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国势 > 第049章 北方战争(24)

国势 第049章 北方战争(24)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43:51 来源:笔趣阁

自美军逐次征兵西欧大陆以后。德军总参谋部和决策机构已经意识到,战争如果再拖延两年,德国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甚至于,再拖延18个月都难以接受,因为德国重点战略物资的储备和生产维持能力只有9-12个月,即便经过强化,也难以超过15个月。

鲁登道夫已经提出了总体战观念,总参谋部也切实按照这个观念精心评估,在模型选择上,还尽可能地放大了有利因素,修正了不利因素,但报告结果也是触目惊心——继续维持目前的战局,在没有新生突变的情况下,德国将于1920年下半年濒临全面失败,在这个之前,德国的主要盟国,奥匈、保加利亚和土耳其也会面临失败。

要想改变这个局面,必须引入新的、带有重大意义的变量,总参谋部列举了3个可能性因素。

第一,德国海军在决定性会战中打垮英国舰队。依kao水面舰队和潜艇部队掌握北海、北大西洋制海权,恢复自身经济活力,抑制美国向西欧大陆运输物资。如果能够实现,战争胜利的概率可以提高到85以上,但实现指数只有5;

第二,德国陆军在决定性会战中打垮联军,占领巴黎,掌握对联军的军力对比优势,特别是要极大地消灭美**队,在美国引起反战情绪,或者希望墨西哥能够拖住美国人的身体。如果能够实现,战争胜利的概率可以提高到75以上,但实现指数不到15;

第三,德国陆军在决定性会战中防御住敌人的全面进攻,能够控制兴登堡防线并巩固,同时获得从俄罗斯方向过来的战略物资补给,将战争进一步长期化,战争胜利的概率可以提高到50,但实现指数只有35。

如果上述三个可能性因素都不能实现,则德国将只能维持而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战争结局。

HL和威廉二世商议后认为,总参谋部的结论大体是可以信赖的,其中,第三个选择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即便费劲做到第三层,战争依然是五五开的胜负,没有意义——德国要的是胜利,哪怕体面的和平也好。

可惜。在彼此都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之下,不死不休已经成为常态思维,英法美必以德国全面投降为最终目的,而德国也必然以保持现有战争权益为出发点,这是根本就不能调和的。

剩下的只能在前面两个方案当中做出选择,可问题在于,无论哪个方案都不是轻而易举。从实力对比上来说,经过2次日德兰海战,德国海军的实力比起历史上同期要下降一些,但英国人削弱得更厉害,对比上反而有利。但即便如此,威廉二世仍然认为出海作战是没有前途的,只能葬送德国的大洋舰队,唯一可以依赖的,只有德国陆军。

在西线撤军以后,特别是经过1917下半年和1918上半年的整顿恢复之后,实力恢复到了197个陆军师的建制,与之对垒的,则是联军的238个师。但是,德国197个陆军师中,只有三分之一是基本齐装满员的——但大都补充了新兵。战斗力不强;有三分之一是补充了一部分新兵,战斗力基本持平,但编制通常在60-80之间;还有三分之一是来不及补充的部队,战斗力略强,但官兵经过打击,士气和精神尚未恢复,编制通常在40-60之间,至于编制40以下的部队,基本就是需要重建了。

反观联军,238个师中,英国人只有30余个,编制基本完整,战斗力逊色于德国人,法国人有100多个,战斗力逊色于德国,编制水平比德国略强,但问题在于美国人,编制基本是满员的,战斗力虽然赶不上德国人,但大大强于英国人,接近于法国水平。而在装备和后勤保障方面,美国人高出所有国家一大截。

因此,尽管在纸面上德国与联军的战力差距只有15左右,实际差距却在30以上,更可怕的是,这种差距还在逐渐拉开。

原本东线战事结束之后,HL还能指望奥匈的帮忙,但由于意大利得到了美国物资的强化,奥匈部队只能应付意大利人的挑战。而且,奥匈部队的装备水平与意大利之间的差距比德国与联军之间的差距更大。HL不是不想给奥地利人物资和装备,而是实在连自身都供应不足,哪里去找多余的呢?况且,从性价比上来说,同样的装备,在德军身上能够获得比奥匈近乎2-3倍的交换比,在供应量确定的前提下,给奥地利人多一份,则意味着同盟国的力量削弱一份。

在战场态势上,德国西线原本有3个突出部,一个是马恩河突出部,重点威胁巴黎;一个是亚眠突出部,重点威胁西欧海岸线,原本是打算钳形合围法国人的,后来变成狙击美国人的桥头堡;一个圣米耶尔突出部,这个突出部还是凡尔登战役的杰作,用来保护梅斯和布里埃铁矿的关键性中心。

在亚眠被占领后,马恩河突出部和圣米耶尔突出部便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圣米耶尔突出部保护的梅斯和布里埃铁矿和战略位置,前者是德国炼钢所需矿石的丰富源泉。后者cha入法国的右侧翼达20多公里,既切断了凡尔登—土尔铁路,又切断了巴黎—南锡铁路。要在默兹河和阿尔贡森林之间的防区进行任何成功的大规模进攻,消除这个突出部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从突出部的地势来看,从顶端圣米耶尔起,它的西边成斜线地延伸到默兹河东的树木茂密的高地,它的南边从圣米耶尔延伸到摩泽尔河横切河两岸的高地。在高地之间是沃夫勒平原,它被小溪、沼泽、大的池塘和一片片的林地所切隔,不易通行,尤其是在雨天。不同于马恩河突出部,非常适宜于防守。

鲁登道夫在这里集结了3个集团军,一线作战兵力达到40万。约占德国总兵力18。但是,这个防区之所以如此重要,也被联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被选作为下一个目标,而且主要由美国人负责解决。肃清圣米耶尔突出部的德军,便成为潘兴的重要任务。

在这个突出部的两翼,美国人集结了60万人的部队,另外还包括法国的35万和英国人的10万,总兵力105万,是德国人的两倍半还不止。潘兴的最后计划要求同时向两边推进,突击的重点放在南边。牵制性的进攻将指向突出部的顶端,为了大规模进攻,联军空军集结了二千五百架飞机,大都是由法国人和英国人提供的,这是为一次攻势所曾集结的最大数量。在突出部的两边,集中了约七百辆法国坦克,四千门以上大炮和六百三十万发炮弹。

进攻从突出部的南边开始。三小时后,从西边开始第二次弹幕射击。经过学习,联军也掌握了徐进弹幕法,虽然技能不如德国人娴熟,但胜在装备占优,尽管多方设法,德军仍不能完全免于潘兴仔细安排的结果。美国工兵用特制的爆破筒——装满三硝基甲苯的长铁管——炸开一排排的有刺铁丝。以锋利的钢丝钳和斧头装备起来的其他士兵,则在密集的有刺铁丝中开出宽阔的缺口。给前进中步兵作保护衬垫用的一卷卷小方格的铁丝网,铺在障碍物上。

进攻部队这样快速地通过乱糟糟的有刺铁丝网,这是前所未有的。美国人的创造性在实战中的运用使法国人感到惊愕。几天后,数百名军官到现场访问,学习这是怎么搞的。潘兴回忆:“其中有一个军官在踏勘之后,一本正经地议论说,美国人比法国人优越之处是他们腿长脚大。”

为截断德国人的退路,潘兴下令两路钳形强行推进,鲁登道夫原本是打算逐次抵抗再撤退的,因此一开始并没有布置撤退方案,但美国人因为采用了新的进攻法,动作奇快,不到72个小时,从南面来的美国第一集团军和从西面来的第四集团军师在维纳勒村会师。到第五天,包围圈形成,除了3个德国师见势头不妙溜得快以外,包围圈里有德国人整整35万。而包围他们的美法联军则有90万。这是欧战4年以来,德国人第一次有如此多的部队被围困,也是第一次被迫在没有后援、无法突围的情况下作战。

经过11天的作战,35万德军被解决。虽然威廉二世一再打气要求包围圈中的德军固守待援,而鲁登道夫也确实组织了近10万的援兵,但力量对比终于太过于悬殊,25德国人战死或者受伤,剩余的进了美国人的战俘营。美法联军的伤亡同样不小,在27万左右。

这是第一次有如此众多的德国人投降,也是欧战第一次德国人的人员损失大过同战役的联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