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地师 > 304 调查组

大明地师 304 调查组

作者:齐橙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7:38:07 来源:笔趣阁

苏昊报告在汝宁存在一个庞大的贪腐集团,上至府县一级的官员,下到土豪劣绅,官绅勾结,利用天灾**的机会,诱人聚赌,借势发放高利贷,再夺取无力还债的农民的土地,把农民推入贫困的深渊。此外,经过向农户调查,苏昊还发现朝廷历次发放的赈灾粮款并没有被分配给受灾百姓,而是落入了大小官吏的口袋。如果所有这些罪行属实,汝宁府从上到下,至少是要有几十颗人头落地的。

与此同时,汝宁府也派专人呈送了一份报告进京,报告上称苏昊立功心切,采取设局栽赃的手段,诬陷无辜商户,并广泛株连,滥捕滥杀。一些商人在重刑之下,屈打成招,提供了大量伪证,苏昊凭借这些伪证,在汝宁制造了大量的冤案。

在苏昊的报告后面,附上了大量誉抄过的账册、文书,以为佐证。而在汝宁府的报告后面,同样有超过千名当地商户、士绅的证词和签名,黑鸦鸦一片,甚是惊人。

两份报告同时送到朝堂上,自然引起了轩然大波。

以首辅申时行为首的一大批官员认为苏昊的报告言过其实,汝宁府存在问题不假,但要说整个汝宁府的官吏都是坏人,这未免太骇人听闻了。尤其是苏昊在抓捕嫌犯之后,拒绝汝宁府官员参与审讯,这种做法是违反规则的,许多官员都认为,朝廷应当对苏昊进行斥责,并且撤销他的职务,将他调回京城问罪。

而以万历和王锡爵为首的一小部分官员,则相信苏昊的调查结论,因为他提供的报告逻辑十分清晰,所有的结论都有大量的证据作为支撑。虽然出于谨慎考虑,苏昊并没有把从各处搜查出来的原始账册送到京城,而是只附上了誉抄的副本。但苏昊也说了,朝廷可以派大员到汝宁来复查,届时他将提供所有的原始证据。

明代的朝堂,连万历偶尔眼圈发黑这样的事情都会招来言官的质疑,并引出旷日持久的争吵,更何况是涉及到一个府的官员贪腐问题。汝宁府的官员与朝堂上的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说什么同乡、师生、同年、连襟、姑舅之类的关系,就是刘其昌每年向各个部门送的什么冰敬炭敬啥的,也足以让许多人愿意替他说上几句好话了。

“汝宁的事情,责任在于微臣。”户部侍郎邬伯行痛心疾首地向万历做着自我检讨。“微臣只是觉得苏昊其人年少有才,颇有锐气,想让他去汝宁查一查豪强之事。谁料想此子恃宠而骄,为了一鸣惊人,而不惜制造冤狱,陷汝宁万千百姓于水火。臣恳请圣上速发旨意,召苏昊回京,查明真相,以告天下。”

“邬侍郎此言差矣。”户科给事中王继光上前说道。“汝宁府豪强侵占土地一事,朝堂之上众人皆知,只是以往遣往汝宁查案的官员都没能查出一个究竟,每一次都只能抓出几个小喽罗。未能治本。邬侍郎举荐苏学士去汝宁的时候,也是希望他能够彻查此事,挖出背后的大鱼。现在苏学士已经做到了,为何邬侍郎又食言而肥了?”

邬伯行道:“让苏改之去查案。虽是本官举荐,但并非让他去为所欲为。现在他的确声称自己查出了大鱼,但汝宁上千士绅联名上书告他的状。莫非有伪?若非他行事嚣张、天怒人怨,岂能激起这样大的民愤?”

“上千士绅联名的事情,到底真相如何,我等并不知晓。万一是汝宁府官吏强迫士绅签名上书,那这份万民书所言之事,又有几分可信呢?”王继光不依不饶,继续反驳道。

邬伯行和王继光这一较上劲,其他的官员也都掺和起来了。这个说苏昊缺乏阅历,查案不一定有多稳妥,那个说刘其昌老奸巨滑,他说的话最多能信三成已然是极限。明朝官员的嘴皮子都是久经考验的,这么点事要掰扯起来,没有三五个月是争不完的。

其实,有许多人反对苏昊的原因,与汝宁府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苏昊这一次办的事情,有一点犯了许多官员的逆鳞,那就是他在办案中主要依靠的是他手上的军队,这是典型的以武犯文,在这个重文轻武的年代里,这种作法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了。更何况苏昊最早起家的时候依附的是宦官李龙,使他脑门顶上贴了大大的“阉党”二字,这也足以让众人对他心存恶感。

“好了,各位爱卿不必争执下去,大家还是说说此事如何处置吧。”万历听了一会,脑袋瓜子又疼起来了,不得不出言制止这种口水战,要求大家开始表决。

“臣以为,此事关系重大,光凭双方纸上的这些证据,不足定案,所以,最好还是把苏昊召回来,当面问清楚为好。”申时行建议道。

王锡爵道:“申首辅的话,我赞成。不过,光把苏昊召回来也无济于事,苏昊在报告中说得很明白,他们抓住了上百名嫌犯,还有无数人证。如果不质询这些人证,光听苏昊说什么,恐怕最终大家还是不敢相信。”

“依符驭之见,要把这些人证也押回京来?”申时行皱着眉头问道,押送几百名嫌犯和人证,动静实在是太大了。即使最终证明这些嫌犯是无辜的,那么这样折腾一趟,也算是劳民伤财了。

申时行能想到的事,王锡爵自然也想得到,他说道:“这恐怕过于兴师动众了,我以为,还是派出几员有经验的重臣前往汝宁去查证为好。”

“此案涉及到了汝宁知府刘其昌,若是要派人去查,恐怕得有几个高品级的官员才行。”申时行道。

王锡爵转身对万历行了个礼,说道:“若皇上允许,老臣愿亲自前往汝宁府。”

申时行摇摇头道:“符驭,你也一大把年纪了,从京城去汝宁,有千里之遥,你的身体吃得消吗?”

王锡爵道:“苏昊是老臣举荐给圣上的,现在出了这样的事情,老臣如果不亲自去查个究竟,心里实在是放不下。若苏昊真的是行事无度,老臣请求圣上允我当场革他的职,对之加以严惩。若苏昊所言为实,那就意味着我朝又多了一名有担当的年轻栋梁,此乃涉及到我朝万年基业的事情,老臣辛苦一趟,又有何妨?”

申时行点了点头:“符驭所言有理,只是这就辛苦符驭了。”

作为内阁首辅,申时行对于江山社稷的忠诚是无须怀疑的。他虽然对苏昊有种种反感,但在这种原则问题上,他还是愿意从大局出发的。

见申时行点了头,邬伯行有些急了,他再次站出来说道:“王大学士愿意不辞辛苦,亲赴汝宁,下官景仰之至。不过,下官以为,由王大学士率队往汝宁查案,其中有些不妥。”

“有何不妥?”王锡爵问道。

“苏昊到淮安去治河,就是王大学士举荐的。苏昊与王大学士之间,当有师生之谊。下官以为,在这种时候,由王大学士去查证苏昊是否有舞弊之嫌,只怕难保公允。”邬伯行硬着头皮说道,他也知道,这种话说出来,是挺得罪人的。

果然,没等王锡爵说什么,万历先发飚了:“邬爱卿,王大学士为官清正,这是举世皆知的,你怎敢质疑他有失公允?”

“回圣上,臣自然知道王大学士的人品,但此事涉及到刘其昌等一干官吏,万一他们心中不服,说三道四,岂不是为此事平添了变数?”邬伯行答道。

“这样吧,老臣陪符驭一起去,这样总不会有失公允了吧?”另一位内阁大学士王家屏站出来说道。

“这么一点事,去两位内阁大学士,太过招摇了吧?”申时行撇着嘴说道。整个内阁也就是四个人,管理着全国的大小事务。现在一下子就派了两个人出去,剩下一个叫许国的,身体还不太好,经常告病休假,这不意味着所有的事情都要压到申时行一个人肩膀上了?

王家屏笑道:“汝默就辛苦几天吧,我与符驭快去快来就是了。涉及到一个知府的荣辱问题,朝廷也理应要慎重一些吧,否则,其他的地方官员岂不心寒?”

王家屏话说到这个程度,申时行也没办法了。这样的事情,不出一个内阁大学士这种级别的官员去办,显然不行。而如果只让王锡爵一个人去,朝廷里又会有许多人不乐意。看来,也只有让王锡爵、王家屏二人一起去,才能服众。

万历对于这个方案也赞成,他对苏昊颇有一些好感,也希望苏昊能够为朝堂带来一些不同的作风,扫掉目前这种陈腐之气。苏昊是否可堪重用,要看他这一次汝宁的案子到底办得如何,派出两名大学士去查看一下,的确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王锡爵、王家屏二人只是整个调查组的负责人,具体办事的人还需要另选,在最终圈定的名单中,包括了邬伯行这类“倒苏”派的,也包括了王继光这种“挺苏”派的,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其中还有一名新科进士,翰林院七品编修程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