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新纪元1912 > 第373章 偏向虎山行

新纪元1912 第373章 偏向虎山行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37:58 来源:笔趣阁

第373章偏向虎山行求月票!

民国四年五月十五日晚,在陇海铁路总医院后院内的一栋原本为外聘医生修建的别墅附近,十几名保安部的特工或陷落于角落中,或在别墅周围保持着警戒,这里就是李子诚的“特殊病房”。inG.

在“病房”的客厅内,当李子诚伸向梁启超后,手被对方紧紧握住的瞬间,一种强烈而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便萦绕了李子诚的胸膛,不错,今天将开启一个全新的历史,这个国家的历史,将在今天开启。

在两人会面之后,李子诚便满面笑容地和梁启超聊着天,两的聊天似乎没有什么目的,就像是老朋之间的聊天一样,随意的聊着。聊着教育、聊着实业、聊着文化,总之,在这一刻两人似乎真的成为了老朋。

在梁启超到达连云之后,在过去的三天之中,在穆、范旭东等人的陪同下,他在连云港,参观了机车制造厂、钢铁厂、造船厂、大药公司以及其它多家企业,甚至还兴致勃勃在德华大学了几堂。

可以说,这座城市的一切,都让梁启超感觉到有些兴奋,甚至就连同他一直批判的,期待有所改变的“国民性”,在这里也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不过即便如此,他却是没忘记来连云的目的,在同经略使公署的多人接触后,终于在昨天,在参观大药公司时,他获知李连云进行新药试验非常成功,伤势正在康复。

终于,在今天午,梁启超在参观连云图馆的时候,得到经略使公署准确的答复,下午,李连云将在医院同他进行会面。在同梁启超之前,李子诚已与身边的亲信、幕僚就各种问题进行了商谈,而且有效的情报工作,也使得他掌握了袁世凯的底线,所以,这场会谈,事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不过这却是一场不可避免的会谈,而袁世凯的让步,同样让李子诚舒展了眉头。原来所有的担心不必要了,现在,对于李子诚而言,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一只脚,已经站到了国务院的大门前,可以说,整个国家的大门已经向他敞开了。

也许正由于之前许多的担心,才使得现在李子诚在和梁启超谈话时,显出整个人大好的心情,现在,梁启超来连云港,是作为袁世凯的特使,表面固然是为了看望他,事实,却是借梁启超之口向他传递一个信号——国务院不会成为一个虚设机构,他会成为一个新的中央权力机构。

在梁启超同李子诚进行谈话的时候,虽说和李子诚的谈判很轻松,而且正如外界的人所说的那样,和李子诚谈话,总让人感觉很轻松,因为他的话语诚恳,毫无一丝坐做,这种赤子情怀,是在其它很多人身难得一见的。

在心下欣赏着李子诚的这种赤子情怀时,梁启超不时的将视线投向那张年青的稍显苍白的脸庞,正如一些外界人说的那样,他的模样很能吸引女人,尽管他刻意的留着八字胡,但任谁都能看出那年青的有些出奇的年龄。

而现在历史真的要把李子诚,这个只有二十五岁的年青人推到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了,这种举足轻重,将不只限于中国事务,而且已经大大影响了世界事务,在胶澳战场被江苏陆军击败的军队,是曾击败俄国陆海军的日本陆海军。目前,战争虽已经结束,但是那场冲突的影响却足以改变未来亚洲,甚至世界十年的格局。

下一步将如何办?这是李子诚考虑再三的事情,也是梁启超不断思索的的事。对于梁启超而言,他对这个年青人充满了期待,他相信这个年青人在出任国务总理之后,会这个国家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整个国家的未来都将交到他的手中,而最让梁启超感到心安的是,李子诚同袁世凯不同,或者说,两人的观念截然不同,在连云港,通过参观陇海自治会,梁启超便认准了一点,如果当年是李子诚推行“开明”的话,那么中国的国会依然是国会,国会仍旧会监督政府,这不是因为李子诚可以接受很多事物,而是因为在他看来,监督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不知为什么,在等待梁启超到来前的那几天,李子诚忽然想起了过去,想起了未来,想起了很多事情,在这种思索中,他可以感觉到自己身发生的变化。可以说,从见到梁启超的第一刻起,现在早已不是一个普通人了,万种国事,很快就会压在他的肩头,从此之后,不会再有哪怕一刻的轻松闲暇。

而且,在接下来的一年之中,可以说是对中国最为关键时刻,国内的一系列问题解决好了,将直接有利于中国的未来的建设。而如何迅速解决,倒确是需要下个大的决心。最好一劳永逸,一次解决所有的问题。

但是,那些问题真的可以那么轻易的解决吗?在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那一个个涉及到国内诸方、各国列强的问题,都需要去解决,都需要去协调,而历史并没有给自己太多的时间,只有一年的时间,那些问题必须要在袁世凯死去之前加以解决,……

历史在每一个转折时刻,都慷慨地赋予了某一个主人翁一副决断而无畏的魂魄。成大事业者必有大气魄。既便失败也要失败得惊天动地。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那些英雄一时的人物,在主导这个国家的命运、历史的时候,其间要面临多少次危难,多少次转折?

历史或许给李子诚一些启示,但是李子诚清楚的知道——历史本来应该是另一个样子,但是现在,在这个时空之中,这个国家的历史,将由于李子诚的决断,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而他李子诚存在于这个时空之中,而他将主导这个国家的一切,主导这个国家的发展,主导这个国家的命运,所以,这个国家的命运、历史都将发生改变。

永远不与懦夫作伴,改变是勇者的事业……但是,当面临这个责任的时候,面对要承担起一个国家的责任时,谁能有勇气说,自己——可以做的更好?

陛时,当李子诚抽着香烟,望着梁启超那双尽显其睿智的眼睛,李子诚的内心却显得有些激荡,在未来,这些在历史的人物,都将会被他“驱使”到一个目标之下,为一个目标努力着。

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必须要做到一点,那就是绝不能接受任何人的落后,落后者会被历史淘汰,任何懈怠都是不可原谅的!

“这里的一切总让人感觉很兴奋,”

在提及过去三天的考察,梁启超整个人便显得很是兴奋,不停的地称赞道,

“那些产品着实不错……”

而这时,随同梁启超一起来的插话道:

“我在法国的一些朋告诉我,现在在法国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的工业品,他们写信告诉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在很多地方,都能感受到中国的存在,这对于旅外的侨民而言,非常重要,他们觉得民国和满清的大不同,就在这种地方……”

“工业品制造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如果没有现代化的工业,那么这个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同样也是没有前途的!”

面对他们的称赞,李子诚到是没有一丝谦虚的模样。

“在当初和中央谈判,索要附属地的特权时,很多人不理解,有一些人叫我假洋鬼子,在他们眼中,我是喝牛奶长大的,所以心靠着洋鬼子,要那些特权是为洋鬼子要的,当我准确在这些附属地建立工厂,发展工业的时候,一些洋人,到是觉得不太可能,甚至一些国人,也认为不可能,所以在过去三年,我在陇海,埋头苦干,靠得是一股气,一股证明给所有人看的气,去做这些事情,现在终于做出了一些事情……很多时候,做事情,就是要告诉那气,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你看,现在,我们做到了很多事情,很多过去,他人未曾想像的事业,现在我们正在努力的去做到,卓如先生,你看到了这里的一切,你觉得,我成功了吗?”

“成功了,这是大大的成功,前所未有的成功……”

梁启超点头说道,他的言语显得有些夸张,显得有些过份,不过在他看来,这是应该的,李子诚的确做到了他人难做之事。

“不!”

脸带着笑,李子诚摇头说道。

“我只能说,现在,我们只是开了一个头,距离成功依然还很遥远!”

这时,李子诚的脸显露出一种忧国忧民之色。

“就我个人而言,或许现在是某种事业的成功,但是相较于整个国家,现在,中国的工业底子依然太薄,中国依然太落后,我们甚至还谈不算是什么工业国家,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这只是刚刚开始!”

“是啊,刚刚开始,对于你个人来说,这是事业的成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只是开始,这很对,想更好的主掌这个开始,就要换个位置!”

梁启超看一眼李子诚,先是表示赞同,然后认真的说道。

“致远,这次,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一件事,大总统,希望您在伤愈后,能够前往京城……”

接着,梁启超认真的盯视着李子诚,看着那双总让觉得很是诚恳,没有一丝虚假的眼睛,他认真的说道。

“前往京城,主持国务院,主持全中国的实业经济建设,这才是真正的为国为民,这可远比你居于陇海一地,更能为国尽责啊!”

“嗯……”

面对梁启超扯入的正题,李子诚稍做沉思,然后说道,

“的确,整个国家的实业发展,需要站在国家的角度去全盘规划考虑……”

“是的,”

梁启超点头说道,

“致远,你擅于实业、长于经济,这点可谓是举国公认,现在你可谓是负天下之盛名,有知之士无不赞同由你主持国务院。而且,大总统也是这个问题,大总统已经同意由你出任国务总理,主持国务院。到那时,你可要担负起全中国的实业建设啊!”

梁启超的直接,换来的却是李子诚的沉默,注意到他的沉默,梁启超又开口说道。

“现在中央一共有十个部,大总统认为,目前中国虽是实行总统制,但国务院仍需主掌其中五部,在来时,大总统曾特意叮嘱我,如果您愿意前就任国务总理的话,那就请您准备一下财政、教育、农林、工商、内务五部总长的名单!”

“哦……”

正如情报中提及的那个五个部,李子诚沉呤片刻。

“这件事容我再考虑一下……”

许是怕梁启超误会自己的意思,李子诚随后又解释道。

“卓如先生,你来连云已经三天了,应该已经看到,这里的一切工作,不过刚刚步入正轨,这里有我的责任,所以我必须要考虑到这里,卓如,你是知道的,毕竟这里……”

望着梁启超征,李子诚不无诚恳的说道。

“就我个人来说,能够为国效力,那是我个人的荣幸,但是……”

但是刚一出口,梁启超的心下顿时暗叫不妙。

“过去,我希望为国效力,在国家的面前,个人可以牺牲很多事情,个人全心为国,国家回报个人,这是值得的,也是应该的,可是,你看到了,有很多时候,一些事情,我们必须要去考虑。”

接下来,李子诚到是沉默不语了,他只是静静的将烟蒂按灭于烟灰缸,随后用一种沉思的神色望着窗外。

梁启超自然明白李子诚的顾虑,那三枪,换做任何人都会心存顾虑。

“致远,你是担心……”

不待梁启超说完,李子诚却摇头说道:

“我所担心的是……。”

笑了笑,李子诚指了一下自己。

“相比很多人,我太过年青人了,像我这个年龄的很多人,现在不过是刚刚毕业,所以,我觉得,冒然居于高位,恐于国不利!”

这时李子诚到是明智的选择了“让步”,至少在表明一种态度。

“致远,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今日连云之成,已经足以让我辈汗颜!”梁启超接着笑说道,

“别的不说,只要致远你能将连云之成,推之全国,这中国不出十年必可大改变,而且,大总统另掌五部,可同你相互配合,国务院与总统府互相配合,致远你长于实事,大总统长于全局,这便是有内有外,有合有分。”

听到梁启这么讲,李子诚呵呵笑了起来,不过,很快他又蹙紧眉头——那不过只是说辞罢了,任何人都知道,表面的配合之后,却将是府院双方的争斗。

“卓如先生,“张园案”……几乎各大新闻社都有报道,不知您对此如何看?”

终于,李子诚还是主动提到了“张园案”,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事实,李子诚知道,自己越是不提,袁世凯只怕越是担心,与其如此,不如直接提到此事,只有如此,才能让袁世凯暂时放下心来,如此才有可能建成未来的利益同盟。

“这个嘛,”

稍做沉吟,梁启超看着李子诚,然后认真的说道。

“我个人以为,那是狗急了跳墙之举,绝不会是大总统所为,如果所料不差的话,应该是孙文等革命党人所为,要知道,革命党人可是长于刺杀之道,清末时,其暗杀之举可谓是数不胜数,而这正显其当前之绝望……”

“现在谈话真凶为谁,还为时过早,目前案件还在调查之中,我相信会查出真相!”

李子诚到是没有在“真凶”的问题扯下去,而是直截了当的说道。

“此事在国内引起恐慌最大,几天前,我刚回到连云时,连云有多达十万人签名请愿,要求我留在连云,不能前往京城与大总统会面……”

“但是,国家的利益,才是最高的!”

梁启超这时选择用李子诚过去的话,去劝说他,

“当然,致远你是“张园案”的受害者,不过,也正因如此,现在主动权已经掌握在你的手里,现在,你应该利用当前这一大好时机,前往京城,同大总统会面,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做更多的事情。”

“嗯……”

沉默着,李子诚站起身来,开始在客房内踱着步子,而梁启超则看着他继续说道。

“在未来,我会全力支持致远,你是一个干大事的,也是一个成大事的人,事情的轻重缓急,你必要分清!”

“卓如先生……”

梁启超的话,倒是让李子诚停下脚步,灯光映亮了他的脸庞,他将深沉的目光盯视梁启超,“你是否知道,大总统为何想重设国务院,并愿意任命我为国务总理?”

一声反问之后,不待梁启超回答,李子诚却又苦笑着说道。

“文杀李啊!”

一声长叹,李子诚闭了眼睛,良久之后才说道。

“罢了,为国,子诚,只能偏向虎山行了!”

实在是对不住,章节弄错了,这一章应该是372,昨天当真是眼花了!对不住,对不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