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周学熙见到了沈麒昌和张謇,这一天,中国实业的三巨头——“南张北周,关外辽阳”在南京秘密碰了头。
“沈老和季老一向可好?”
“好,好!自古无事不登三宝殿,缉之这番远来,恐有要务在身吧?”
“季老真会说笑,周某此来,特来看望二位,另外,煤矿现在经营状况也要和沈老做个汇报。”
“哈哈,汇报事小,莫非为袁公做说客?”沈麒昌轻轻松松地予以点破。
“沈老果然火眼金睛,此番前来,确有此意,不过做说客嘛,言过其实,居间调停倒是更为合适。”周学熙大大方方地承认了,“袁公想与诸位做笔生意。”
“在商言商,我等有何妙处?缉之要多少佣金?”张謇和沈麒昌对望了一眼,相互笑了,果然是来做说客的。
“不敢。能完成袁公重托,我已大喜过望,安敢奢望佣金?”周学熙笑了,三人间的亲密度增进了很多,“一来释北洋军与东北军的干戈,二来是希望能与两位和谈,实现全国和平。”
“缉之,你是不是搞错了?”沈麒昌故作惊讶,“南北和谈,不是唐先生和伍先生两人在谈吗?我们既非谈判代表,又非掌权之人,此事如何做得?”
“沈老真会说笑,恕我直言,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东北方面与南京有隙,秦兄要是不点头,这和谈协议就是废纸一张;另外,季老是江南名宿,您要是不首肯,恐怕江浙人士对和谈也不会赞同吧?”
“这么说,我们两个局外人还干系重大喽?”张謇笑眯眯地问。
“正是,你们二老不仅是局内人士,而且有举足轻重之势。这事要是办成了,中国安定不难实现。”
“好你个缉之,见面就拿这么大的幌子来招摇。”沈麒昌乐了,“说吧,袁公有什么想法?我们要是帮得上忙,一定尽力。”
“第一,前日北洋军与东北军大战。是各为其主,不得不如此,还望两位勿怪;第二,袁公亦有意共和。奈何朝中亲贵不服,他也束手无策,还请见谅并给予时间;第三,为显示诚意起见,希望与东北停战。双方互不侵犯,各守现有疆界;第四,东北和南京的条件,都可以商量,谈判……”
“估计缉之漏了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要我们同意推举袁公为大总统,是也不是?”张謇单刀直入。
“这个……”周学熙一时不好回答。
“缉之,你不要装出为难的样子。”沈麒昌拍拍他的肩膀,“推举项城为总统,我们两个都是同意的。不过有个前提。那就是要答应提出的两个先决条件,这两个要求不满足,恐怕他也做不得大总统。南京方面和清廷达成什么协议我们尚且不知,只是,无论如何,清帝必须逊位。”
“那帮亲贵大臣始终冥顽不化,袁公束手无策!”
“这样吧。你远道而来也辛苦了。我先给复生打个电报,问问他意下如何?”
“如此甚好。有劳沈老!”
“周学熙跑到南京去了,还见了你的老丈人。”葛洪义边说边把电报稿交到秦时竹手中。
“哦?袁世凯又玩什么花样?”秦时竹端详了半天,没看出名堂。
“别的不好说,但周学熙老是将责任推到宗社党上面,说什么亲贵掣肘,难以施展,要给予时间,从容应付……”
“我听着怎么不是这个味啊?难道要我们除了宗社党?”
“宗社党这么多人是除不掉地,估计老袁要对良弼下手了。”
“这样也好,你派出的人马都潜入了没有?”
“都到达指定位置了,由白毓具体指挥,不过只有我下令才能行动。”
“咱们再等几天,告诉老袁,对他的立场和处境表示理解,对宗社党之行径可以大力斥责,让他知道我们也是和他一个心思,早日实现共和。”
“真的要早日实现?”葛洪义惊讶地说,“蓝天蔚马上就要朝绥远开拔了,夏海强和李春福明天就能包围承德,眼下战事对我们有利,应该再拖延他几天。”
“你放心,良弼不除,袁世凯是不会公开答应我们的条件的,战场上还有时间。”秦时竹想了想,“这样好了,咱们也给袁世凯搞点新花样,让他同意我们占领绥远和承德,我们可以保证优待两地的北洋军。”
“优待,怎么优待?”
“愿意留下地,我们既往不咎;愿意走的,我们让出生路让他们返回唐山,甚至可以持械归去;前两者都不愿意,只愿意回家的,我们负责发给路费。”
“这种优待袁世凯肯定不会同意。”
“他不同意最好,咱们再多打几天,反正绥远也没有多少敌人,拿下这个地方还不是易如反掌?”秦时竹笑着说,“袁世凯不会看不到这一点,这其实是咱们和他合谋,共同对清廷施加压力。”
“说来听听。”
“就以承德为例,如果我们强攻,凭我们的实力,肯定能拿下来地。但是谁都要受损失,我们攻城要付出牺牲,敌人守城也要牺牲,但如果按我们的办法应付,袁世凯毫发未伤,还可以把撤下来的部队趁势编入北洋军,我们也可以节约攻城的人力、物力、财力。唯一不利的就是清廷,失去了热河行在,将彻底打消他们北逃地愿望。”
“好个合谋法,看来袁世凯不吃这个诱饵也不行,就让沈先生这么应付,我们就等着看好戏吧。”
袁克定秉承老爹的意思,给汪精卫拍去了电报:“义弟兆铭:良弼已成共和之大碍,唯戕除良弼,皇室才能就范,则共和可成,望义弟速办此事,建共和开国之功。义兄克定谨。”
汪兆铭下定决心要实现这一计划,一者可以在革命党中再树威名,二者可以向袁氏父子有个圆满的交待。袁世凯这棵大树,汪兆铭是搂定了。他乘火车来到天津,立即去拜访黄复生,黄复生就是黄树中,上次和汪精卫一起去刺杀摄政王载沣,自获特赦后,改名黄复生,他岂肯再入死地?所以他说:“我极赞成铲除良弼,也极愿意去执行这项工作。可是临时政府已委任我为印铸局局长,催我即刻赴南京任职,涉及国家金融财政及诸多大事,所以此次我就不宜前往北京了。不过,汪兄可把名片放在这儿,我可以为你物色一个人将此使命完成。”
“黄兄豪气干云,我极为佩服,名片就留在这里,我先告辞了!”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周学熙的到来很快就引起了各大报纸的注意,人们纷纷在猜测此人前来的意义。连洋人在报纸里也写道:“……在这个关键时刻,周先生的出现是不同寻常的,这意味着中国最著名的三个工业家聚集到了一起,所有关于他们地消息和传闻都是重要新闻,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周先生此来,是为了充当袁世凯与南方民主人士之间地调停者……无论如何,以他的才干,充当这种角色都是足以胜任的……”
“缉之,你的影响可不小啊,这么快就让那些嗅觉灵敏的记者抓个正着!”张謇和他开玩笑。
“季老,您就别笑话我了,我深居简出,恨不得换副面孔,居然还是被这些无孔不入的记者给逮住。”周学熙苦笑着说,“我现在才明白什么叫人怕出名猪怕壮了。”
“也怪不得他们,值此多事之秋,任何举动都牵动着众人的心,何况你这么有名地人物呢。”张謇笑着说,“总不能告诉他们你是来谈生意地吧?全国大局未定,谈生意眼下不是好时光!”
“季直,你这话就不对了,咱们就是和缉之谈生意,而且是大生意。”沈麒昌乐呵呵地插话道,“唯一不同的是,咱们地生意不是用钱财而是用政治!”
“对,对!”三人大笑。
“沈老,秦兄有回音了没有?”
“有了,这是他开列的条件。”
周学熙粗粗一扫,眉头拧了起来:“这恐怕袁大人不会答应吧?”
“答不答应是他的事情,你帮我传达就好了,咱们可以再商量嘛!”
“说实在的,我没有信心,不过保证如实转达。”
“缉之,既然记者也知道你来了,干脆你和我们一起大大方方地露面吧,也免得小人猜疑。”沈麒昌提议说,“明日我和季直去上海吊唁陶成章,你要不也一起去?”
“陶君被暗杀我很心痛,政见不同可以商量嘛,使出暗杀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实在令人不齿,我自然也要去。”周学熙好生奇怪,“难道两位还未曾前去吊唁?”
“已派人送过花圈了,这次主要是代表小婿去。”
“沈兄,凶手到底追查得怎么样了?”张謇很关心这个。
“已有些眉目了,据说是光复会内部一个叫王竹卿的人干的,详细情况,我不是很清楚,等见到了太炎先生,就能水落石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