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新纪元1912 > 第233章 改编

新纪元1912 第233章 改编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37:58 来源:笔趣阁

第233章改编(求月票!)

民国三看8月23日。

暑尾,虽明日即是处暑,但天气依然炎热。

在徐徐火车站的侯车厅和站前广场上,有上千名往来的乘客,他们大部分是从外地准备去连云港讨生活的人,其中有民工,也有青年学生,他们来自各地,为了生活,千里迢迢来徐州,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来这里找一份粗活、脏活、累活,比如石匠、泥水匠、木匠、伐木头、井下挖煤、开公路等等。

8月,这正是出了农活的时候,有很多人来到徐州是因为上一年的收成不好,所以才会照着他人口的传道,自己乘火车来到徐州,然后从这里转车去连云港,不民工队伍象一条长龙,从侯车厅一直延伸到站前广场上。

这些民工有的把扁担搁在行李上,人坐在扁担上,有的坐在自己行李上,有的拿一张报纸或硬纸皮铺在地上席地而坐,有的干脆把一块草席一铺睡起了大觉。这一长溜民工队伍象静静的一条龙,一旦上火车的时间一到,这条静静的龙一刹那变成了一条奔腾的龙,大家争先恐后向车站口冲去,首尾不能相顾,谁也顾不了谁。

当然在这里不会发生那一幕,他们在津浦路上的时候,就已经听他人说过,陇海路一大怪就是排队,不排队的就得挨鞭子,挨了也没有讲理的地去。

就在民工们焦急的等待着列车的时候,从车站广场进站站方向驶来三辆绿色汽车,三辆汽车车“嘎”的一声在火车站前停了下来,从车上下来的军人立即匆匆向车站走去。走在前面的是一位身材魁梧的军人,他背阔胸宽,挺拨结实,步伐矫健有力,他的脸庞和他的身材一样长长的,整个脸黑里透红,两眼炯炯有神,透露出一位军官的特有的气质,。

这一行军人的到来,给民工组成的长龙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民工们一个个给这一行军人投来羡慕的目光,直到这一行军人走进站台为止,这年头,当兵吃粮也是个生计,而且还是铁生计。

又过了十几分钟,等待着列车的民工和乘客们却听到广场和候车室内传来一个声音。

“因铁道检修,所有列车推迟十二个小时,对于给您造成不不便……“

开始乘客们还是哄的一乱,可接下来那似在耳朵响起的声音说的下一句话却安抚了所有人,“……所有乘客朋友可以到候车餐厅凭车票免费用餐……”

至于接下来道歉什么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反而不在乎了,甚至有的人恨不得这火车最好成天晚点晚下去,这样才能多吃几顿不要钱的饱饭不是。

当等车的民工朝着餐厅走去时,在火车站的停车线上,十列火车整齐的停在那里,而在货运月台上,一排排的身着黑色军装的士兵,头戴着钢盔,身背着携具,肩扛步枪,却在依次登车,一张张黝黑的脸庞上看不到多少异样,只有沉默的服从,刚刚结束演习的江苏陆军第三师,接到了命令,他们将乘火车前往北方。

与过往不同,这一次,军官们指示士官带领士兵拉歌,月台上的一切都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列车是那种闷罐车,对于闷罐车他们可以说非常熟悉,江苏陆军经常在铁路上机动,事实上,在江苏陆军绝大多数作战计划中,都是沿铁路线展开,而闷罐车就是运兵车。

“两连一车依次上车,找准自己的位置”

在长官的督促声中,等待着上车时,于涛朝着周围看了一眼,尽管军官们并未告诉他们目的地,但是从那火车头的方向,他和身边的兄弟们还是猜出了目的地——北方

立于月台,抬头看着徐州站外那脚手架上正忙活着的劳工,于涛第一次感觉到生命即将结束的恐怖,因为他们要到北方打一场“国战”。月台上的士兵们互相默默的传递着一句话“快看最后一眼吧没准是最后一眼了”。

即便下达的命令是“静默离开”,但是军官们还是默许了士兵们最后的私语。而此时的沉默却让于涛感觉到战争将要来到,尽管内心并不害怕,但想到战争,他的脑子还是一片茫然。就在这种茫然之中,他随着兄弟们的脚步上了火车。

“咣”

车门关上了,车厢里大家非常安静。这是节连云港产的钢皮闷罐车,只有车门上有一扇小窗,车门一关,车厢里黑的都看不着人脸,但由于过去的习惯,大家已非常熟悉地在黑暗的车厢中找到自己睡觉的位置,谁也不说话,也不想说话,说什么呢?

只能打开背包挨个睡下。

不知多久,火车咣铛一声动了起来。

“车开了”,是谁自语了一句。

“嗯”也不知是谁附和了一句,随后就没了声音。

在列车开动的时候,怎么也睡不着的于涛却在心中开始胡思乱想起来,想的最多的是。

“终于走了,还能回来吗?”

车厢封闭着,车窗上只留了一道缝,不准起来,也不准往外边看,只能看到外边的光透过车窗照进车厢。而在这时,于涛的脑海中却突想起了那首歌曲,一首第三师改编后长官们教会的歌。

“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那天早上从梦中醒来,侵略者闯进了我家乡……”

但是没有游昂却有一些酸楚。

在车站政务楼上,李子诚看着那一列列即将驶离的运兵车,无一例外,所有的运兵专列都是采用的闷罐车,在后世时,李子诚曾看过一部记录片中曾提到,用闷罐车运兵,除去有防止暴露目标的优点之外,实际上包含着一个更大的用途:士兵进入一个全封闭的空间,与世隔绝的环境下对命令绝对服从。

不过是真是假,李子诚并不知道,但之所以选择闷罐车却是出于保密的原因。

“……从徐州到青岛全程712公里,以每小时45公里均速计算,包括加煤、加水时间全程需20小时……”

在铁路公司的员工介绍着时间时,李子诚依然站在窗边,做为领导者本身就是抓大放小,这些具体事物,自己完全不需要插手。

而且现在相比于这里,远在京城的交涉反而更为重要,这一次可以说是三管其下,在京城顾维钧和德国驻华代办进行谈判,而在青岛由德华大学校长格奥尔格.凯贝尔在合适的时机引荐张其锽与总督商谈接收事宜,在徐州第三师上车,在连云港站由劳动兵团第一师改编的第二师将会在明天上车。

三天后,也就是到26号,青岛将会进驻三个师多达近六万人防御,而在海上,就在五天前,从安徽运至青岛一万六千吨大米已经进港,那些粮食可供六万守军食用一年半,那是迫不得已的备用计划——死守青岛

“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日本人染指山东”

在心里念叼着,李子诚看了一下手表,现在顾维钧那个自己从袁世凯那里讨来的“外事官”,现在应该已经同德国驻华代办见面了,能不能兵不血刃的拿下胶澳,就他能不能……

“……交通问题协调好了吗?”

“两小时前,胶济铁路公司已经同意01和02号专列从济南转入的胶济线,但是剩下八辆……”

“这就行了,那怕就是能过去一个旅,也是好的至于剩下的……”

韩武将视线转向站在窗边的经略使,他比谁都清楚这是一次豪赌,不仅赌上的连云,甚至还赌上整个国家,跳过中央地方接收青岛,到时若是日本仍然要夺取青岛的话,那可真要打仗了

“添仁,”

笑看着自己的“爱将”,在很多人眼中,他是自己的亲信,而了解韩武的自己却知道,韩武从来没有把命卖给自己,对于他来说,他眼里从来只有……国家。反正越是这样,自己才越放心。

将命卖给某一个人的人,早晚有一天会把命卖给其它人,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低,但把自己的一切都托付给国家的人,却不会背叛,因为筹码再高,也高不过国家。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你留在连云港,在连云港掌握全局”

摇摇头,韩武的视线朝窗外投去。

“经略使,我对他们保证过,要么带领他们记得战争,要么就和他们一同战死沙场,这是江苏陆军第一仗,也是民国建元第一场国战,负也好,胜也罢,总要尽职尽责,我的责任和他们一样”

然后他又将视线转向经略使。

“再则,论掌握全局,雨岩的经验比我足,在前清时,他参加过南北大会操,再怎样,也比我强,经略使,我顶多也就是一个营长的水平,现在去指挥这么一仗已经是勉强至极,我想着,这青岛是守,再怎么着,我这个营长凭着那要塞之坚,只要铁了心,怎么着也能守下去吧”

他的回答让李子诚笑了起来,看着韩武不再言语,自己喜欢这小子不是没道理的,人贵在有自知之明、有容人之量,这就是自己喜欢他的原因。

“好,添仁,废话我不多说了,总之,你多保证,他日,我在青岛给你,给青岛守军庆功”

在连云港劳动兵团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单位,最初诞生于陇海铁路建设施工之中,因为陇海铁路路工大都是遣散民军,为了便于管理,便对其实施军事化管理,这便是最早的劳工兵团,而随着连云港大规模建设和随后的农场垦殖需要,陇海劳动公司不断从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招募18岁至38岁的青壮年劳工。

分散的四省的40余家招工处对其进行体验后,方才与其签定长达五年的用工合同,随后统一经铁路、水路运往陇海沿线,进行统一训练后,方才编入易名为劳动军团的准军事劳工机构,从事着铁路施工、运河修建、农场垦殖、矿场作业以及建筑施工等工作,正是数十万劳动兵团的使用,才使得连云以及陇海能够一天变一个模样的变化着。

“……二十九、三十……”

在劳动兵团第一师的操场上,一位身高八尺的汉子在头顶着百多斤的石质杠铃,双手插腰站在那里,而在周围却有数百名穿着淡灰色圆领套头短袖衫的男人在旁边齐声数着数。

在劳动兵团中许多来自山东、河北的劳工都有一定的功夫,而在街头耍大把式出身的魏少鹏这会头上顶着的那根百斤重的杠铃,就是他过去在街头耍把式玩的,虽说过去几十秒,可那百斤杠铃却纹丝不动的顶在头顶上。

“瞧一瞧,看一看了,有钱的捧着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他在那里耍着大把式,旁边的梁天却是敲着水壶套着的饭盒子,在那吆喝了起来。

对这些人来说,今个是难得的休息日,即不用训练,也不用做工,劳动兵团穿的是军装、行的是军规,所以,虽是休息日,若是没外出条,所有人只能呆在这大营里,实在闲的发慌的众人这会也正好借着耍弄打发一下时间。

转了一圈下来,梁天手中的饭盒内却是多出了几十根纸烟来,这纸烟是福利,每逢加班的时候,往往都会发一小包五根装的纸烟,对于这些一个月挣八块钱的劳动而言,他们往往会把纸烟当作筹码,劳工军团禁赌,任何人参与赌博,皆是一率辞退,军法官不会给人留那怕半分的情面。

不过尽管如此,这操场上却有着各种各样的赌博,比跑步的、比翻单杠的、比举杠铃的、比扔手榴弹的,总之,民众的智慧在这里充分的显现了出来,这里虽说禁赌,但却不禁他们用训练打赌,这也算是军中的消遣。

不过更多的人却是在那写着信或看着书、读着报,如果说这里和其它地方有什么不同,那么恐怕就是在这里每个人都必须在接受扫盲识字教育,每天每个人都必须要认识十个字,半年内学会使用拼音查找字典,不达标者会被清退。

正是得益于这种扫盲教育,才使得他们能自己写信给家人,一开始他们对读书识字大都有抵触情绪,但现在他们却早已经体会到读书识字给自己带来的方便,而在劳动兵团内的晋升同样和读书挂色,只有取得初小文凭者才能获得晋升成为士官,而这又意味着他们的收入可以得提高,如果一开始是强迫的话,那么现在更多却是自愿性的学习。

“何谓民族,民族者……”

就在李乐看着报纸的时候,却突然听到大营内响起一阵急促的集合号,虽说他们是劳工,可却同样是这劳工背后却带着“兵团”两字,那集合号一响,原本写信的连忙把信纸铅笔塞进口袋,看报的也把报纸塞进衣袋中,随后便朝着操场跑去。

短短几分钟后,在操场上便有三千多人完成集合,和过去一样,以连为单位结成方阵,而每一个方阵的左侧都站着四名军官,劳动军团不同的军队,在这里并没有太多的军官,甚至没有太多的士官。

在劳动兵团第一团的士兵们进行集结时,在他们前方讲台上,三名校级军官面对着士兵行着军礼,行着军礼的右手直到第一团完成集结之后,仍未放下,直到一名身佩蓝色袖标的值日官踏着正步,行着军礼走到讲台前,立正报告道。

“长官,劳动兵团第一团集合完毕,请指示”

“同志们好”

手行着军礼的环视着台下的全团官兵,依如教条的问候道。

“长官好”

操场上的官兵齐声回答道。

“同志们辛苦了”

“效忠国家”

习惯成自然,无论是劳动军团的士兵或是军官,现在都已经习惯了这于众不同的官兵检阅问候,据说,这似乎是经略使拟写的,最初的版本似乎并不是这个版本。

“稍息”

直到这时,台上的长官,台下的官兵才放下右手,在放下右手时,凝视着眼前的这些官兵,他不知道自己下面说的话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应,或许军官们不会拒绝,但是那些原本只是招募来此务工的士兵呢?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你们愿意接受命令,成为光荣的江苏陆军中的一员吗?并前往祖国需要地方服役吗?”

没有任何迟滞或犹豫的话语从的嗓间发出,并通过喇叭传至所有人的耳中,魏少鹏整个人一愣,只有一身力气的他和身边的每一个人一样,都把视线投给了台上的长官,长官说的是什么意思?

尽管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长官的意思,但以往的纪律却使他们没有发出任何声,而梁天却在心里嘀咕出一句话。

“龟儿子的,老子成炮灰了”

“你们中间有谁愿意退吗?我不会问任何理由,你们将会被送到其它团队,有谁不想去的?”

微扬着下巴,不断的环视着眼前的第一团的3816名官兵,操场上依然一片寂静,没有任何想象中的嘈杂,更没有任何混乱。

事实上,作为他们的团长,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原因非常,长达一年的训练、工作,使得他们早就习惯于服从,习惯于听从长官的命令,甚至不知质疑,这里需要的是服从的劳工,而不是质疑的律师。

在现在,在这个改变他们命运的时刻,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依然不知道质疑或反对,只是茫然的选择了服从。

沉默

所有人都没有任何意外的选择了沉默,头戴黑色无檐军帽的他们微微垂下眼皮,看着脚上的军靴,或是把眼神投向前方,他们的神情各异,此时,他们都已经明白了参加江苏陆军意味着什么,但是对此却没有多少反应。

站在第一排的梁天却是一挑眉,朝着前方的旗杆看去,在旗杆上一面五色旗迎风飘扬着,以前听说书先生说,那县衙门口挂着的五色旗是什么五族共和,可他到了这劳动兵团才知道,那五色旗是国旗,那五色旗的红色意味着鲜血与牺牲,黄色代表着真理的光辉,蓝色意味着自由与青天,而白色则意味着公平与正义,黑色意味着钢铁与意志,同时这五色旗还意味着仁、义、礼、智、信的国之五常,有旗地方就有国家,国旗是国家的尊严,……不过对于这一切,梁天并没有太深刻的理解,此时,他将视投向那五色旗,只是因为,他不愿意去看台上的长官,也不愿去面对身旁兄弟们的视线,所以他才会把视线投向那国旗。

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在这种等待之中台下的士兵们的神情变得有些复杂,于涛垂下眼帘,右脚微微一抬,朝前移了半步,但也仅只是半步,然后他朝右边看去,他从身边投来的视线中,读懂了他们的意思,他们同样不知做何选择。

也许秀才能……于涛将视线投给李乐,那个全团兄弟中唯一一个中过秀才的,而且还是他们的文化课教员,在众人把视线朝自己投来时,李乐微垂下脑袋然后有些无力的摇着头,尽管他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是过去读过的书、看过的史,却清楚的告诉他,在这个时候,退出但只会给大家带来祸害,还是……

注意到梁天没有给自己的任何提示,曾当过兵的魏少鹏的脸上却露出些苦笑,他没想到到头来,自己还是又吃上了兵粮,这是第几次了?

三分钟的等待过去之后,见没有一人退出,满意的点点了头,冲着台下的属下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祖国感谢你们”

长官的话音方落,原本又是迟疑、又是苦笑、又是为难的劳工们立即齐声喝吼道。

“为了祖国”

从他们嗓音迸发出的声音在军营的上空回荡着,久久不曾散去。

更多到,地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