可以理解为对某些议员施加压力,以便更好地通过《宪法》?”
“我理解这位英国记者的意思,我只想解释几点。第一,这一次逮捕这些议员并移送法办是有确凿证据的;第二,至于为何是表决当日而不是提前或者推后,原因很简单,国安系统的侦破和调查在此前一直都在进行,在表决前几天各种情况得到了汇总,这一切的文书可以在相应文件和卷宗中看见,只能说是巧合,而不是有意操纵。至于推后,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我想,任何一个保护民众、以查处违法犯罪为己任的政府机构都会尽快破案而不会为了照顾什么影响而拖延、推迟。犯罪嫌疑人早一天落网,正义就早一天得到伸张。”葛洪义意味深长地说,“其实,就我本人而言,我压根不认为这些议员有代表人民进行民主表决地权利,理由很简单,他们的所作所为早已违背法律,违反了国家和人民的嘱托,有什么资格对神圣的宪法进行审议呢?”
记者颇为不服气地追问:“但我听说还有不少议员犯有同样的错误,只因为他们对宪法表示赞同而躲过了这次风暴,请问阁下这算不算是一种阴谋?”
“首先要指出一点,国安系统每时每刻都保持高度的警惕,希望做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只要违法一定会受到应有的惩处,谈不上区别对待。其次,针对三条禁令而进行的查处并不是始于今日,而是早就在进行了,各类媒体都有过报道。从去年以来我们陆陆续续处分了不少人,各个党派、各种政治倾向都有,绝不可能有偏袒一方的举动。最后,我不知道您所说地不少议员犯有同样的错误是从何得知的,既然您掌握了充分的依据,请不妨现在就举报对方的名字和行为,我一分钟后就下令严查……”
这话一说,这位老记顿时期期艾艾起来,不是他没有掌握情况,而是掌握了、举报了也没有用——宪法已经正式公布,能挽回什么呢?如果公然举报,那等于是和一些中国政治势力过不去,今后也不用混了。看着他一脸尴尬地坐下来,中国记者哄堂大笑。我是《人民日报》的记者,请问葛副总理,现在报道联邦党接受非法政治资金后,各方面反响很大,广大读者纷纷前来问讯有关情况,请问您是否可以再详细介绍一下?”
“这次除了违法三条禁令的议员外,还根据《中华民国政党法》查处了联邦党及相关负责人的违法行为。第一,我想严正声明,这次的查处和采取地措施,都是有确实地证据,当事人本人也已供认不讳;第二,关于此案的处理也会秉公裁断,日前沸沸扬扬所传汉奸、卖国贼地猜测并不存在,联邦党所违反的是接受政治资金后不进行登记的告知义务,到目前为此还没有发现有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举动,相对来说危害并不大,处理自然也会公正而不会捏造莫须有的罪名;第三,对已被逮捕的人员,我们将根据情节、各自所处的位置和角色予以区别对待,绝不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加以同质化处理。最后我声明一点,有关案情已根据程序移交司法处理,鉴于案情重大,最高法院已由各位官组成特别法庭审理。”
《民立报》记者问道:“现在舆论有这么一种担心,意谓此次事件,固然是事出有因,议员有违法犯罪的把柄,但何尝不是大总统大权独揽、推行独裁的显现呢?”
“自倪嗣冲案、议员案以后,舆论对大总统的攻击开始陆续增加,理由无非是大总统独裁、大权独揽等等。对于这些谣言,无论是大总统本人还是我们内阁成员,都一笑了之,认为不值得一驳,但既然今天你提出来了,我也表示一下我的看法:单纯从三条禁令的角度看,这不仅不是独裁,反而恰恰是民主的标志。”一听葛洪义提出此言,满场肃静,静听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